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孩子惹事后,因害怕父母的脾气,会吓得不知道隐瞒什么。父母应在解决问题之前,保证孩子不管事情有多严重,父母都是孩子的坚强后盾!有了信任,孩子会说出事情的全部真相,帮助父母和孩子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爱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坚持孩子承担责任,让孩子明白承认错误不是懦弱,而是强者的魄力。
●教育感悟:
问题越严重,越要给孩子爱和安全感,并坚持孩子对错误负责。
表达善意,也需技巧
2013年7月22日,我和11岁的儿子在颐和园吃过牛肉糕后,有些口渴,刚好听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小女孩清脆的叫卖声:“冰糕,买冰糕了。”我拉起儿子的手朝着声音的方向走去。
看了看那女孩卖的冰糕,除了白花花的冰,什么都没有,我的感觉就是糖水冻起来的东西。和儿子对视了一下摇摇头,我们就离开了。
没走几步,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家里偶有揭不开锅的情形,那时父母根本没有钱买我的学习用品,全靠我自己养兔子赚钱买的。那一刻,我一下子感到那个孩子就是小时候的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离开!
和儿子说了我的想法后,我们回去找到小女孩:“宝贝儿,几岁了?”
“9岁。”
“卖冰糕多久了?”
“1个月!”
“你的冰糕多少钱一块?”
“2毛5。”
“你现在还有多少块冰糕?”
“可能还有18块吧。”好有数的孩子。
我没想什么,不过好像算了一下算术,拿出5元钱,告诉小女孩:“这个算是阿姨买你冰糕的钱,阿姨这会儿不渴,就不拿你的冰糕了,你把钱收下吧。”
小女孩很迷惑地看了我一眼,接下了钱。
我也没做更多的解释,真的没多想,和儿子又走开了。
可是不知怎地,小女孩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慢慢地、慢慢地,“9岁的小女孩”竟变成了“9岁的我”,我惊喜地定义着那个时刻——“我和9岁的我相遇在颐和园”!我,再也走不开了!因为那个时刻,我在某种程度上感到我给小女孩的那5元钱有些莫名其妙。我的行为会不会让她有自卑的感觉?她会认为我可怜她吗?
我可怜她吗?
我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妥,但又不知道不妥在哪里?不过我清楚我不能就这样走开。我要为“9岁的我”做点儿什么,也意识到在这样的时候要教儿子点什么。
那要为“9岁的我”做什么呢?我想能做的可能就是给她留下一点儿钱。
教儿子什么?让他感恩他所拥有的?希望他乐善好施?那个时刻,我觉得都不是。
我又接着问自己:“我要让‘9岁的我’从我的行为中知道点什么呢?”
我尝试着和儿子一起理清思路:“这个小女孩的父母比很多小孩的父母要困难得多,但是这个小女孩本身比很多同龄人要富有,因为她老早就经历了别的孩子没有的艰辛,老早就知道要为自己的饭碗出力!”
我告诉儿子我想给小女孩一点钱,不过我要好好保护她的尊严!就像普列姆昌德说的:“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
我和儿子一起分析给小女孩钱时,不同的说法会有不同的效果。
事件:看到小女孩卖冰糕
我的第一种想法及结果
我的第二种想法及结果
解释:别的孩子撒娇的年龄,她得干活赚钱,小孩真可怜!
解释:这小孩敢于走出家门,自力更生,太了不起了!
感觉:同情
感觉:敬佩
行动:资助,可能从言语或者形体语言上表现出优越感,甚至居高临下
行动:资助,从言语或者形体语言上表现出真诚的尊重
结果:小女孩会有温暖感,但同时也可能会有复杂的弱势群体的体会
结果:小女孩的自食其力得到赞赏,会有纯粹向上的精神,会自豪
一是被同情,一是感到自豪,多么不同的感觉!也许我的行为对小女孩的自我形象有着深远的影响!
儿子非常认真地听我分析,然后肯定地对我说:“妈妈,你应该鼓励她的自食其力!”
我拿出钱包,留下坐出租车、船票和午饭钱,和儿子回去找“9岁的我”!我在想,作为“现在的我”,说什么才能把“9岁的我”的精神提高到她还没有认识的高度?怎么把钱给“9岁的我”,才能达到“现在的我”的真实目的呢?
我脑袋里掠过朋友楠楠曾和我分享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为了帮助一个残疾老人,总去坐老人的三轮车,每次一毛钱不多给,就给2块钱。别人问他,你既然那么想帮老人,为什么不多给他一点?年轻人说:我给的是他劳动应得的,这样会让老人心安理得,老人得到最大的尊重。
楠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最真诚的给予,是让对方心安理得,没有丝毫的“被给予”的感觉,这样的给予无痕,善良!
要把给小女孩钱的话说到好处,还真的让我犯愁。好在我想起我公司设立的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的事情,我灵机一动把这个资助改成了“鼓励中小学生自强自立的基金”。
只有儿子、小女孩和我三人的时候,我拉起小女孩的手:“你这么小肯为父母分担负担,你在阿姨的眼里,不再是一个小女孩,而是一个自强独立的大姑娘,是很多同龄人自立的榜样!阿姨的公司有一项专门的基金,是用来鼓励中小学生自强自立的,你不用申请就通过了。这点钱给你,让你记住你的自强,好吗?”
小女孩先是吃惊地瞪着自己不自觉接过的钱,然后闪亮的大眼睛忽闪了几下,露出白白的牙齿,脆生生地:“谢谢您!”满脸灿烂。我情不自禁地拥抱着“9岁的我”耳语着:“宝贝儿,我爱你!”
小女孩先前的疲惫与紧锁的眉不见了,快快乐乐地去卖冰糕了,我和儿子望着她的背影,会心一笑,击掌相庆!
和儿子玩了2个小时后,才想到去找小女孩留下联系方式,可是我是方向感极差的人,那天没能再找到她。直到现在,小女孩的影子时常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每每想起她的时候,总是有“我爱你”伴随着我。
那天,我差点儿同情了一个强者,差点儿让一个强者有被可怜的感觉。她是强者,她需要的,她得到的不应该是同情,而是敬重和鼓励!谢谢“9岁的我”给我这个领悟助人至高境界的机会!体会尊严的重量!
另外,我真切地意识到,我们时刻在给自己的孩子当做人的师傅,一定一定得小心自己的言传身教!
●思考:
对于给予,女儿小时候和我学的是乐善好施,儿子和我学的是在乐善好施的同时,如何保护被帮助者的尊严,鼓励被帮者为自己更好的生活积极地努力。妈妈做人温暖了,孩子就会对温暖做人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教育感悟:
给予时,请用心维护接受者的尊严!
女儿忘记带作业
“妈妈,妈妈,我历史课的作业忘记带了。”从女儿的语气,我知道她的急切。
我刚要开口,女儿下句话已经接上来了:“这个作业斯科拉先生(Mr. Skila)看得特重,计分很高,我是花了三个晚上才完成的,我这个作业一定会给斯科拉先生惊喜的,因为我知道他喜欢什么!请你一定在十点前把作业给我送过来,否则我这门课别说A,恐怕会不及格了。我不想让斯科拉先生失望,他为我们这些学生付出的太多了!你不想让我不及格吧?妈妈!”女儿终于把要说的说完了。
那是个星期一的早晨,我正开车上班,接到当时在九年级的女儿的救急电话。
先来说说斯科拉吧,耶鲁大学毕业,非常非常的幽默,知识面特广,特爱学生。尽管他有两个念初中的儿子,因为他长得年轻帅气,更像是他学生们的大哥哥。女儿说斯科拉是世界上所有的学生都想要的老师!斯科拉中饭总是和学生们一起吃,女儿是他的得意门生,也是他的午饭伙伴。
我一直好奇斯科拉耶鲁大学毕业,选择做高中历史老师的事。有次开家长会,我有20分钟单独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没忍住问了他。他友善地冲我笑了一下:“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想做个有影响的人,那就是做教师。因为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本身,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生活会做人。教师在塑造未来;我,在影响着未来!”
斯科拉的话听起来很像陶行知:“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难怪女儿那么喜欢这个老师!
虽然斯科拉和学生的关系非常好,对作业的评判一点都不含糊。斯科拉是女儿在高中时最喜欢的老师之一,她不会做任何让斯科拉先生失望的事情的。
还有,这里不得不来说说美国学校作业的重要性和学校把做人教育落实到实处的事情。
美国大学的录取在学业方面除了SAT、ACT等标准考试外,另一项考核重点就是高中四年的学习成绩。美国的学习成绩是多项考核的综合,
我们学区学生在校成绩的算法一般是这样:
.平时成绩(25%):作业,平时表现。
.主要成绩(50%):考试、项目完成、命题作文。
.平时小考(25%):课堂测验。
平时表现因课程不同会不一样,这里放上斯科拉历史课的要求:
.课堂上积极参与,思考是最好的学习!
.做到比别人期待的还要好!不要害怕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提问,提问,提问!问题能帮助你和大家更好地理解课本和世界。
.超越自己的思考,激励自己发现自己,多了解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
(我解释为和自己竞争!)
.每天为学习新东西和与他人分享做好准备。学习不是为了听写,而是为了寻找正确的方向。大家一起努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个人最强的资源!
(我解释为会和别人合作和奉献精神!)
另外,学校非常在意学生的诚实,对欺骗行为有严格的限制,欺骗包括抄别人作业,把别人的思路据为己有(比如,从网上复制信息,只改变几个字,不标明出处);考试时和同学交头接耳;允许别人抄文章或作业,不管是平时作业或者大考,一旦有欺骗行为,成绩为零。
关于作业成绩,校方规定如果学生晚一天交作业的话,那次作业得0分。
从老师的要求和学校的规定,我看到的是美国学校在培育学生:
.诚实,尽职尽责;
.提问,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了解世界,开阔眼界;
.把学习和发现自我、发现未知连在一起,不和别人争第一,做到自己的最好;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懂得违规的后果;
.知识的获得、积累和分享,知识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作为一种资源,进一步探究未知的世界,把知识变活。
孩子们学习诚信、责任、尊严于无声中;孩子们锻炼守规、良性竞争,学习能力于自觉中。上大学是工具,训练孩子做人,把做人的细节一点一滴地落实在每一天的生活中,让人感到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不是吗?
在美国,小学和初中的成绩不影响申请大学。但是,从九年级开始,课堂表现,平时的作业都直接影响到升大学!这也就是为什么从孩子一上九年级开始,全家人的分数概念的弦一起绷起来的原因,生怕有个闪失,错过上好大学的机会。一次分数出问题,恨不得请精算师来算一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分数补上来。现在你知道在美国高中不按时交作业的严重性了吧?还有,美国的高考基本上是从九年级开始,天天在考!
如果你的孩子打了这样一个“救急”电话,你会怎么做呢?
以往我听到这样的电话,会一边责怪女儿,一边以最快的速度调转车头往家开,到了家,运气好很快找到了作业,有时女儿搞不清她放的具体位置,我就得花很长时间。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开到学校。到校后,十有九次要和迟到的学生、送作业的送药的送衣服的家长们一起排着长队等待校办人员的接待。校办人员会在计算机里查女儿下一节课在哪个老师的教室里。(在中国,老师到学生的教室上课。在美国,每间教室只归一位老师专用,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生们每节课都要到老师的教室上课。到了高中,学校大到不同的老师可能在不同的楼里,学生们课间有时从一个楼急行军到另一个楼!)校办人员在计算机里找到女儿的名字、楼号和教室号后,由义工家长或执勤的学生把作业送到女儿手里。留下作业,我飞车到公司,前后一个小时就过去了。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我都教训女儿一通,要她好好检讨为什么出错,怎么保证以后不出错。有时还要她把可能的预防办法写下来,就是这样,类似的情形仍有发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明白我做的事是救急,不是育人。为女儿送作业解决了她的成绩问题,可是同时也在推迟她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进程。我曾下定决心并保证不再给女儿救急了,可是每一次有这样的事情,考虑到成绩的“生死攸关”,我就是狠不下心来,结果总是“救急”。
记得那天接到女儿电话时,我心情不错,也很理智。我猜到她可能忘记了带什么东西,就告诫自己:“要想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就要拒绝她的要求,迟早都要这样做,就从今天开始。”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我就没了要责怪她的想法,更不会发脾气。
我装作十分理解,又遗憾地抱歉道:“这可怎么办啊?我现在赶着去开会,这个会由我来主持,而且我今天一天都会很忙,实在是没有时间给你送作业!你爸一个来回在路上就要两个多小时,也指望不上啊?”
我当时很好奇女儿的反应,电话那头愣了一下:“那你能不能跟你老板说把今天的会推迟一下?”瞧,她还挺会替妈妈想辙!
“可是我今天是和别的部门的人开会,我不知道人家的电话,没法联系上。哦,我到公司了。对不起,不能多讲了,要去开会。”我只能撒谎快点结束对话,真担心时间一长心一软,让她给说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