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近代以来,这里人才辈出,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湖南,是******的家乡。十九世纪末,******就诞生在湖南湘潭韶山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韶山诞生了******,韶山也成了世人瞩目和向往的地方。
一、九嶷山·芙蓉国·金湘潭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是******于1961年为他早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周世钊写的《七律·答友人》,诗中表达了他对故乡湖南的美好怀念和对故人的美好祝愿。
湖南——******主席的故乡,是他生长、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他深深眷恋的地方。
在滔滔长江的南岸,镶嵌着我国第二大的淡水湖——洞庭湖,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湖的南面,铺展着一块21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地,像一块硕大无朋的翡翠,这便是湖南。
湖南盛产木芙蓉,故有“芙蓉国”的美称。这里山川秀丽,风景宜人,水陆交通发达。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铺排着整齐的稻田,史称“湖广熟,天下足”,被誉为“鱼米之乡”。
省会长沙,位于湘江下游,有岳麓书院、船山学社、爱晚亭、橘子洲等名胜,是******青年时代求学、会友和流连的地方。那时,他常常约集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学子,在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探讨救国救民之真理,抒发报国之志。
从长沙往西南,转湘黔铁路和107、320两条国道线,即到新兴的工业名城湘潭。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水之畔。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这片古老的沃土,早在商周以前就已进入了古文明时代,成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富庶的湘浦之地,膏润着历史古城,使它获得“金湘潭”、“小南京”、“湖南巨镇”和“人文圣地”等美誉。
湘潭山川秀丽,名胜古迹颇多。壮阔的湘江迂回曲折,穿城而过,如诗如画。潇湘八景之一的昭山,孤峰耸立于湘江东岸。始建于唐代的昭山禅寺,岿然独著山巅,至今钟罄之声不绝。市西之壶山曾是晋代名将陶侃的署所,唐初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为陶公山所书“大唐兴寺”门额,曾得诗圣杜甫盛赞:“贾傅才仅有,褚公书绝伦。”位于市中心的雨湖公园,闹中见静,绰约多姿;四周至今保存着湘潭文庙、关圣殿、夕照亭等金碧辉煌的古代建筑和汉白玉镂空雕盘龙柱等珍贵文物。
古湘潭是块“无土山,无浊水”的清浥之地,吸引过历代的文人雅士,如褚遂良、杜甫、刘禹锡、刘长卿、杜荀鹤、韦迢、揭奚斯、米芾、胡安国、朱熹、张栻、秋瑾、王闿运等,都曾在这里抒怀吟唱。“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楚岫千峰翠,湘潭一叶黄”,“绿水暖青萍,湘潭万里春”……这些隽永的诗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在新旧思潮激荡的近代和现代,湘潭更被称为“人杰地灵”之处,人文炳蔚,更著辉煌之页。曾被孙中山痛悼“刘郎死去霸图空”、“谁与斯人慷慨同”的辛亥革命先驱刘道一烈士;为追求真理、拯救中华民族而永垂青史的******、彭德怀,以及陈赓、谭政、黄公略、罗亦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均诞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这里还培育了中国画坛一代宗师、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以及王闿运、杨度、黎氏八兄弟、八指头陀、萧三、吕骥、张天冀等文学家、艺术家和著名学者。
湘潭市所辖的湘潭县,位于湖南东部,湘江中游西岸,境内地势西南偏高,东北较低,山脉纵横,河川交错,形成以丘陵为主的地形,概括为“五山一水二分半田,一分半道路加庄园”。梁天监年间,分阴山地另置湘潭县(辖今攸县一带),“湘潭县”始名。唐天宝八年将衡山县部分地区划出,另设湘潭县,废今攸县地之湘潭,辖今湘潭市、株洲市、株洲县、湘潭县韶山区一带。湘潭县名从此沿用至今。自南宋以来,县治由下摄司城塘移置今湘潭市内。解放后,先后划出今湘潭市、株洲市等地。1968年12月又划出韶山区,并从湘乡县划入大坪公社,另立韶山特区,直属省辖。1981年2月韶山区复归湘潭县辖。1984年12月又将韶山区划出,升格为县级,由湘潭市管辖。1991年6月,韶山撤区改市,成立韶山市(县级)。
湘潭县在清末隶属长沙府,面积达15600多平方公里,人口逾百万。境内交通方便,经济活跃,土壤肥沃,光热充足,雨水丰沛,历来是楚南的粮仓,有“天下第一壮县”之称。1937年,埃德加·斯诺曾在《西行漫记》中描绘道:“湘潭是湖南风景最好的一个地方,深深的稻田和茂密的竹林绣成一片绿色的田野。人口稠密,一县就有一百多万人……”自古以来,这里“无土山,无浊水,民禀是气,家好诗书,人清慧而文”(唐代诗人刘禹锡语)。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有一种深深的自豪感,具有爱国爱乡的传统。
二、韶山,楚南一名山也
从湘潭市出发,向西北沿湘黔铁路行驶四十五公里即为支线的终点,就到了******的故乡、世人瞩目的革命圣地韶山。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又据清光绪十四年《湘潭县志》记载:舜帝南巡至此,见风景优美,遂奏韶乐,引凤来仪,百鸟和鸣,故得名韶山。
韶山,楚南之名山也!山有八景,分别为“韶峰耸翠”、“凤仪亭址”、“仙女茅庵”、“胭脂古井”、“石屋清风”、“顿石成门”、“塔岭晴霞”、“石壁流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昔时“韶山主人”有《浪淘沙》咏“韶山八景”词八首。其中,《仙女茅庵》词云:
山深别有天,草木皆仙,茅庵丹宅筑当年,道成女子今何在,一座金莲。
晨钟暮鼓边,惊醒尘缘,高僧无事抱云眠,何必普陀观自在,面壁依然。
仙女茅庵即仙女庵,在韶峰山腰,当年“韶氏三女,山居学道”时所修。民国八年,茅屋改成瓦房,至今晨晚时分,仍香烟缭绕。20世纪90年代,里面还住着一位九十多岁高龄的老僧,名叫章纯明,时常义务修路、做善事,当时的********熊清泉还曾写诗赞颂过他呢。
舜帝驾崩苍梧后,他的两个爱妃——娥皇与女英,悲恸无比,泪洒青竹,“斑竹一枝千滴泪”,即由此而来。传说韶山八景之一的胭脂古井,即是娥皇、女英追寻舜帝来韶山时留下的梳妆镜子。词云:
仙迹寄高岗,古井流香,胭脂笑问为谁妆,色即是空空即色,春雨斜阳。
一派玉琼浆,寒碧冰芒,无纤尘染影岚光,参透神仙中妇艳,红粉何妨?
这是对胭脂古井的人文景观的最佳描述。
胭脂古井位于韶峰半山腰,清泉汩汩,一到雨季,井水呈粉红色。因为二妃以井水为镜,梳妆时胭脂掉落井里,所以井水一片粉红。
韶山又名仙女山、扑头山。据清嘉庆《湘潭县志》记载:“韶氏三女得道于此,有凤鸟衔天书至,女皆仙去。”另据韶山《毛氏族谱·仙女庵记》载:“夫仙女山即韶山,潭州名胜也;一名韶峰,又名扑头山。去县西九十里,连湘、宁界,绵亘百余里,其峰岧峣插汉,为诸山之祖。故潭、湘邑乘皆载之,《省志》亦登之,《广舆记》、《卧游册》皆刊之。”其峰顶曰韶峰,又名仙顶灵,海拔516米。“跻其巅,南岳洞庭望如咫尺。游览题咏,有‘绝顶才宽三五尺,此身知在几重天’之句。”阳春三月,这里绿阴匝野,杜鹃红遍,万木葱茏,风光旖旎。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骚客来此游览题咏,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宋代周行子诗云:“潇湘云水梦中来,犹见蓬莱进酒杯。歌罢远游人不见,玉箫吹月过东台。”又云:“昔年辛苦读丹经,梦里瑶台月自明。玉洞桃花今寂寞,凤音亭下竹风生。”元代程拜光(亦作陈拜光)诗云:“女郎遗迹寄山隈,灵凤亲传玉札来。彩翮已随仙驭去,危亭今向绀园开。天长望阔云踪远,林密清阴竹影筛。坐览行吟难尽兴,日斜归去首频回。”清代张祖铭诗云:“翠滴陵霄竹,香生带露兰。”这些清词丽句均是对韶山——仙顶灵旖旎风光的生动描绘和热情赞美。
然而,对于韶山天文地理、山川胜景和历史掌故做过最翔实记载的,莫过于清光绪六年(1880)“山右布衣”周定宁的《韶山记》:
韶山,楚南一名山也……介三湘而远七泽,发岳麓而控东台。潆回地涌,水飞雪浪之花;天开,山横玉枕之案。绵亘百余里,蜿蜒来八面之龙,山苍莽,际无隆,狩幸致南巡之大舜。凤音亭,丹凤衔书;胭脂井,紫龙吐沫。上麓天马凌空,岱上灵龟不老。褒忠贞女来朝,相随鹏山白鹤;茄护石人抱子,引将东鹜凤凰……
左湘潭,右湘乡,风云际会;前金紫,后龙王,雨露同沾。登望而咫尺星沙,转盼而昭山罗列。青草湾、金鸡观,秀丽花园;铁陂塘、枫梓山,恢宏乌石。平地斑竹,竹山青葱四季;南岸创石,石峒雄壮长天。黄田、白田,月城山之保障;黑泥、花桥,桃树山之前朝。钓水洞、鲤鱼寨,鱼龙变化;青山寨、文林寨,虎豹风生。太乙观中夜燃藜,白莲庵四时玉藕。韶峰庵、仙女庵,列三女仙之金像;团山寺、清溪寺,绘诸菩萨之仪容。九天韶乐,时来迭奏罗音;三邑童叟,日每瞻依圣境。果然特地乾坤,信道崭新日月……皓月是长明公不老,白云乃不速客频来。桧动风,常清山麓;松垂露,轻洗妖氛。
……余与达翁,为龙为蛇,既已谢阳秋之太史;呼牛呼马,一任彼月旦于时人。以文章为游戏,将希刘勰逃禅;看齿发之衰颓,自信鲍昭守道。今睹峰峦窈窕,一拳便是名山;花竹扶苏,半亩何如金谷。孔孟以经常济世,不欲炫奇怪以骇时;佛老以妙道度人,每借神通以悚众。惟阅此山,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四时之景恒周,一道同风永远。乃述题数语,聊缀七言:
绕岫岚光凝欲滴,长风轻袅云烟侧。
山涵五月六月寒,地拥千山万山碧。
从来仙境称韶峰,笔削三山插天空。
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湘南第一龙。
八百里洞庭汇纳三湘四水,八百里湘江哺育无数英豪。“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近代湖南,风云际会,俊彩星驰,“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历史学家谭其骧语)。
——晚清重臣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
——思想先哲王夫之、魏源;
——戊戌变法维新领袖谭嗣同、唐才常;
——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姚宏业、禹之谟、刘道一、马福益、龚铁铮、黄兴、蔡锷、宋教仁、蒋翊武、刘揆一……
——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一代文豪王闿运、旷代逸才杨度、爱国诗僧八指头陀、黎氏八骏……
迨至现代,湖南更是风云际会,人才辈出。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湖南人民功业辉煌。我军1955年授衔的254名中将及以上高级将领中,湖南达73人,占总数的28.7%,其中元帅占近1/3,大将占3/5,上将占1/3。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52人中,湖南占10人,将近20%。湘籍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有******、刘少奇、任弼时、林伯渠、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许光达、萧劲光、陈赓、谭政、黄克诚、王震,还有韶山杨林那位“独臂上将”彭绍辉……
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切怀念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38位杰出领导人物,湖南籍的有******、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林伯渠、李富春、陶铸、蔡和森、向警予、邓中夏、李立三、黄公略、段德昌、左权,共16位,占总数的42%。
若干年前,曾国藩在湘乡东台山下的东皋书院题有一副对联:
涟水湘山俱有情,其秀气必钟英哲;
圣贤豪杰都无种,在儒生自识指归。
谁能料想到,1910年秋,******来到了东台山下的另一所书院——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即东山书院)读书,并由此走出湘乡,走出湖南,走向世界,成为天之骄子、一代伟人!
三、虎踞龙盘在此间
******故居上屋场西去四公里,有一个风景迷人的山谷,这就是曾被******称为“西方的一个山洞”的神秘的滴水洞。
滴水洞并非天然的洞,只不过山谷中有许多小溪,终年向山下流淌,汇聚成一股较大的溪水。由于溪水的落差,天长日久,溪中便形成了一个洞,故名滴水洞。因韶山方言“滴”与“钓”谐音,故当地人又把这个洞称做钓水洞(前述《韶山记》中亦称“钓水洞”)。
滴水洞位于******故居西北方向约4.5公里的群山之中,有公路蜿蜒而至。它的豁口是韶山水库,三面翠峰挺立,树木葱茏,仅一径相通。
滴水洞周围是海拔四百多米的山峰,林木苍郁,翠竹挺拔,风景秀丽。这里夏日凉爽宜人,环境清幽,是良好的避暑之所。走进滴水洞,令人神清气爽,感慨顿生。左边的山叫龙头山,传说是昔日蛟龙盘踞的地方。山上绿树掩映,松竹滴翠,山嘴石崖上有一“龙口”,“龙涎”源源流出,终年不断。右边的山叫“虎歇坪”,山上辟有一小坪,坪中建有“虎歇亭”,传说昔时有老虎在此歇息。******的祖父毛翼臣墓就在这座山上。1930年反动军阀何键曾派兵前往掘坟,由于当地群众掩护,得以保存完整。滴水洞四周山奇石怪,泉水淙淙,拥有“八仙吹箫”、“观音抱子”及将军岩、丞相印等自然景观。到处树木葱茏、松竹掩映,三百年以上的银杏、古樟、红豆树、鱼鳞木等珍奇树种达二十余种。仲春三月,二十多个品种的杜鹃花灿然点缀于山谷之中,蔚为壮观。《毛氏族谱》中有诗词对滴水洞的动人景色作过描绘,如:“一沟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莫识,石硚如锁几重关。”寥寥几笔,勾勒出地势之奇特,气势之磅礴。
滴水洞下面有韶山水库,1959年6月******回韶山时,曾到此游泳,并称赞这里的风景很好,说:“将来我退休了,回来在这里盖个茅屋养老。”
滴水洞别墅始建于1960年,1962年竣工,建成现在的一、二号楼。一号楼是平房,背靠虎歇坪,面朝龙头山,房屋倚山而建。房内有会议厅,还有两套住房。住房包括办公室、卧室、卫生间。1970年加建了防空洞和防震室。别墅建在这里,别有一番情趣。1966年6月18日,******南巡至此,在别墅里住了十几天。
20世纪60年代初,滴水洞一度被列为禁区,除个别领导人在此小住几天以外,一般人不得入内。由此,滴水洞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直到1986年9月,滴水洞才正式向中外游人开放,现已辟为旅游景区。人们参观、游览,颇多题咏,表达了对韶山的向往和对******的怀念之情。如严北溟诗云:“漫天瑞雪添新景,霹雳春风满眼来。总为韶山风物异,神州处处百花开。”康濯诗云:“参观滴水洞,不忘******。山峰映碧水,山树永长青。”
对于滴水洞独特的风光和传说,前人还有不少诗句描写和记载。清宣统三年,韶山人毛恩习一首诗如此描绘了虎歇坪的神奇风水:
耸峙舒塘泼翠鲜,一峰如断一峰连。
初登滴洞疑无路,忽转龙头别有天。
马鬣封时成马冢,牛形山岸得牛眠。
面前关锁前朝远,他日焚黄福禄绵。
1904年,******的祖父毛翼臣安葬于虎歇坪。
四、******是人,不是神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即公元1893年12月26日,******诞生在韶山冲上屋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毛顺生,务农兼经商;母亲文七妹,农家妇女。
******,字咏芝,亦作润之,是“润泽东方”的意思。《毛氏族谱》称赞他:“闳中肆外,国尔忘家。”早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时,******就在期考作文《言志》里署上“子任”的名字,意为“以天下为己任”。1918年他在长沙读书时,“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十三岁以前的******放过牛、砍过柴,帮助父亲种过田,还读过私塾,学过记买卖账,干所有农村孩子干过的事。直到十七岁时,他还未能离开风气闭塞而落后的韶山冲。1910年秋天以后,这位爱吃辣椒、操着浓厚乡音的青年******,才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从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到长沙湘乡驻省中学、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再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他雄心勃勃,一件青布长褂,一双麻帮草鞋,一把油纸雨伞,一部《三国演义》,一部《水浒传》和一部《孙子兵法》——开始用他那巨人般坚实有力的脚步,度量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也因之发生了历史的巨变……
韶山的老人们,惊异于******的旷世奇才和千古伟业,意识里已把他同真龙天子、帝王将相相提并论,编造了许多离奇的传说。这些传说,至今仍在韶山民间流传:
——******母亲文氏怀他时,曾梦见蛟龙飞舞;
——******降生前夕,他父亲毛顺生正在岳父文家就宿,梦见一条巨龙飞入上屋场,呼啸生风,盘踞在毛家堂屋的神龛上,睁大眼睛看外面的世界;
——******降生时,时令虽在冬至过后,却突然风狂雨骤,电闪雷鸣;
——阴阳家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断言湘潭要出天子。论姓氏,则为“反手梳头”或曰“反手掌乾坤”;
——八字先生道:******生于癸已年甲子月壬戌日甲辰时,壬日为水,辰时为龙,如龙得水,入天门,飞凤腾祥,文星挂角,五行中无过旺者,有刚有柔;
——看相的老头信口开河:******之所以能一统天下,全凭他下巴那颗又黑又粗的定乾坤痣;
——风水先生煞有介事:******的祖父毛翼臣的坟墓葬在滴水洞虎歇坪大石鼓,辛山乙向,这里山高林深,虎踞龙盘,祖宗显灵,后人必定发达,富贵吉祥……
凡此种种传闻,神乎其神,玄而又玄。有的是牵强附会,有的则系偶然巧合。就是现今的报纸和书籍上也白纸黑字,记载无误。如某文写道:
1952年2月底,******到杭州主持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曾由谭震林、罗瑞卿、柯庆施等人陪同,游览杭州西湖后,又爬上玉皇山,来到山腰紫来洞。******在洞前俯瞰山下的八卦田,照例一番谈古论今,他们说南宋皇帝祭什么先农的时候就在那里做做样子,亲耕几犁。山顶有个福星观,观里有一张供桌,桌上竹筒里插着一把签。里边坐着一个秃头瞎道士,正双手合十,静心养神。******朝那些签望了片刻,稍一犹豫,还是伸手抽出一签,看完一笑,然后递给罗瑞卿。罗瑞卿也笑了,并递给谭震林,谭看后也笑了,又交给其他人,最后交还******。******没有再看,随手扔在了地上。那木签上歪歪斜斜地刻着:“此命威权不可当,紫袍玉带坐朝堂……娶妻三房。”
另据******身边的一位卫士回忆:1958年7月2日4点25分,天特别热。******游泳上岸,问卫士:“听说河北最近干旱了?”卫士说:“旱得厉害。”******说:“前几天不是下雨了?”卫士说:“零星小雨,不顶事。”******望着蓝得耀眼的天空,皱起眉头说:“雨总是要下的嘛。今天不下,明天不下,一星期再不下透雨,老天爷就该罢官了!”果然,过了四天,7月6日一声惊雷,整个华北地区普降一场大雨。卫士感叹道:真神,老天爷也怕主席罢他的官哪!
然而,******是真龙天子下凡还是被时代推上历史舞台?是帝王将相还是人民的领袖?是至高无上的天神还是韶山人民的儿子?
翻开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人们就会知道:******出生的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恩格斯语)。历史的浪潮,把******推上了中国现代舞台,并且让他扮演了一个非常出色的主角。正像“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1961年12月17日在韶山参观时所留下的箴言:“山川资俊杰,时势造英雄。”这才真正符合英雄与时代的逻辑。
******是人,不是神!他曾和母亲一起到南岳山拜过菩萨信过佛,而对他父亲不信佛表示过不满。他曾极力反对包办婚姻,也反对过父亲的****,被认为是最大的忤逆不孝。******并非从来就是呼风唤雨、应者云集的英雄,他曾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发表征友启事,却也是应者寥寥。******也有过像1927年在浏阳遇险等九死一生的经历,幸亏他塞了几个铜板给押送者,连忙钻进杂草丛生的水沟,才幸免于难。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也有过三起三落的经历,有过被孤立、被排挤、不被理解和受委屈的时候。
当然,******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慧、记忆力、毅力和倔犟的性格,以及宏伟的抱负。早在南岸读私塾时,******就迷上了《三国》和《水浒》,温习功课时他总是把书竖起来,挡住老师的视线,私下看得津津有味,并且为施耐庵笔下的林冲鸣不平。但当老师发现后叫他站起来背一段《离骚》时,******竟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令老师哭笑不得。
1910年秋,******告别了****、刻薄的父亲,离开了风气闭塞的韶山冲,踏上了通往湘乡东山小学堂的山路。这时,他第一次以诗袒露志向,赠给自己的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以后,青年******还不断地用诗词抒发他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崇高理想的赞美和渴求。他从小酷爱游泳,抒发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面对寥廓江天,他发出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思索和感叹……
如果说,青年时代的******就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那么,四十四岁的******又是怎样一种信心百倍、深谋远虑的姿态?早在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就对******作过这样的描写:
……不可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是人,决不是神,也决不是救世主!他是最富感情的人,是胸怀博大的人。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是人之英杰、天之骄子!他是韶山人民的儿子、中国人民的儿子,是一位生长在亿万人民心中的顶天立地的大地之子!
五、“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湾?
几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边有个什么县?
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
……
青年******
一首质朴而清新的湖南民歌——《浏阳河》,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唱出了人民的景仰和热情。
公元1893年12月26日,即清光绪十九年农历癸巳年十一月十九日,一代伟人******就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韶山冲位于湘潭与湘乡、宁乡交界处,东北距长沙90公里,东南距湘潭45公里,是个偏僻的山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这里没有铁路、公路,也没有通船的河道。若去湘潭县城,就要从天亮走到天黑;若去省城长沙,就要走一天半的路,即使走一段路再搭船,也需要一天多时间。韶山冲山清水秀,冲里有稀稀落落的房屋,居住着毛、李、钟、周、邹、彭、庞、贺等几姓人家,其中以毛姓最多。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世代休养生息,繁衍子孙,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忠厚、朴实、善良,但生活穷苦。
******出生之时,正是中日甲午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清政府闭关自守,腐败无能,以致国力衰竭,民穷财尽。韶山的人民更是过着困苦不堪的生活。当时,人们常说:“禾镰上壁,没得饭吃。”韶山冲曾流传着这样的民歌:“韶山冲,长又长,砍柴做工度时光。鸡鸣未晓车声叫,隔夜难存半盒粮。”还有一首民谣唱道:“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柴棍红薯度一生。”这是韶山人民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韶山民风淳朴,自古以来,“民习勤苦,人尚气节”。这里的人民勤劳、俭朴、倔犟,富于反抗精神。生于斯长于斯的******,从小就受到了家乡民俗风情的熏陶。
******从小热爱劳动,同情农民。1906年至1909年他辍学在家务农期间,与长工同起同息,不仅学会了许多农活,磨炼了不畏艰苦的意志,而且加深了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他在跟长工毛春成学做功夫时,总是抢重活干,推土车子总是推得和师傅差不多。
通过劳动和生活实践,******继承了贫苦农民的勤劳品德和反抗精神。1915年4月5日,******的老师杨昌济在其日记中记述道:“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仅隔一山,而两地语言各异……风俗纯朴,烟赌甚稀。渠之父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务农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毛生曾务农二年,民国反正时又曾当兵半年,亦有趣味之履历也。”
湖南本是一个落后的省份,一个闭塞的山国。但是,湖南人素来吃苦耐劳,且爱国忧民,富于反抗精神。早在1903年秋,东渡日本留学的湘潭青年杨度,就作了一首著名的《湖南少年歌》:“湖南自古称山国,连山积翠何重叠。五岭横云一片青,衡山积雪终年白……世界相争国已危,国民长醉人空哭。宋玉招魂空已矣,贾生作吊还相读。屈原游魂何处归,故都捐去将谁属?爱国心长身已死,汨罗流水长呜咽……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莫问家邦运短长,但观意气能终始。”诗中饱含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种当年被世人称道的“湖南人精神”,对青年******有着较深的影响。
1918年,刚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的青年******,用“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写下了一首气势恢宏、磅礴千古的诗篇——《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青年******胸怀祖国,有着立志改造世界的伟大抱负,有着睥睨一切、雄视千古的豪迈气概。
在交通逐渐发达的近代,湖南是南来北往的走廊。由于落后和闭塞,封建****在这里比在沿海省份有着更深的根基;由于在近代成了南北交通要冲,湖南无法再继续保持落后和闭塞的状态。因此,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这里就成为了新旧斗争最尖锐的地方之一,并且一直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重要地区。
从广西出发的太平军,在湖南五出五进,点燃了湖南农民斗争的烈火。而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又是湘军,湘军的上层军官在攻破南京后升官发财,仅长沙新增的“宫保第”便达13家,湘乡县因“军功”而获二品以上官爵的近两千家,形成了一个新的特权阶层。至于湘军的数十万兵勇则被遣回乡,穷困潦倒,流离失所,其中不少人成为无业游民。在这种情况下,湖南成为秘密结社最盛的地方。这些会党是反清斗争的一支巨大力量。太平军刚刚被镇压下去,哥老会在湖南各地斗争迭起。先后有曾广八、赖荣甫在曾国藩的老巢湘乡发动起义,彭铁匠、向萌和在湘潭起义……
哥老会的反清活动,特别是彭铁匠起义,对少年******的反叛意识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后来在与美国记者斯诺谈及这段往事时,说:“……在韶山,秘密会社哥老会里的人同本地一个地主发生了冲突。这个地主到衙门里控告他们。因为他有钱有势,所以很容易胜诉。哥老会里的人败诉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屈服,他们起来反抗地主和政府,撤到本地一个叫做浏山的山里,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山寨。官府派兵去攻打他们,那个地主散布谣言说,哥老会举起义旗的时候,曾经杀死一个小孩祭旗。起义的领袖,是一个叫做彭铁匠的人。最后他们被镇压下去了,彭铁匠被逼逃走,后来终于被捕斩首……”
哥老会的反抗和斗争虽然累遭失败,但其组织却不断扩大。19世纪末,哥老会成了维新运动的追随者,唐才常于1900年领导的自立军运动,就是以两湖等地的会党为主的。自立军失败后,黄兴、宋教仁领导的华兴会于1904年策划长沙起义,以刘揆一任总指挥,马福益任副总指挥;马福益是洪江会的著名领袖。1905年,马福益再次企图举事,事泄失败,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翌年,哥老会在革命党人的策动和支持下,又发动了震惊全国的萍浏醴起义。起义失败后,湘潭人刘道一被捕死难,他在狱中面对清廷的爪牙发出怒斥,高喊“士可杀不可辱,死则死尔”,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些起义,对于动摇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对于唤醒广大人民的觉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对******的思想发展影响最深的,还是1910年发生在长沙的饥民暴动。这一年,******已17岁。由于先年洞庭湖区洪水成灾,长沙、衡阳、宝庆一带又因旱歉收,官绅地主、投机米商乘机囤积大米,外国洋行和巡抚岑春萱勾结套购,以致市场上粮食短缺,价格陡涨,一日数价。4月11日,长沙南门外挑水工黄贵荪夫妻,因家贫、米价上涨,无法购米,悲愤至极,携子女投水自尽。惨讯传遍全城,群情愤激。第二天,又发生了碓坊主挑剔大钱、抬高米价的事件。愤怒的饥民忍无可忍,群起斗争,捣毁了碓坊,包围了鳌山庙巡警分局,要求平粜。巡抚岑春萱非但不准平粜,还下令枪击请愿群众。13日,又逮捕带头闹事的木工刘永福,从而激起饥民更大骚动。万余人于“一夜之中,将城厢碓房所堆大米抢劫一空;警兵站岗之木棚,打毁净尽”。第二天,全城罢市,饥民们纵火焚烧了巡抚衙门和一些外国领事馆、洋行、教堂。清政府大为恐慌,从湖北调来步兵两标(团)进行镇压,并请美、英、日、法、德五国远道从厦门、上海、汉口等地调集十余艘兵舰往长沙进发。几天之内,暴动者的血染红了浏阳门外的识字岭,示众的人头悬挂在街头的旗杆上。
长沙饥民暴动的消息,传到了韶山这个僻静的山村。当时,正在东茅塘私塾读书的******和他的同学们听了很愤激,围绕这件事议论了好多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淡忘了这件事,而******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他觉得那些参加暴动的饥民,也同自己的家里人一样是无辜的百姓,只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起来造反。这使他痛感人间的不平。几十年后,他还深有感慨地说:“这件事影响了我的一生。”
长沙饥民暴动的余波冲击了湖南各地。这年的端阳节,******的家乡韶山也出现了“吃大户”的风潮。当时,韶山农民同样缺吃受饥,而毛姓族长毛鸿宾却把族上的一百多担积谷私下高价卖给米商,被族人发觉。外号“花脸”的佃农毛承文领头,要求开仓平粜,毛鸿宾倚仗权势,将毛承文捆绑起来,召集全族老人,要在祠堂“办”人。贫苦族人为此愤愤不平。血气方刚的******闻讯赶来,当众列举事实,揭露毛鸿宾私卖积谷、违反族规的事实。毛鸿宾理屈词穷,被迫放了毛承文,并交还卖出的积谷。这件事使族长的权威受到了打击,******因此在韶山冲一带出了名。
从长沙饥民暴动,到韶山出现的风波,事事都震撼着少年******的心灵,使他产生了阶级对立的模糊意识,加深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并在一定程度上参加了他们的自发性斗争。他越来越觉得,农民生活在社会底层,这一阶层受苦最深,受压迫最重,非要把农民从苦难中解救出来不可。
1945年7月,在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刻,国民党参政员左霖生访问延安时,******曾请他到枣园吃饭,不无激动的说:“蒋先生总以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我‘不信邪’,偏要出两个太阳给他看看!”还说:“我这几条烂枪,既可同日本人打,也就可以同美国人打,第一步我要把赫尔利赶走了再说。”
******就是凭着这种“不信邪”的精神,领导人民同******斗,同日本人斗,同美帝国主义斗,最终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同情亿万劳苦大众,对劳动人民寄予深厚的感情,他天生的精明、特殊的性格、广博的学识与过人的精力,早在1936年就给埃德加·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是一位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他是中国现有的最有才干的战略家,这是令人很感兴趣的事。
是的,斯诺的评价和预见都没有错,******确实是一位天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他也确实成为了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成为了一代伟人,成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时代到来了,需要巨人与创造巨人的时代到来了!时代呼唤巨人,时代造就英雄!时代终于把******推上了现代中国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