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
15232000000004

第4章 根类(3)

2,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各10克,它对于用H2受体拮抗剂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溃疡有良好效果。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疗程。还可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并减低胃液对黏膜的损害作用;同时它能影响促胃泌素的分泌,加强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作用。

苦参

【简介】豆科落叶亚灌木多年生植物,苦参的根。

【来源】一般生于灌丛、草地、向阳山坡及山麓、郊野、路边、溪沟边中。全国各地均产。

【鉴别要点】复叶单数羽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小叶,顶端渐尖,圆形基部,有平贴柔毛的背面。总状花序生顶;淡黄色花冠,匙形旗瓣,无耳翼瓣;雄蕊10个,花丝仅基部愈合;披细毛的子房柄。荚果线形。黑色种子一般有3~7粒,近球形。花期在5~7月,果期在7~9月。处方中苦参指生苦参,是原药材去掉芦头及杂质和须根,洗净晒干后切片入药的。其切面为黄白色,有裂隙及放射状纹理,有的还可见同心形环纹。炒苦参是将苦参片用麸炒至微黄方能入药;苦参炭则为苦参片用大火炒至外面焦黑、里面焦黄,以保存其药性,而后才能入药的。

【采收加工】于秋季采挖,除去细根,洗净,晒干。

【性味功用】味苦,性寒。

【用药宜忌】脾、胃虚寒者忌用。反藜芦。

【功效主治】杀虫利尿,清热燥湿。可用于便血、热痢、湿疹、湿疮、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痒阴肿、皮肤瘙痒、疥癣麻风,还可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等。

【保健药膳】

苦参鸡蛋

[原料]鸡蛋1个,苦参30克,红糖30克。

[制法]将苦参浓煎取汁,去渣,将打散的鸡蛋、红糖同时加入,煮熟。

[用法]饮汤。每日1次,连用6天。

[功效]燥湿杀虫、清热除湿、解毒润燥。

[主治]婴幼儿湿疹,奶癣等。

【验方精选】

1,苦参贯众饮 将苦参15克、贯众15克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时加入白糖适量,每日2次,每一疗程连服5~10克。可解毒利湿,杀虫止痒,主治念珠菌性阴道炎。

2,苦参水30克苦参,加水1000毫升水煎,开锅后改用小火煎40分钟,取汁500毫升。每日频繁漱口,连用3~10天。对治疗口腔溃疡效果明显。

地黄

【简介】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庆地黄或地黄的根。

【来源】生于山坡、田埂、路旁。主产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浙江。现多栽培。

【鉴别要点】多年生草本,全株有腺毛和白色长柔毛。生成丛叶基,披针形倒卵状,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钝齿不整齐,皱缩叶面,有略带紫色的下面。由叶丛抽出花茎,花序总状。萼有5个浅裂。钟形花冠,紫红色,唇状。内面常有条纹黄色带紫。球形或卵圆形蒴果,有宿萼和花柱。花期在4~6月,果期在7~8月。

【采收加工】在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的是鲜生地黄;根烘至八成干,且内部已变黑,捏成团状,是生地黄;生地黄熏蒸到黑润时,就是熟地黄。

【性味功用】鲜生地味甘、苦,性寒;生地黄味甘,性寒。

【用药宜忌】因其性寒而滞,故脾虚湿滞忌用。

【功效主治】鲜地黄凉后止血,清热生津,用于吐血、衄血、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咽喉肿痛;生地黄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用于吐血、衄血、糖尿病、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传染性肝炎等。

【保健药膳】

地黄乌鸡火锅

[原料]生地黄、肉、菜心各100克,大枣10个,乌鸡1只(约重1500克),蘑菇、金针菇各150克,藕200克,姜20克,葱15克,精盐10克,味精5克,料酒25毫升,骨头汤2500毫升。

[制法]以上各用盘装好,围于火锅四周。将骨头汤装入高压锅中,放入乌鸡块、地黄片、大枣、姜、葱、盐、料酒,烧开加入味精,即可趁热食用。

[用法]直接食用,佐餐或作面汤皆可。

[功效]益气血、补虚损、安神生津。

[主治]牙痛、血热伤津、气血虚损、心烦热燥等。

【验方精选】

地黄酒 鲜地黄适量,将鲜生地绞汁,加适量酒,与糯米饭拌和,密封7日。内出现绿汁,乃其珍品,可先饮。其余滤汁后再密封。功可通血脉,补虚弱,发白变黑。主治因阴血不足而导致的白发。

了哥王

【简介】别名“地棉皮”、“九信草”。小灌木。为瑞香科植物,南岭荛花的根。

【来源】生在村边、路旁、山坡灌丛中。主产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南、贵州。

【鉴别要点】高达1m,全株光滑。茎红褐色,皮部富纤维。叶对生,纸质,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5cm,宽8~15mm,几无柄。花黄绿色,数朵排成顶生的短总状花序。花披筒状,顶端4裂。子房椭圆形,顶部披毛,柱头大,近球形。浆果卵形,长约6mm,熟时鲜红色。花期5~9月,果期6~12月。根长圆柱形,弯曲,老根常有分支,长达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色,有支根痕和不规则浅纵皱纹及横裂纹,老根有横长皮孔。质坚韧,断面皮部类白色,厚1.5~4mm,强纤维性,与木部分离,撕裂后纤维呈绵毛状。

【采收加工】秋至春初采挖,洗净晒干,经多次蒸晒去毒后用。性状。

【性味功用】性微温,味微苦甘,而后有持久的灼热不适感。

【用药宜忌】本品有剧毒,用时宜慎,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散瘀逐水。用于支气管炎、肺类、腮腺炎、淋巴结炎、风湿痛、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疮疖痈肿。

【保健药膳】

了哥王酒

[原料]了哥王根30克,两面针根120克,虾辣眼根60~90克,酸藤根60克,30度米酒适量。

[制法]将前4味洗净,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米酒,密封,浸泡7~1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内服每次10毫升,日服2~3次;外用时,要将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切开排毒后,自外向伤口四周,涂擦药酒,日涂擦4~5次。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毒蛇咬伤。

【验方精选】

治肝硬变腹水 鲜了哥王根第二重皮50克(蒸熟),红枣十二粒,红糖50克,共捣为丸如绿豆大,用开水送服五至七粒,日服一次。注意,本方剂药性剧烈,服后有呕吐和腹痛、泄泻的副作用。因此体弱和晚期患者忌用之。

土木香

【简介】别名“祁木香”。多年生高大草本。为菊科植物,土木香的根。

【来源】生在河边、田边等潮湿处。主产在河北。有栽培。

【鉴别要点】高1~2m,全株密披短柔毛。基生叶大,椭圆状披针形,长达40cm,宽达15cm,边缘具不整齐锯齿。茎生叶较小,无柄,基部有耳,半抱茎。头状花序数排成伞房状,总苞片5~6层。花黄色,舌状花雌性,管状花两性。瘦果有棱角,长4~5cm,冠毛污白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根圆锥形或圆柱形,梢扭曲。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纵皱纹,根头粗大,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硬,折断面不平坦,黄棕色,皮部与木部密布棕色油点、即其油室。

【采收加工】秋末挖根,除去残茎、泥沙,截段;较粗的纵切成瓣。晒干。

【性味功用】性温,气微,味微苦而辣。

【用药宜忌】内热口干,喉干舌绛者忌用。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调气解郁,止痛安胎。用于胸胁、脘腹作痛,呕吐泻痢,胸胁挫伤,岔气作痛,胎动不安。

【百健药膳】

土木香十味汤

[原料]土木香5克,炮制鹿颅骨15克,炮制后的木鳖子15克,炮制后的龙骨15克,梅花草、诃子、苦参、玫瑰花各10克,奶制珍珠5克,干姜2.5克。

[制法]以上各药除珍珠研细外,其余皆粉碎成中粉,与珍珠研细、过筛、混匀,即得。

[用法]水煎服,一次3克,日1~2次。

[功效]熄风火,除湿热。

[主治]用于脑热头痛,血热头痛,鼻炎,牙痛。

【验方精选】

四味土木香散 土木香200克,苦参(去粗皮)200克,珍珠杆(去粗皮心)100克,山奈50克。上药共研为粗末,过筛混匀,即得。每服2.5~3.5克,水煎服,每日2~3次。有清瘟解表之功效。主治瘟病初期,发冷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胸胁作痛。

川木香

【简介】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川木香的根。

【来源】生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草地。主产在四川。

【鉴别要点】几无茎。根粗壮,圆柱形。叶丛生,呈莲座状,卵状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20~30cm,宽10~20cm,羽状中裂,具5~7对裂片,或不分裂,裂片边缘具不规则齿裂,两面披毛;叶柄长8~20cm。头状花序数集生在枝顶,绿色带紫,顶端凸尖,边缘有睫毛。全为管状花,紫色,长约4cm。瘦果扁平有棱,冠毛芒状。花期7~8月,果期8~9月。根呈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长10~30cm,直径1.5~3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粗糙,可见由纤维束构成的密致的斜方形网纹,有时根头部焦黑发粘。体轻,质硬脆,难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黄棕色,木部黄白色,可见点状油室及径向裂隙,有的中心呈空洞状。

【采收加工】9~12月间挖根,洗净,晒干或微火烘干。

【用药宜忌】孕妇慎用。

【性味功用】性温,气芳香而特异,味辛、苦,嚼之粘牙。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和胃消胀,止泻。用于腹胀肠鸣、食欲不振、腹痛、痢疾里急后重。

【保健药膳】

陈皮木香肉

[原料]陈皮、川木香各5克,猪瘦肉200克。

[制法]前两味焙干研末。猪肉洗净切片。锅中注少许油,放肉片煸炒,加水适量,将熟时下木香、陈皮、食盐拌匀。

[用法]佐餐食。

[功效]理气、解郁、补虚。

[主治]适用于妊娠小腹痛。

【验方精选】

1,川木香8克,余甘子5克,石榴子、西伯利亚紫堇各3克,小豆蔻、荜茇各2克,另加白糖适量。共研细粉。用量视具体情况而定,或遵医嘱。主治急腹症、胃脘刺痛及呕吐等。

2,川木香8克,余甘子、石榴子、五脉绿绒蒿、矮紫堇、西伯利亚紫堇、胡兀鹫粪、信筒子、唐古特青兰各3克,荜茇、干姜、芫荽子、小豆蔻各2克。共研细粉。用量视具体情况而定,或遵医嘱。主治血病、胆病、胃病、食积等。

川乌

【简介】别名“鹅儿花”、“铁花”、“五毒”。多年生草本。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的母根。

【来源】生在山地草坡或灌丛中。主产在四川、陕西。

【鉴别要点】茎直立,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少数贴伏柔毛。叶卵圆形互生,具叶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与小花埂上密生柔毛。花色蓝紫。花期6~7月,果期7~8月。根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采收加工】6月下旬至8月下旬采挖,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味功用】气微,性热,味辛、苦麻舌。有大毒。

【用药宜忌】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妇禁服。本药和半夏、栝楼、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诸药相克,故慎之;以酒浸、酒煎服时,易致中毒,故也应慎之。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保健药膳】

川乌粥

[原料]川乌适量。

[制法]将生川乌去皮,去皮尖,为末,加米作1中碗粥。

[用法]适量佐食。

[功效]风寒湿痹,麻木不仁。

[主治]手足四肢不遂,痛重不能者。

【验方精选】

治风湿性关节炎验方:

1,天麻40克,牛膝、熟川乌、郭草乌、乌梅、甘草各20克。将上述药物放入瓶中,用白酒5000克浸泡7天后,每天服用1杯(不超过50克)药酒,连服10天即愈。停药3天后再服1剂以巩固疗效。注意方中的川乌、草乌均有大毒,因此必须用炮制过的熟品。

2,取红糖150克,鲜生姜250克,老黄酒500克。将鲜姜切成小块,捣碎,取其汁(用消毒纱布包裹,把姜汁挤出),与红糖、老黄酒搅拌均匀,置锅中烧沸,约两大碗,分两次在晚上睡前喝下,令发汗,待汗止,再换好衣服睡觉。病轻者,一次可愈;病重者,需服2剂以上即愈。

广防己

【简介】别名“滇防己”、“百解头”。木质藤本。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根。

【来源】生在山坡疏林中。主产在广东、广西。

【鉴别要点】茎污黄色,幼枝密生褐色茸毛。叶互生,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披褐色茸毛。叶柄披褐色茸毛。蒴果椭圆形。花期3~5月,果期7~9月。根圆柱形,或对半剖成半圆柱形,梢弯曲,表面灰棕色,栓皮厚,粗糙。多纵皱纹,弯曲处有深横沟,刮去外皮露出灰黄色皮部;剖开面导管束易成刺片剥下。质坚硬,横切面略粉性,可见细密的放射状纹理。

【采收加工】秋、冬季采挖,洗净、切段,粗根纵切两瓣,晒干。

【性味功用】性大寒,味苦、辛。

【用药宜忌】本品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损伤胃气。不可与粉防己混用。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清热利水,用于湿热身痛、下肢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

【保健药膳】

马钱乳香酒

[原料]广防己、制乳香、炮制没药、杜仲炭、川芎、红花、元胡、威灵仙各30克,炮制马钱子、炮制川乌各20克,当骨碎补、川牛膝、枸杞子、金樱子、川断、独活、丹参各40克,当归、狗脊、木瓜、鸡血藤各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