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东姐儿
2832600000008

第8章 代表作(4)

组委忙着敬烟,烟是一把手的红塔山。一把手说:这里还有好点儿的哩,抽这个,他忙开抽屉拿出盒玉溪。组委把烟破开先给县里的二位一人一支,然后从书记乡长往下每人发一支。当组委回过头来准备给王科长张干事摁打火机点烟哩,只见王科长张干事已经吸着了,也吐出了第一口香烟。王科长还伸出手来一摇,示意不用了。组委就觉得失了误,不该一支支的忙着散烟,应该先给县里的同志点着。泡茶的任务宣委快完成了。王科长和张干事一个一个盖杯,其他领导人都用茶碗喝。抽这种烟,喝这种茶其实是受罪。体会那种精神高度紧张,坐不是坐站不是站的感觉。

人人都想表示一下就赶快离席。但是就这点活儿,十几个人是轮不过来的。

这不秘书看着县里二位领导刚尝了一小口儿热茶,他就抓起暖水瓶续水,目的是想加快步伐。他怎么倒暖瓶也不出水,噢,是水少了,所以歪的厉害一些。只听“噗,哗”的一声,暖瓶塞儿倒到王科长怀里了,茶水洒一桌子……

弄得王科长十分尴尬,秘书脸腾地红到了脖子。他赶紧地抹桌子上的水,问烫着王科长了吗,事后宣委评论说秘书倒水是欲速则不达。

一把手解了围:去吧,你安排午饭去吧。

王科长对一把手说:庄书记,简简单单的光吃饭,不喝酒,啊。

一把手说:小兄弟来到我这穷乡啦,钱再紧张,也有你喝的酒。

王科长说:不是那个意思。现在反腐倡廉哩,不叫大吃大喝啦。城里曝光了好几个单位,你不知道啊?

一把手说:知道。咱不搞大吃大喝……

满头大汗的秘书终于出去了书记的办公室。

水还是要喝的。组委想抓暖瓶,一扭脸发现,宣委已占住了。宣委坐在沙发边上,一只手握着暖瓶的把。他已做好了续水的准备。

在副书记掏出烟来的当儿,王科长发话了。

庄书记,俺俩这次下来考察,是县委定的定向专人制度性考察。

在座的领导同志,一听王科长奔了主题,都接住副书记的烟,点着,站起来回避,跟王科长张干事话别。

王科长则说:这事不背您,没大秘密,坐着就行。这次光考察县里下派的挂职干部,咱这里是李乡长。

小李乡长一听光考察他自己,神经立时紧张了。其他领导同志则都从心里长出一口气,脸皮儿也立杆见影地不那么发紧了,都活泛起来。目光聚焦到小李乡长脸上。

越是留,越留不住,领导们走的差不多了,不关自己的切身利益,各人忙各人的工作去了。屋里剩了政工书记,组委和小李乡长。

庄书记的脸儿也成了解放区的天,哈哈笑着给二位钦差汇报小李乡长:什么工作积极、任劳任怨、廉洁勤政、不谋私利、团结同志、服从领导等等全是四个字的……我说了就基本上定调子啦。小李是个好同志,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高举十五大旗帜希望县委能重用。如果小李同志同意,我想把他留我这里。李乡长分管的工作在县里都是先进……

政工书记,组委都点头说:那是,那是。

小李乡长害羞的脸红,一劲的谦虚:庄书记过奖了,过夸了。全是您领导的好,领导和同志们支持帮助的结果。小李乡长说完就回避了。

王科长张干事分别和班子成员座谈了一上午,一个一个的谈。都反映小李乡长干得不错为人正派,不这事那事的。

最后王科长张干事跟庄书记对了码子,就吃午饭去。觉得考察挺成功心情也好。乡政府伙房的小餐厅已上了四菜一汤,四菜是四个盆子,很实在。没有酒盅酒壶,一人一个茶碗。王科长也高兴:唉,就是不喝酒好,符合县委精神。都入席了,庄书记一声令:倒水,咱以水代酒。小李乡长提起暖瓶一人倒了一碗。来,咱同喝一碗水,欢迎王科长张干事检查指导工作。庄书记首先一饮而尽。王科长搭口就辣了一家伙,直瞧庄书记,庄书记说:王科长您别害怕,这是李乡长的稿费买的,算他请客。

原载2000年5期《延安文学》

胖司务长

胖司务长叫张梁生,转业军人,在公社伙房工作。

共和国建立后参军,在部队干了十几年;出身贫农,文化水平有限,但根子正,苗子红,工作积极,连续当五好战士,立功受奖;第三年上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班长也转了正,下步的奋斗目标是转干,当排长,然后再当连长什么的。

公社的这些干部们,闲下来好跟胖司务长闹两句。“张司务长,你怎么不当当营长再回来啊?干成营长,来咱公社里就可以当社长或者副书记什么的啦……”

干部们一说这类型的话,就调动起胖司务长的回忆,并说句廉虚话:“咱弄个连长就知足了。看看咱是当官的材料吗?”

“咋不是啊,连长不是当的挺好啊”

“好啥子呀?说实话兄弟,咱是勉强。”

“别啦,人家说你主动要求回来的。”

一说到这胖司务长那圆圆的胖脸就酱红了,细密的汗粒分布到脸上,拿烟右手的无名指“啪啪”地弹烟灰,不自然的表情浑身各个部位都表现出来。

“嗯。咱当个班长、战士的还行。扛麻袋咱带头,搬石头拣块大的。帮老乡割麦子、掘地、挖河,哪样也不比他们差。可就是讲话,写个材料啊,说说学习心得体会什么的就……

“团长说,张梁生啊张梁生你当战士别说五好战士,就是八好战士十好战士你也合格。可是这个连长你就不易当。”

“说一千道一万,咱没文化。”

“你当司务长这不很好吗?来到地方级别没低,还是按正连待遇。”

公社党委会上研究张梁生的工作安排问题,考虑再三,让他干司务长吧。

司务长就是负责公社大院的伙食,那时有三四十人就餐,连公社书记、社长都在伙房吃饭。如果改善生活,供销社、银行、信用社、工商所、税务所、兽医站、广播站、采购站还有交通运输管理站的干部职工也来凑热闹,帮着吃吃,应该说伙食不好弄。一人难忖百人心,你想吃咸,他想吃辣,他说该炒肉菜,你说肉菜价高,等等。

胖司务长谁的建议也不全听。我想吃啥就叫炊事员做啥。反正工资都不高,还得顾家,饭菜就平平常常的一般水平。大家倒也相安无事。

他还负责办公用品。信笺、墨水、圆珠笔、订书机钉子、大头针、曲别针等。谁用就到胖司务长那儿领去。

一天胖司务长气冲冲地去了兆书记办公室。一进门就喊上了:“兆书记,兆书记,你到厕所里看看去,不像话了。”

“里边多半是信笺纸。整天叫俺卡办公经费,怎么卡啊,净使好信纸擦。你得在会上讲讲,任何人也不准用好纸擦!”

谁去领纸,他都算计,按数给。

他当司务长,算帐不利索,算盘学得马马虎虎。他办公桌3个抽屉。这3个抽屉的钱性质不一样。在他离任审计时,那还不叫审计,充其量是算账。发现中抽屉里有借条:中抽屉借东抽屉××元。西抽屉里也有借条:西抽屉借中抽屉××元。东抽屉里也不示弱:东抽屉借西抽屉××元。中抽屉还东抽屉××元。就他自己也讲不清哪抽屉欠哪抽屉多少钱。有几个比较出名的利索会计也没算清胖司条长的账。

这细节在全县会计训练班上广泛流传,并且经大家口头创作,出现了多种版本。没算清也就是差几百块钱。兆书记念起胖司务长于党,工作积极,且没大有假公济私行为,就赦免了。胖司务长感激涕零。

原载2010年6期《三角洲》

瘦炊事员

瘦炊事员叫廖九儿,廖九儿瘦得水平高,让人简直不敢相信他还是公社的炊事员。他干炊事员的年代正是共和国的困难时期。那时农村流行一个顺口溜:一天吃二两饿不死司务长,一天吃三钱饿不着炊事员。

廖九儿不是饿的,是天生的瘦型。

他的生活还是相当不错的。整天吃净米净面,不吃掺菜的干粮,一星期还兴改善一顿,可就是不胖。现在人们知识面宽了,知道了他瘦的原因,是因为吸收的问题。有的人吸收好,就胖,例如司条长,也没吃多少好东西,人家就是蹭蹭的上膘。廖九儿吸收不好,所以瘦。

廖九儿的老婆也是炊事员。她在镇完小里当那七八位老师和几十名外村学生的炊事员。这个差事要不是廖九儿,她是干不上的。廖九儿老婆也瘦,不过她瘦的漂亮,身段苗条在农村里是数得着的美人。因为这,她做的饭菜不怎么香的时候,男老师们也不好意提意见了。当时我们班主任讲语文课的时候,讲到了形容词啊,修辞方法什么的,提到:咱们的炊事员九嫂子,说时间紧的时候,说‘转脸上午扭脸黑’。这种形容法,夸张手法很形象。千万别小看工人农民,他们的语言是很丰富的。从那以后我们这群小学生对九嫂子尊敬起来。闲暇时廖九儿也到完小来走走,主要是到校长那里征求意见,请校长关照。不然那十几元工资就挣不到了。

廖九儿有慢性病——气管炎加哮喘。他经常哼哼唧唧,嗓子里不清,喘气丝丝流流的,有痰塞住气管时,就一伸脖子,胸腔一使劲咳出来。那时没痰盂,他就随口吐到悬风灶底下的炉灰渣里。

廖九儿还是出名的干净人,整天干腿干脚,衣服板板正正,平头正脸,一点也不胡子拉茬。他喝水的茶碗刷洗一遍,再用干净纸抹一遍,然后还要用开水烫一遍,再倒上水喝。

人往往一干净的过火,就好出问题。问题是各种各样的,偏偏廖九儿出的问题比较严重。农村里那时是很重视这个问题的。廖九儿绝户,这问题若放到现在跨世纪的年月里已不大算事了,可那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分析廖九儿的原因是两口子太干净。你看人家那些,脏乎乎的一窝窝的养活,也吃不好穿不好,就是活得挺壮。他俩也曾到大医院检查过,不知道怨谁。所以两人的关系就一般化。

廖九儿工作上接受胖司务长的领导。两人工作配合默契,互相支持帮助,出了差错抢着承担。所以年年评选先进工作者廖九儿没少过。

咱那时正上小学,真正见廖九儿做饭只一次。还不是给人做饭,而是给狗做。那是只“洋狗”,高大得象头小牛犊儿,被铁链子栓在公社伙房前边的电线杆子上,它一点儿也不安生,踏踏地围电杆转悠,双耳朝上矗着,伸出红红的舌头,吓人得很。是县公安局的,是用来闻味,破案的。街里队里丢了玉米穗,警察牵洋狗去闻,据说哪次也没破了案。但饭是要管的。廖九儿给狗焖玉米窝头,先炒了菜底儿,那吱吱啦啦的油香,馋得人不得了。他给洋狗盛了一洗脸盆白菜焖窝头。公安说:“俺狗在家里可没吃过这,这顿饭受罪了。”廖九儿说:“它还吃啥?这饭食人也捞不着。”洋狗几乎是没动嘴,光闻了闻那盆饭菜。廖九儿说:“不吃拉倒。那我也舍不得扔了,洗洗叫人吃。”

廖九嫂子也好脾气,好心眼儿。有哪个学生吃不上饭了。她会从家里拿个干粮来。有的小学生打架了,骂人了,她象母亲一样批评他们,还把哭的搂到怀里哄喜欢。

两个好人却没有孩子。

后来我们都升学走了。听说廖九儿退休后回了自己老家的公社。除去领工资他很少到公社里去。而领导一届届地换,人啊是一茬茬地走,那时候的老人儿剩的没几个了。谁还答理你这个老伙夫啊。只是那个残疾人老赖子还活在街上,拄着双拐仗经常出入乡政府大院,他时时注意宣传廖九儿的好处。廖九儿的事迹也就一年年的传下来,激励着后来的公社炊事员。

原载1999年11月19日《云浮日报》

我没拾戒指

刘主任第一次进都市眼花缭乱。一晌下来累得够戗,腰酸腿疼脚脖子木。四个兜的外罩早扒下了,搭在臂弯里,满头冒汗地随着小小的旅游队伍。

当他坚持到市艺术馆门前,决心掉队了。他发现草坪有个石凳。“你们逛去吧,我在这儿等你们。”

小林调转身说:“老主任,你不能白歇着要注意发现。嘻嘻……捡到东西可不兴独吞。”

“行,行,见面分一半嘛。”刘主任说。

刘主任坐在那儿闭目养神,作短暂的休整。会儿不大,从艺术馆里出来位同志。当这位同志发现了石凳上的老者,便流露出慌慌地朝地下观察,寻找东西状。

“老大爷?”他喊刘主任。“咋拉?惊乍乍的?”刘主任刚合上眼,被他叫“醒”,心里有点不情愿。

“大爷,我的戒指丢了,刚买的,您拾到了吗?”

“我刚坐这儿,没拾戒指。”

哎呀,我花了1800元,这怎么说法。”他急得光朝地上用劲。

“你再仔细想想,到底掉哪儿啦?”

“我觉得就掉这儿啦。”

“噢。最近这儿可没人来。”

“大爷,您要捡到,可一定给我!”

“那是,那是,我拾到了一准交给你。”

掉戒指的朝西走去了。

刘主任复又坐下。这人真是马大哈了些,买个戒指还丢了,回家怎么向领导交待……老主任心里还替他琢磨对策。

又是半袋烟的工夫。

从艺术馆里又走出位同志。这位同志不急不忙,走到刘主任座位前,弯腰拾起个戒指盒来。

“哎,我拾了个戒指。”拾戒指的朝刘主任露出得意之色。

刘主任一惊。可不是在脸前,咋就没看见呢?

“大爷,是您丢的不?”拾戒指的捏着戒指盒儿问刘主任。

“不是我掉的。不过刚才有位同志来这儿寻找丢的戒指,八成是那人吧。”刘主任告诉拾戒指的,“掉戒指的从这儿朝西走了。”

“那怎么交给失主啊?”拾戒指的做了难。

刘主任说:“那还不容易吗。哎,交给艺术馆门口站岗的警察。”

拾戒指的眉一皱,说;“不交给他们。大爷,如交给他们基本上就是白扔了。”“那快往西追失主。”

“……”拾戒指的当着刘主任的面,打开了戒指盒,“纯金的,怎么也得值2000元。”他掂了掂金光闪闪的戒指。

“大爷,我跟您老商量个事行吗?”“啥事?”

“大爷,这个戒指作价1000元,算咱俩的。”拾戒指的说:“那咱一人合500元。”刘主任说。“大爷,您给我500元,这戒指给您。”

“那算你自己的不更好吗?纯得2000元。”

刘主任一说这,拾戒指的傻了眼,悻悻地离去了。

小林他们逛回来了。刘主任主动向同志们汇报:“我要是革命意志不坚定,今天就拾个戒指了……”

小林举起一个小盒子,“刘主任,是不是这个假戒指,骗去我500元……”

原载1996年11月15日《沧州日报》

耀五爷

李家的耀五爷有功名。不是举人就是秀才。他世守农业、纯厚居心、勤俭持家、力行孝道、不求闻达、乐施予周贫穷而解纷难。村上咸垂其人而赞其行。

李家是大户。耀五爷的庄稼收成不孬,囤里是存些谷粮的。逃荒的要饭的只要登门没空过手。家东场里码着高梁秸垛,我们那一带叫秫秸船。扛活的伙计干得活很棒,一律的秫秸楂儿朝外,顶上是起脊外流水。这把式活谁见了谁夸。一天耀五爷往地里去转转,看看麦苗,瞧瞧场里,忽然见一人上去秫秸船往下扔了个秫秸此时五爷已走到近前,他没处躲藏,只等五爷发落了。吓得浑身哆嗦:五爷,我母亲有病得熬药,先生嘱咐用秫秸火熬得好,我就偷……五爷笑道:咳,乡里乡亲怎能用偷字啊,这叫做拿。一个怕不够吧?你上去再拆一个。那人低头道:五爷够了。五爷道:不管怎样,你再弄一个。不然街坊会笑话我的。那人感动直差给五爷磕头了。

场里,五爷还有个棉花柴垛。花柴上整天倒着把三齿镢。原来五爷是看着冬天里那些要饭的叫花子,冻得烤火拽花柴怪费劲,放把三齿镢往下倒花柴就方便多了。村上谁家做难了只要张开嘴:五爷俺借……那没空过。庄稼人生气多是为宅基、地邻、庄稼、牲口、婆媳等等,只要五爷往那儿一站,事就处理了一半。因为缺钱那到五爷家去取,因为纷争的由五爷说事解释劝说,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五爷道:低头不见抬头见,和为贵。庄上穷的有的没不佩服五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