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必读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明清卷
13952800000003

第3章 胡蓝之狱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纵观历代开国之君,在功业未就之前,大抵能与部属推心置腹,亲密相处;一旦夺取天下,登上皇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不但听不进忠谏之言,而且还怕别人篡夺皇位。因此,诛杀功臣的事,历史上屡见不鲜。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风暴中,顺应历史潮流,得到众多杰出之士的辅佐,才得以挫败群雄,夺取政权,建立大明王朝。

朱元璋当了皇帝,心里并不踏实。他为防止大权旁落,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天还没亮就上朝听政;晚上又伏案批阅奏章,直到更深夜阑,才脱衣就寝。

那时,中书省宰相胡惟庸擅权跋扈,结党营私,官员的生杀予夺之权,都掌握在他的手里。朝廷中一批奸佞之臣和地方上的邪恶势力,也麇集在他的门下。各地送呈的奏章,得先由相府拆阅。遇有危及自己利益的意见,则弃置一边。对上疏议论他的官员,日后一一加以报复;甚至想加害开国功臣徐达,只是因为刺客告密,阴谋才未得逞。

胡惟庸并没有运筹帷幄的本领,也没有立过攻城野战的汗马功劳,朱元璋攻取和州后他才归顺,只在江西等地做过品位极低的小官。后来,凭着一双善透视人意的眼睛和一张能言会道的嘴巴,博取了朱元璋的宠信,官运亨通,一直升到中书省宰相。位高权重,图谋不轨。

朱元璋谋臣刘基对胡惟庸的政治品质有过确切的评价。他说:“胡宰相好比是一头顽劣的牛犊,如果用它来驾辕,不是翻车,就是毁犁,后果不堪设想。”他经常劝说朱元璋提高警惕,不可掉以轻心。这些话传到了胡惟庸的耳朵里,对他恨之入骨。刘基病重时,朱元璋命胡惟庸选派良医为他治病。刘基服药后,病情反而更加严重,几天后便撒手人寰。

传说洪武十三年正月的一天,胡惟庸对朱元璋说,他家中有口井冒出一股醴泉(即甜美的泉水),并且长出一根石笋。古人认为“天降甘露,地出醴泉”都是国家的瑞兆,朱元璋听了很高兴,答应去胡家观看。第二天,朱元璋坐上乘舆刚要走,有个知道内情的太监云奇拉住乘舆,因为紧张得舌头发直,说不出话来。明太祖怪他失礼,让人拉下去重打。云奇直到咽气之前,仍然用手指着胡惟庸府第的方向。明太祖这时才警觉起来,知道胡惟庸要对他下毒手,连忙调转车头返回,并指派亲信前往探明。只见相府中刀光剑影,一派肃杀气氛。恰在这时,他又收到御史中丞涂节揭发胡惟庸图谋不轨的密奏。一切事实表明,胡惟庸要造反了。

朱元璋当机立断,将胡惟庸及其主要同谋逮捕下狱。涂节也是这次事件的策划人,因为阴谋败露,他才抢先告发;御史大夫陈宁,也是其中之一。朱元璋处死了胡惟庸、陈宁和涂节等人,并夷九族。

朱元璋除掉了一直悬在心头的大患。清除胡党并不是他的目的,他只是以此为契机,加强专制统治,把全部政治权力完全集中在自己手上,以确保朱明王朝的江山千秋万代永不衰亡。

胡惟庸被杀不久,他下令废除中书省,不设宰相职位,原由宰相管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升格,直接听命于他。我国自秦汉以来历代沿袭的宰相制,至此被彻底废除。从此皇帝独揽大权。

十年以后,本来已经了结的胡案突然又有了新的线索。有人揭发胡惟庸曾经劝说太师李善长合谋起事,他不但不告发,还犹豫观望,企图见机而作。李的家奴也供认不讳。一些生事之徒,还编造出许多似是而非的证据。朱元璋全都深信不疑。

李善长虽然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却善于调和诸将间的关系,熟悉典章制度,长于谋略,在明王朝建立的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他和朱元璋还是儿女亲家,关系很不一般。尽管如此,朱元璋还是诛杀了他的全家,只有他的儿子李祺,因为是当朝驸马,才幸免于难。

李善长被灭族后,朝野为之震动。

不久,又有人揭发胡惟庸曾经私通倭人和蒙元余党,又牵连出不少功臣宿将和地方官员。朱元璋一怒之下,不分青红皂白,严令锦衣卫全面追究。这就难免有人浑水摸鱼了。一些冤家对头,见有机可乘,便挟嫌报复。一时间,缇骑四出,赭衣塞道,宫内宫外,人人自危。加上严刑审问,屈打成招,许多勋臣贵戚、达官显宦,一夜之间便沦为阶下之囚,全家惨遭杀戮。其中包括公、侯、将军二十余人。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靖宁侯叶升等又以私结胡党之罪伏诛。史载,因牵连这次党狱而被杀者,总数达3万余人。

第二年,锦衣卫指挥蒋(huán)告发凉国公、大将军蓝玉谋反。蓝玉是一介武夫,骁勇异常,战功卓著。常遇春、徐达等名将去世之后,他成为洪武后期的重要将领,曾多次领兵出征蒙古,俘虏元主次子、后妃、公主130多人,将校30多人,男女7万口,马匹骆驼5万头,为明帝国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居功自傲,目无法纪。明太祖赐他铁券时,著其功勋,也镌其过错。蓝玉不满,竟想叛乱。朱元璋见他功劳太大,加上手握重兵,原本放心不下,只是未能找到借口。现在既然有人告发,他便下令将蓝玉下狱治罪。严刑之下,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以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人也被牵连进去,总数达两万人之多。

胡惟庸、蓝玉两个案件,史称“胡蓝之狱”。经过这两次大规模杀戮后,曾经和朱元璋出生入死、打下朱明江山的功臣宿将,几乎全被杀光。剩下的几位功臣,虽然没有牵进两案之中,但过了一年,他又找了个罪名,杀死了定远侯王弼和永平侯谢成,后来,颖国公傅友德和宋国公冯胜也不明不白地被赐死了。

朱元璋为了确保万代基业,心狠手毒,六亲不认,就连自己的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也不放过:前者被活活打死,后者被赐毒自尽,罪名却是“亲近儒生”、“礼贤下士”,实在是莫名其妙,令人难以信服。

朱元璋对手无寸铁的文士也严加防范。宋濂是明初的著名学者,担任过太子的老师,已经退休家居,因为孙子牵连胡案伏诛,他也受到株连。还是马皇后冒死劝谏,才被安置茂州(今四川茂县、汶川县),死于中途。高启是当时的著名诗人,应聘修撰《元史》。后来,朱元璋要他担任户部侍郎,高启固辞不受,回到老家闲居。只因为苏州新建的府厅写了一篇《上梁文》,被人诬指为伙同知府魏观谋反,被捕入狱,处以腰斩。

朱元璋虽然用功臣的鲜血巩固专制统治,却不能保证他的子孙后代永远相安无事。在他死后,发生在朱氏内部的争权斗争并没有一日停止,上演了一幕又一幕骨肉相残的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