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火力战车实录
15548600000002

第2章 坦克(1)

沙场王者——坦克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称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至今一直是陆地战场上的主宰力量。因此得名“陆战之王”。

坦克的诞生,绝非偶然。

从战争需要来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枪、炮等速射兵器在战场上大量使用。而战场上一般都是碉堡林立。堑壕纵横,铁丝网密布,使防御变得比较坚固,攻方很难突破防线。而士兵在进攻时往往会遭到很大伤亡,因此迫切需要造出一种能攻、能防并能实施机动的新式武器,用来冕破对方的防御阵地。

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来看。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大功率、小体积的内燃机、履带推进装置、具有膛线和反后坐装置的火炮、轻而坚固的装甲板和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实现这一要求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条件。1915年8月。英国政府试制了第一辆坦克样车。英国海军则针对其可笑的外形开玩笑地叫它“水柜”。经过改进和定型投产后称为I型坦克。1916g-9月15日,在法国索姆河畔的英、德战场上,第一次出现了这种新式武器——坦克,即英国的I型坦克。

1939--1945年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坦克称雄战场的时代,无论从坦克动用的规模、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还是坦克型号发展之快来看。都是空前绝后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个过程中坦克纵横驰骋于广阔的疆场。充分发挥了快速机动和突击作用,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战果举世瞩目。

世界上第一辆坦克——大不列颠“水柜”

1915年,一种奇特的钢铁战车在英国福斯特工7-制造出来,在它们首次参战前,为了保密起见,这种战斗车辆被取名为“tank”,原意是储存液体或气体的容器,但它的外形实在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人们便也戏称它为“水柜”,tank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1916年,经过完善的“水柜”被秘密运抵索姆河战场,令德军束手无措。“水柜”的战斗全重约28吨,发动机功率77千瓦,时速为6千米,两门口径为57毫米的火炮安装在车体两侧的炮架上,两条履带从车顶上绕过车体,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用于转向,也用于保持平衡。

战争经验表明具有较强火力、较强机动力和良好防护性的坦克是一种重要的地面战斗武器。它有助于增强陆军的突击力,可与其他兵种密切协同执行多种陆战任务,从而成为地面战场的主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坦克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苏、美、英、法等国借鉴了坦克在大战中的使用经验,设计制造了战后第一代坦克,主要有苏联的TL-54/55中型坦克、美国的M48中型坦克、英国“百人队长”中型坦克和“征服者”重型坦克、法国的AMx一13轻型坦克等:60—70年代期间研制的坦克为战后第二代坦克,也称为第一代主战坦克,主要有苏联T一62坦克、英国“酋长”坦克、美国M60A1坦克、德国“豹”1坦克、法国AM)(“30坦克、日本61式坦克等:70年代中期以来,研制了第三代坦克,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苏联T-72坦克、美国M1坦克、德国“豹”2坦克、英国“挑战者”坦克、以色列“梅卡瓦”坦克、日本74式坦克等。

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坦克的科技水平及性能指标大幅提高。到了20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一批新型主战坦克,如法国“勒克莱尔”,俄罗斯1L-80、T_90,日本90式等主战坦克。同时,现役的三代坦克得到进一步改进。出现了如美国M1-A2、英国“挑战者”2、德国“豹”2A5、以色列“枸咔瓦”3等主战坦克。

其突出的技术特点便是将主动防护装置应用在了主战坦克上。俄罗斯称为“窗帘”-I和“竞技场”的对抗系统。对来袭的弹丸进行探测,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予以干扰和破坏,达到自身防护目的,同时火控系统性能也有了新的提高,热像仪的广泛应用,使坦克装甲车辆在夜间的观察及瞄准距离大大提高。在日本和以色列的坦克上,首次安装了目标自动跟踪系统,缩短了火控系统反应时间,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使主战坦克在战场上的态势感知、车际信息传输、指挥控制能力得到空前提高。

毋庸置疑“陆战之王”的威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正在马不停蹄地大步向前跨越着主战坦克。

主战坦克是二战后各国军事思想、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的产物。在总体布置上多数保持了传统的结构形式,即带旋转炮塔的战斗舱居中,前面是驾驶舱,动力传动舱在车体后部。战a1-全重36~54吨,火炮口径105~120毫米,发动机功率427~610千瓦,最大速度48~6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00千米。

主要技术特征是:普遍采用了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碎甲弹,火炮双向稳定、光学测距仪、红外夜视瞄仪器,大功率柴油机或多种燃料发动机,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改善了防弹外形,降低了车高,采用了三防装置。

由于其具有现代技术特征,在战斗中担负主要作战任务,因此便成为了现代装甲兵的基本装备和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力量。

主战坦克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一方面,坦克技术的发展,使中型坦克的性能大为提高,再发展更重的重型坦克已毫无意义;另一方面,在核战争条件下,机动性差的重型坦克很难满足瞬息万变的战场的作战需要。重型坦克退出战争舞台,是历史的必然,而主战坦克则是中型坦克的继承和发展。

钦甲之争——库尔斯克战役

1939—1945年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坦克,际雄战场的时代。无论从坦克动用的规模、坦克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还是坦克型号发展之快来看。都是空前绝后的。

1943年初,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追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军反扑。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军深入。苏军在不断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

2月19日,曼施坦因指挥刚组建的南方集团军群向顿涅茨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发起反击。至3月2日,西南方面军遭到了重创,其第5集团军遭到了毁灭。3月6日,德军开始向哈尔科夫进攻。3月14日,苏军被迫放弃一个月前刚刚攻占的哈尔科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苏军最高统帅部把第1坦克集团军从列宁格勒南调,把第21和第64集团军也从斯大林格勒调至这些方向。此后,战线趋于稳定。

希特勒

希特勒(1889—1945),法西斯德国元首(1934—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战犯。生于奥地利。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德国士兵。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党(次年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1921年成为该党党魁。

1923年啤酒店暴动失败后一度入狱。在狱中口授《我的奋斗》一书,宣扬沙文主义、复仇主义和种族主义。1933年在垄断资本集团支持下出任总理;次年总统兴登堡死后自称“元首”,并兼任总理。实行法西斯专政,并重整军备。1937年与意、日结成政治同盟,次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同年侵入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时自杀。

曼施坦因的这次反击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在其北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一带。在其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别尔哥罗德地区。在突出部内的是苏联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苏德双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展开。

4月15日,希特勒发布第6号作战命令。决定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联合发动一个钳形攻势,以摧毁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军队。作战代号为“堡垒”。经过反复磋商及衡量,最终确定在7月5日发动“堡垒”计划。

为此,德军投入重兵以期一举击溃苏联军队。中央集团军群下属的莫德尔上将的第9集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该集团军共有21个德国师和3个匈牙利师,33.5万人,其中有6个坦克师,共有590辆坦克,424门火炮。

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德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集团军,9.6万人,他们在这个攻势中将起辅助作用,主要任务是保持突出部南北的德军间的联系。

在突出部南部是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包括霍特将军的第4装甲集团军,下辖第52步兵军、第48装甲军和第2党卫装甲军,共22.4万人,925辆坦克,704门火炮;右翼的肯普夫集团军群,拥有10个师,12.6万人。344辆坦克和25门火炮。

此外,还有约20个师部署在上述各突击集团的侧翼。第4、第6航空队的航空兵负责支援陆军。这样,德军的进攻总兵力达到9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700辆,飞机2050架。德军为这次进攻还投入了大量新式兵器,包括“虎”式、“豹”式坦克和“斐迪南”火炮,以及“福克沃尔夫190A”式战斗机和“汉克尔129”式攻击机,而与此同时,苏军也在计划下一步的行动,开始在库尔斯克转入了积极的防御准备。

在前沿阵地,苏军精心地设计他们的防御。构筑了数道防线,防御纵深超过100英里,整个防御体系由大量互相紧密配合的战壕、铁丝网、反坦克火力点和反坦克沟壕以及雷区组成,在德军最可能的进攻方向上聚集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

苏联T-34/85坦克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正对着德中央集团军群方向的是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总兵力达71.1万人,1.1万门大炮和迫击炮,178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由于苏军认为强大的德中央集团军群会担当此次德军的主攻,因此在这个方向上布置的力量也是最强的,并由朱可无元帅亲自坐镇指挥。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面对德南:方集团军群的是瓦图京的沃罗涅日方面军。总兵力62.5万人,8718门大炮和迫击炮,170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后方是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其任务是当前方两个方面军形势吃紧时,向它们提供增援,而一旦库尔斯克防线被德军突破,它将成为最后一道防线,而当苏军转入反攻时,它将提供新鲜的兵力。

其总兵力为5’7.3万人,8510门大炮和迫击炮,163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7月4日夜,在突出部南部的苏近卫第6集团军捕获了德军第168步兵师的一名士兵,他供认德军即将在第二天开始进攻。7月5日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苏第13集团军又俘虏了德军第6步兵师的一名中士,他也供认德军将在几小时之后发动进攻。为了打乱德军进攻步骤,苏军于5日凌晨率先向德军阵地实施了炮击,库尔斯克战役的序幕由此拉开。

库尔斯克战役从1943年7月5日一直持续到8月23日,苏德双方共投入400万人,坦克13万余辆(苏联约1万辆,德国约3千辆),火炮6.9万门,作战飞机12万架,出现了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30千米正面地域内展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遭遇战。

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坦克师被击溃,损失兵力50万人,损失坦克约1500辆。损失火炮约3000门,损失飞机230架。战役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

苏军也为库尔斯克战役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多万人,损失坦克6064辆,损失火炮5244门,损失飞机1716架。但战役的胜利使苏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美国M24“霞飞”轻型坦克1943年3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凯迪拉克分公司开始研制M24轻型坦克。当年10月,研制出样车——T24坦克。1944年4月,T24坦克样车定型,称为M24轻型坦克,并以美国陆军阿德纳·R·霞飞将军的名字命名,通称为“霞飞”(Chaffee)坦克。

M24.“霞飞”坦壳为传统的炮塔式坦克,它的火力和装甲防护是第=次世界大战中轻型坦克中最强大的,机动性也可以和二戡中的同类坦克媲美。它安装1门M6型75毫米火炮,发射被帽穿甲弹和榴弹,车体和炮塔为均质钢装甲焊接结构。

M24坦克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一、装甲薄弱。M24坦克车体和炮塔均采用钢板焊接结构,最厚装甲仅38毫米,无法承受现役轻型反坦克弹药的直接命中。有许多M24坦克在朝鲜战场被摧毁。

二、机动性较好,但并不突出。M24车体轻,但发动机性能—般。

三、有_定的反装甲作战能力。其主炮对轻型装甲目标、舟艇等威力较强。

四、能空投作战。M24整体结构适于空投,也是战后美军没计的第一种能空投的轻型侦察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