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托天行
19213700000021

第21章 户兵制说吉安

“什么是诚意?不过就是想多要些东西罢了!”

这是回到驿馆之后吉安的第一句话。

说完,吉安取出一幅地图,这是晋国的地图,图上各种颜色点缀其中。

安然仔细看去,越往卫国方向颜色越深,多是用橙色,暗蓝标注,这些应该就是晋王准备割让出去的领土了。

看来这些就是晋国的底线,宛平城以西,几乎都被标注了,甚至别山镇也在其中。

吉安取出笔,在宛平城方向听了许久,忽然像是下了什么决心,就要划下,安然一惊,急忙出手阻拦。

“情况有变,来时大王也没有料到,短短几日,卫国人向东推进这么远。”

安然虽然拦住吉安,但却并没有说话,而是在地图上仔细打量着。

如此精细的晋国地图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上面甚至连每一处城塞,隘口都有标注。

原来安然看过的那些地图要么是很久前的,要么就是简图,完全没有看这幅地图的直观感。

安然看了许久,在吉安有些不耐的时候,他才开口。

“大人,宛平城不能让。不只是宛平城,汉城咱们都得收回来。”

吉安并没有嘲笑安然异想天开的话,他一动不动静静的等着安然的下文。

“宛平城是晋国唯一的马场,丢了宛平城我大晋再无战马可用,也就丢了复兴的希望。”

说完,安然手指顺着天松岭往上一指,在天松岭不远处停了下来。

“这里是野人山,有我大晋最大的铁矿。大王虽然未把野人山划进去,但天松岭到野人山不过半日路程,卫国一旦想对晋国不利,一日之内,野人山就会变成卫国的。到时候我大晋就是有兵有将,恐怕也没兵器可用。”

吉安点点头,安然说的他和晋王也考虑过,所以当初他们才把天松岭定位晋国的底线,只是现在,恐怕只是天松岭已经满足不了卫国的胃口。

吉安现在想的是,宛平城丢了,大不了再找个平坦地带改农田为马场。野人山丢了,再找个铁矿,能保住晋国才是最重要的。

安然手指往汉城一指说:“为了这两处要地,汉城必须拿回来。拿回汉城之后,将士们变可依托汉水天险,即使卫国再有心向我大晋用兵,小心些不被偷袭,我大晋仍有一战之力。”

他说这些,吉安又何尝不知?只是形势比人强,卫国如何才肯让出汉城?

“除非鲁国已经打到壁垒城下,不然卫国是不会让出汉城的。”

安然挥手又在地图上一指,吉安顺着安然手指看去,一脸的疑惑之色。

安然指向的地方叫纱幕,听起来很好听的名字,不过实际上却是诸多沙漠戈壁点缀其中。

纱幕占据了晋国五分之一的疆土,人口却只有晋国的百分之一。

纱幕中盛产的玉石,因此唐王朝在里面修筑三座小城,分别是流沙城,碎石城还有绿岛城。

三城除了绿岛,那两座城根本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只有靠晋国源源不断的输送,才能勉强维持。

同时,纱幕中的玉石也为晋王分担了百分之二十的军费开支。

“这里地广人稀,又不是战略要冲。虽然也和卫国接壤,但却因为是茫茫戈壁,卫国从不在纱幕放心出兵。不过想来大王还是不放心,在这里应该有不少军队吧!”

面对安然的疑问,吉安点点头,如此重要的金矿,晋王怎么可能不派重兵把手?

“那就用它来换。即使放弃整个纱幕也在所不惜!玉石不过是奢侈品,虽然能带来财富却带不来领土,军队。放弃纱幕,大晋正好趁机收缩兵力为东征做准备。”

“可这样一来,晋国不只是丢了纱幕之中的财富。卫国有了绿岛成,也多了个用兵的方向。”

沙漠之中什么最重要?答案毫无疑问便是水。

绿岛城之所以叫做绿岛,便是因为城池建立在一片绿洲之上,城内水源充足,足够十万人饮用。

晋国军队就驻扎在绿岛。

“大人请看。过了纱幕就是天山山脉,卫国若是想在这个方向对我大晋用兵,必须横穿天山。天山以天下奇秀闻名,我想找几个地方设置些隘口应该不难。到时候晋国只需要少量兵力,便可以阻挡卫国大军。”

吉安是武将出身,又是户部尚书,算是个文武全才。安然说的是否可行,吉安几乎不用过多的思考就知道。

“你说的确实是个好办法。只是来时大王千叮咛万嘱咐,纱幕之于晋国太过重要,即使丢了汉城也不能让卫国染指。”

安然一惊,晋王如此口气,难道纱幕之中还有什么他不知道的秘密么?

“大人,难道这片沙漠里还有什么惊天秘密?”

“秘密倒是没有。只是现在国立空虚,百姓民不聊生,纱幕的玉石对于晋国越发的重要,如果说晋国还有钱打仗,那么这些钱一定是出自纱幕。”

“原来大王是担心这个,只要能解决钱的问题,是不是晋王就会同意用纱幕换汉城了?”

吉安沉思良久,才回答:“应该是这样。其实大王又何尝不知纱幕是晋国的包袱?”

“这样的话倒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只是需要改些法令。”

吉安闻言一惊,暗道安大爷,您可别打增税的主义,现在晋国的税负已经很重了,您再征税老百姓就该饿死了。

“增税肯定不行,降些侯爷,公卿,公子的俸禄倒是可以,不过那也是杯水车薪。如果降低将士们的俸禄,恐怕军队会反弹。”

安然一笑,若是我安然只能拿出你这种主义,我岂不是白穿越了?

“大人放心,安然的主义非但不增税,反而降税。”

在吉安疑惑的目光中,安然开始侃侃而谈。

“改革兵役制度。如今我大晋是征兵制,遇大战则通过大学强制征兵。兵员充足,将士们的俸禄也不低。不如改成户兵制,以户为单位,每家每次战争必出一人参战,国家不给任何俸禄,只提供兵器,铠甲,实物。还可以在农闲之际,以镇为单位操练士兵。这样不仅解决了兵饷的问题,我大晋还随时都能保持一只百战不殆的精锐。当然,作为兵户的优待,兵户人家免除一切赋税。”

户兵制,在中国很古老的一种兵役制度,但人们更熟知它的另一个名字府兵制。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停废,历时约二百年。

安然由府兵制联想到户兵制,也算是适合现在晋国的实情。

安然越说吉安眼睛越亮,这种兵役制度的好处不难理解,只是有些地方他还有些担心。

“若是都想当兵户怎么办?大晋岂不是无税可收了么?”

吉安的担心不难理解,打仗怎么都是要出人的,与其要不知能领多久的军饷,还不如不交税实在。

军饷虽然多,但当兵的说不定哪天就死了,死人还会有军饷么?

“大人放心,不是每家都想出人当兵的。那些家境富裕的,宁可交些钱财,也不会愿意派人去当兵送死。实在不行还可以限制地域,以城或者镇为单位,每次征兵十年,下一个十年,即使这些兵户还愿意出兵,也必须换成交税,给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大致方向确立,剩下的细节问题就好办的多。当了这么多年户部尚书,这点道理吉安还是知道的。

而且安然这么做还有一样好处,那就是国家直接和百姓对话,少了中间许多流通的环节,省去不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消耗。

原来是百姓交税,国家再以军饷的形势还给百姓。

这样其中就有几个必要的流通环节,收税的官吏,发饷的将军。

其中的猫腻不用别人说,吉安也知道少不了次次灌水,层层盘剥。

将士们领到军饷再由商人带回,中间又多了一次流转的过程,真正回到百姓手里的恐怕不足十之二三。

安然换了个做法,却变成不流转,不流转自然就不会有消耗。

这样一来,百姓交的少了,国家花的也少了,一举两得。

有了这户兵制垫底,纱幕还真的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若是大王知道你有如此良策,我想他也会宁舍纱幕,不舍汉城。”

虽然宛平城一直到汉水只有纱幕一半的大小,但对于晋国的意义却不可同日而语。

一个是战略要冲,一个虽然是财富所在,但也是个大包袱。

卫国这么多年大军不出纱幕,又不断派兵骚扰,又何尝不是打着用纱幕困住晋国大军的主意?

让出纱幕之后,晋国变由被动变成主动,卫国要随时提放晋国出兵天山,突袭纱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