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活着就要往前走
25292400000020

第20章

王若云匆匆离开这个淮岸小城,回到单位上班后,似乎一切又恢复了常态,上班,工作,下班,休息。与初恋情人那段铭心刻骨的恋爱之旅,在粮校时,波澜起伏,显些丢了学籍,毕业后,因两人各奔东西,没能分到一个地方,又险些分手。如今,一切都过去了,那个淮岸小城,留给王若云的,仅是一些片断的回忆。是的,没有她的恋人商成新分配到那里,王若云就不会涉足那个小城,虽然去的次数不多,几趟而已,但那淮岸小城却给王若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王若云一生永远难忘的地方。斯人已去,美好的初恋就此终结,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人的记忆却变成了一个人的苦思。如今,那段恋情只能深埋在记忆里,无法与外人道了。

恋爱伊始,王若云抱定一个主意,与商成新永远在一起,永不分离,哪怕商成新分到天涯海角,离自己再远,自己也不会放弃。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尤其像王若云这样的女人,表面上若不禁风,内心却意志坚决,视商成新为终身不二的伴侣,哪怕是夫妻分居,家人反对,也在所不惜。现在,一切都过去了,再深的爱也只能藏在心底,生活还得继续,人生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王若云曾说:“在与商成新谈对象时,多少人都说成不了,不仅我的家人说,我的同学朋友都这么说。我却不这样认为,越说我谈不成,我越要谈成,要成给他们看。”王若云是个表面文静,内心坚强的女子,看准了的事,很难回头,这也是她一次次来到这个淮岸小城,不辞辛苦来看小商的原因。若是商成新抓紧点把婚事办了,王若云与商成新早就成一家人了。还好,现在回过头来看,小商思想有点动摇,没有和王若云早早举行婚礼,也没有领结婚证,倒让王若云省去了一些形式上的麻烦和精神上的负担。

小商走后,王若云冥冥中觉得,自己的下一个对象仍然不会在本地,应该还是在外地。王若云也觉奇怪,她怎么有这个念头,真是说不清楚,是对母亲的叛逆,还是对自己的叛逆?也许两者都有吧。就像一个人,有时候会无缘无故的烦恼起来,也会无缘无故地高兴起来一样,自己的某种情愫,有时候连自己也无法控制。思想这东西活跃而又细腻,深刻而又抽象,被圈在圈内,而有时又想冲出圈外,思想是过去行为的总结,又指导今后的行为,行为可以变成习惯,习惯又是一时难以改变的,除非有重大变故。对于这个淮岸小县来说,商成新是外地人,爱物及物,王若云也喜欢上外地人来。其实,改革开放初期,社会风气还是比较好的,人情关系存在,却没有那么浓烈,商成新能分到局机关上班,那是幸运的,也是那个粮食局在用人上比较公平,任人唯贤,一批掌权的老人,还是很有良心的。商成新没有所谓的社会关系,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工作单位一个亲戚没有,有的,只是和他一起分配过来的校友,大家都是两手空空,一张白纸。和小商一起分到那个淮边小城的粮校学生中,竟然没有一个是当地人,都是外地的,准确地说,是一个地区间的外县。然而对于外县的小商来说,又是不幸的,分配工作后,一年多时间,就殒命车轮。人生无常,命运多舛,不该发生的事就这样发生了,让人猝不及防,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

八月节将至,秋天也已过半,秋风乍起,凉意袭人。王若云坐在办公室里,有时神情不自觉地就回到了过去,有时陷入恍惚中不知今夕何夕,这段时间太疲倦了,是强打精神在上班。听着外边的脚步声,她坐直身子,着意翻看着面前的粮食检验书,似觉有人进来。一位同事拿着一个鼓鼓的信封走来,王若云一看信封就知道,这是自己原对象所在单位的办公信封,无疑是蔡鸿雨所写。王忙忙接过信封,有着不易察觉的一丝慌乱。用剪刀仔细剪开信封一端,抽出信纸,发现,信纸不止一张。王若云太想了解她走后,蔡鸿雨那里是个什么情况了,尤其是粮食局对小商是如何善后的,是她最想知道的。王若云拿信在手,集中了精神,打算仔细阅读一番。她理开信纸,平铺桌上,两手各按一边,生怕信纸会飞走似的。蓝色墨水的字迹,一笔一画写就,工工整整呈现在王若云面前。看这笔迹,真像是一个呆在办公室搞了多年文字工作的人所为。信的内容,摘要如下:

王若云:

你好!

提笔向你问好,祝你工作愉快,学习进步,身体康健,阖家幸福!

王若云想,我好什么哟,哪有什么愉快的事哟,天天上班,一点精神也打不起来,一天到晚,难得和同事说上几句话。不过,这个蔡鸿雨话说得中听,王若云看个开头,微微笑了,觉得,这看信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儿。

这段时间,几次提笔给你写信,都未能如愿。今晚,秋雨潇潇,凉风习习,我一个人呆在你曾经住过的这间档案室里,坐西朝东,面向窗口,心绪不宁,思绪万千,不知如何下笔。你在这间房里休息的那几天,让人难忘,只是,这里条件简陋,招待多有不周。坐在你曾经住过的房子里,感到比以前温馨了许多,也想了许多。昨日光景不在,愁怅满怀,感念系之,浮想连连。近日,这里和我一起分来的六位粮校学生,范忠平、赵林正在活动着调走,他们老家都有些关系,在老家,单位也找好了,估计年底前会调回老家。留下我与苗运来,梁结吾三位。两年时间,我们这些漂泊在异地的校友,半数离开这里了。我们这些同学,相聚时难,别亦凄凄,特别是商的离去,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伤痛,久久不能平复。

我们这些校友,各有各的路要走,各有各的生活,该走的留不住,留下的却走不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接下来,我把小商后续情况,向你报告一下:

小商因公离开我们后,其家人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将其年不到十六岁的弟弟顶替他上班。粮食局几位局长对小商家里提出的这一要求都很重视,积极向上反映,即便小商生前尚未转正,粮食局领导也没放弃争取这个顶替指标。现在,报告已向市粮食局报出,经电话与市局确认,估计问题不大,预计,小商弟弟很快会过来上班。如果这事办成了,也是对小商及家人的一大安慰,你听到这个消息后,也会感到欣慰的,这样,小商这个粮校也算没白上。

王若云读到这里,想想,也是,商成新总算没有白死,能顶替一个弟弟,对小商这个农村的家来说,也是一大安慰了。

送你回家的一路情景,记忆犹新,如电影镜头般,不时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也让我一直不能平静。一路上,看着你愁眉不展,我也很是难受,一路相随,因为自己嘴笨,也没有给你说几句宽心的话,主要是怕惹你烦,我这个人比较愚顿,不会劝人,不会说话,这是因为自己生性内向,见识短浅,待人接物能力不及之故。陪你到家时,对你及家人的热情招待,不胜感激,我会铭记于心,他年若有机会,定将予以报答。

……

你这个年纪的女孩子,经此一难,相信,对你的打击是很大的。做为校友,我为你难过,感同身受。我虽未谈过恋爱,尚不知恋爱滋味,但知道恋爱是美好的,恋人是自己的最爱,最爱的人突然离去,是很难承受的,那种打击和痛苦,是难以言表的。人生在世,我想,既然遭遇了不幸,除了面对,又有什么办法呢?人的一生,总是要面对一些不幸的,我理解你的心情。过去的,不能重来,放得下过去,才能有勇气开辟未来,凡事还得向前看,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你振作起来,重新开始新生活。我们正在年轻时,人生才开始不久,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安于现状,沉湎过去,都是不可取的。

有时,我觉得,你有点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尤其身子骨像。不知林黛玉体重几许,估计你比她重不了多少,说不定还轻点。所以,你以后得多吃点,让自己胖一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才能工作好。

……

我们不仅是校友,还是老乡,如果不是一起在粮校读书,我们即便是老乡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认识,如果商成新没分配到这里,即便我们是校友和老乡,也不可能这么熟悉,这一切,都是缘份,上苍为我们每个人都写了剧本,我们都在按这个剧本生活,谁也逃脱不了上天的安排,也许我这样说有点宿命,就像小时候,我母亲对我说的那样,人的一生,怎么走,都是命,胳膊拗不过大腿,人有时候是要认命的。如果我们能这样想,也许,会少去许多悲伤,更好地直面人生。

好了,说了那么多,不知你看了烦不烦。再说话,就是废话了。我知道,你比我聪明。最后,望你保重身体,幸福快乐,工作取得好成绩,同时,早日找到如意郎君。

有时间到这里来玩,我们这些校友都很想念你。

一切顺利!

蔡鸿雨

8.25

王若云一口气把信看完,恍若隔世,原来,一切都过去了,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是的,过去的,不能重来,心底的记忆,永远无法磨灭,只能埋藏在心底。故人已去,淮岸小城已没有自己心爱的人儿,不该发生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这么突然,又这么地无情。唉,人死不能复生,人死又如灯灭,只是给活着的亲人带来无尽的痛苦,让亲人们一生都难走出这个阴影。从中解脱出来,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呀!

王若云觉得,蔡鸿雨这封信写得有情有意,意味深长,自己好像写不出来这样的话。蔡信中尽管客气,但客气中流露出强烈的思想感情,对自己是充满同情和好感的。蔡是一个不错的青年,思维缜密,感情细腻,善解人意,看来现在唯蔡鸿雨理解自己了,可算知音了,知音难求,只是,想着蔡鸿雨就想到商成新,可惜一个人已经离去,永远的离去了。在自己眼里,蔡就是商的化身了,两人年龄相差几岁,蔡稍小,商稍大,都是农村出身,都是省粮校毕业,且是同届,两个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却也有明显的差别。商外向,不居小节,大大咧咧,蔡内向,老实,不善表现自己。啊,这想哪去了,想那么多做什么,不想了,不想了。不过,要写封回信的,要抓紧写封回信。

王若云在考虑这封信如何回,回信里写些什么。把悲伤留给自己吧,别把悲伤再带给别人了,自己的事再大,在别人看来,也是小事。小蔡说的对,确实的,以后的路还长,得好好考虑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