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利儿,这几天你心神恍惚,无心听为师传道授业,是不是为师讲得不好?”。一老翁,年逾八十,手持一浮尘,步履轻快,甚为矫健。此时行路途中,有一二闲暇,对跟在身后的孩童道些修行之事。话虽轻盈,却底气十足。
孩童跟在他飘逸身形背后,听到责骂与挖苦不禁有些心慌。问答之间,容不得他思索,老翁接着又问道:“你可知此次为何要带你下山?”。这个被叫做利儿的舍利不免有些忐忑,他心想:师傅平时待我,不见得比大师兄、二师兄有差别;师傅曾立过规矩,只有在我们年龄逾过二十岁时,方才允许我们有下山机会;此次为何破例,我如今尚且不足十四岁,怎能下山。舍利心中既忐忑又疑惑,于是将心中所想告诉了师傅。
老翁听后,赶路的脚步不禁慢下来:“原来你还记得老夫立下的规矩,既然这样。你能否再将老夫收你入门时,告知于你的十条规矩细细道来?”。自入门那天开始,舍利修课时,常将门规在睡觉之前暗自默诵几遍,如今早已和他是一体的了。
舍利:“弟子谨记夫子教诲,不敢忘记。师父曾说:1、为学修道有三,一曰心性随,二曰百变,三曰万化;2、为人处世有三,一曰性善至上,以此化恶,二曰不惰,克终,三曰不妄想,明事理;3、饮食安卧有三,一曰睡前静思凝神,二曰随性而榻,三曰感天地;4、晨起有三,一曰目醒体紧,二曰醒心渥脸,三曰活筋骨,做晨操;5、观于外物有三,一曰感其初时,动情于乾坤,二曰随化,冥神,三曰物、悟之源也;6、凝神思有三,一曰思之至本,筋骨随之,二曰思之至全,内外随之,三曰思之用之,躬行随之;7、陇上躬耕有三,一曰择地,种,二曰细行,奉,三曰待其时,收;8、出恭有三,一曰敬之,二曰尽之,三曰谢之;9、束发有三,一曰放任,二曰整齐,三曰并行;10、于礼乐有三,一曰适时而用,不弃,二曰赏鉴不悖,发于心,三曰善养天地,合乎己用。总统十条规矩,弟子悉数都已牢记于心。不知弟子有无错处,请师父指教。”。
舍利将门规娓娓道来,心中兀自仍觉不妥。老翁四肢并用,赶路并不影响他的思路。对于他自己立的规矩,他自然是了然于心;当老翁听到自己的成果,从这个未掺有任何杂质的孩子口里朗诵出来时,老翁心里悲喜交加、感慨万千。
其实从舍利口中吐露的十条“所谓的门规”并非什么教条,而是这位老翁一生的心血。这是他感慨于生命,结出的丰盛果实。老翁心想:往日不曾有闲暇考校舍利的功课,如今既然问到这儿了,不若就此考他一考。于是老翁停下脚步问道:“利儿你累不累?”。舍利回答:“不累,弟子还可以走。”。舍利看到师傅停下来,也跟着停了下来。
老翁望着小巧的舍利不禁怜爱起来,想到舍利从千里之外的蜀川跟随自己到此;如今已然三年之多,实属不易。这也无怪乎他近日神情恍惚,无心听课;想必是思念家乡,心内莞尔。想到此处,老翁触景生情牵动了自己当年求学时的光景,也随之伤感起来。
于是,老翁关切的问:“利儿,你跟为师有多少时日了?”。舍利答道:“已经有三年两个月又十三日,师傅!”。老翁:“哦!为师也只还记得你到此已经三年有余,却不知余出多少,看来你还挺挂心的!”。老翁有些惊奇于他的用心,心内暗自赞他聪慧伶俐,这一来便勾弄出老翁的好奇心,于是又问舍利:“利儿,你如何能将此事算的如此精细?是你自己算出来的吗?”。
舍利天真无邪的说:“弟子从跟师傅的第一天起,便下定决心学好师傅所教授的每一天课程。所以,每当弟子做完晚课的时候,都会将当日所学课程,默诵于我自己做的竹简上。时至今日,我已经记了一千八百一十二篇了。由此得知,弟子跟随师傅,已经有三年两个月又十三日了!”。
老翁再次被舍利的真诚打动,他虽知舍利诸事用心,却不意会到如此境界。老翁不禁想到自己求学时的艰辛,但比起身前的舍利:自己的艰辛却也有些逊色了。所谓发乎情,感于心,老翁不禁赞道:“好!好!”。两个“好”字脱口之后,老翁自觉不妥。
原来,自古求学与人的,教授者从不会在他未出师之前:赞求学者学的快,学的好。一者是为了让求学者不自骄自傲,不自满,不沾沾自喜;二则是为了保持自己的风范与修养;三则是为了维护所授课程的神秘性。所以,当弟子的要让师傅夸赞与他,那是万般不能的。即便是与师尊拜别之时,教授者给弟子下总结,也只是说“某某学业已毕,其余可以自行修缮,虽已学得知识,但还须躬身实践验之确否,切记切记!”。教授者这样那般稳实说些个书面上的言辞,对于其他的,像弟子优劣之类,却是从来都不过问,也从来都不予以评价。
而今老翁两声“好”脱口而出,已觉有些失言,不免耿介于心。再看看身旁的舍利,仍是毕恭毕敬拱着双手仔细聆听他的教诲,看到此处也随之放宽了心。老翁心中十分惬意,嘴上刚刚赞过又在心里赞赏了几遍。老翁心想:我乘此机会考校一下他的课程,看看是否真如他所说,天天笔记,日日勤学。若是真能做到如此,想必也会有些收获。老翁与舍利相持来到一棵梧桐树下,老翁倚树而卧,也让舍利拔草而坐,两人面面相对。
于是老翁言道:“君子无所争……”
舍利:“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吾师曰:君子万事无所争,而万事必争于前,有所争乃无争之至境也!”
老翁:“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舍利:“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吾师曰:事必躬亲,而后知错与对乎!凡事,知之为上,而后行之。先知者,优;而先知者后行之,更优。”
老翁:“营营青蝇……”
舍利:“
止于樊
岂弟君子
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
止于棘
馋人罔极
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
止于臻
馋人罔极
构我二人
吾师曰:
聒聒飞蚊
叮于身
贞贞人子
勿动于心
聒聒飞蚊
叮于粟
佞人扰扰
终无信义
聒聒飞蚊
叮于咥
河海无情
勿扰勿扰。”
老翁:“上下比罪,无僭乱辞……”
舍利:“勿用不行,唯察唯法,其审克之!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唯齐非齐,有伦有要。罪惩非死,人极于病。非佞折狱,唯良折狱罔非在中。察辞于差,非徙唯徙。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其刑其罚,其审克之。狱成而孚。其刑上备,有并两刑。吾师曰:刑乃戾气,唯均唯平。天圆地方,唯有规矩,方圆始成。上有尊,下有卑,尊卑有序,长幼方和。”
老翁:“威王曰:以一击十,有道乎?……”
舍利:“孙子曰: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老翁:“威王曰:地平卒齐,合而北者,何也?”
舍利:“孙子曰:其阵无锋也。”
老翁:“吾可有言告知于汝?”
舍利:“师傅有言告知于弟子。吾师言曰:兵贵正气,将贵勇于谋。为帅者,当能用妙策、他人之策。一诡策当敌万乘雄军。帷幄运筹,统揽大局,决一策,而观四方是也。”。
老翁见舍利所言与自己当日所说无异,且是只字不差,心中不胜欣喜。老翁捋须颔首,示意舍利:功课尚且可以,但是有待时日。老翁说:“利儿,你随我已三年有余,是否有思念家乡之意?”。老翁心想:此儿时常勤俭,且比之于其他二徒都刻苦用功,功效如此可观,实在是令人欣慰;吾曾在梦中得见老子,他说此儿非比寻常,要我多加善待,看来真得好好的教授他些本领,日后必成大器。
舍利:“弟子对此十分挂想,时常昼夜不寐,辗转反侧,终不能安卧。但是每当弟子想起还有功课未完,就热血上涌不能自已,故而能随师傅到今日而无倦意。弟子相信师傅所教授的课程均是有意义的,只要弟子日后能明大道,有修为,弟子虽万死而犹未悔。称谢!”。
老翁:“此次前去济北也无甚大事,这一趟过去,路途遥远,师傅自觉无法承受,故而将你携出来。这样我路上也好有个伴,好相互照应。如今看来,现在已经没必要再去了,我们现在刚离家有一日,不如就此回返家中,你看如何?”。
舍利:“师傅怎说那便怎好,我们就此回家!”。
老翁:“你可知我为何又要回去呢?”。
舍利:“大概是师傅觉得弟子幼小,不足以担当这番路程吧,所以要送还弟子回山。”。舍利心内虽然对家乡十分的怀念,然而比及师傅来,他更在乎师傅对他的看法。现在突然要折返回去,舍利嘴上虽然顺从,心里却早已有些失落。他猜想师傅大概不太看好他,或是对于刚才的那番对答不甚满意,所以不愿意让他跟着去济北了。
老翁:“这倒不是,我们回去有更重要的事情做。走,现在咱们就折返回山。”。老翁心内欢喜,他不知舍利心内正兀自不安,亦没有跟舍利提起折返回去的理由。老翁拉起舍利,拿起行李便又朝着来时的路回去了。
舍利虽说心内十分不快,却还知道“不违师命”是必须要遵守的,所以也顾不得这些个小情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