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妥协、懂得进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2680800000025

第25章 选择妥协和迂回人生(5)

从这些情节里,我们可以感悟许多的道理,其实现实中的许多事,都有深刻的道理蕴涵其中,只要你深入地去思考就可以领悟。我们现在就从这个情节深入下去,开始论述当一个人面对敌对时,应该如何很好地处理的问题。在老和尚的故事里,实际上已经暗示了,可能的两种极端对策,假如老和尚在有人找上门时,不问青红皂白就大打出手,大概他也就称不上什么得道高僧了。一般而言,我们应该首先避免矛盾的激化,毕竟对于个体,总是希望环境中敌对力量越少越好。

老和尚对挑衅者的解释,虽然没有使挑衅者放弃敌对的状态,但是收到了小和尚们愤愤不平的效果,一旦动起手来,相信小和尚们,都会站在老和尚的一边,帮助他来对付那个恶徒。事实上后来真正教训了那个恶徒的人,也不是老和尚本人,而是李连杰扮演的一个小和尚,没有老和尚当时的解释,那有这个后来的结果呢?

影片中的老和尚武功究竟如何,一直没有说明,因为最后没有用到他亲自出马。我们可以设想两种可能性,一种就是老和尚武功胜过恶徒,只是一直没有出手,这说明解决敌对状态,并不一定非要使用自身的武力;另一种就是老和尚打不过恶徒,他通过解释和忍耐,在不失尊严的前提下,避免了和恶徒当时动手的失败,用一种迂回的方式保护了自身,防止了当时敌对状态的进一步恶化,而后经过周密的布置,一样达到了战而胜之的目的。

其实退让并不等于懦弱,一切都应该用最终的结果去衡量,理性才是其中的根本。当敌对状态中自身的实力处于优势时,主动的退让,是为了达成一种环境的效果,这不仅仅是一种勇气,而且是一种远见卓识。晋文公退避三舍,难道他害怕了与楚国交战吗?就算退一步分析,当时自身处于劣势时,退让也是一种保全自身的策略,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当然退让必须是有原则的,宽容只能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不屑,那是为了营造,更有利于我们生存的环境,而做出的原则内让步。如果敌对的一方,伤害到了我们的根本利益,当然也不能无原则地永远退让下去。假如那部影片的情节,安排那个恶徒一剑杀了老和尚,而且故事就此结束,我想观众也不会答应。显然真的伤及了自身性命也不还手,那不是因为愚腐致极,就是真的软弱无能了,这与影片除恶扬善的本意,也显然矛盾,导演自然不会那样安排。“仁者无敌”,这样的仁,必须基于智的基础,否则那就是傻瓜笨蛋缺心眼儿。

避之不了,也就只有面对,真的面对了,就不可心慈手软。因为恶有恶报,才体现了世间的公正,对坏人的放纵,那就是对好人的不公。恶徒继续嚣张,少林寺的和尚们,终于忍无可忍,于是小和尚中最棒的一个,终于出场去面对了,他已经练就了必胜的绝招,有了必胜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这样直接去面对。面对的结果,是恶徒败北,小和尚把宝剑扔在了他的面前,不知道恶徒是否自裁了,这是有关佛教的电影,当然应该这样的安排。

要是我来安排,我就直接让小和尚一剑杀了他。其实好多电影,在此类情节的安排上都是这样,那是要达到一种善恶的分明,那只是为了影片的效果,一点不实际,甚至看起来有点滑稽可笑。要杀一个坏人的时候,总是历数其罪恶,然后再代表人民代表党,这才能扣动扳机,其实真正的战场上,决不是这样,一切解释对于该死的人都是多余的,一定不要给对方任何可能的喘息机会。

而且我设想过,假如真的胜不过那个恶徒该怎么办?难道就让他这么嚣张下去?这当然是不可取的。虽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人已犯我,我就不能软弱。在没有必胜把握的情况下,就去直接面对是盲目和不理智的,那就只能采取一些设陷的手段,虽然这不怎么光彩,但是那不是结果,而只是过程中的手段。人的强大与否是客观的,没有影片追求的理想状态,但是理性,可以使人成为真正的强者,结果才是最好的说明。对于已经闪避不了的敌对,一旦出现就要把握战机,消灭对方,才是最根本的期望。

面对敌对,退让是策略,那是以退为进,如果就此化解,那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好效果。即使不能化解,也可以为自己营造有利的环境,并进而为自己寻找绝对优势的具体状态,那个时候就要果断出手,当杀人可以代替死亡的时候,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怎样去选择。

旁敲侧击迂回术

和人打交道最奥妙的,是善听弦外之音,又会传达言外之意。老于世故之人大都擅长话里有话,一语双关,精明之人无须多言直语,即让你心里明明白白;“高明”的小人惯会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用话中之刺让你身败名裂。不管说话之人是否故意暗藏玄机,听话者必须弄明白他的真实意图,方能应对恰当。脑子不清,耳朵不灵,一定会多遇难堪。话里藏话、旁敲侧击是聪明人的“游戏”,笨人玩不了。脑子不灵光,煞风景自不必说,落笑柄更是常有的事。话里藏话、旁敲侧击其实是一种迂回,可它既重迂回策略,更重隐含之术,较之迂回更主动,更微妙。是“妙接飞镖又暗中回掷”的高超人际交手术,是机智聪明者才能驾驭的玄妙功夫。社会是复杂的。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平之事,不公之人,又不能不去表达我们的不满;对自己亲近的人,有时候也需要巧加指责,让对方明白。但如何表达这种不满却有一定的学问,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要做到既能表达出对对方的不满,又不至于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确实是不太容易。话里藏话、旁敲侧击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武器。

①侧面点拨。即不作直言相告,而是从侧面委婉地点拨对方,使其明白自己的不满,打消失当的念头。这一技巧通常借助于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如:A与B是一对好朋友,彼此都视对方为知己。有一次,本单位的青年C对A说:“A,我总觉得B这小子为人有点太认真了,简直到了顽固的地步,你说是不是?”A一听C的话顿生反感,心想:你这小子在背地里贬损我的好朋友缺德不缺德?但他又不好发作,于是假装一本正经地说:“C,我先问你,我在背后和你议论我的好朋友,他要是知道了会不会和我反目为仇?”C一听这话,脸“刷”地一红,不吭声了。这里A就使用了委婉点拨的技巧。面对C的发问,他没有直接回答“是”还是“不是”,而是话题一转,给对方出了个难题,而这个难题又正好能起到点拨对方的作用,既暗示了“B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不会和你合伙议论他的”,又隐含了对C背后议论、贬损B的不满。同时,由于这种点拨较委婉含蓄,所以也不致让对方太难堪。

②类比警告。即以两种事物具有的某一相似点作比,暗示敬告对方言行的失当,使之明白自己的不满。例如:A公司的经理在一次业务谈判中,受到了B公司工作人员的顶撞。他气冲冲地给B公司的经理打电话说:“如果你们不向我保证,撤销上次那个蛮横无礼的工作人员的职务,那么,显然是没有和我公司达成协议的诚意。”B公司的经理听了微微一笑说:“经理先生,对于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是批评教育还是撤职处理,完全是我们公司的内部事务,无需向贵公司作什么保证。这就同我们并不要求你们的董事会一定要撤换与我公司工作人员有过冲突的经理的职务,才算是你们具有与我们达成协议的诚意一样。”A公司的经理顿时哑口无言。在这里,B公司的经理就很好地使用了类比敬告的技巧。虽然说A、B两公司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有一点却是相似的,即A、B两公司对工作人员或经理的处分完全是各公司内部的事务,与对对方有没有诚意无关。B公司的经理就是抓住了这一相似点作比,从而敬告对方所提要求的过分和无理,表达了对态度蛮横的A公司经理的不满。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这种技巧表达不满的语气也较明显,但它毕竟不像“直言相告”技巧方式那样带有警告的成分,所以称之为“类比敬告”,而不是“类比警告”。

③柔性敲打。有些女孩子喜欢动不动就生男友的气,以显示自己有个性。如果这个女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是兄长的娇妹妹,就更是不能容忍别人对她的不满。有些痴情的男孩子因为自己的某句话引起女友的不快,生怕得罪自己的“公主”,会忙不迭地赔礼道歉,更有甚者会贬低自己请求原谅,以示对恋人的忠贞。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某局长的千金小徐和本单位的小李谈恋爱时总是显示出某种优越感。因为小李是农家子弟,大学毕业分在局里做科员,没有什么靠山。有一次小徐到小李家做客,对小李家人的一些生活习惯总是流露出看不顺眼的情绪,并不时在小李耳边嘀嘀咕咕。吃过晚饭把小姑子叫唤得团团转,又是叫烧水又是让拿擦脚布什么的。小李看在眼里很不是滋味。他借机笑着对妹妹说:“要当师傅先学徒弟嘛!你现在加紧培训一下也好,等将来你嫁到别人家里,也好摆起师傅的架子来。”小李这么一说,小徐当时似乎听出了什么,过后不得不在小李面前表示自己有些过分。小李不失时机地用“要当师傅先学徒弟”的俗话来提醒小徐,避免了直接冲突。即使对方当时略有不满,过后也会有所感悟的。

④幽默提醒。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时利用幽默表达一下对对方的不满,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有这样一则小幽默:在饭店,一位喜欢挑剔的女人点了一份煎鸡蛋。她对女侍者说:“蛋白要全熟,但蛋黄要全生,必须还能流动。不要用太多的油去煎,盐要少放,加点胡椒。还有,一定要是一个乡下快活的母鸡生的新鲜蛋。”

“请问一下,”女侍者温柔地说,“那母鸡的名字叫阿珍,可合你心意?”

在这则小幽默中,女侍者就是使用的幽默提醒的技巧。面对爱挑剔的女顾客,女侍者没有直接表达对对方所提苛刻要求的不满,却是按照对方的思路,提出一个更为荒唐可笑的问题提醒对方:你的要求太过分了,我们无法满足,从而幽默地表达了对这位女顾客的不满。

另外,对怀有恶意之人,自不必拚个鱼死网破,打动草丛惊走这条蛇就可以自卫;那些粗鲁的家伙冒犯你,只需敲响山石吓跑老虎便可及时收手。置人于死地之事最好不做,做一个可方可圆之人,方能立足于世。

迂回和诡辩的妙用

有一次,世界著名滑稽演员侯波在表演时说:“我住的旅馆,房间又小又矮,连老鼠都是驼背的。”旅馆老板知道后十分生气,认为侯波诋毁了旅馆的声誉,要控告他。

侯波决定用一种奇特的办法,既要坚持自己的看法,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在电视台发表了一个声明,向对方表示歉意:“我曾经说过,我住的旅馆房间里的老鼠都是驼背的,这句话说错了。我现在郑重更正:那里的老鼠没有一只是驼背的。”

“连那里的老鼠都是驼背的”,意在说明旅馆小而矮;“那里的老鼠没有一只是驼背的”,虽然否定了旅馆的小和矮,但还是肯定了旅馆里有老鼠,而且很多。侯波的道歉,明是更正,实是批评旅馆的卫生情况,不但坚持了以前的所有看法,讽刺程度更深刻有力。

再如,英国牛津大学有个名叫艾尔弗雷特的学生,因能写点诗而在学校小有名气。一天,他在同学面前朗诵自己的诗。有个叫查尔斯的同学说:“艾尔弗雷特的诗我非常感兴趣,它是从一本书里偷来的。”艾尔弗雷特非常恼火,要求查尔斯当众向他道歉。查尔斯想了想,答应了。他说:“我以前很少收回自己讲过的话。但这一次,我认错了。我本来以为艾尔弗雷特的诗是从我读的那本书里偷来的,但我到房里翻开那本书一看,发现那首诗仍然在那里。”

两句话表面上不同,“艾尔弗雷特的诗是从我读的那本书里偷来的”,也就是指艾尔弗雷特抄袭了那首诗;“那首诗仍然在那里”,指的是被艾尔弗雷特抄袭的那首诗还在书中。意思没有变,而且进一步肯定了那首诗是抄袭的,这种嘲讽和揶揄的程度更深了一层。

这种方法的妙处有很多。它可以以假掩真,它反语正说,虚实不定,的确是令对手难以捉摸、防不胜防的以退为进的高超技术和策略。

让人一步不为低

美国有位总统马辛利,因为用人问题,遭到一些人强烈反对。在一次国会会议上,有位议员当面粗野地讥骂他。他极力忍耐,没有发作。等对方骂完了,他才用温和的口吻道:“你现在怒气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详细解释给你听……”他的这种让人姿态,使那位议员红了脸,矛盾立即缓和下来。试想,如果马辛利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决不会服气的。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能使对立情绪“降温”。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特别固执己见,十分容易为些小事情同别人争论,而且火药味浓烈。这时候,得理的一方应当有饶人的雅量,他可以一面解释一面折衷调和,最好使用不带刺激性的“各打五十大板”或者“你好我好”的语言形式,以避免冲突的扩大。有一位先生,一次上岳父家吃饭,进餐时翁婿两人聊起了一条高速公路的修建问题。那先生强调:公路的进度一再推迟,是有关方面的一个严重错误;而岳父则不同意,认为公路本来就不该兴建。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渐趋激烈。后来那位泰山大人把问题扯到“年轻人自私心重,没有环保意识”上面,显然是在批评那先生。那先生怕再争论下去伤和气,便开始缓和下来,他婉转地说:“可能我们的看法永远也不会合辙,可是,那没有什么,也许我们都是对的,也许我们都是错的,这也是未可知的事。”那先生的一席话,不仅给自己搭了台阶,也给争论双方打了圆场。避免了双方争论不休,矛盾扩大,影响感情。试想,如果那先生意气用事地与岳父争论下去,结果会如何呢?很可能惹火老岳父,被臭骂一顿。

不少时候,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发火,是因为互不了解、有失沟通造成的。这时候得理的一方切不可因对方的错怪而以怒制怒。最好的方式是多加解释,想法沟通或者道歉、劝慰,与对方达成谅解或共识。一所医院里,病人挤满了候诊室一个病人排在队伍中,将手上的报纸都看完了也没有挪动一步,于是他怒火万丈,敲着值班室的窗户对值班人员大喊:“你们这是什么医院?这么多人排队你们看不见吗?为什么不想办法解决?我下午还有急事呢!”值班员面对病人的怒火,耐心解释说:“很报歉,让你等了这么久。是这样的,医生去开刀了,抢救一个危重病人,一时脱不了身。我再打电话问问,看看他还要多久才能出来。谢谢你的耐心等候。”患者排大队得不到及时诊治,责任并不在那个值班员身上,但是面对病人的错怪,他却沉住气一面解释,一面劝慰,这就比以怒制怒,火上添油的回答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