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儿子告诉了老师,老师批评了爱舍俐,并让他们互相道歉,儿子觉得自己解决了问题,有点儿得意!
好景不长,一个叫本(Ben)的孩子开始说儿子蠢了。
看着儿子无可奈何的样子,我试探着:“怎么办呢?是找老师帮忙,还是让妈妈帮忙啊?”
儿子想了想:“我得看看你的主意是不是很聪明。”这臭小子!
“你告诉我本骂你,他想干什么?”
“想和我斗!”儿子很肯定。
“你觉得本希望你开心,还是生气?”我诱导着。
“当然是生气!”儿子很有把握地说。
“你生气是不是本能料到的反应?”
“嗯,”儿子点了点头。“难道还有别的反应?”儿子追问道。
“有啊!对了,你有没有想过做本想象不到的事情?”我很神秘地看着他,有点要捉弄本的意思。
儿子疑惑地看着我,没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也没和我讨论如何捉弄本,皱着眉头跟我确认:“你是说我能不生气地反击他?”
“是啊!”我欢快地提高了嗓门。
“这怎么可能呢?”他那么小,分析这样的过程得动用多少脑细胞啊?!
“你想想怎么做嘛!”我热情不减!
“不可能。”儿子摇头困惑。
“想听我的想法吗?”
“说吧!”儿子丢给我那句话时,就像随便扔给狗一块骨头一样的漫不经心,这小子不相信我有高招。
“这可是个秘密,想知道吗?你想知道吗?”我边胳肢他,边非常神秘地对他说。
“是什么?”儿子躲着我的胳肢高声地喊着。
他来了兴趣,我就住了手:“他骂你后,你就说谢——谢——”我盯着儿子一字一顿地指导着,也迫不及待地想看儿子的表情。
“什么?你说什么?”儿子的音量超大,小脸惊异迷惑地看着我:“他骂我,你让我谢谢他?不,不可能!”儿子立刻摇头拒绝。
“你不想让本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吗?”我开始挑战儿子。
儿子不理解这样“反常理”的事该如何做,他认为我的想法简直就是蠢!
“我知道你很难接受这样的说法,我倒是有个主意,我们两个一起演习一下,你先骂我蠢,我说谢谢怎么样?”
儿子听后马上铆足了劲儿:“Lisa(我的英文名字),你蠢极了!”儿子摇着头看着我的眼睛嬉皮笑脸地尝试着。
哇,第一次被儿子这样说,心里特不舒服,但是我还是要接着演啊。
“谢谢你!”还别说,这“谢谢你”还真的不容易说出口呢。你想啊,别人说你蠢,你还谢谢人家,哪儿恁容易?!不过,我还是说了,说完就走开了。
回到儿子身边,我很好奇儿子的感受:“刚刚你骂我蠢后,我没生气,还平静地谢谢你,走开了,你啥感觉?”
儿子说:“困惑!非常困惑!”
“困惑?真的吗?”儿子肯定地点点头。
儿子困惑,正是我要的效果!
“好咧,现在轮到我说你蠢了!”我装着非常兴奋!
我整理了一下面目表情,狰狞可恶地抬高嗓门:“Timmy,你个大傻瓜!”话一出口,我震撼着自己对儿子的用语的同时,心好疼啊!怎么可以这样说儿子?!
儿子先是愣了一下,因为妈妈从来没有这样恶语过,可是玩心高于一切,他笑嘻嘻地:“谢谢你!”然后离开了。
儿子回来后,我问他:“我说你蠢,你回敬谢谢然后走开,跟我说说那是个什么样的感觉呢?”儿子那一脸的迷惑我仍旧记忆犹新。
“太奇怪了!太神奇了!”儿子头歪向一边皱着眉若有所思地叨咕着,他显然被什么给震到了。
“奇怪什么?神奇什么?”我明知故问,
“你说我蠢,我说谢谢后,我不仅觉得自己尊重别人,还好像对局面有了点儿控制似的。”儿子边想边总结。
儿子有点儿能控制场面的感觉,正是我想要的!
因为第一次练习主要是游戏性质,我要求儿子多演习几次,直到他能够做到我“骂”他,他能“轻松愉快”地说“谢谢”,然后在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时离开为止。
儿子终于“WOOHOO!(这是美国人兴奋时的呐喊)”地大叫出来,好像有了尚方宝剑一般!
我把儿子抱在怀里:“儿子,如果本骂你蠢,你谢谢他,你说本会怎么反应呢?”
“他一定困惑,一定!”儿子在想象中享受着。
“你想看到他困惑的样子吗?”我要加强他的欲望。
“迫不及待!”儿子好兴奋。
第二天本完全不知道儿子随身带着法宝,继续他的骂骂咧咧,不料想儿子轻松愉快地谢了他就离开了。
本听到谢谢后,嘴巴张很大,好像不知道如何合嘴一样,一脸的震惊。儿子在本没有机会反击的时候离开了。
本大叫:“什么?你说什么?这太怪了!你太怪了!”本开始的声音很大,说到最后时,几乎没音量了。
儿子说:“让本迷惑比跟他对骂好多了!”他感到自己非常聪明!
现在我们对比一下:制止别人恶语时,我给两个孩子的指导和结果:
事件:别人对孩子说:“你蠢极了!”
女儿小时候
儿子小时候
解释:骂人的孩子好可恶,自己的孩子总有麻烦
解释:是教儿子理智地面对别人的恶语的时候
感觉:烦躁、气愤、无奈
感觉:把握机会
行动:空盼着孩子长大
行动:跟孩子进行角色演习,深刻理解处理方式
结果:女儿不知道如何对待
结果:儿子不卑不亢解决问题,避免类似事情再发生
女儿的时候我把过错归于别人,除了抱怨就是无奈,这样的我际关系造成的后果是,我不知道如何引导女儿,女儿不但没有任何成长,还增加了烦躁和不安全感。
儿子遇到同样问题时,因为妈妈对事件的解释能力提高了,我际关系改善了,把一个很难受的情形变成帮助儿子成长的机会,结果儿子的处理方式像是个成熟的大人。不是儿子比女儿能干,而是引领他们的“不再是同一个妈妈”!
儿子知道如何制止他人的恶语表达,不代表那恶语不再伤害他,是吧?平日里,如果有人对你恶语,你怎么反应?我原来会被那些恶语绑架,备受折磨多日甚至多年。不管孩子还是大人,有时会把别人的辱骂和自己的形象混在一起,很难平复。
为了让儿子女儿明白,别人恶语后在心理上如何处理,我和他们分享了我在演说中和成年人做过的一个活动。
我找一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上台,然后对他说:“我要对你说句话,你先别反应,我们先听听观众的第一反应,好吗?”小伙子点了点头。
“我一看就知道你的英文不会太好。”我对着小伙子说完后,问观众:“如果有人在公众场合挑选了你,然后对你说了这句话,你怎么想?”
读者朋友,你现在想想如果我选了你而不是那个小伙子,你会怎么反应?
没过一会儿,有些手举起来,大部分人说:
“我会觉得说这话的人很讨厌!”
“说这话的人看我好欺负!”
“我会非常憎恨这个让我当众难堪的人!”
看到一个有点羞怯的人,我就问她会怎么想,她声音很小:“我会想你怎么知道我英文不好呢?我英文确实不好,可我没贴标签啊?”
这时一个看起来有一定阅历的人开了腔:“你根本就不了解我,怎么会知道我的英文水平?挑我说这样的话一定是看我经得起这样的挑战。所以,小伙子,在王老师眼里你一定是个自信的人!”
我带头鼓起掌来:“这位先生说得太好了。我一进屋就注意到这小伙子眉宇间透出的自信,我根本不知道他的英文水平,那样和他讲话的确是相信他经得起这样的挑战!”
其实不同人的回答都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人的自我形象定义!不自信的人要么就此愤怒,要么自卑,一个把自己定义为自信有能力的人是不会在乎陌生人的一个“胡猜”或者“胡说”,有了不在乎,就没有了被中伤!
我告诉我的听众:“生活中,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欢我们,对我们恶语的人一定是存在的。只有不自信的人,别人说他笨时才会有被揭伤疤受伤害的感觉;不认为自己笨的人,不管别人怎么嘲笑都不会受太大的影响。我们一定要有健康的自我形象,才不为别人的赞美而沾沾自喜,也不轻易为别人的恶语中伤难过。不经过你的同意,没人能够伤到你!”
我告诉女儿和儿子,小朋友不但会说你蠢,有时还会说你长得难看,说你是外来种族鼻子扁平等等,说很多伤你的话,能保护你的不是你的脾气,而是你如何定义你的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己的情绪,也就是处理好你自己的我际关系。
健康的自我形象对自己,对和别人的互动影响颇大,要从小培养。儿子的自我形象和不被恶语中伤的能力在下面的故事中可见一斑!
他8岁的时候,和一个“刀枪不入”的男孩有过争辩。那男孩骂儿子蠢,儿子“谢”过后就走开了。可是,那男孩追着儿子喊:“你的想法很蠢,你蠢!我恨你!”
儿子想起他给自己的定义:Timmy是个自信有尊严很帅气的人。
他停住脚步回过头,盯着那个男孩非常平静又严肃地说:“你可能以为你的话能伤害我,可是我告诉你,你只碰到了我的皮毛,你够不着我的灵魂。”
没等那个男孩反应,儿子又走开了。那个男孩被儿子的冷静和言语惊呆了,没说什么。从此,他没有再烦过儿子。
“你可能以为你的话能伤害到我,可是我告诉你,你只碰到了我的皮毛,你够不着我的灵魂。”这句话是只有8岁的儿子教我的!如果我在年轻的时候知道这句话,并能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可以想象多少矛盾不会升级啊?!
为儿子的说法震惊之余,我也在想一个8岁的孩子怎么会说出这样深刻的语言呢?我想这可能与我平时对他的告诫有关:“别人气头上说了伤你的话,但你不能用别人的话来定义自己,你要坚守自己对自己的定义,这样别人的话再难听,也很难伤到你!”
我在想,如果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和伤害自己的人说:“你可能以为你的话能伤害我,可是我告诉你,你只碰到了我的皮毛,你够不着我的灵魂。”他日后的生活会怎样?
我在想,如果一个成年人在恼羞成怒的时候能够让自己平静下来,对对方说:“你可能以为你的话能伤害到我,可是我告诉你,你只碰到了我的皮毛,你够不着我的灵魂。”这样的说法会对他的人生以及他和别人的关系有怎样的影响呢?
我想问如果你的孩子遭到别人的无礼攻击,你会教他说:“你可能以为你的话能伤害我,可是我告诉你,你只碰到我的皮毛,你够不着我的灵魂”吗?
日常生活里,我们常看到一些成年人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理一些不中听的话,导致矛盾升级,最后毁掉婚姻、友谊、事业。人的身体一天天成熟长大,但是绝对不等于处理恶语的能力也跟着增长。如果一个人很小的时候被别人恶语中伤过,没有人教会他如何处理被中伤,自己也没有刻意在这方面努力成熟的话,那么这个人在处理恶语方面就不会长大。好在我后来注意自己的提高,正确地指导女儿如何制止别人的恶语,如何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不然也许到现在女儿还是不明白正确的方式。
●思考:
别人恶语时,孩子完全可以不反击对骂,而是有风度地感谢口出恶言伤害自己的人,让恶语者困惑并停止咒骂,用健康的自我形象定义自己,不被恶语绑架;运用Timmy的秘密武器——“你可能以为你的话能伤害我,可是我告诉你,你只碰到了我的皮毛,你够不着我的灵魂。”展现真正赢家的风采和尊严!
●教育感悟:
别人恶语时,孩子的自信和健康的自我形象是免受中伤的强大武器。
打翻的是盘子,收获的是责任
2004年6月17日,在从日本东京飞往美国加州圣何塞(San Jose)的飞机上,11岁的女儿和我刚刚用过午餐,那小小的餐桌上堆满了用过的餐巾纸、饮料杯、纸餐盘、饮料吸管等等,看上去一片狼藉。
正在看书的我突然感到腿上不仅凉凉的,还好像有什么东西往下滑,然后听到有东西撞到金属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大书虫女儿在过读书瘾,看到有趣的地方,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打翻了餐盘。餐桌上剩下的食物和用过的餐具,一并从我的腿上洒落在地上的行李车架上。
餐盘撞击行李车架的声音,惊醒了许多半入梦乡的乘客。百无聊赖的人们把瞳孔都放大了。那个瞬间,我和女儿同时被推上了飞机的直播现场。
现在我想问你,你小时候当众出过“丑”吗?你还记得你的父母当时是怎么反应的吗?事隔多年,我仍记得我小时候出丑时母亲那咬牙切齿、面红耳赤的神情。
你小孩当众出过“丑”吗?你怎么反应的?我曾是咬牙切齿的恨,面红耳赤的辱。
飞机仍在继续飞行着,时光交错,在乘客的注目礼下,我突然想起了杰森(Jason),那个当时只有4岁的小男孩。
有次去Jason家,他看见来了很多人,忘乎所以地大叫着跑来跑去,一会儿把椅子撞的七扭八斜,一会儿打翻水杯,在父母的央求并威胁下依旧摇头晃脑不消停。到了吃饭的时候,Jason竟疯到把自己的饮料倒进我儿子的杯子里,儿子奋起反抗:“你太过分了!”
Jason爸早已忍无可忍,连拉带拖地把他带到另一个房间。尽管他压低嗓门,但声音还是从门缝飘了过来。
“你让老子的脸往哪里放?再这样下去,非打死你不可!”
“啪……啪……”先是听到巴掌声,接着是Jason歇斯底里地喊叫着:“哇,姥姥,哇,姥姥,爸爸打我呀!”
只听爸爸威胁道:“叫,再叫就往死里打!”
听到这话,Jason真的不叫也不哭了,可是坐在我身边的姥姥却再也坐不住了。
“哪有这么管孩子的,吓着孩子怎么办?”姥姥正要去救外孙,被Jason妈一把拦住了:“妈,饶了我吧,小心我老公又埋怨你娇惯孩子!”
老人极不情愿地坐下来:“唉,这孩子脾气倔着呢,哪肯受一点儿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