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宝密码
1046300000008

第8章 殷墟—中原文明从此铭刻

发现地点:河南安阳小屯村

分布范围: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

发现及发掘时间:1908年发现,1928年正式发掘

距今年代:3000多年(奴隶社会)

代表性国宝: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

考古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经甲骨文和考古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

殷墟的发掘

最初,殷墟是借甲骨文出现在世人面前的,而甲骨文的出现则是借了“龙骨”之名,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1899年,当时的清朝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染病,派人到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其中,一味叫做“龙骨”的药材上刻画着一些符号。巧的是,王懿荣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他发现这些“龙骨”上的刻画很像古代的文字。于是,他开始四处搜集刻有符号的“龙骨”。经仔细研究后,王懿荣认为,这些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骨和兽骨,而上面的刻痕就是古代的文字。

消息传出后,甲骨身价倍增,很多古董商和文人竞相寻求其来源,这其中也包括学者罗振玉。1908年,罗振玉经过调查,得知了甲骨的来源,他根据在甲骨卜辞上发现的商王朝先公先王的名字,证明这些甲骨为商代甲骨。

王国维也对甲骨卜辞中所见的王亥、王恒、上甲等商代诸先公进行考证,证实《史记》、《世本》所记载的商王朝世系是可信的;同时根据受祭的帝王有康祖丁、武祖乙、文祖丁之称,确定帝乙之世尚建都于此,证明《古本竹书纪年》所记载的自盘庚迁殷至纣之亡“更不徙都”之说符合事实。这一见解被大多数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认同。这样,随着甲骨文的发现,殷墟也走入世人的眼帘。

但是,在殷墟发现之前,由于甲骨的止血功效可以入药,小屯村遗址已经遭到了大规模的盗掘和破坏,给古文物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奔走呼吁,希望政府出面,采取有力措施对古文化遗址进行保护。这种情况,引起了当时中央研究院的极大重视。1928年8月,青年学者董作宾被派往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进行调查,评估是否还值得进行发掘。董作宾的调查结果认为小屯村遗址仍然具有重大的挖掘意义。于是,1928年10月13日,在董作宾的主持下,殷墟历史上的第一次发掘开始了。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对殷墟的大规模科学性考古发掘共进行了15次。抗战胜利后,新中国考古研究所把安阳工作站直接设在小屯村,开始了对殷墟旷日持久的考古与发掘。

1976年殷墟妇好墓的发现,把殷墟考古工作推向了高潮。该墓中共出土了各种随葬品1928件,其中的200多件青铜礼器和乐器上,大部分都铸有铭文。考古人员根据铭文上出现最多的“妇好”字样,将这座墓称为“妇好墓”。

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扩大,殷墟的分布和布局也逐渐明朗。就现在探明的殷墟遗址来看,它跨越洹河两岸,其范围东起安阳市西北的郭家湾,西至北辛庄,长约6公里,南起铁路苗圃,北至三家庄,长4公里以上,面积约24平方公里。如果将近年陆续发现的一些地点也计算在内,殷墟面积已达30平方公里。

殷墟发掘的文化遗存

郭沫若先生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这样的评价对于殷墟来说绝不为过。殷墟中蕴涵了多种文明形态,其中最著名的、意义最重大的当数甲骨文。

甲骨文是在契刻在动物骨头上的,最初被当做止血药来卖。其实,这些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物品中最具史料研究价值的部分,它印证了《史记》等一系列文献记载的真实,使殷墟成为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得到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

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非常迷信,凡事都想遵从上天的意志。所以,他们在做事情之前都要进行占卜,预测吉凶。当时在商王朝的宫廷里有占卜官,占卜官的地位很高,他平时会注意收集一些龟的腹甲和背甲或者牛、羊、猪的肩胛骨和肋骨,占卜时即拿出一片甲或者骨,在其背面挖上槽或凿几个洞,然后放在正在燃烧的木枝上烤,待烤到一定温度,甲或骨就会随着“噗”的一声响,爆开裂缝。占卜官就根据这些裂缝的深浅或者走向来判断上苍的意志,并向国王汇报,国王就依据占卜官的汇报来决定活动是否实施。事后,占卜官还要把所占卜事情的结果刻在这片甲骨上,这就是甲骨文,也称“甲骨卜辞”。

由于人们事无巨细都要进行占卜,所以甲骨文的内容也非常广泛,明确记载着商王室的活动和当时的经济社会生活情况,有的还记载着起居、梦幻等生活琐事。甲骨文的大量发现使我们能够全方面地了解商王朝的各个社会领域,为我们研究商王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从甲骨文发现至今,殷墟出土的带字甲骨共16万多片,其中能够辨认出的单字有5000多个,专家们释读一致的汉字有1700多个。从甲骨文的文字结构来看,在3000多年的时间里,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却一直保留至今。

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汉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它的风格富于变化,结构有疏有密,线纹有粗有细,转折有圆有方,行列有的严整、有的自由,这些差别形成了甲骨文字区别于其他的艺术风格。甲骨文字中还保存着很多的绘画形象,如对人和各种动物的形象以及各种事物与人的动态行为的刻画,都能抓住对象特点,明确地表现出来。这些刻在兽骨上的文字,工艺都非常精美,字画横平竖直,准确无误,这种甲骨的雕法和当时骨器工艺的技术是相同的。 

遗憾的是,由于早期的保护不利,甲骨文被大量挖掘盗卖,先后流散到12个国家和地区,总数有十万多片,这是我国考古界的巨大损失。但是,随着甲骨文的重要价值被逐渐认识,对甲骨文进行专项研究的学者也越来越多,并在国际上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1903年,刘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著作《铁云藏龟》。1956年,陈梦家出版了《殷墟卜辞综述》一书,系统论述了甲骨文发现及研究的各方面情况。1978年~1982年,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任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陆续出版,这是一部集甲骨卜辞于大成的巨著,在甲骨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

青铜器是殷墟出土文物中又一绚丽的文化瑰宝。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造型优美、工艺高超,达到了中国青铜时代的顶峰。考古工作者在进行考古发掘时曾发现过一个铸造青铜器的工厂,那个工厂里有一个铸造圆形青铜器的内范,口径达16米,比司母戊鼎还要大得多。当时的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社会分工非常严密。铸造这种规模和体型的鼎需要有一批熔炉同时工作,还必须有大量的铸造工人相互之间进行协作。

商朝人不仅注重工艺水平的提高,还在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审美情趣。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面很多都有华丽繁复的纹饰,有的还有写实感。有些青铜器上则刻有简短的铭文,这些铭文是研究当时商王朝的家族形态、家族制度与宗教观念的重要佐证。

玉器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商朝人的审美观点。殷墟出土的玉器色泽瑰丽多彩、晶莹光润。殷墟玉器的原料非常珍贵,大都为新疆的和田玉、辽宁岫玉;种类也很齐全,以装饰品数量居多,其中不少作品雕琢得相当出色。

但是,这些精致的青铜器和玉器并非每个人都可以享有。在奴隶社会中,社会等级制度非常森严,平民和奴隶主之间、奴隶主和王室之间的地位都有很大差别,这在殷墟墓葬就可以略见一斑。殷墟遗址中的墓葬数量众多,包括王陵和大量族墓,有带墓道大墓、长方竖穴墓、无墓圹墓及祭祀坑等,这在世界其他文化遗址中是少见的。这些墓葬等级森严,随葬礼器的大小、形制、组合、数量代表墓主人的不同等级和身份。王陵大墓规模宏大、杀殉众多、礼器精美,而平民、奴隶的随葬品则很少,甚至没有。

商朝人在建筑方面同样有着令人折服的创举。殷墟范围内的宫殿宗庙已具备中国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规划雏形。特别是回字形宫殿建筑洹北商城及其中轴线附近夯土建筑群的发现,在考古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填补了以郑州二里岗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间的空白,完善了商代的编年框架。

殷墟丰富的遗存,为湮灭了3300年的殷商文化,提供了一种独有的、历史的和科学的见证,就如郭沫若先生对殷墟的赞誉:“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殷墟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对殷墟的研究,为正史和补史提供了许多实物资料,将我国的信史提前到了殷商时代。殷墟作为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及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其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文化价值及其对人类文明史的深远影响,决定了殷墟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

附:殷墟发掘后的历史沿革 

1961年3月4日,殷墟文化遗产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秋,安阳市在殷墟宫殿遗址区东北面修建了一座殷墟博物院。

2005年,在司母戊大方鼎出土地又建起了殷墟博物馆,许多在殷墟出土的国宝级精品文物陈列在馆内。

2006年7月13日,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