书城小说东姐儿
2832600000009

第9章 代表作(5)

耀五爷的声誉渐及县上府上,上级想聘请他这地方文化名人外出做官。他谢绝了:家有父母不远游。

村上的红白事少不得五爷。特别是发大丧给老人成主的,要由五爷点主。点主就是用朱红色点主字上边那一个点儿。这一个点儿大有学问,要点得像模儿橡样才算成功。

庄上还传耀五爷会“算卦”。

一年他跟伙计去北乡里点主去。小伙计赶车,五爷坐车里。小伙计今天心情很好,因为点主去一定会吃席,解馋。所以他的小鞭儿“叭儿叭儿”得很脆。甩的姿式优美了许多。小伙计冲五爷道:五爷,您老算算我今儿上午吃什么饭啊?耀五爷闻听小伙计口出狂言,抬头观看扭回头的小伙计气色脸相,略一沉思,微微一笑道:你呀,今儿上午吃小菜豆腐儿。小伙计一听,颇为不悦,我跟您去点主,上不了大席,也不能叫吃小菜豆腐啊。随之笑道:您别胡弄我啦五爷,咱上不了八八的席,最少也得弄四个盘儿啊?五爷道:看看,你叫我算我就算,不信就等着吧。

说话间他们来到了事东家。管事的把五爷请到上房用茶,小伙计卸了车,则让到大棚里坐下。几近中午快到待亲戚的时候了,只听事上的人冲大棚里喊:各位亲朋看看是谁的马开了,赶快去逮。小伙计出去一看,大事不好马跑到胡同口了。他这里就赶快地追,马在头里尥蹶子跑。十几里路也跑到家了,马也追上了,累得满头大汗,褂子也溻透了。正好家里熬的小菜豆腐儿,小伙计喝了两碗……

他牵着马回去,五爷的大席也吃完了。

还一次五爷去清平县的一家大户点主,把五爷接去了。那会儿总管不在,五爷下来轿子车就往大棚里跟亲戚朋友叙谈去了。这家等到快开始待亲戚了还在等。只听他们说:五爷他怎么还不来啊?八成车子出毛病了吧。被人堆儿里的五爷听到了。五爷笑道:谁说我没来啊,在这儿坐半晌了。主事的一看五爷在大棚里坐着,这才不是哩,连连赔不是:对不起,对不起,有眼不视泰山……赶紧把五爷请到上座。不重修饰的五爷,穿戴打扮一般,同平民百姓一样,言谈话语平易近人,不以举人秀才有文化自居,从不摆架子拿酸样。

五爷落座后,事东赶紧地上茶敬烟。席间五爷说笑道:今儿在路上出了点事。

陪座的人们问道:啥事儿啊?

五爷呷了口茶道:俺们来到半道上,看见路边一个圆球。我叫小伙计拾起来,一层层的包着,一层缎子,一层绸子的破了里三层外三层。破到最后,您说是啥?五爷扫视一圈穿戴齐整华丽的村上明白人。一圈人反问:是什么?五爷哈哈笑了:原来是个驴粪蛋蛋。

这就应了俺们那一方的俗话:驴粪蛋蛋外面光。

一圈陪座的弄了个大红脸……

五爷生病了。临终他叫家里人给穿衣裳。穿衣裳即送老衣。

“把我抬到灵床上吧。”五爷命令儿孙。

“你们都哭吧。”五爷说完就咽了气。

儿孙们都嚎哭起来……

五爷的寿终日子是他生前算好的。

耀五爷生前好交学友,搜集名人学者字画。至当代十六世孙仍有作品保存。几件有研究价值的捐献给了国家。上级给的奖金世孙又献给了村小学:老五爷一生好学,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吧。

原载1997年12月14日《济宁日报》

办公室的故事

这间办公室的日子倒也平静,没这没那的。不如其他的办公室里偶尔生产点风流韵事什么的,同事们一啦有滋有味。

男干事一上班就去打水,三瓶水提满,然后打扫卫生,擦地板,抹办公桌。这时女秘书就到了,女秘书象征性地整理整理报纸刊物,然后冲茶。往往这时候主任也到了。主任推门进来。男干事提过水瓶给主任冲水,女秘书就给主任的茶杯放上了茉莉花茶……

主任拿起一张报纸,看看大标题,然后慢慢吹着茶杯上浮着的茶叶,再稍稍喝一小口。办公正式开始。

主任从省报到市报再看行业报,从头至尾理了个遍。还不时和秘书、干事交流着读报有感。说多了,口就渴。男干事抓起水瓶给领导添水。干事下腰放水瓶的当儿,发现了一样东西,一惊。他的嘴已经张开欲说,忽觉不妥,赶快咽了回去。他面部表情的变化领导观察到了。主任说,你有什么话啊?想说就说。

干事思想里转开了圈儿。是告诉哩还是不告诉?斗争很激烈。

“没事,没事,我没想说什么啊。”

主任笑了笑,是那种领导人的不满意的笑。干事的心便有些颤抖,这样不是把上司得罪了?还不如实话实说哩。干事便说,桌下有只袜子,不知是谁的?

三人一齐看办公桌底下那只袜子。

主任和女秘书都相继摇头:“不是我的。”

下午上班,奇怪的是三人几乎同时到岗,又空前地正点。

打开门,干事就对主任和女秘书讲:那只袜子是我的,看看我多不利索。边说边让看他那光脚丫儿。

女秘书抢着说:“主任,那只袜子不是他的,是我的,他怕我是女同志爱面子不好意思。”女秘书没让看她那小白脚丫,只象征性地露了露白脚脖儿。干事也用劲看了一眼。

主任说:“您都搞错了,那只袜子是我的。”主任举起双脚叫下属检验,一只光脚,另一只上的袜子跟那只花色是一样的。

中午主任休息时夫人发现了问题。夫人说怎么少了一只袜子?主任说掉办公室里了。但夫人不信,夫人的脸色相当难看。夫人说:“谁知你掉到哪了,袜子还能随便掉下来?找不来再算账!”

下属的表现让主任倒也高兴。一高兴,便把夫人的话讲了出来。

三人都笑了,但脸儿都紧,有些不自然。

原载《山东文学》1997年9月号

妇联主任

妇联主任人才不错,相当初是很吸引男人的。现在也是工作上挺棒的同志,且风韵犹存。女人一旦有了风韵就容易出问题,不过妇联主任的口碑不错,没出过大的闪失。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要看主流,枝节嘛就是小节。妇联主任文化程度不高,但农村工作水平不低。闪失嘛,就是年轻的时候,差不多人人都经过的事。谈恋爱的时间长点,把关不太严,失了一点小足儿。如若用当今20世纪90年代的眼光来看那事,就不算个事了。改革开放了。嗯。

在乡政府大院里,妇联主任是拿得起放得下的。计划生育啊,倡新风搞殡改,整顿后进班子什么的,在乡党委会上能提出有见地的意见。所以,妇联主任在乡里威信比较高,说话也算数,在一把手那里吃得开。

妇联主任是捐班。从农村生产队一步步熬到乡里来的。十八九就是很泼辣的大闺女。后来从妇女队长提拔为大队团支部书记,成了大队干部。剪发扎成羊角辫,大寨的书记郭凤莲样的。服装文化受下乡知识青年的影响,穿浅色的,白地粉红花的褂子套着里边的粗布棉袄。那会儿穿不起毛裤什么的,就做西式棉裤外边套个学生蓝裤子。比那种中式的免腰的像怀孕四个月以上的样子美多了。

有村上人说大姑娘疯疯乍乍。干工作不疯行吗?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的革不出命来啊。干工作就泼泼辣辣的,还得大公无私。咱举一个例子。妇联主任当大队团支部书记时,在一次干部会上揭发她父亲偷往自留地里上肥料。生产队开社员大会批判他自私自利,她父亲低着头接受批判。甚至妇联主任也发言批评自己的父亲。就这样的革命行动受到公社团委的表扬。公社革委招收农村青年到落后队帮助工作,妇联主任从大队里调到了公社。到落后大队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同贫下中农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妇联主任表现得很出色,很快打开了局面。顺利完成了落后队的班子调整,在全公社走在前列。她的机遇又来了,县革委有了转干指标,分到公社两个。妇联主任只稍微一努力就转了干,成了吃国粮的正式干部。从作妇女工作,到妇联干事,再到妇联主任,可以说一路顺风。到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妇联主任又进了公社党委。

当公社的干部们、领导们对责任制还不大理解的时候,妇联主任包的管理区十个村率先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别的管理区“责包”,她这里把耕牛又分到户,别人总是慢半拍。妇联主任搞责任制搞出了成绩。

她一出成绩就往城里去领奖。这回领奖可不同往常。这回面临乡镇党委、政府换届选举。领导是号清她的脉了,她还不想当当镇长、书记的。她向领导提出了要求,请领导培养、提拔。领导答应了她的请求。

镇里换届,候选人名单上有妇联主任。名单上有,并不是就板上钉钉了。还有工作要做,要做代表们的工作。要代表们投你的票才成。妇联主任采取下村催工作的方法,把心里话委婉地讲出来,请村主任、书记们帮忙。村干部火热的话语说得妇联主任心里暖暖的。“这届镇长非你莫属。小叭狗儿撵兔子你说他们是跑啊还是咬啊?哪样也比不过你。俺们也听说了,在党委会上你拿出的意见连咱‘老板’都服哩。”妇联主任说:“:我可没有那么高水平,是书记尊重大伙的意见,不搞一言堂。”村干部说:“你别谦虚啦。等当上镇长,别忘了咱这些老弟兄们就行,啊,哈哈……”妇联主任则说:“几十年啦你们还不知道我的脾气嘛。他们都开心地笑起来。

晚上妇联主任躺床上想这些天来的经过。觉得当干部,女人真难,漂亮女人更难。走到那里那里是火辣辣的眼睛。像透视机样,鉴赏得一览无余。在镇里,弟兄们姊妹们称兄道弟,可是他们的眼不够使的。甚至手儿也动动,进行火力侦察。到村上,那些家伙们更是大献殷勤,村干部趁碰杯的那点小机遇,挨挨她的手儿。当然了,这些她都能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处理,既不伤感情,又不让他们突破防线,还得有利于工作。上上下下落了个阿庆嫂的绰号,抬头是眼色,低头是见识,该说的说,该笑的笑。该点到为止的点到为止,该生气的就把小嘴一撅。他们逗,你越撅嘴越好看,又乐起来。

选举前的日子,镇政府可以说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各位参选候选人都在积极地工作,各唱各的拿手戏,各打各的优势仗。势均力敌的局面日益明显。在这个时候妇联主任甚至于巴望她的竞争对手生急病。她的陪衬这几日忽然兴高彩烈地起来,是那种不露声色的兴奋,那是从他的表情、说话、走路的步伐上观察到的。陪衬恨不得妇联主任出点事,那怕是强奸啊也很好。妇联主任任对“陪衬”的工作力度有了预感……

选举结果令城里那位领导失望。妇联主任当选了镇长。代表们热烈的掌声代表了心声。妇联主任静思把自己变为陪衬的原因,是那次领导艺术的要求,被她艺术地拒绝了。

原载1997年9月1日《江门日报·蓬江文学》

富马庄

鸡蛋壳似的小马庄富得方圆十几里出名。三中全会前,马庄可是出名的穷地。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马庄大队坐等观望动作迟缓。大队书记马范武落了个绰号“慢牵牛”。他穿着四个兜的褂子挺工作味的,可在公社礼堂挨了熊,他没挨熊的思想准备。

“你穿得不孬,跟得不紧!”

马支书回到家,立即召开大小队干部会,传达他挨熊的会议精神。“书记熊我我熊您,也不赚您的,总起来就是一个字,分!”

“分得越快越好,分得越干净越是好干部!”

“各小队回去马上安排布置……”

那时候正是社会上传的那句:辛辛苦苦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初级阶段。

生产队分东西不用做思想工作,就一个法——抓阄。分完了地分农具。犁耙耘锄耢,缰绳套股牛梭子,驴吊盘子铁器钩,柴油机带水泵粉碎机脱粒机,不会用的收割机。

农机具分了再分牛马驴骡大牲畜。

没了牲畜牛棚成了废房。拆!分木料,分砖,分土坯,分得砖渣不剩。

马支书心疼得滴血。经营了几十年的家当转眼不见了。分红眼了。分到最后还有一枚公章。大队干部四大职都在场。书记、队长、连长、会计地都闷了缸。让谁保管也不放心。马支书心一横:“也分个×的!”会计两斧子把木头疙瘩公章劈成四瓣。咱四人一人保管一瓣,有事用再绑到一块。

不知不觉这责任制也十几年了。公社改成了乡,村改不改还是那几个人当家。不过有的村因为贷款、担保什么的村级财务混乱。有的乱花钱大吃大喝腐败了。有的村违反计划生育规定,还有的骗取结婚证等等。

唯独马庄是清正廉洁先进单位,所以也很少有上乡往县上访的。

乡里分析来分析去,认为马庄村办事公道,公事公办的,坚持原则。

干部和村民的气儿都顺溜。都默默地大干,发展生产,搞活经济,劲儿头都用到了正道上。

马范武讲,我虽然没创办什么大企业,但是我们村发展了100多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光这一项全村人人闹它千多元,俺既没一份钱外债,也没一分钱内债。说实在的比有的“达标村”人均占有还富。

当年分队时的管理区主任,现在熬上了乡党委书记。他说马庄的做法虽然不可推广,但是对有的村级班子值得一试,摸索嘛,试验嘛,可行我们采用,不行再探索嘛,怕啥?

但至少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警示:具有监督制约机制的权利和腐败能拉开较长的距离。

农民兄弟们还真喜欢马庄这样的富。当年的慢牵牛还真有股“闯劲”哩。他闯进了菜市场。

原载1998年2月17日《沧州日报》

那年冬天演节目

那年一进腊月门,大队的文艺模范李玉生就积极主动地找支部书记,要求成立宣传队排练节目,支书说行,主要是团支部出面组织。这样吧,你找团支部书记秀兰,我见了她也对她说,就说我同意了。你找会计股长要会议室的钥匙,在那儿排,注意把凳子保管好。玉生对支书说,您放心吧,保险不叫集体的财产受损失。支书又嘱咐,注意节目的精神不能低了,要不公社里刘宣委不叫演。咱演刘宣委从县里拿来的节目还不行吗?还支部书记呢,光会说注意这个词儿。

玉生是腰窝镇大队第一生产小队的记工员。记工员不在生产队的领导班子,但是又高于社员的地位。他目前正积极要求进步,另外还在追求一女青年,也正是他要求演节目的目的之一。农村演节目是男女青年聚会的良好场所。这节目三演两演就把爱情演出来了。腰窝镇大队每年冬季都或多或少地演成两对儿。玉生就挺羡慕的。最近把自己的头发也理成了小队会计头儿,整天梳理得油光滑亮。进宣传队前买了顶蓝帽子,帽圈上别着曲别针,新做件学生蓝制服,领口也别了曲别针,就露些干部味了。阳光一照银光闪闪的,自我感觉对女青年是有吸引力的。那些年生活虽然困难,但是人们倒挺注意讲究卫生。例如戴口罩吧,比现在还流行。那也仅限于大队一级干部和小队会计啊,民兵正排长以上的干部戴戴。戴的时间还没掖到胸口褂子里的时间长,主要是露着脖子上那一圈儿白口罩带子,这是身份的象征。

那天晚上宣传队头一次集合时,玉生就花二毛一分钱买了只白口罩戴上了。秀兰和女青年们一见玉生就笑眯眯的。另外的男小伙儿还有点嫉妒的眼色呢。那个玉生追求的女青年叫秋玲,她听着大队团支部书记、宣传队长秀兰表扬玉生下午主动地打扫排练场地,把桌凳整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到公社里找到刘宣委要来了县文化馆印的《春节演唱材料》。这种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是值得大家学习的。玉生是红脸汉子,不愿意受表扬,低下了头。秋玲姑娘一听心里激凌,脸上露出面个豆儿的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