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
12970600000006

第6章 中国航空事业的发端(1840—1912)(3)

1911年1月下旬(宣统三年正月),冯如与公司的正、副总(经)理,议事值理等共同召开股东大会,议决将广东制造机器公司改名为广东飞行器公司,以“壮国体、挽利权”为经营、处理公司业务的原则,和迁返祖国的广州,为发展祖国航空事业贡献力量,并于1911年2月20日(宣统三年正月二十三日)公布经股东大会议决通过的“广东飞行器公司合约”,全公司一体遵守。

广东制造机器公司在总机器师冯如主持制造飞机工程以来,从1909年10月24日至1911年2 月20日(宣统元年九月十五日—三年正月二十三日),共获款项8054元(冯如等以广东制造机器厂设备、物料折价入股、及付给招普通股经手人的红股等非现金收入除外),购买制造飞机的机器、工具、原材料及工资、交通等费,共支出7436.77元,存617.23元,由司数员朱竹泉将收支情况开列明白,“集各值理核算签名为据”,刊印成《广东飞行器公司征信录》,“分交各股东,以昭清白”。

广东制造机器公司于1911年2月20日改名为广东飞行器公司后,计有优先股股东67人,普通股股东35人。其中一些股东,除投资外,还担负公司的一定职务。

优先股股东与普通股股东投资虽有先后,投资数目及担任公司的职务也有不同,但都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并尽其所能支持冯如为祖国制造飞机,发展祖国航空事业的爱国华侨。他们积极支持冯如组建广东飞行器公司,说明冯如创建和发展祖国的航空事业,在旅美华侨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1911年2月21日(宣统三年正月二十四日),冯如率同助手朱竹泉、司徒璧如、朱兆槐,连同广东飞行器公司的飞机、机器设备及原材料等乘船归国, 1911年3月22日(宣统三年二月二十二日)船抵香港,随即转往广州燕塘,在那里设厂制造飞机,这是中国人在国内经营的第一间民办飞机制造公司。由于冯如不愿为清政府服务,加上“三二九”黄花岗起义,清政府怀疑冯如与革命党人有来往,派人监视其行动,广东飞行器公司业务无法开展。

1911年6月21日(宣统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驾驶从美国带回来的一架飞机,作非公开的飞行,以检验飞机从美国船运归国后,是否仍然完好。由于飞机在船运途中受湿,机件锈蚀损坏,导致飞机刚飞离地面便坠地撞毁,幸好冯如没有受伤。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武昌起义爆发, 11月9日,广东清朝地方政府被推翻,革命党人成立了广东军政府。冯如率领他的3位助手——朱竹泉、司徒璧如、朱兆槐参加革命。冯如被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飞机长,朱竹泉任飞机次长,司徒璧如、朱兆槐任飞机员。广东飞行器公司也恢复了飞机制造业务,把工厂设在广州燕塘军营内,用他们从美国带回国的自制零、部件,加上在广州搜集到的布匹、竹、木等材料,在那里制造飞机。1912年3月,制成飞机一架。这是中国人在国内制造成功的第一架飞机。

1912年4月初,冯如和他的助手,把飞机运到台山城南门桥大操场表演飞行。随后,根据飞行情况,将飞机作了一些小修改。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大操场表演飞行,不幸失事牺牲。广东飞行器公司失去这位总管全局的带头人,无法继续经营,旋即清理结束。

冯如创建的广东飞行器公司,连同它的前身广东制造机器公司和广东制造机器厂,虽然总共只有4年多的历史,但它在冯如主持和开拓、策划下,写下了中国民办航空企业历史的第一章。

三、谭根制造水上飞机成功

中国航空先驱——水上飞机设计师谭根, 1910年7月携带自制的船身式水上飞机l架,参加了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万国飞机制造大会,获得了水上飞机组第一名。

谭根,广东开平人, 1889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 1910 年毕业于美国希敦飞机实验学校,获得该校第10号文凭及国际航空联合会第131号驾驶员执照和美国加州飞行协会第15号执照。他在华侨的资助下,试制水上飞机,是世界早期水上飞机设计制造者之一。1911—1912年,美国陆军曾聘任谭根负责空投炸弹的训练,由于教练很有成绩,曾被委任为加州飞机队后备军司令。1913年旅美华侨在孙中山先生倡议下,在檀香山集资成立了中华民国飞船(飞机)公司,聘请谭根为飞机师,先后设计制造水陆飞机3架,并训练一批飞行员。此后,他曾在夏威夷群岛、日本以及南洋等地进行飞行表演,曾飞越菲律宾境内2416米的马荣火山,创造了当时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

1915年春,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期间拟筹办一所航空学校,邀请谭根负责该校校务,并先去南洋举办飞行表演,筹募建校经费。5月,谭根在回国途中路过日本,受到孙中山接见,途中并滞留香港作飞行表演。此时,袁世凯委任广东军阀龙济光为广东都督府都督,在广州成立了广东航空学校筹备处,谭根中止了南下筹款计划,应龙济光邀请到了广州,就任该校筹备处飞行主任。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916年4月,广东宣布独立。19日,广东军阀陆荣廷、岑春煊以及梁启超等在广东肇庆成立了护国军两广都司令部,与袁世凯政府对峙,委派谭根为讨袁航空队队长,并从菲律宾购买寇蒂斯飞机2架运往肇庆助战。1918年春,退守海南岛的龙济光,受北洋军阀政府指使,进攻广东军政府,同年6月,担任广东航空队队长的谭根参加了讨伐龙济光的战斗。后来谭根改行从商,脱离了中国航空界。

四、中华民国飞船(飞机)公司

由孙中山倡议, 1913年3月,中国同盟会美洲总支部在美国檀香山创办了中华民国飞船公司。由原美洲同盟会总支部长伍平一任经理,以制造飞机为号召,向侨界公开招股。专门从事飞机制造、训练飞行人员、举办航空表演等活动。该公司仿制出双翼机1架,由谭根任试飞员,在檀香山上空试飞成功。同年7月,按照孙中山电告,由谭根驾驶,拟参加李烈钧在湖口发动的讨袁战斗。由于讨袁战争失败,中途按孙中山电告返回檀香山。该公司还成立了飞行科,谭根担任教练。在该公司学习和工作的华侨,后来有不少成为创建广东空军的骨干。

五、国内最早的航空工厂

刘佐成、李宝焌均为福建永安人, 1908年先后留学日本,有志于航空事业,在日本自行研究制造飞机。由于在日本飞行场地使用不便, 1910年8月,由驻日公使胡惟德资送回国,并由军谘府拨款,在北京南苑五里店练兵场(又称庑甸毅军操场)内设厂棚,开办飞机试行工厂,还购进l架法国桑麻式飞机作为仿制之用。这是中国官方首次筹办航空。刘佐成、李宝焌同为在中国国内建立航空工厂并制造飞机的先行者。1911年李宝焌由军谘府资助,利用购自日本的材料,制成飞机第1号,但没有试飞。同年3月,刘佐成制造出飞机第2号,该机试飞时因发动机曲轴损坏坠落失败。这是中国现代飞机制造的开端。

六、第一篇航空论文

李宝焌不仅是中国制造飞机的先行者,同时还是中国航空学术界的先导。李宝焌很重视各种航空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他在1910 年出版的第12 期《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第一篇航空论文《研究飞行机报告》。这篇论文涉及到风气之力(空气动力)、活机(发动机)、向后焚烧而推前(喷气推进)、螺丝车拨(螺旋桨)、重心等问题的研究、探索。特别是在喷气式飞机出现之前30多年,即已提出“或用火药,向后焚烧而推前”的喷气推进理论的预见。可惜的是1912 年8 月26日他病逝南京,年仅26岁。

七、中国人在国内的首次驾机飞行

1911年4月6日,从法国学习飞行并带回l架法国高德隆单座教练机的秦国镛回到中国,在北京南苑机场表演飞行。由于他是第一个学成回国的飞行员,飞行当天,不少清朝官员和外国来宾到场参观。秦国镛起飞后绕场3周,平安落地。这是中国人在自己领空上首次驾机飞行。

秦国镛字子壮,湖北咸宁人。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以湖北官费生留学法国,先进预备学校学习法文,后到部队实习, 1907年入三锡陆军学校骑兵科,后奉清政府命令改学飞行。秦国镛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的首任校长。

八、中国近代航空活动家和飞行家厉汝燕

厉汝燕,浙江定海人, 1909年毕业于英国伦敦纳生布敦工业学校。他立志从事航空事业,多次吁请清政府重视航空。1910年经清军谘府批准,入英国布里斯托尔飞机制造厂和该厂飞行学校学习飞机制造和驾驶技术。厉汝燕毕业后经英国皇家航空俱乐部考试合格,获得第148号飞机师证书。1911年底,厉汝燕受革命军政府委托,在奥地利选购“鸽”(Etrich)式单翼机2架回国,被委任为上海军政府航空队队长。1912年4月13—14日,为庆祝辛亥革命成功,厉汝燕驾驶“鸽”式飞机在上海江湾跑马场做飞行表演并散发传单,受到热烈欢迎。随后厉汝燕被编入新组建的南京陆军交通团飞行营。1913年3月,袁世凯将飞行营调到北京南苑归陆军第3师节制,厉汝燕任随营飞行训练班飞行主任兼修理厂厂长,同年9月任南苑航空学校主任教官。1914年3月10—11日,他与另外两名飞行员完成了北京至保定间的航线飞行,这是中国国内最早的航线飞行。1918 年10 月任南苑航空学校校长, 1929年曾任国民党中央军校航空班副主任。他在从事飞行的同时,还曾设计制成水上飞机l架,为中国早期的飞机设计师,并有《航空学大意》和《世界航空之进化》等著作。厉汝燕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脱离航空界。

九、中国国内制成第一架武装飞机

1914年,由南苑航空学校修理厂厂长潘世忠设计、制造并驾驶的武装飞机,在南苑试飞成功。该机采用双翼设计,机身标有“l”号标号,机头装有l挺机枪,称为“枪车”,该机装一台80马力[3]推进式发动机。这是在中国本土上自制武装飞机成功的最早记录。

潘世忠,上海青浦人, 1889年出生于建筑师家庭。1904 年赴法留学,先后就读于里尔机械专门学校和兰斯狄伯特生飞行学校,获得法兰西国际航空联合会飞行证书。1911年回国后,曾任武昌都督府管理飞艇事务的顾问官。1913 年9 月南苑航空学校开办后,他先后任航校航空机械教官和修理厂厂长。1921年潘世忠任清河航空修理厂厂长。1930年因病去世。

第三节 清末民初的航空器研究所

1908年11月,清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先后去世, 3 岁的溥仪继承帝位,其父载沣以摄政王身份执掌朝政。为维持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载沣开始着手训练一支由他亲自统帅的1.2万人的禁卫军,并接受军谘府提议,开始兴办航空事业,发展军事航空。1910年军谘府批准留英学生厉汝燕官费学习飞机制造和驾驶技术;委任留日归来的刘佐成、李宝焌在北京南苑组建飞行器研究所,研究制造飞机和气球。为筹备1911年下半年举行的秋操(即军事演习),又从留法学生中选派秦国镛、潘世忠、鲍丙辰、姚锡九、张绍程等学习飞机驾驶技术,并在北京南苑五里店筹设禁卫军航空队,选调军官练习飞行。这些机构成立时间不长,工程简单,随着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而终止了活动,没有取得什么实际成果。但这是中国兴办航空、建立航空队的开始。

注 释

[1]. 1磅=0.454千克。

[2]. 1英尺=0.3048米。

[3]. 1马力=745.7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