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绪平定术:不失控的人生
15858700000007

第7章 平定抱怨情绪——“不公平”是生活的分(1)

心怀不满、愤怒等情绪时,人就容易抱怨。但不得不说,抱怨是一种情绪失控的行为,不仅会纵容那些负面情绪的增长,对人的身心也会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有破坏人际关系的可能。因此,抱怨是我们应该避免的。

究竟是要抱怨还是不要抱怨

不停地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抱怨没有好的工作、抱怨老板不讲理、抱怨待遇低、抱怨运气不够好……如此这般,只会让人陷入抱怨的漩涡之中而无法自拔,人生也会越来越灰暗。

其实,人应该相信,上帝给你关了一道门,必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再者,生活中的波折不可避免,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因此,请停止毫无意义的抱怨,勇敢地面对各种问题,用理智、坚毅的心态来平定抱怨的情绪,如此一来,我们的心灵才能变得宁静、明朗。否则,便会沉沦在痛苦的深渊中。

吉姆和罗斯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但是公司经过业务重组之后,他们同时成为了裁员的对象,这件事对他们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吉姆失业后,在多次找工作未果的情况下,自己做起了小生意,开启了自己创业的历程。他选择做的是他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事情,虽然困难、挫折不断,但他没有抱怨,始终坚信这些事情富有挑战性,自己终有一天会成功。

与吉姆相比,罗斯丢了工作之后,意志消沉,不但不去积极找工作或者像吉姆那样自谋职业,反而整天在酒精的麻醉中抱怨连连,总觉得上帝真的太亏待自己了。十年过去,吉姆和罗斯再次相遇。这时的吉姆已经身价百万,看到路边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他伸手递过去20美元,而那个跪着行乞的人正是罗斯。

从上面这个事例,我们得知两个人同时没有了工作,然而最后两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遭遇挫折后,两个人分别以不同的情绪和心态来面对,他们的人生因此相差悬殊。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任何愚人都会批评、指责和抱怨——而且大多数愚人也正是这么做的。一般来说,当我们遭遇困难、不顺、矛盾等时,才会心生怨恨。但是,抱怨也要有一个限度。倘若通过抱怨,可以将内心的负面情绪排解,进而以一种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适当有所抱怨也未尝不可。

然而,如果对所有的事情都抱怨,而且不厌其烦地抱怨,接连不断地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那么,只能使自己离正面情绪越来越远,使愤怒、沮丧、失落等负面情绪充斥于内心,变得郁郁寡欢,丧失获取成功的动力与机会。另外,抱怨会将内心的负面情绪扩散到周围,给他人带来不快乐,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与排斥,这样一来,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被破坏了,生活会变得更加糟糕。

抱怨会让我们丧失勇气,让我们的情绪变得更糟。抱怨耽误了我们宝贵的时间,浪费了我们美好的青春,对解决问题也没有任何帮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抱怨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放弃抱怨呢?与其抱怨,不如平定情绪思考一下: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要如何解决现实的困难;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如何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张刚来这家公司的时候,和其他的新人一样,不仅拿着低工资,而且每天烦琐的工作令其疲于应付。当他第一次领到微薄的薪水时,非常不满,回到家就向父亲不停抱怨公司老板太吝啬,付给自己的薪水太少。

父亲听完张刚的抱怨,不紧不慢地问道:“这段时间,你在公司里共签了几张单子,做出了多少业绩呢?与你给公司创造的财富相比,你拿到的工资是不是合理呢?”

其实,由于张刚是新人,缺少经验,一笔生意都没谈成。面对父亲的质问,张刚无言以对,若有所悟。

从那以后,他不再满腹牢骚,不再抱怨,开始早出晚归,心里想的是如何为公司创造更多财富。在张刚的不懈努力下,他积累了很多客户,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幅度提升的业绩。

很快,张刚就因业绩突出被破格提拔为公司的业务主管,工资与待遇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张刚虽然有过抱怨,但没有一味地抱怨,而是对自己的情绪进行了合理的调节,变消极为积极,从而创造了精彩的人生。

生活中,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不可能没有抱怨,但我们一定要像张刚那样及时平定内心的消极情绪,如此才有可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走好自己的人生。

自我调节

面对逆境,一味地抱怨他人,抱怨社会,对解决问题不仅没有任何帮助,而且会使问题更复杂、更糟糕。只有善于平定内心的负面情绪,戒除抱怨的恶习,化消极为积极,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拼搏,才能更接近幸福。

从容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在漫长的人生中,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总会经历很多坎坷,遇到很多困难,面对很多不如意。

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事情的发生和发展与我们的意愿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距离,甚至差之千里。然而,当事情真正发生时,一味地选择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勇敢、坚强、从容地去面对不如意的事实,理智地平定情绪,正确地处理问题,才能让自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有一个人在森林里打猎,不幸迷了路。当他在森林里寻找归途的时候,突然迎面走来一只正在觅食的老虎。他顿时惊慌失措,饥饿的老虎大吼一声就向他扑来。他见状撒腿就跑,但后面的老虎紧追不舍。

他拼命地跑,竟然慌不择路,无奈之下被老虎逼上了悬崖。在前有悬崖后有老虎紧逼的危险情况下,他想:“前进后退横竖都是一死,与其被老虎撕碎,还不如跳崖留个全尸,或许还有一线生还的希望。”

于是,他狠下心来纵身跳下了悬崖。幸运的是,他被一棵梅子树的树枝挂住,树上结满了梅子,那些梅子看上去似乎已经熟了。他十分高兴,喃喃自语道:“幸亏我选择了这一步,现在只要我从这里爬下去就安全了。顺便还能摘些梅子带给家人。”

就在此时,他听到一声巨吼。朝树下一看,只见一只饥饿的狮子正在树底下来回打转盯着他。

他苦笑了一下,安慰自己说:“摆脱了老虎又来了狮子,被老虎吃也是死,被狮子吃也是死,幸好我现在在树上,它们都够不着我,我又何必担心呢?”

刚回过神来,他又听见头上传来一阵异响。仔细一看,原来是几只老鼠正啃咬挂着他的树枝。

他顿时又陷入了惊慌之中,然而很快又想通了:“与其被狮子生生吃掉,还不如掉下树枝被摔死。”这样一想,他心里轻松多了。他还从树上摘了一些梅子来填饱肚子,吃完后,他又想:“终究难逃一死,何不在死前睡个好觉呢!”

没想到一觉醒来,他发现老鼠、狮子和老虎都不知所踪,他终于摆脱危险了。

原来在他睡觉时,上面的老虎忍不住饥饿也跳了下来。于是两只猛兽为了争夺即将到手的食物进行了激烈的厮杀,它们的打斗声将几只老鼠吓走了,结果狮子和老虎两败俱伤,仓皇逃走了。这个人最后就这样脱离了险境。

故事中的这个人的情绪可谓一波三折,从遇到老虎时的惊慌失措,到后来果断跳崖,从逃生后的庆幸到看见狮子后的自我劝慰,以至于到最后选择不去为这些事情烦恼而干脆睡觉,结果却是皆大欢喜。可以说,任何人遭遇这样的事情,都是不如意的,面对这些,有人会怨天尤人,有人会忐忑不安,当然,也有人会从容面对。故事中的这个人正是意识到了担心、害怕、抱怨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干脆不去考虑了。恰恰在很多时候,很多所谓的不如意的事情又往往如此,当你不去在意它时,它竟然于不知不觉间烟消云散了。

所以,如果不如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又没有能力加以改变,大可不必担心这抱怨那,这样除了会加重心理的负担外,没有丝毫好处。何不像故事中那个猎人一样,接受现实呢?或许还能引导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呢!

比如汶川和玉树的地震,很多人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要知道,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当灾难发生了,任何行为都显得苍白无力,可是既然逃过这一劫,就是不幸之中的万幸。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淡定从容。房子没了还可以重建,车子没了还可以再买,钱没了还可以另赚,至少还活着,因为活着就有希望。

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布思·塔金顿,曾经总是说:“我能接受人生加诸我的任何事情,只除了一样,就是瞎眼。那是我永远都无法忍受的。”

可是,命运往往喜欢与人开玩笑,布思·塔金顿在60岁的时候,患上了白内障,视力开始减退。起初,他的一只眼睛几乎全瞎了。随后,他最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双目失明。

然而,布思·塔金顿并没有因此抱怨不止,也没有从此一蹶不振,他仍然非常开心,甚至还能善用他的幽默感,这是他之前想都没有想到的。

塔金顿在完全失明后曾幽默地说:“我发现我竟然可以承受失明,即使我的五种感官全丧失了,我还能继续生存在我的思想里,在思想里观看,在思想里生活。”

布思·塔金顿之所以没有因失明而害怕,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办法逃避,唯一能减轻自己痛苦的方法就是承认现实,包容痛苦,并爽快地去接受它。他尽力告诉自己是多么的幸运。他对自己说:“现在科学已经如此进步,或许我的眼睛可以通过做手术治疗好。”

正如富尔顿所说:“瞎眼并不令人难过,难过的是你不能忍受眼瞎。”双眼失明这件事使布思·塔金顿了解到生命所能带给他的没有一样是他不能忍受的,他所要做的就是接受不如意,包容不如意,并学会忍受生活带给他的不如意。

事实上,要接受不如意的事,首先要做的就是适应它。适应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人的天性是远离困难,趋向安逸。一旦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的本能就会驱使自己停止,在内心里不想向前走,拒绝接受这种变差的环境,拒绝现实的变化而不想放弃。拒绝其实是对曾经拥有的事物的一种不放弃。然而,事实就是事实,你不接受它也改变不了它,任何人都不能改变。

时间还在流逝,生活也要继续。无论面对怎样的不如意之事,无论肯不肯,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从容地面对和努力地适应与接受。

何为接受呢?

接受就是要从心理上认同、在情感上容纳那些不如意。接受就是放下那种过去安逸舒适的生活,就是要从过去走出来,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未来。

这个适应与接受的过程可能会很痛苦,也可能非常艰难,更可能漫长,但只要我们在内心里真正放下自己那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点,不再依赖和留恋过去的成功,那些不如意的事也就变得渺小,不值得一提了。

自我调节

诚如著名音乐家舒伯特所说的:“只有那些能安详忍受命运之否泰者,才能感悟到真正的快乐。”在不如意的事实面前,只有从容面对的人,知道如何“适应”和敢于“适应”的人,才是睿智的,才能彻底地平定抱怨情绪,从而拥有美好的人生。

不完美带我们遇到人生美景

我们每个人自身都会有缺憾、不完美,这是人生的常理,然而可怕的是,我们会因为这些缺憾和不完美而抱怨不已。抱怨自己为什么会不完美?自己为什么会有缺憾?久而久之,抱怨情绪充斥心中,使自己举步维艰,如此怎能使自己遍览人生的风景?

因此,在缺憾、不完美面前,我们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客观看待自己的不完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平定因不完美而产生的抱怨情绪,最终不完美也会使我们遇到美丽的人生风景。下面这则寓言故事或许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有个人幸运地得到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但那并不是一颗完美的珍珠——珍珠上面有个小瑕疵。他想如果能将珍珠上的瑕疵磨掉,珍珠不就更完美了吗。于是,他磨掉了珍珠的表层,瑕疵却还在;接着他又磨去了一层,瑕疵依旧顽固地留在上面……就这样,他磨掉了一层又一层。最后,那个瑕疵没有了,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可见,珍珠的美丽与它的瑕疵是捆绑存在的。没有了瑕疵,美丽也就无形了,其实,生活亦同此理。没有谁会有自己想象的完美人生。不管是身体的不足,还是经历的遗憾,都是生活的不完美,然后,正是因为这种不完美,才会让我们看到更加丰富多样的人生,正是因为这种不完美,才会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丰富多彩。

然而,面对不完美或瑕疵,大多数人都想去掩饰。但是,很多时候,越是刻意掩饰自己,自己活得越累,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尴尬。不完美是客观存在的,掩饰往往欲盖弥彰。把自己的不完美袒露人前,也就意味着把自己的真诚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反而摆脱了心中的羁绊,平定了自己的抱怨情绪,让自己的生活多了一些轻松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