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10782900000002

第2章 师德的内涵特点漫谈(1)

一、教师职业道德包括什么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准则。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具体职业活动中,表现为带有某种职业特征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为师德。师德是教师在进行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等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掌握。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教师职业道德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形成,教师这个职业的出现而产生的。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关系。社会经济关系也就是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过程中人们的地位以及消费资料的分配方式,这里生产资料的性质起着决定作用。社会经济关系的不同导致形成不同的社会形态,与之相适应也就会产生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对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经济关系,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会有相应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的性质、内容是随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社会经济生活非常落后,人们维持生活靠的是共同劳动,还没有职业上的分工,也自然没有产生职业道德。到原始社会末期,经济活动有了相应发展,社会产品出现了剩余,使一些人能够脱离生产劳动专门进行教育和接受教育。进入奴隶社会后,经济活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对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出现了学校和教师职业,教师职业道德也随之产生。据史料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我国就已经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进入西周,学校教育制度已相对完善,有了“国学”和“乡学”的学校之分。到了春秋战国时,私学发展迅速,教师已经成为独立的专门进行教育的职业,学校成为了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孔子的私学就曾教育出3000名弟子。可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和教师职业的出现和形成,提供了产生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条件。

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于教师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是在教育劳动实践的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教师从事教育劳动必然是在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与学生、与学校集体、与教育事业、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所有的这些都要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有效地调节教育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顺利开展教育劳动,需要对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其他的教育关系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教育行政制度以及各种行政手段,也是各种教育利益关系和矛盾的调节的重要手段,但是法律的手段,以及行政的手段都只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起到作用,都具有着临时性的特点。而要做到能时时处处去指导、调节和监督教师的行为,有效灵活地对各种教育关系进行调节,真正解决各种利益和矛盾冲突只有依靠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正是在教师进行教育劳动过程中,本着调节教育劳动实践的利益关系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与他人、集体及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劳动与其他的社会劳动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表现在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和塑造人;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人;教师劳动的工具包括其本人的知识、才能和品德等;教师劳动的结果是教育出掌握相应科学文化知识和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人。总而言之,教师劳动的目的、对象、工具以及产品都是人,其在劳动过程中对各种矛盾的处理,也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对与他人、集体及社会的相互关系进行处理时,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就是用来调节和处理教师职业行为和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教师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以及道德品质教师道德观念指的是教师的善恶、美丑、是非等观念,在道德意识形式里是最基本的。教师道德行为规范是对教师行为进行规定和制约的基本准则,是其进行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一般准则和基本要求。教师道德品质即教师品德,是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其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教师在道德意识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相比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教师职业道德包括教师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以及道德品质,三者联系紧密,不可或缺。教师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是教师形成道德品质的基础,教师的道德品质则是前者的具体化和内化。教师职业道德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主要包括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荣誉等。所有这些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及规律。教师职业理想,指的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向往和追求。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成为优秀的教师,是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指的是教师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社会主义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教师职业技能则是指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职业作风,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这是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自觉地培养起来的。教师职业荣誉,指的是教师履行了职业义务后,社会对其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自身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二、教师职业道德有哪些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教师的劳动联系密切,教师的劳动是特殊的一种社会劳动,这种特殊性使得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社会道德相比较,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之上,是一种新型道德规范体系,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劳动有哪些特点

教师所进行的是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社会劳动,与其他社会劳动有着一定的一致性,同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长期性与复杂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教师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劳动者。而这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必须需要长期的过程。首先,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学生的身体、心理、知识、情感、意志、能力、觉悟每时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身心发展有着顺序性和阶段性。教师必须经过长期耕耘,才能把一个无知的幼儿培养成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有着健康体魄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其次,学生的成长过程具有不稳定性和反复性。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教师的教育活动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教师劳动效果的验证也必须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教师劳动的产品是学生,这个产品是否合格,即其是否是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只有在学生工作以才能得到验证。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尤其是从事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往往需要经过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劳动的独特之处在于,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学生身上所培养起来的,必须在几年之后,及至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

教师的劳动不仅具有长期性,而且具有复杂性。教师劳动的任务、对象、手段、过程及结果等都是比较复杂的。

教师的劳动任务极为复杂。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教师的劳动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把其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人。这样的目的就决定了教师劳动任务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不断发展,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成为“四有”人才。除此之外,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创新精神,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也是这个新的世纪教师的重要任务。

教师的劳动对象存在很大的差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教师劳动的对象都是有差异的学生和学生集体。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性,个性特点是千差万别的。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既要遵循一般的教育规律和要求,又要注意观察和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发展其特长,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

教师的劳动工具不断复杂化。教师的劳动工具不仅仅是教材、教学设备等辅助性工具,也包括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知识能力和教法等。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一般的教学工具,还要学会现代化的各种教学手段。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熟谙的传授和管理能力,精通教学教法等。教师劳动工具的不断复杂,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教到老,学到老。

教师的劳动过程有着高度的复杂性。这个过程是一个传递、改造和创新人类文明成果的过程,是培养人的过程。无论是“传道”,还是“授业”、“解惑”,教师每一项劳动都是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付出的努力是多方面的。就以发展智力而言,美国现代心理学家H.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多维的,有认知、审美、情感、音乐、数学等多种,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多种智力。这种理论说明教师劳动内容和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教师的劳动结果是丰富多样的。教师的劳动结果是正在成长发展着的学生。在学校,学生的成长发展完全不同,有的快些,有的慢些,且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走向社会,他们将在不同的行业从事不同的工作。应该说,教育的结果是多样复杂的。而且,教师的劳动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因教育过程的结束而完成,而是贯其终身的,所以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延续性与艰苦性

教师的劳动有着延续性,即教师的劳动有着时间的连续性与空间的广延性。当代社会里,一般的社会劳动都有相对固定的劳动场所及稳定的作息时间。如工人到时可以从厂里下班等,而教师劳动的时间和场所这样的界限并不严格。教师的劳动强度大,班上班下、校内校外他们都在辛勤工作。上班八小时他们要教育学生,这之外的时间要辅导学生学习,关心他们生活,做思想工作,家访,进修,做科研,等等。有些人羡慕教师每年有两个假期,但不少教师是有“假”却不能休息,仍然在假期进行许多教育教学和科研培训工作。

教师所从事的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并且时间长、地域广,其艰苦性是其他一般职业劳动无法相比的。这种艰苦性除劳动复杂、劳动强度大以外,更还体现在教师的劳动难度高。教师做的是培养人的工作,培养是多方面的,而且需要长期艰苦的劳动。人们总是把教师比作园丁,园丁要对花精心培育,关怀备至,才能使花木茂盛,教师就像园丁,只有辛勤耕耘,学生才能茁壮成长。现在的社会、家庭、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不断增高,要求他们要成为学者、科研者、更出色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更强的竞争者,再加上人们期待着的更高的升学率以及就业率,所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教师工作的艰难程度。教师的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难度高,这样的艰苦性就要求教师必须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艺术性与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不是重复的简单劳动,而是一门具有艺术性与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劳动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每个教师讲课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板书、提问、组织、设计、备课等艺术,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情感愉悦与美的体验。著名教育工作者李燕杰认为,如果教育工作者不懂教育艺术,那么其教育教学实践就不可能是有魅力的。这样的教师,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同与欢迎,更不能教好学生。教育艺术现在已成为育人者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其次,教师劳动的艺术性还表现在德育工作上。一个出色的班主任,必然是了解德育工作规律,掌握相当的德育工作方法,同时也热爱学生,对其循循善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