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历代兵法精粹
2792000000044

第44章 孙膑兵法(16)

公元前298年,楚顷襄王即位,朝廷里的恶官小人排挤正直忠诚的屈原,并在顷襄王面前刻意中伤和诬蔑他,屈原横遭冤屈,再次被流放至偏远的汨罗江边(今湖南东北部)。屈原在那里熬过了二十个春秋,他曾热烈盼望顷襄王回心转意,召他重返朝廷主持大政。然而,顷襄王毫无悔改之意,反而投靠了秦国,成了秦王的女婿。这样,屈原的坚决抗秦和整顿改革的政治抱负彻底破灭了,满腔的爱国豪情亦付诸东流。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军大举进攻,楚顷襄王仓皇出逃。绝望的屈原,不忍心看到国家的灭亡,在当年五月初五那天,抱石自沉于汩罗江。屈原一生写了许多诗歌,他的诗洋溢着挚诚的爱国精神,也蕴藏着深深的忧国伤时、愤世嫉俗和律己修身的情怀。

【名家论战】草庐经略·责己

《司马》有言:“大败不诛,上下皆以不善在己也。上以不善在己,必悔其过;下以不善在己,必远其罪。”上下分罪,以能易危为安,转败为攻也。将惟自护其短,而以失归人,此众口所以呶呶,而三军之所以不用命。人非尧舜,安能尽善?惟不文己非,不难改悔,不吝责躬,若无所容,以示日月之无私焉。庶万众闻而仰之,悦而附之,失之东隅,而收之桑榆也。第责己之道,须出至诚,非徒腾颊,实取后图。苟虚词以希众,必取笑于三军。倘后效之无闻,将前愆为滋甚。故自怨与自艾交儆,心局与事局更新,然后诸军激劝,战无不胜矣。

将失(1)

【本篇主旨】

本篇篇题为竹简整理者所加。内容主要是分析造成将帅失利的三十二种具体情况,与《将败》篇多有联系,学者怀疑它们可能原为一篇。

【原文】

将失:一曰,失所以往来(2),可败也。二曰,收乱民而还用之,止北卒而还斗之(3),无资而有资(4),可败也。三曰,是非争,谋事辩讼(5),可败也。四曰,令不行,众不壹,可败也。五曰,下不服,众不为用,可败也。六曰,民苦其师(6),可败也。七曰,师老,可败也。八曰,师怀(7),可败也。九曰,兵遁,可败也。十曰,兵不,可败也。十一曰,军数惊,可败也。十二曰,兵道足陷,众苦,可败也。十三曰,军事险固,众劳,可败也。十四[曰],备,可败也。十五曰,日暮路远,众有至气(8),可败也。十六曰……可败也。十七[曰]……众恐,可败也。十八曰,令数变,众偷(9),可败也。十九曰,军淮(10),众不能其将吏,可败也。廿曰,多幸,众怠,可败也。廿一曰,多疑,众疑,可败也。廿二曰,恶闻其过,可败也。廿三曰,与不能,可败也。廿四曰,暴露伤志,可败也。廿五曰,期战心分,可败也。廿六曰,恃人之伤气,可败也。廿七曰,事伤人,恃伏诈,可败也。廿八曰,军舆无,[可败也。廿九曰],下卒,众之心恶,可败也。卅曰,不能以成阵,出于夹道,可败也。卅一曰,兵之前行后行之兵,不参齐于阵前,可败也。卅二曰,战而忧前者后虚,忧后者前虚,忧左者右虚,忧右者左虚。战而有忧,可败也。

【注释】

(1)将失:篇题为后人根据内容参考其他篇题所加,主要论述了将帅作战失利的各种情况。

(2)失所以往来:指军队行动散漫不能统一指挥。

(3)收乱民而还用之,止北卒而还斗之:指招募乱民和败兵来打仗。

(4)无资而有资:本无实力而自以为有实力。

(5)是非争,谋事辩讼:指在是非问题上总是争执;在谋划大事时,总是辩论争吵,不能作出决定。

(6)苦:怨恨。

(7)怀:士兵怀念故乡和亲人。

(8)至气:怨恨。

(9)偷:敷衍。

(10)淮:读为“溃”,溃散。

能:耐,得。

幸:偏爱。

与不能:任用无能之人。与,推举。不能,无能之辈。

夹道:狭窄的山谷。

【译文】

将帅失败的原因:一、军队散漫无法统一调动会导致失败。二、集合乱民来使用,收罗散兵再作战,没有可凭借的实力却以为能够凭借,会导致失败。三、是非争论不休,谋划事情辩论不停却难于决定战略,会导致失败。四、军令不能贯彻执行,部队行动无法统一,会导致失败。五、下级不服气,士兵不尽力,会导致失败。六、百姓对军队不满,会导致失败。七、军队长时间在外征战,士气疲惫,会导致失败。八、军队产生思乡之情,会导致失败。九、士兵临阵逃跑,会导致失败。十、会导致失败。十一、军队多次被惊扰产生恐慌情绪,会导致失败。十二、行军道路泥泞,人马陷入泥泞苦不堪言,会导致失败。十三、军队进行工事修筑,士兵劳累,会导致失败。十四、会导致失败。十五、天快黑了行军的路还远,士兵因为疲惫产生抱怨,会导致失败。十六、会导致失败。十七、士兵恐惧,会导致失败。十八、命令多变,士兵敷衍了事,会导致失败。十九、军心溃散,士兵不服气将官,会导致失败。二十、将官办事不公,士兵懈怠,会导致失败。二十一、将帅多疑引得士兵产生疑惑,会导致失败。二十二、将帅不愿听批评意见,会导致失败。二十三、任用没有能力的人,会导致失败。二十四、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士气受挫,会导致失败。二十五、战事临近主将分心,会导致失败。二十六、侥幸敌人士气受损而取胜,会导致失败。二十七、使用士气受挫的士兵,依靠阴谋诡计,会导致失败。二十八、军车……(二十九)……下属,士兵们怨恨将帅,会导致失败。三十、不能以齐整的队伍通过狭窄的山谷,会导致失败。三十一、军队前后列的士兵,兵器配合不合理,阵前军容不整,会导致失败。三十二、作战列阵时,怕前面空虚而充实却使后面空虚,怕后面空虚而充实却使前面空虚,怕左翼空虚加以充实却使右翼空虚,怕右翼空虚而充实却使左翼空虚,作战时忧患太多,会导致失败。

【故事论述】

战国时期,为了统一六国,称霸天下,秦王政(秦始皇)广收人才。一天,他听说魏国有一个名叫缭的人很有才干,即聘为大臣,掌管全国的军事大权,人称国尉,又叫尉缭。尉缭与丞相吕不韦的门客李斯很熟,深知李斯能帮助秦王出谋划策,打乱六国部属,最终统一中国。于是,向赢政举荐李斯,共同研究统一六国的策略。

一天,秦王政向他请教统一六国大计,尉缭说:“当今各国势力和强秦相比,犹如晋国,分散则容易灭亡,联合则难以攻击。例如,三晋联合,智伯瑶灭亡,这个教训大王不能不考虑。”秦王问:“怎样才可使列国散而不合?请先生赐教!”尉缭说:“国家大事,皆取决于权臣,这些人有几个能为国家尽忠效力,不过都想多得点财物贪图个安逸罢了。大王为取天下,就不要吝惜府库财物,要不惜重金贿赂各国有势力之重臣、权臣,以乱其谋。我掐指算了算,只需花费30万两黄金,各诸侯国即可灭亡。若天下尽归秦,何患府库无藏物。”秦王政听了非常高兴,拜尉缭为上宾、太尉,其弟子皆封为大夫。

从此,秦国拿出大量库存金钱,派遣宾客、使者,奔走各国,视其宠臣用事,以厚礼贿赂之,探测其国情,离间其君臣和各国之间的关系。赢政依尉缭所列消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行事。一天,尉缭对秦王说:“大王可派遣王敖先去魏国,劝其向赵国求救兵。再用重金收买赵国宠臣郭开,劝赵王出兵。”尉缭认为,韩是小国,可先消灭,关键是赵、魏两国。先伐魏,只要赵国出兵,就可以此为罪名,移兵击赵。亡赵后再亡魏。秦王政点头称是:“这个主意好!”灭六国大政方针一定,秦王即向魏国发兵。同时,遣使王敖持黄金五万两,往魏国行事任其使用。王敖到了魏国,拜见魏王说:“秦伐魏,魏危在旦夕,大王不如割地给赵,求其援救。”魏王不相信赵国会出兵。王敖谎称:“赵国大权由郭开掌握,我与他素相友善,只要我去见他,讲明道理,我想不会有问题。”魏王信以为真,答应把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与河南省安阳市的交界处)割让给赵国,还托王敖持国书到赵国求救兵。王敖用三千两黄金收买了赵国重臣郭开,令其卖国求荣,对赵王进谗言:“魏亡、赵危,今魏愿割邺城之地向我求救,大王应同意。”赵王听信谗言,不假思索地派出五万兵马去接收魏国邺城。秦王闻讯立刻移兵伐赵,两军在邺交战,赵军大败。秦兵乘胜追击,攻破邺城及其他九城池,这时赵王才慌了神,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大家都主张启用大将廉颇抗秦,惟郭开反对,极力阻止赵王启用廉颇。王敖问:“你不担心赵国灭亡吗?为何不劝赵王起用廉颇为将?”他漫不经心地答道:“赵国亡不亡,与我何干?廉颇是我仇人,我怎能容他!”王敖知他是没有一点爱国心的人,遂串通说:“赵国灭亡后你可到秦国与我共事。”随后,又赠七千两黄金,希望他以后有事,还要多多关照。郭开手捧光灿灿的黄金,大笑道:“我受秦王厚赠,若不用心图报,何以为人?”

从此,这个奸臣施展浑身解数离间赵王和廉颇的关系,又离间赵王和大将李牧的关系,使赵军迅速瓦解。当秦兵直逼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之时,他甚至劝说赵王投降,公子嘉痛骂道:“你这混蛋!先王社稷怎可放弃!”他拔剑在手说:“覆国谗臣,再敢胡言,我让你身首两地!”说着就要杀之,被赵王劝住。一天,郭开趁士兵防守之隙,派心腹偷偷出城将密信一封送入秦营,信中说:“赵王已十分畏惧,若秦王大驾亲临,我将力劝赵王献城!”秦王大喜,立即亲自出兵包围邯郸,绣着“秦王”二字的大旗吓破了赵王的胆,郭开又趁机进谗言,让赵王以巡城为名,打开城门把投降书交给秦王,并下令在城楼上竖起降旗。

就这样,秦王不费任何将士、兵卒,很快灭了赵国。当秦国拜郭开为上卿时,赵王才醒悟,原来他是个内奸!但为时太晚了,赵王气得一病不起,死于房陵。当然,任何叛徒都是没有好下场的,没多久郭开就被李牧的门客劫杀了。

【名家论战】草庐经略·将勤

《六韬》曰:“将不勤力,则三军失其势。”未有身膺明主之知,职任安危之责,而玩愒为务也。殚心毕虑,尚恐覆疏,投大遗艰,岂容儿戏!或一人之未察,或一事之偶失,或厌倦而旁诿他人,或惮改而姑待明日,肇端虽小,寸穴溃堤,渐至难图,悔之何及!此为将者所以惟日不足,弗遑宁处者也。营寨部队,躬为督视;军资器械,亲董其事,抚降驭下,情意恳恻;宾客游士,不妨折节,词讼听览,曲直欲明;簿书笺牍,校雠欲情;遴选众职,务得其人;赏罚群类,务服其心;外察敌人,欲详以审;内职军情,务密以精。千纲万目,无不瞻举。非有奇术,总由将勤。

雄牝城(1)

【本篇主旨】

本篇文字比较完整,但无题目,现题为整理者所加。内容主要就攻城战术进行论述,就不同的地形特点,将城分为难攻的雄城和易攻的牝城两大类,反映出战国时期攻城策略和技术的发展。

【原文】

城在渒泽(2)之中,无亢山名谷(3),而有付丘(4)于其四方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军食流水(5),[生水也,不可攻]也。城前名谷,背亢山,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高外下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有付丘者,雄城也,不可攻也。

营军趣舍(6),毋回(7)名水,伤气弱志,可击也。城背名谷,无亢山其左右,虚城也,可击也。尽烧者,死壤也,可击也。军食渒水(8)者,死水也,可击也。城在发泽中,无名谷付丘者,牝城也,可击也。城在亢山间,无名谷付丘者,牝城也,可击也。城前亢山,背名谷,前高后下者,牝城也,可击也。

【注释】

(1)雄牝城:篇题是后人所加,主要论述可以进攻和不能进攻的两类城的几种情况。雄城:难以攻下的城。牝城:容易攻取的城。

(2)渒泽:小泽。

(3)无亢山名谷:亢,高。名,大。

(4)付丘:小土山。

(5)流水:流动的水,活水。

(6)营军:安营。趣合:行军一天后休息。

(7)回:环绕。名水:指大江大河。

(8)渒水:积水,与流水相对。

【译文】

城处在低洼地带,没有高山深谷可以作为凭依,但是周围小土丘连绵起伏,是雄城,不能进攻。敌军饮用流动的活水……城前临深谷,背靠高山,是雄城,不能进攻。城处在高地,四周相对较低,是雄城,不能进攻。城中有连绵起伏的小土丘,是雄城,不能进攻。

敌军行军一天后安营扎寨,营寨周围没有大江大河环绕,有损士气,削弱斗志,可以攻击它。城背靠深谷,左右没有高山可以依傍,是虚城,可以进攻。土地被烧过,草木不生,是没有生命力的土壤,可以进攻驻扎在这里的敌人。敌军饮用洼地的积水,士兵容易生病,可以进攻。城处在长着水草的沼泽地,没有高山和小丘可以依傍,是雌城,可以进攻。城在高山之间,没有深谷和小山,是雌城,可以进攻。城前临高山,背靠深谷,前面高后面低,是雌城,可以进攻。

【故事论述】

公元前410年,吴起为鲁国大将。一天,他奉命率两万人马前去迎战来犯的齐军,因初为大将,很多人不太相信他的才干,相国公仪休却深知吴起,相信他定会不负众望。齐国的相国田和阴谋篡权夺取王位,于是,他发动势力强大的齐国,打击弱小的鲁国,企图用这样的方法壮大自己的力量。一天,齐国探子来报,鲁国大将吴起领兵前来迎战。田和冷笑道:“吴起杀妻投鲁,名声很坏,又从未打过仗,我们不要怕他!”于是,田和把齐兵开到鲁军附近,扎下营寨。又派人去鲁营探听虚实。探子回来报告说:“鲁军一点也没有准备打仗的样子,大将军吴起跟士兵一起坐在地上,谈得很起劲,还跟士兵们一块吃饭、喝水!”田和看到吴起没有一点将军的威严体统,更加瞧不起他了。他想愚弄吴起,命一个叫张丑的人当使者,到鲁军中去说要跟鲁军谈判,说齐国不想和鲁军打仗了。

张丑到了鲁营,把田和教给他的假话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吴起一听就知道这是敌人的鬼花招,就将计就计、假意逢迎说:“两军讲和,这比什么都好,请你们相国定个日子来谈判吧!”张丑以为吴起真的中计了,高高兴兴地回到了齐营,向田和甜言蜜语一番,田和听了非常欢喜,决定第三天向鲁军发动总攻击。谁知,第二天齐军营外就响起了一阵阵急促的战鼓声,田和竖起耳朵听,正想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只见一个将领跌跌撞撞闯进来,报告说:“不得了,鲁国大军杀过来了!”话音刚落,鲁国兵马已滚滚而来,见了齐兵就乱砍乱杀,吓得田和、张丑拼命逃跑。转眼间,齐军营里血肉横飞,被杀死的、射死的、跌倒互相踩死的不计其数。齐国从大将到士兵都很轻敌,麻痹大意,一点防备也没有,而鲁军经过吴起的思想动员工作和充分的战前准备,同仇敌忾、冲锋陷阵,争先恐后杀敌立功。所以,鲁兵奋不顾身,越战越强,齐军彻底失败,被赶出了鲁国。吴起初战告捷。从此,鲁国的威望提高了,吴起的名声也在各国不胫而走。

【名家论战】草庐经略·攻营

攻营之具,橹盾居前,刀斧随之,伺敌之懈,冲入营门。或越堑开栅,去其蒺藜,入其壁垒,短兵接战,纵横突击,锐不可当,则敌必不支。且入中军,取其元戎,元戎即遁,馀众自溃。此之妙在勇斗也。至于暮夜,我欲攻之,则敌不测我之虚实。须广其计,相机而动,厚募死士,乘间疾趋以惊其众,纵火以焚其垒。盖昏夜无知,变起仓卒,敌惧有伏,是以我进,彼不敢逆击;我退,彼不敢长追。况大众云屯,梦寐之间,一闻敌至,易以溃乱。故偏师锐卒,亦可成功。第恐敌先知,按伏以俟,更遣精卒,邀击于途,或乘势反袭吾垒,则攻人者,适以自攻也。故必审势料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可以决胜。仍遣一师,随后策应。而大众复合营警备,以防不虞,斯为善矣。

五度九夺(1)

【本篇主旨】

本篇残缺严重,篇题为整理者所加。内容主要论述作战时应当尽量避免的不利因素,以及应当尽量争取的有利因素。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