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苏联飞虎队: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
16872800000009

第9章 难忘克里姆林宫会谈

莫斯科的秋天,天高气爽,气候宜人。

1938年9月4日,载着杨杰、张冲等人率领的中国军事代表团的飞机,终于抵达了莫斯科伏努克夫机场。

一下飞机,令杨杰等人感到意外的是,机场上很是冷清。迎面吹来的是冷风,跑道上飘飞的是黄叶,到机场迎接他们的只有中国驻苏大使蒋廷黻,以及苏联方面几位级别很低的官员——难道,苏联人叫他们到这里来,是要叫他们坐冷板凳的么?

其实,这是一场误会。

究其原因,此时苏联并未对日宣战,对于中国军事代表团的到来,他们只能尽量保持低调,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也只能是秘密地进行——谁知道,日本人究竟在莫斯科安插了多少间谍呢?

苏联人的谨慎,当然情有可原。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中日间爆发全面战争、中日关系最敏感时期,苏联人竟然不顾日本政府的游说和讹诈,和中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条约》内容一公布,立即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日本政府更是大为震惊,随即就表示了对苏联政府的强烈不满,日本国内更是一片哗然。而苏联政府宣称:“这一条约并没有在现时针对某一国的含义”;中方则向各国保证,条约的目的在于“实现中苏邻邦的和睦相处”,别无它意。

但这些说辞,明眼人一看便知,无非都是些外交辞令罢了。中苏之间在战争中各自将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实已经不言自明了。

客观地说,在中华民族最危急最困难时期,在世界列强坐山观虎斗的关键时刻,中苏这个条约的签订,说明苏联不仅从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给予中国人民抗战以巨大的支持,而且为以后中国从苏联方面取得军事援助创造了条件。中国国内各阶层普遍认为,《条约》增强了中国国际地位,免除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后顾之忧。毫无疑问,中苏缔约的行动和条约的问世,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有利于中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同时也是对日本侵略者的又一次严重警告。

《条约》一公布,法国《巴黎时报》就发表文章称,《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缔结,实为“插入日本蛮牛颈中的第一支火箭”。该条约之所以能起这样的作用,是因为它阻止了日本在国际上孤立中国的企图,又使日本极力引诱中国加入“防共协定”、协助日本侵略苏联的阴谋破产。难怪日本外相广田不禁哀叹:“苏联和中国竟然在这样特殊的时刻缔结这样的条约,对日本来说‘实属不幸’”。日本不少人将此事件视为“日本军队在其同中国作战时外的交失败”——当然,随着苏联大力采取援华抗日的实际行动,日本人更感到这个条约对自己具有的严重威胁了。

无暇他顾。杨杰走下飞机,和蒋廷黻简单交谈了几句,随即就登上了直接来机场上接他们的汽车。

两辆大客车,悄然驶出机场,载着中国军事代表团,向莫斯科市区内驶去,下榻于马雅可夫斯基广场的中国饭店。

当天晚上,苏联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到饭店看望和会见了中国代表团成员,并与杨杰等人进行了简单交谈。交谈中,他说:斯大林同志3天后将要接见中国代表团,对他们军事援助的事最后作出决定。伏罗希洛夫要中方人员在两天时间里,拿出需要苏联军事援助的初步方案,届时好与苏方有关人员进行对口商谈。

出发时,由于情况紧急,时间急促,代表团只是根据战场情况草拟了急需的武器清单,而现在则要根据苏联现有武器的实际,对援助方案进行调整。经实际了解苏联武器情况后,所有成员都感到问题并非像在国内想象那样简单。一是苏方出于多种因素考虑,卖给中方的武器有着严格的限制,不是所有先进武器都能采购的;二是苏方考虑国际上的反应,特别是日本方面的因素,除少数飞机等武器准予直接投入战场外,大部分武器都是要将其零部件运到新疆哈密或兰州组装;三是苏方要求各种进入中国战场的武器,中方都要有非常透明的分配和使用计划,这更是在国内没有预料到的,这就需要和国内有关方面不断沟通和协调。

伏罗希洛夫走后,代表团马上召开了一个短会,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当天晚上,所有成员顾不得旅途劳顿,立即按照各自的分工夜以继日紧张地工作起来,连吃饭都是专人送到现场,凑合着填饱肚子接着再干——终于,在9月6日晚饭前,最终确定了需要购买的武器种类和数量。主要有:6种型号的飞机1000架,包括3种类型的波里卡尔波夫战机、两种类型的SB2型战机和图波列夫战机;两种型号的坦克100辆,包括当时苏联最先进的T34坦克;3种不同类型的火炮1300多门,机枪1400多挺;6000吨战场急需的军械、汽油、器材和药品。

“啊,中国的同志辛苦了,欢迎你们。”

9月7日上午10点,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杨杰、张冲等部分代表团人员。宾主间简单的寒暄之后,立即转入了会谈的正题。

杨杰转达了蒋介石对斯大林元帅的问候后,向苏方介绍了中日战争、特别是目前淞沪会战的情况。杨杰说:“抗战爆发前,我军飞机总数不过600架,两个月以来被日军直接毁于地面的就有400多架,空军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现在日军的飞机想到什么地方就倒什么地方,想轰炸什么目标就轰炸什么目标,想怎么轰炸就怎么轰炸,就连我们的国都南京都不能幸免。如果不能尽快扭转这种局面,我方军民的损失将会更加严重,其长远的后果更是堪忧。”

“哦,在你们看来,目前最大的威胁就是空中的轰炸?”斯大林仔细地听着杨杰对于中国战局的情况介绍,听到这里时,他突然插话,“那么,还有没有比空中轰炸更大的威胁?”

“是的。”杨杰略显迟疑后,立即给予了肯定的回答,“现在我国军民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在轰炸中丧生,每天都有工厂、桥梁、发电厂被炸毁。”

“哦——”斯大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7月10日,日军对北平进行了4次轰炸,造成我方4000多人伤亡;7月13日,日军轰炸天津,造成3000多人伤亡。”杨杰见斯大林全神贯注地倾听着他的讲话,就详细地介绍起国内几次轰炸的惨况来,“8月13日,日军轰炸上海,造成12000多人伤亡;8月中旬以后,日军对南京实行连续轰炸,每天都有数百名平民死亡……”

“轰炸是可怕的,但比轰炸更可怕的,是你们内部的不团结。”听杨杰说话时若有所思的斯大林,又一次接过他的话,他说,“解决轰炸的问题苏联政府可以帮忙,可以向你们提供急需的战机、高射火炮,但搞好内部团结主要还要靠你们自己。”

全场静悄悄的,只有斯大林那清晰沉稳的话音在大家耳边回响。

“不过,现在好了。”斯大林敏锐地捕捉到杨杰等人脸上掠过的一丝尴尬,他突然话音一转,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现在,国共两党开始合作了,这一点十分重要。只要国共两党真心合作抗日,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胜利一定属于你们——至于你们抗战急需的一些物资,特别是作战飞机,以及配备部分飞行人员的要求,我们将尽力给予满足。”

斯大林的话音刚落,杨杰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他激动得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杨杰掌声一响,全场都响起热烈的掌声来。

因为参加会谈的人都知道,无论苏方人员直接到中国参战也好,还是援华的武器方案也罢,都必须由斯大林最终拍板。而今,斯大林已经对援华的飞机、物资和人员明确表态,使代表团的成员悬着的一颗心落了下来。

紧接着,斯大林详细地询问了苏方工作人员援华方案的情况,并不时插话讲自己一些意见。原计划30分钟的会见,一直持续了90多分钟——会谈取得圆满结果。

哦哦,莫斯科的天空是那么蔚蓝,阳光是那么灿烂,连从白杨树上飘落的树叶,也似乎变成了翩翩飞舞的蝴蝶。走出克里姆林宫的杨杰、张冲等人,仰望了一下明媚的天空,相互欣慰地对视了一眼,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前线正处于血与火的关键时刻,他们千辛万苦万里迢迢来到这里,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事情办得居然比他们预想的要顺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