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股,承担粮食局写材料和处理日常行政事务之责,是一个较忙的股。张厚忠和蔡鸿雨一样,也是粮校毕业生,只是专业不同,蔡鸿雨是学粮食加工的,张厚忠是学财会的。张厚忠也是外地人,比蔡高一届。蔡调到粮食局人事股工作时,张厚忠已在粮食局工作了近两年,相比之下,算一个稍有资历的机关干部了。
张厚忠分到财会股不久,其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就让孙股长看上了,孙股长对此惦念不已。当时,粮食局缺少写材料的人,写材料者,不是人事股郝春木写,就是孙股长还有欧副股长写。孙股长好长时间就想找一个能写材料的人了,恰好这个时候张厚忠出现了,孙股长自然想到了张厚忠,一经发现,如获至宝,于是,张厚忠也就顺理成章地调到了人秘股,担纲写材料的重任。
机关工作,自有轻重缓急,机关工作材料第一,一个单位,一个大局,要经常向上级报送材料,尤其是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经验交流、典型汇报、报告请示等,更要向下级下发通知、通报、指示、批复等,以指导下级工作,每项工作都离不开材料。有时,对于一项重要工作,大家都是这么干的,你这个局是这么干的,他那个局也是这么干的,待到经验总结时,你这个局材料写得好,总结具体鲜明,角度新颖理性,把平平常常的工作,拔高了,放大了,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了,你这个材料写得就成功了。这样的材料上报后,立马会得到上级青睐,上级一高兴,会把你这个局的这个典型材料原文批转,要求各部办委局认真组织学习,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贯彻执行,这样,这个局里的工作,就上了一个台阶。所以,各大局各大部门,都非常重视和培养写材料的人才。就粮食局来说,多一个会计与少一个会计,没有什么,也不会影响粮食工作大局,找一个能写材料的人,比较难。张厚忠不仅钢笔字写得好,毛笔字写得也好,且善长写作,上高中时,其写的命题作文常被班主任用来当范文,在班里宣读,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里,让全班同学学习。
粮食局财会股里有这么一个人才,孙股长自然不能放过。因之,张厚忠到财会股工作不到三个月,就被调到人秘股了。现在,人秘股一分为二,秘书股长欧飞虎也把张厚忠当宝贝,当作自己的得力干将。粮食局大小材料,几乎都出自张厚忠之手。张厚忠为人谨慎,尊敬领导,不仅深得欧股长信任,局长陆章良对其也十分欣赏,几位副局长对其也颇有好感。
张厚忠是高中毕业又参加了几年生产劳动后,才考上粮校的,待毕业分配工作,已二十大几,参加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对象。所以,蔡鸿雨调来粮食局不久,张厚忠不仅结了婚,老婆已在坐月子了,这婚育节奏够快的。蔡鸿雨不清楚张厚忠怎么会这么快就找到对象的,张厚忠毕业分配到这里,半年多找到对象,十个月后结婚,两年不到小孩生下来,这速度,有点太快。看来这找对象的事,各有各的门路,各有各的办法,机缘凑巧,两情相悦,结婚生子,家庭事业两不误,实在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蔡鸿雨眼里,张厚忠不仅事业有成,在组建小家庭上也是他的榜样。张厚忠老婆也在机关单位工作,不在粮食系统,多么好的一对夫妻,简直就是蔡鸿雨他们提前设计的理想家庭,这样的理想家庭,师兄张厚忠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相比之下,蔡鸿雨和梁结吾他们只能是望尘莫及,望洋兴叹,慨叹没有张厚忠这样的好机遇。
这些同一校门走出来的粮校学生,在学校时,因不是一个专业,或虽是同专业却不在一班,相识相知的机会少,在学校时,根本不认识,到了毕业分配时,才发现,噢,原来他们被分配到一个县去了。尽管在学校不认识,不过没有关系,毕竟同出一校,同为一届或一校学生,同到一个地方工作,不期而遇,自然亲切。这些校友,能在一个局工作,那是缘分,遇到张厚忠这样的同校师兄,更觉亲切。
张厚忠这样的师兄已先行建立家庭,有了小孩。这有了家的人,就比较忙了,不仅要忙工作,还要忙家庭,工余时间,与蔡鸿雨他们交往少些。蔡鸿雨与之常交往者,也就梁结吾,商成新,苗运来等,这些同学都是单身汉。有人说单身汉是快乐的,叫做快乐的单身汉,但蔡鸿雨没觉得做单身汉快乐,梁结吾和苗运来也没有那个感觉。每每相聚,谈的多是找对象的事,尽管工作也很重要,但工作就是这么回事,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熬时间,如果说还有期盼,那就是等待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等待提拔。
八十代初,在这个粮食系统,粮校毕业的学生不多,在二千多粮食职工中,占比很少。这些学生多半都是骨干职工,从事会计的,防化的,检验的,面粉、油脂和大米加工的,等等,多可独当一面。粮食局各股长年龄大多在四十岁以上,有的接近退休。职校学生分配过来,对粮食局人才困乏的现状,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学财务的苗运来,毕业后直接分配到粮食局财会股,做主办会计;学储藏的商成新,也是直接被分配到局储运股,做防化员;学粮食加工的蔡鸿雨和梁结吾,分到面粉厂后,半年多时间,蔡鸿雨就被调到了局机关;学储藏的其他同届同学赵林和范忠平,被分配到区粮站,也是骨干员工,做为区站八大员之一,做防化工作。其后,粮校学生不断分来,也有留在局机关的,也有下厂下粮站的,不管分到哪里,都是做为人才使用的。稍晚分来的粮校学生中,分到油厂的武锋和梁结吾交往较多,梁又常带武锋到局机关食堂吃饭,如是,蔡鸿雨和武锋认识也就比较早,后来成为好朋友。
早些时候,这些分配到粮食局的粮校学生,确实一度被粮食局视为人才,连县人事局也把他们列入县人才库,作为人才储备对象。粮校学生被充实到粮食基层岗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粮食部门毕竟不是一个科技含量多高的部门,一个初中毕业生,被安排到粮食会计、防化或经管岗位,三五个月,最多一年,也就能把工作做得很好。随着一届届粮校毕业生的不断涌入,粮食部门专门人才或缺的局面很快改善,其后,再分来的学生,就没有多么多所谓的大员岗位可安排了。总的来说,就这个淮边县城来说,是先进入粮食系统的粮校学生,其工作安排比后进来的稍好,当然,也不尽然,有些后进来的粮校学生,由于情商普遍高于前者,加之有些背景关系,在以后的仕途之路上,走得反而比先进来的好。同是粮校学生,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后,就如八仙过海,各人表现各人的了,其后的命运,既与他们的经营有关,也与机遇紧密相联。
秘书股文秘张厚忠,是这个县局粮校毕业生的大师兄,虽说仅早一年多,但早一天也是早,所以,在蔡鸿雨这些后分来的粮校毕业生眼里,张厚忠是一个标杆性的人物。张厚忠也在无意中努力成为这样的人物,特别是蔡鸿雨调到粮食局机关后,与张厚忠的交往多了,随之,这些单身的粮校校友,就常到张厚忠家闹腾了,常常在星期天,到张厚忠家小聚,张厚忠从来也没有觉得烦。张厚忠夫人也是好客之人,接待张厚忠的这些校友,可谓来者不拒,悉数接纳,焉然成了粮校学弟的俱乐部。
张厚忠中等身材,偏胖,眼睛大而圆,满腹经纶,只是口头表达能力不咋样,不是表达不好,而是口语不清,说话快而难懂,发音特别不标准,要听懂他的话,必须跟他有一段时间的交往才行,初次接触张厚忠的人,往往听不全张厚忠在说什么。也许是人无完人,蔡鸿雨觉得,张厚忠的才能全部集中在他的文笔上了,一个写作能力极强的人,语言表达能力不怎么样,也是正常的,人们常说,好事不能都集中在你一个人身上,老天是公平的,把张厚忠的写作与书法拔到极高,却把他的说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降下几格。张厚忠说话绝不结巴,不但不结巴,语速还特别快,但给人的印象却是一个语速极快的结巴人,好像因为说话快,气力供给不足,一句话尚未说完,气力已过,剩下的几个字,或半句话就没有了声音;有时也出现一开始气力不足,一句话出口即卡壳停顿,前半句没怎么发音,直接过渡到后半句的现象。无论如何,张厚忠是个可处的人,不小气,不张狂,不自恃才高忘乎所以,他是一个有才而不张才的人,低调,谦逊,既可以与大不如他的人打交道,也可以与地位比他高许多的人交往,学弟们尊敬他,却又不断地麻烦他,但他一点也不觉得是麻烦,起码从不把麻烦表现在脸上,总是谦和顺随,有个性却不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