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的资本(智慧生存丛书)
2727600000042

第42章 高贵的品格是人一生的财富(10)

英国著名铁器艺术家詹姆斯·夏普勒斯非常贫穷,但是他经常在早晨三点钟起床抄写那些他买不起的书。他愿意步行十八英里到曼彻斯特去买一先令一件的艺术品。他宁愿在铁匠铺中干最累最苦的活儿,以便观察炉子加热的过程。他十分珍惜空余时间,见缝插针,虽然这些时间都是零散的。就这样,经过五年的努力,他完成了伟大的作品《化铁炉》。

人心中应该有一股神圣的力量,激励自己自由、健康地发展。应该胸怀壮志,力争完善自我。

大自然偏爱那些努力奋斗的人,以巨大的财富和显赫的地位来补偿他们年轻时遭受的磨难。

自强不息从恶运中崛起

只要自强不息不懈地努力奋斗,就能够从恶运中崛起,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贫困使他无法上学,只好背起简陋的行装,去嘉义工作,当米店的小工。16岁时,王永庆决意创业,他求父亲为他借到200元台币做本钱,开了一家小米店。

小米店开始时困难较大,附近的居民都有米店关系,一时插不过去。王永庆不气馁,一家家去推销,并把米中杂物捡得于干净净,有时还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户家中,尽量满足客户的要求。过硬的服务水平,逐渐赢得了用户,生意越做越好。接着,他开设了一间碾米厂。当时他的隔壁也有一家碾米厂,条件比他优越,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他每天苦干十六七个小时,终于压倒了别人。后来,他又办了一家砖厂。抗日战争期间,米厂被日军飞机炸塌了,但他很快又办一家更大的米厂。

抗战结束后,台湾光复了,王永庆打入了木材市场,惨淡经营。直至20世纪50年代,台湾建筑业蓬勃兴起,木材价格猛涨,王永庆趁机由小商人变为大商人。

当时的台湾,资源贫乏,许多工业材料都缺乏依塑胶原料便是其中之一。王永庆与其他一些商人雄心勃勃地合资成立了一座聚氯乙烯工厂,以J20万美元从日本取得了技术,在1957年开始投产,并把公司名称正式定为“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王永庆是主要股东及经营者。这项投资在当时的台湾是极冒风险的,一个化学家预言王永庆要破产。难关确实一道又一道,日本产的塑胶粉充斥台湾市场,而台湾塑胶加工业尚未完备,“台塑”的聚氯乙烯就更无人问津了。一些股东心灰意冷,纷纷退股,“台塑”面临夭折的危险。王永庆没有退缩,他变卖了自己的所有产业,毅然购下了“台塑”所有产权,独自经营。他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反其道而行之,更加大量地生产,但同时提高质量,投资70万美元更新设备。结果质量降低了售价,打开了市场。二是在1958年投资“南亚塑胶加工厂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台塑”的聚氯乙烯加工制造各类塑胶产品。

人总是在不幸当中找出口

不要埋怨人生当中的遭遇,因为人总是在不幸当中找到出口。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奋斗的过程,当你的积累成熟时,你不仅会拥有成功,还会拥有比成功更珍贵的自信与经验。

杰克已经50岁了,他是一家颇具规模的连锁公司的老板。在他30年的工作生涯中,最让他受益的是3位朋友的启示。

20岁那年,杰克任职的公司突然倒闭,他失业了。可是经理对他说:“你真幸运。”

“幸运?”他大叫。“我浪费了2年的光阴,还有1600美元的薪水没拿到。”

“真的,你很幸运。”经理继续说,“早年受挫的人都是幸运的,因为年青可以鼓起勇气从头做起。而年青时运气一直很好,到了四五十岁才灾祸临头的人是最可怜的,这时候年纪已太大了,很难有机会重新做起。”

35岁时,一位做商业顾问的朋友对他说:“不要因为事情麻烦而抱怨,你的收入多就是因为工作麻烦。一般人不需要负什么责任,没什么麻烦,但报酬也少。只有辛苦的工作,才有丰厚的报酬。”

40岁时,一位哲学家朋友告诉他:“再过5年,你就会有重大发现,那就是:麻烦不是偶然出现的,麻烦是贯穿整个人生的。”

回想这3位朋友的启示,真是至理名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你身处逆境时,不要一味地怨天忧人;当你失意时,也不要灰心沮丧。如果无法改变扭转,学会逃避不失为一上策。

卡特和里根曾是美国的两位总统,后者在大选中击败前者进入了白宫。

巴黎一家报纸前不久刊登了一则“信不信由你”的内幕新闻,说里根1980年当选总统后,卸任在即的卡特留给他三个标有号码的信封,告诉他在危难的紧急情况下拆开,可使他“化险为夷”。

1982年美国经济情况倒退,局势紧张,里根拆开第一个信封,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两个字:“骂我。”里根恍然大悟,于是不论什么场合,他都大讲特讲,把美国经济出现的烂摊子责任统统归咎于卡特,说是卡特种下了祸根,才使他陷入困境。这招果然灵,里根声望逐渐回升。

1984年,美国政府被财政赤字困扰。国会中责难之声不绝于耳。这时里根拆开了卡特留下的第二个信封,里面只有3个字:“骂国会。”里根依计行事,反复指责国会阻挠他执行紧缩政策,于是国会对他的批评果然减缓。

1986年11月,里根暗地里向伊朗出售武器,将所得美元用于支持尼加拉瓜的反政府武装,闹出“新水门事件”。里根在危急之中打开了第三个信封,内中写道:“为下任准备另3个信封。”经过苦难的人生才幸福甜蜜

在人的一生中,谁都难以躲过“吃苦”这一关。如果在该吃苦的时候不吃苦;那么到了不该吃苦的时候就一定会吃苦;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不能吃大苦,那么到年老的时候就不可能享大福。

美国有一个家财万贯的大企业家的千金小姐,在大学期问白天上课,晚上外出打工,以赚取学杂费。有人认为她的父母有些“不近人情”,但这位企业家的回答是:“我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辛,让她经受一点艰苦生活的磨炼。这样,她长大以后才能知道怎样把握自己,如何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既然本来不需要吃苦的人都有意要使自己吃些苦,那么对于需要吃苦而且必须吃苦的人来说,就更不必抱怨生活的苦难了。实际上,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这几乎是一条成功的铁律。

香港富豪霍英东出生时,家里穷得无法形容,苦得难以言述。在苦难中长大成人的他,进入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做加煤的工作。做了不久便被老板炒鱿鱼了。

霍英东天资聪颖,人又勤奋,为什么会被解雇呢?原因是他家贫,长期营养不良,体重只有90多斤,瘦骨嶙峋,根本无法负荷日以继夜的体力劳动。他后来回忆说:“早上时体力还可以,但到了晚上我就感到身心疲惫不堪。我当时一日三餐,都是吃不饱的。”

后来,霍英东在启德机场当苦力,每天有七角半工资及半磅米配分。他说:“为了省钱,每天清晨5时就由湾仔步行至天皇码头,坐一角钱船过九龙,再骑脚踏车前往启德机场。”可是由于体力不足,他在扛货时,一只手指被压断了。

工头看他可怜,便安排他做修车学徒。但他爱好冒险,擅自驾车,不小心撞上了另一部货车,于是又被解雇了。此后,霍英东曾应征做铁匠,却因为太瘦弱而没有成功;于是便上船做锅钉的工作,但很快再次被炒鱿鱼;接下来,他又到太古糖厂做制糖的工作。

一次又一次的苦难,并没有击垮霍英东,而是磨练了他的意志,培育了他的坚强。将近而立之年时,他终于时来运转,在朝鲜战争期间将中国大陆急需的物资与药物运送过来,短短几年间就发了一大笔财。不久,他又向地产业进军,并参与航运业、娱乐业经营,终于跻身华人超级富豪的行列。

霍英东在发达之后,仍然长期不改“吃苦”的本色。他不抽烟、不喝酒,从不喜欢吃得过饱,主粮是芋头和粟米,每天都坚持游泳。现在虽然已到了耄耋之年,他依旧腰板挺直、行动敏捷,双目炯炯、精力过人。

坎坷悲惨、多苦多难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经历,造就了霍英东后来的人生辉煌。

享受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英国前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的妻子临终之前,把丈夫叫到床边,说了这样一句话:“要让孩子们的生活充满浪漫。”这句遗言含义深刻,若我们仔细思考,不难发现其中充满了智慧。

这位母亲知道,实际上,任何认真思考生活的人都应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会不断受到冲击,若不注重关爱,生活的浪漫将被偷走。拿破仑曾经说过;“久居战场人易老。”若不提高警惕,人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容易变老。

查尔斯·兰姆(1775~1834,英国散文作家,文艺批评家)曾经说过:“精神比头发先变白。”一个人在幼年时期充满了对生活的渴望,他带着一种冒险精神踏上通往未来的征途。但还没走多远,生活便向他刮起了冷风。他试图展翅高飞,但风力太大。更悲惨的是,经过一两次大彻大悟,梦想将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在没有浪漫的大道上疲惫前进。这种最悲惨的事情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将使生活中的激情和兴奋荡然无存。

看看自己早上醒来时,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如何,便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已然年迈。年轻人醒来时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也许他自己也很难解释这种感觉。但它似乎对你说:“今天好极了,一定会有精彩的事情发生。”年迈的人也许年岁不高,但醒来时会身心疲惫。他们不会期待会有什么伟大的事情发生,他们认为这一天和往常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希望这一天不要比以前差。有人年至七旬,仍保存着这份对生活的期待;有的人年少之时便失去了这份感觉。于是,判断一个人年龄的办法,就是看他是否还保存着这份生活的浪漫感。

也许威廉·华兹华斯在他的涛歌中精辟地描述了在大多数人身上经历的哀伤历程——

童年,天堂就在我们身边。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

地狱的阴影开始蔓延。

在欣喜中,在快乐里,

他仍看到流动的光源。

年轻人继续着征途,每日向东方追逐,

他仍是大自然的牧师和神甫。

他跋山涉水的路上,

到处是景色的辉煌。

可美景终于从眼中消失,

滑落到浑浑噩噩的日子。

生活中的浪漫是无价之宝,丢失它简直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剧。一个人也许在财富、功名、荣誉上取得极大的成就,但生活的真正快乐绝不在于此。生活中真正的快乐在于使那棵快乐之树常青;能给人带来最大快乐的是生活中那份永恒的惊喜与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