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金融学
1042800000040

第40章 金融危机:一场人性的博弈 (2)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对土地金融进行总量控制,这一人为地急刹车导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经济加速滑,并导致支撑日本经济核心的长期信用体系陷入崩溃。此后,日本银行也采取金融紧缩的政策,进一步导致了泡沫的破裂。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造成了严重打击。

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38915.87点,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点,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进一步下跌到14000点左右。大量账面资产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化为乌有。

毫无疑问,日本泡沫经济生成和破灭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制度、结构和政策等各方面因素。但日本经济经历的泡沫比所带来的繁荣与萧条,也给我们以一定的启示。政府必须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避免出现人们非理性投机而导致的虚伪性繁荣。

美国金融风暴是怎样产生的

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其势如暴风骤雨,所过之处,国家经济放缓、百姓收入下降、失业裁员之声遍起。即使是在中国,我们普通老百姓也感受到了阵阵寒意。究竟是什么引发了此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今天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起因只不过是当初并不起眼的次贷危机。

2007年初,大西洋彼岸刮起了一场 “金融飓风”,以美国著名的住房抵押贷款公司为代表的贷款机构、以美林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以及以花旗为代表的金融超市等成为这场“金融飓风”的直接风眼,同时,大大小小的对冲基金、海外投资者等都遭受了飓风的波及。众多金融机构暴露出的巨额亏损消息,一时成为美国社会的热点新闻。美国大多数人认为这只是美国金融的一次小感冒,直到2007年下半年,有关金融危机的报道和评论逐渐平息下来,人们似乎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人们已经暂时忘记了次贷事件。

然而,2008年初,有关次贷危机的报道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不断出现的坏消息提醒人们次贷危机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是在向纵深方向发展。这不是一场感冒,而是实实在在的一场危机,从虚拟经济波及实体经济,人们的生活已经受到影响,破产、倒闭、裁员、减薪,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全世界的神经都随之紧绷了起来。

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危机怎么来得如此急促?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伴随着经济下滑、工作岗位减少、收入降低等一系列的连环事件,人们切实感受到一场新的危机已经来到身边。要了解这场危机的来龙去脉,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次贷危机”。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说有一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到了临死前才攒够了买新房的钱,才住上了新房,而美国老太太则先贷款,住进了新房,到死贷款也还完了,她也因此住了一辈子的新房。这个经济故事的寓意很明显,称赞美国老太太的提前消费、透支消费行为,在同样的环境下,只不过是稍稍改变了消费模式,美国老太太就能提前住了一辈子的新房,而中国老太太却是固执己见,在临死前才圆了自己的住房梦。

在美国,大多数人崇尚提前消费,在住房方面更是如此,“贷款买房”的制度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金融制度。一般它要求贷款者付至少20%的首付款,表示贷款者的责任心;其次,贷款的总数不能超过贷款者年收入的4倍,也就是说年收入10万元的家庭,银行顶多借给你40万元买房子。这是最基本的金融产品,这个产品使很多原来买不起房子的年轻夫妻可以拥有一处自己的房子,实现了他们的“美国梦”,同时激活了相关的经济。在这种制度下,银行与贷款者的责任与风险都非常清楚:贷款者知道如果付不出每个月的贷款就有可能失去房产和20%的首付款;银行知道如果呆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被政府关闭,取消营业资格。在责任与风险的平衡下,社会活动平稳运转。

但是问题是,并不是每个美国人都能有资格申请贷款买房。这时候,美国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新出了“次级债”。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次级”(sub—prime)及“优惠级”(Prime)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市场。信用低的人申请不到优惠级,只能在次级市场寻求贷款。两个层次市场的服务对象均为贷款购房者,但次级市场的贷款利率通常比优惠级贷款高2%~3%。次级抵押贷款由于给那些受到歧视或者不符合抵押贷款市场标准的借款者提供贷款,所以在少数族裔高度集中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受欢迎。从这一点来看,应该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的l0年里,这种金融产品的适度发放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l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很大部分应归功于次级房贷。

1980年,美国国会为鼓励房贷机构向低收入家庭发放抵押贷款,通过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该法取消了抵押贷款利率的传统上限,允许房贷机构以高利率、高费率向低收入者放贷,以补偿房贷机构的放贷风险。在利用次级房贷获得房屋的人群里,有一半以上是少数族裔,其中大部分是低收入者,信用纪录也较差。因此,次级抵押贷款具有高风险性。相比普通抵押贷款6%~8%的利率,次级房贷的利率有可能高达l0%~l2%,这样一来,钱少、信用差的贷款者承担高利率,高利率的放贷者承担高风险,前者有房住,后者赚大钱。

那么,“次贷危机”是如何引发的呢?通俗点来说,“次贷”就是为那些本来没有资格申请住房贷款的人创造一个市场,使这些信用不足的人或者贷款记录不良的人也可以来贷款。这些次级贷款是需要通过中介机构来申请,中介机构本来应该把住第一关。但是,中介机构为争取更多的业务,他们开始违规、造假,提供假的数据和假的收入证明。银行看到过去的信用记录很好,于是就向这些申请人贷款,然后银行又把这些贷款转化成债券,卖给房地美和房利美,房地美和房利美再把这些债券分割成面值更小的债券,卖给普通投资者。

就这样,连收入证明都拿不出来的人也可以贷款,通过中介机构的包装欺骗银行,银行再把债券卖给房地美和房利美,房地美和房利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分割成面值更小的债券卖给全世界,包括AIG等公司。终于有一天,这些次级债的借款人开始还不起利息了,银行拿不到利息,就不能向房地美和房利美兑现,房地美和房利美拿不到钱就无法给社会大众,于是引发了一连串的经济崩溃。

正是如此,一场原本只涉及单一地区、单一金融产品的危机已经通过蝴蝶效应演变成了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

危机如何造成经济收缩

一场金融危机看似呼啸而来,实际上在其形成时期,就已经通过很多迹象表明了信息,只是人们往往不是没有发现,就是发现时已无力逆转。在经济出现倒退预警后,利率以及资本市场和金融部门的诸多反应另一方面还加快了金融危机到来的速度。这些因素使得金融危机的爆发呈现出一股令人色变的生猛姿态。金融危机从这几方面造成经济收缩的。

利率的上升

有一点可以理解的是,参与风险最高的投资项目的个人和企业恰恰是那些愿意支付最高利率的人们。如果信贷资金需求的增加或是货币供给的减少导致利率攀升到足够高的水平,信用风险较低的项目就不愿意借款,而仍然愿意借款的只能是风险较高的那些项目。由此引起逆向选择问题的增加,使得贷款人不愿意发放贷款。贷款的大规模减少导致投资和总体经济活动的大幅萎缩。

不确定的增加

由于主要金融或非金融企业破产、经济衰退或股票市场震荡,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突然增加,使得贷款人很难甄别信贷资产的质量。贷款人解决逆向选择问题能力的降低使得他们不愿意发放贷款,从而导致贷款、投资和总体经济活动的下降。

资产市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

由于股票价格是衡量企业净值的重要指标,因此,股票市场下跌意味着企业的净值减少,这会削弱贷款人的放款意愿,由于对面临逆向选择的贷款人的保持减少,贷款收缩放款,从而引起投资和总产出的下降。此外,股票市场下跌引起的企业净值减少,增加了借款公司参与高风险投资资的动力,因此即使投资失败,它们遭受的损失也不多,因此,这进一步削弱了贷款意愿,引起贷款和经济活动的收缩。

银行部门

众所周知,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状况对银行贷款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恶化引起资本大幅收缩,用于贷款的资源就会减少,银行贷款下降。贷款的减少引起投资支出的下降,从而使经济活动放慢。

政府财政失衡

政府财政的失衡也会引起公众对政府债券违约的担忧。如果政府财政出现问题,政府会发现很难向公众出售政府债券,因此政府会强制银行购买。从而恶化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导致贷款和经济活动的收缩。

悄无声息的“反热钱战争”

在1848年的美国政府中,专业的马戏团小丑丹·赖斯,在为扎卡里·泰勒竞选宣传时,使用了乐队花车的音乐来吸引民众注目。此举为泰勒的宣传取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政客为追求利益而投向了泰勒。到1900年,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参选美国总统选举时,乐队花车已成为竞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学界产生了一个术语:从众效应——又被称为“乐队花车效应”。“从众效应”同样在平民中得到应验,在总统竞选时,参加游行的人们只要跳上了搭载乐队的花车,就能够轻松地享受游行中的音乐,又不用走路,因此,跳上花车就代表了“进入主流”。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跳上花车。这种效应在资本市场被称为“热钱羊群效应”,指的是一种典型的“套利投机性质”的“异常情况”:受从众效应影响,当购买一件商品的人数增加,人们对它的偏爱也会增加。这种关系会影响供求理论所解释的现象,因为供求理论假设消费者只会按照价格和自己的个人偏爱来买东西。比如在股票市场中,如果某一支股票有很多人在买,那么买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所以在证券交易市场中,从众效应可以使一支证券短时间内提升至一个不合理水平。而这些在短期内推动证券大幅上涨的资本,就是投机性短期资本,即热钱。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旁边可能有的狼和不远处更好的草这就是“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动物如此,人也不见得更高明。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持某种意见的人数多少,而不是这个意见本身。人多本身就有说服力,很少有人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热钱就在人们的这种心理下大肆嚣张。在热钱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往前冲。一旦泡沫破灭,人们才发现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下,获利的只是领头羊,其余跟风的都成了牺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