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战争国军中的奇人怪事儿
17488700000003

第3章 筛豆子战略

东北的平静对于东北的老百姓来说是好事,终于结束了炮火连天的生活,可以安稳过日子了;东北的平静对于东北民主联军来说更是好事,终于可以停下来歇口气了,不用再担心被撵着屁股四处跑了。

但东北的平静对于国军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杜聿明自己回忆说:停战令生效前,我用两个军就打得****晕头转向,停战令生效两个月后,我有七个军竟然感觉不够用,共产党发展的实在太快了!

全面内战的爆发,再加上老蒋对东北战场的不重视,阿杜没能增加兵力,阿杜除了守备刚刚抢来的地盘,能用于进攻的部队为数不多,不是阿杜不想打,而是阿杜没有能力继续打。

****呢?被廖耀湘撵着屁股赶过了松花江,元气大伤,哪有实力再打,双方相安无事是他最盼望的局面。

四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安静的四个月,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上学的时候,老师常说一句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句名言送给阿杜非常合适,不过要略作修改: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阿杜在这段时间只是分配了地盘,这个师守这里,那个师守那里,分配差不多的时候,他手里的部队也差不多了。国军从上到下全是这德行,抢地盘守地盘。在阿杜看来,****不打我,我也不打你,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闷头谋发展。发展什么?根据地!

发展根据地这方面,共产党是国民党的祖师爷。****身边的高岗、****、彭真、罗荣桓、黄克诚等等都是共产党的精英人物,更是发展根据地的好手。在这四个月里,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局闷头发展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做群众工作,发动人民,顺便剿匪,著名的杨子荣智取威虎山就是发生在这段时间里的故事。经过这四个月,东北民主联军在松花江以北建立了牢固的北满根据地。按《雪白血红》里说的:“这四个月,是黑土地共产党人宝贵的春天。他们惜时如金,全力以赴,挥汗如雨地播种、耕耘,两年后收获了一个金灿灿的秋天。”

所谓的北满和南满,是日俄战争后,小日本和老毛子划分势力范围的产物,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的分界线松辽分水岭为界,北边的称北满,南边的称南满,北满是老毛子势力范围,南满是日本鬼子势力范围。哎,日俄把东北当肉切了,你一块我一块,倒******公平!

除了一个北满根据地,还有一个南满根据地,领导人是程世才和肖华,最早在本溪一带活动,我们知道,二战四平前他们被廖耀湘赶跑了。廖耀湘率新6军北上追歼****时,跑出本溪的****可没闲着,程世才带三纵北上阻击廖耀湘,肖华命四纵副司令韩先楚带领四纵,攻击鞍山、海城,防守这两个地方的是60军的184师。

60军和93军是滇军,在越南接受日本投降后,乘船来到了东北。抗日抗了八年,好不容易熬到了头,原指望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了,结果没有,他们从中国西南拉到了中国东北。这些从小生活在四季如春风景如画旅游旺季人挤人的云南娃子,突然来到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尿尿用棍子敲的东北作战,不骂娘才怪。而且他们现在的顶头上司是阿杜杜聿明,这个阿杜来东北前把他们滇军老大龙云搞掉了,在阿杜手下打仗,他们更是憋屈得慌。阿杜心知这些滇军的情绪与状态不佳,所以基本上给他们守备看家任务。由于52军、新6军、新1军这些精锐抢来的地盘实在是多,所以这些滇军分的也比较散。比如鞍山,只有60军184师的一个团防守,民主联军一个纵队来打,守个屁,指定是守不住的!分散使用滇军,使滇军官兵更加不满更加心有怨气。

“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阿杜犯了兵家大忌,但他也是没办法,他兵力不够用啊。

当民主联军四纵包围了海城时,防守海城的184师师长潘朔端等不来援军,便带着师部和一个团起义了。

阿杜大吃一惊,急令迟迟不肯发兵的孙立人率新1军南下!

先是孙立人和阿杜闹矛盾,阿杜让他去救潘朔端,孙立人则跑去找老蒋要求休整,老蒋啥也不问,批了俩字——同意!阿杜没辙了,只好指望潘朔端多守几天。潘朔端呢,见没人管他,还打个毛线,放下枪起义了。孙立人这才感到问题严重,自己有责任,万一老蒋追查下来不好收场,阿杜命令一来,孙立人立刻结束休整,率军南下了。

韩先楚心知打不过新1军,率部队向东跑,后转到安东(今丹东)一带。

南满根据地虽然不如北满根据地那么安全稳定强大,但一直坚挺地存在着,这是堵在阿杜心头的一个大疙瘩。

四个月里,阿杜眼瞅着江北的****搞得是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元气不但恢复了,实力也愈来愈大。阿杜急在心里红在眼里,他以抓壮丁、招保安团的方法扩充了一部分军队,同时,他调新1军、新6军开到长春以北,做渡松花江北上攻取哈尔滨的准备。

作为一名对战场的瞬息变化有着灵敏感知的优秀将领,****很容易猜到阿杜想要干什么。****想:你动手不如我先动手!

东北战场平静四个月后,再次掀开了炮火连天的岁月。东北战场的下半场时间略长,两年,两年后的48年11月,东北才又恢复了平静。

揭开下半场序幕的,是****、****等人的天才之作,我们不妨称之为“筛豆子战略”。

这段日子,恰恰是阿杜最窝火最阴晦最黯淡的日子。

****把锅碗瓢盆家里的摊子一股脑儿甩给了高岗,自己带着指挥部搬到了哈尔滨南的双城,专心致志指挥作战。

根据****指示,位于通化一带的南满三纵动了手,在46年10月3日围攻西丰县城,全歼守军三千人。

卯足了劲准备向北进攻的阿杜,突然屁股上挨了一刀,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阿杜改变了原先的进攻计划,重新制定了“先南后北”的作战计划。

“一定先把南边这些讨人厌的****消灭干净!”阿杜这样想。

这一思想的出现,意味着阿杜的不幸日子开始了。

阿杜调集五个师(其中包括新6军两个师,新1军一个师,52军一个师,60军一个师)向南扑去,这时打西丰的三纵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当阿杜大军回撤时,三纵又出现了,到处袭击,烦不胜烦。

阿杜彻底怒了!

在《淮南子·兵略》中,指出了将领应具备的十种心理素质,最后一条是“不怒”;《三略》中提出了将领“四戒”,最后一戒是“迁怒”;《孙子兵法》更是写道“将有五危”,其中有“忿速”,并写道“凡此五者,将之过也,兵之灾也”。

以上引经据典不是显摆本人多有文化,就想说明一点:身为将领,不能愤怒之下用兵!

生气伤肝,愤怒更使人丧失理智。

阿杜上了师弟小林子的当了。

阿杜在松花江畔仅留下新1军和60军的两个师,然后指挥其余可调动的兵力如新6军、52军、71军共八个师十余万人倾巢南下,试图一鼓作气荡平南满。

****给程世才指示,别在乎一城一地得失,放弃城市,集中兵力打运动战。

程世才率领三纵一路后撤,一直撤到临江地区的七道江;肖华率四纵放弃安东,向东部山区转移。

52军号称“千里驹”的25师,自恃兵强马壮所向披靡,长驱直入。四纵佯装溃败,25师一路跟进,当进入一个叫做新开岭的险地时,被四纵包围了。四纵兵力是25师的两倍,却一时半会儿吃不掉这匹小马。25师一发力,攻下了四纵两处高地,真不愧是“千里驹”!这个时候,千里驹25师完全可以跑掉,但师长李正谊觉得他吸引住了****主力,等友军反包围过来全歼了这群****,他李正谊将立一奇功(怎么有点像孟良崮),所以25师没撒蹄子跑,而是继续和四纵死磕。不得不说,太恋战了!对四纵来说,情况也很困难,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夹雪。东北长白山下雨夹雪是要命的,四纵许多官兵甚至还穿着单衣,国军各路援军又在逼近,尤其新6军,速度最快,只剩下一天路程。打还是撤?官兵分歧很大。四纵领导一碰头,打!四纵拼了老命对25师发起持续不断地猛烈攻击,结果25师没有顶到最后,垮了,想立奇功的李师长被俘。

25师是阿杜的老部队,25师的覆没令阿杜怒火攻心,更加坚定了他“先南后北”战略。他令各部步步为营稳步推进,将三纵、四纵压到了长白山麓的临江、白山、蒙江、抚松四县。

三纵、四纵及军区部队近六万人的生活极度困苦,吃不饱穿不暖,寒冬腊月在长白山山沟沟里蹲着,一般人真受不了。三纵、四纵要求北上到北满去,****也说了,实在不行让他们过来吧。****不同意,肖劲光也不同意,二人一起南下来到了三纵四纵会师地点七道江,召开了有名的七道江会议。

****最喜欢用“文章”这个词。

****问大家,南满还有没有文章可做?大家七嘴八舌,认为没有文章可做。****向大家解释了坚持南满的意义,他把杜聿明比喻成一头牛,牛头向北,牛尾向南,南满的任务就是拉住牛尾巴,让这头牛不能向北冲,如果撒开了尾巴,那这头牛就会一头冲过松花江,冲过哈尔滨,冲过齐齐哈尔,后果不堪设想啊!当年杨靖宇在这一带创建了南满抗日根据地,和日本关东军周旋了六年,咱们为何不能呢?所以,最后****总结,南满的文章可做,要做,还要做好!

就这样,南满的****不走了。

“你不想搬家我帮你搬!”阿杜命郑洞国指挥新6军、52军、60军及71军91师进攻临江。

一保临江战役开始。

老实人郑洞国

郑洞国,湖南石门人,石门中学毕业后在家乡当了半年小学老师(后面大家会遇到很多小学老师),24年听说广州黄埔军校招生,立刻把教鞭一扔南下了,可惜还是晚了,错过了报名时间,把个郑洞国急得抓耳挠腮。当时黄埔军校不像今天大学招生,一年就高考一次,考上就上考不上一边玩去。为了招揽人才,黄埔是可以考好几次的。郑洞国有个叫黄鳌的老乡,为了能多考几次,就多报了几次名,结果这家伙第一次就考上了,剩下了几个名额,便做人情送给郑洞国了。天上掉下的机会必须抓住,郑洞国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冒这位老乡的名考上了黄埔一期。

开学后,郑洞国发现他竟然很幸运地和这位同乡分到了一个队,到了点名,两个人经常一块儿喊“有”,同学们哈哈大笑,要多尴尬有多尴尬。几次点名后,郑洞国觉得不是个味儿,便主动找到区队长交代了这件事。当此用人之际,区队长也成人之美,没有揭发什么,暗地把郑洞国的本名改了回来。那位叫黄鳌的同学,日后参加了秋收起义,再后来在贺龙的******当参谋长,可惜英年早逝。

郑洞国胸怀大度,温和谦让,颇得同学们五星好评,年龄不大,却被同学们尊为“长者”。郑洞国也是国军中出了名的老实人。

“九一八”后,郑洞国先后参加长城抗战、台儿庄战役,杜聿明组建第五军后,应阿杜热情邀请,担任了第五军下辖的荣誉第一师师长,跟随阿杜取得了昆仑关大捷。1943年郑洞国赴印度,就任新1军军长(辖孙立人新38师和廖耀湘新22师)。罗卓英、孙立人、廖耀湘这些中国官兵和训练他们的美军官兵合不来,常常争吵对骂(不知互相能不能听懂),唯独温和的郑洞国和这群美国佬相处融洽,有效缓和了中美官兵矛盾,这不但得到了老蒋认可,连老蒋死对头史迪威对郑洞国也颇有好评。

44年7月,郑洞国指挥密支那战役,大获全胜,将日军在缅北的防御体系击破。同年9月,郑洞国升任中国远征军驻印副总指挥,参与滇西缅北反攻作战。

46年2月,阿杜肾病恶化,离开东北前,再一次热情邀请郑洞国,让郑洞国来东北主持大局,接替他阿杜的职务。

二战四平,郑洞国指挥新1军作战十几昼夜,攻进四平前夕,孙立人回国。国军将领们为了争名夺利不惜打得头破血流甚至置对方于死地,可郑洞国双手奉还了新1军,让孙立人回国就取得了攻占四平的赫赫战功。郑洞国默默回到指挥所,继续默默尽职尽责。

这就是郑洞国,老实可爱的郑洞国。

郑洞国的人品是无话可说的,但这不代表郑洞国拼人品就能打胜仗。

针对郑洞国的进攻,肖劲光令三纵正面阻击,四纵迂回打击郑洞国后方。郑洞国虽一举占领了临江,却不得不抽调兵力回援,这时正面的三纵又发起了反击。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之际,****下令江北的万毅、李天佑、梁兴初等将领越过江面冰封的松花江,兵分三路向德惠东南的小镇其塔木发起进攻。

一下江南战役打响。

一纵3师围攻其塔木的新1军一个营,激战三天,才将守军击溃。一纵1师伏击增援的新38师一个团并全歼。陈光率六纵两个师歼灭了新1军的一个团加两个营。民主联军如果再接再厉,会取得更大的战果的,可这时从北方(大概是西伯利亚)袭来一股强劲的寒流,松花江一带夜间最低温度突然达到了零下40度。那时候别说暖气了,连最基本的棉袄都配不齐,民主联军官兵出现大量冻伤,数目达到了八千人以上,严重影响了战斗力,****被迫终止了作战,全军撤回了松花江以北。

进攻临江的郑洞国因无进展,加上气温骤降,到了47年的1月末,郑洞国亦撤军。

一下江南和一保临江结束。

2月初,这股寒流过去了,气温开始回升,火气没消的阿杜迫不及待地调集了四个师(52军两个师,新6军两个师)再次进攻临江。这次阿杜使用的兵力不多,阿杜以为经过上次的打击,这次对付南满,四个师应该够了吧。

二保临江战役开始。

52军的195师犯了兄弟部队“千里驹”一样的毛病——孤军深入,结果一样中了埋伏,幸而师长陈林达老奸巨猾,先头被歼,陈林达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二十三,掉头就跑。这样的师长虽说很不地道,丢下前面不管自己跑了,但陈达林这一手倒使三纵四纵没有全歼这个195师。

阿杜紧急叫停,重新调整部署,另外多加了一个师,10天后,五个师再次反扑临江。

三保临江战役紧接着开始。

肖劲光与肖华重施故伎,这次引诱71军的91师进入包围圈,四纵对其进行了包围,眼看91师要落得千里驹一样的下场,52军的第2师和195师残部比较讲义气,拼命增援,91师在这两个师的配合下成功突围。三个师不敢恋战,后撤了,四纵跟进,顺道占领了四座县城。

南边打得你死我活,北边的****不甘寂寞,指挥大军再次渡过松花江,大举围攻防守城子街的新1军的一个团,团长向孙立人求救,可新1军兵力分散,谁也不敢去救,谁能保证自己路上不被打了埋伏?这位团长一看这形势,得,投降了。其余一些小地方的部队见新1军部队都投降了,唯恐民主联军下一个轮到自己,争先恐后弃城逃跑了。民主联军乘胜南下,洪学智率领六纵包围了长春与松花江之间的大城市德惠。

骄横的孙立人这次应付不了局势了,只好向阿杜求援。

阿杜虽然一直对孙立人有意见,但北面危急,他不能坐视不管,阿杜无奈停止了对临江的进攻,令南线部队北上,增援新1军。

二下江南战役打响,同时三保临江战役结束。

防守德惠的是新1军的两个团。新1军的战斗力确实不是吹的,洪学智一个纵队打这两个团,打了数天竟然打不下来。71军87、88师在军长陈明仁率领下逼近了德惠,****果断撤退。这时,阿杜下令打开了小丰满水库,他要以水代兵水淹****!水库大水顺着松花江的冰面漫过来,整条松花江雾气腾腾,宛如天河下凡,如果诗人看到这一景,一定会写出一首佳作。不过当时见到这一幕的人,留下的只是心有余悸。啸叫的炮弹落在松花江面,炸起来夹着大冰块的红色水柱,冰冷的江水冻彻骨髓。民主联军撤得快的,溜着冰过去了;稍快的,趟着水溜着冰也过去了,过去之后两腿冻僵,硬邦邦动不了,如果不继续活动(跑),两条腿就废了;如果过江稍不留神滑倒扑在水里,很可能就起不来了;而跑的慢点的,要么过不了江,要么就淹死江中了。

“德惠大捷”让一直不兴奋的老蒋兴奋起来,老蒋越过阿杜,直接命令孙立人、陈明仁渡江直捣****的老巢!孙立人、陈明仁来劲了,真的各派一个团渡过了松花江。阿杜是个明白人,他还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在北满根深蒂固。打北满?搞笑呢。阿杜要求孙、陈二人赶紧把部队撤回来,幸而孙陈按阿杜指示办了。

当****听说国军两个团渡过了松花江,冷笑着说:“孙立人陈明仁这两个人犯什么神经?”****立刻下令北满一、二、六纵反攻,杀他一个回马枪!可那两个团来得快跑得也快,已经撤回江南。****一不做二不休,下令部队越过松花江,尾随追击。

三下江南战役立刻打响。

****计划以一纵二纵围歼大房身的新1军一个团,一纵主攻,二纵阻援。当二纵5师在师长钟伟的带领下经过靠山屯时,发现这里有87师的两个营,钟伟说:“什么娘卖X的大房身,老子就在这儿打了!”****连续给钟伟下了三道命令,令其东进,钟伟不听,和师政委对骂(钟伟和每一位政委都合不来,什么事必须钟伟说了算,不然就娘卖X的),钟伟怪叫:“打!打错了算我的!谁他妈再说东进老子毙了谁!”钟伟给****发电,说他在靠山屯咬住了87师,吸引来88师,要****派一纵、二纵过来配合他作战!好家伙,****都被他指挥了。

****听从了钟伟建议,调一纵、二纵前来击溃了88师,并包围了87师。

这两个师都是陈明仁的基本部队,陈明仁丢不起啊,陈明仁向阿杜求救。阿杜紧急调新6军、13军北上增援。

当听到阿杜准备再次打开小丰满水库的消息,****这才放了87师,撤回了江北。

钟伟这个人,我们在后面一个叫做“青树坪”的地方还会见到他。

北线打得热火朝天,南线的肖劲光又开始活动了,他令四纵主动出击,进攻通化。

阿杜打南边,北边在背后捅刀子,阿杜打北边,南边又在背后捅刀子,南北不能兼顾,阿杜是气急交加,终于病倒了,病得卧床不起。阿杜无法正常上班,把东北的军事全部托付给了好副手郑洞国。

随着气温转暖,东北迎来了47年的春天,松花江解冻了。

松花江解冻使****过松花江作战就不那么轻松了。

郑洞国按照阿杜的思路,继续执行“先南后北”战略,3月末,郑洞国纠集了十个师,向南满根据地大举进攻。

四保临江战役开始。

因大军压境,南满领导们对怎么打产生了分歧,有主张先打弱的,挑软柿子捏,有主张先打强者,杀一儆百,四纵副司令韩先楚则力主先打那个新来的。13军89师一直在热河作战,进攻南满还是大姑娘出嫁头一回。配属89师的54师162团也是第一次来南满作战。其他国军友军也够坏,明知南满****常用的作战方法是诱敌深入,也不告诉那两支部队一声。13军战斗力不差,攻进山海关有他一份功劳,这次13军89师进攻南满,初来乍到,一路突飞猛进。别的部队都捂着嘴偷着乐等着看笑话。结果是可以猜出来的,89师与162团落得和“千里驹”一样的下场,仅89师师长带着四百来人跑了回来。

郑洞国听闻此消息,目瞪口呆,整个人都僵了。半天才叹了口气,让另外八个师后撤,结束了四保临江战役。

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还可以理解,如果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三次、四次,别人就会怀疑这个人是不是缺心眼了。千里驹孤军深入被歼,195师孤军深入被围,91师孤军深入被围,89师孤军深入被歼。怪事怪事,杜聿明、郑洞国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竟然屡次出现同一样的失误,实属不该。可见行军打仗,是万不能意气用事的!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后,民主联军有了一首叫做《筛豆子》的快板:“国民党,兵力少,南北满,来回跑,北满打了它的头,南满打了它的腰,让它来回跑几趟,一筐豆子筛完了……”

****通过南拉北打和南打北拉,把东北的国军拖疲了,拖散了。国军在东北的优势全部丢失,由攻势转为守势,东北战场的主动权从阿杜手里转移到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