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4
1039000000031

第31章 附录三 心理学家使用的4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的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观察法的核心是按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的对象、方式和时机,观察记录的内容应该包括观察的目的、对象、时间,被观察对象言行、表情、动作等的质量、数量等,另外还有观察者对观察结果的综合评价。

观察法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角度,观察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来分,可以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法包括自然行为的系统现象观察以及偶然现象的观察,收集到的材料较为客观真实,但对观察对象本质上的东西把握不够。实验室观察,是按照一系列严密的观察计划进行的,这种观察能捕捉到较为深层次的东西,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在参与式观察中,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当中去,与被观察者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在相互接触与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察被观察者的言行。如直接参加学校、班级的活动,与老师一起探讨有关问题,随时向教师询问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等。这样,观察者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

而非参与式观察,不要求研究者直接进入被研究者的日常活动,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了解事物发展的动态。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观察者可以采用录像的方式对现场进行录像。非参与式观察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也易于获得较为“真实”的资料。

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可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预设有明确的目标、所要观察的问题以及大致范围,有较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以及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翔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一种开放式的观察活动,允许观察者根据当时的情境调整自己的观察视角和内容。观察者可以事先设计一个观察提纲,但这个提纲的形式比较开放,内容也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形进行修改。

观察法的步骤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在观察中要了解什么情况,搜集哪些方面的事实材料),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

2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文献资料,对所要观察的条件有一个一般的认识。

3编制观察提纲。对观察内容进行明确分类,并确定观察的重点。

4实施观察。该步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地观察。

5记录并收集资料。

6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7“实地笔记”,专门记录观察者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性内容。

8“个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个人在实地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

9“方法笔记”,记录观察者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10“理论笔记”,用于记录观察者对观察资料进行的初步理论分析。

早期的中外儿童心理专家如德国的普莱尔、英国的达尔文、中国的陈鹤琴都曾运用个案法观察自己的孩子,并发表了长期的记录。下面是儿童心理学创始人、德国的普莱尔观察自己的孩子(从出生第一天起)抓握动作发展的记录。

“第一至第三天:主要是手碰到脸的动作。

第五天:他的手指把我的一只手指握得很紧,他的脚趾不能。

第九天:小孩睡觉时并不握着人放在他手内的手指。

……

第十七星期(第117天):我第一次看到我的小孩认真要用手抓住东西。

……”

调查法

调查法是一种古老的研究方法。2000多年前的大禹时代就进行过一次人口调查。近现代人口普查、社会问题的研究都普遍运用调查的方法,可见,调查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特有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调查法是一类方法的总称,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三种。

1谈话法

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研究对象的看法、态度,或让他们做一个简单演示,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中分析心理的特点。

2问卷法

它根据研究目的,以书面形式将要收集的材料列成明确的问题,让被试(即被研究的对象,这是一个常用的概念)回答。更为常用的形式是将一个问题回答范围的各种可能性都列在问卷上,让被试圈定,研究者根据被试的回答,分析整理结果。

3测验法

用编制好的心理测验作为工具,测量被试的某一种行为,然后将测得的数值与心理测验提供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被试的个别差异。在心理学中,常用来测量智力和个性特征。

测量法

所谓心理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人们在能力、学识、技能、兴趣、态度及人格特征等方面各不相同,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心理特征总会在行为上有所反映。心理测量是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对他的某种心理特征做出数量化的解释。任何一种心理属性在数量变化上都可构成一个连续统,如记忆力的强弱、运算速度的快慢、性格从极端内向到极端外向的变化等都各自成为一条连续统,测量的结果就是确定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征在相应的连续统上的相对位置。

心理测量的历史十分久远。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心理测量始于19世纪,目的是区分智力低下和精神疾病。这也就是现在家喻户晓的智商测量的原型。

在过去有一段时间,做智商测量几乎成了一种时髦。但是应该明确的是,除了十分必要外,一般不主张轻率地为未成年的孩子做智商测量。理由是,因智力问题导致学习困难的情况是极少见的,如果做智商测量的目的仅仅在于为学习困难找理由的话,会极大地损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即使检查结果正常,检查本身也可能对孩子产生极强的不良暗示。绝大多数的学习困难不是孩子的智力低下造成的,而是非智力因素所致。我们见过很多孩子,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好,就是学习成绩差,原因多半来自家长和老师的错误教育方式,比如,高压、批评多、鼓励少,等等。对老师来说,动辄要学生做智力测量,潜在动机可能是尽量推卸自己的责任。

现代的心理测量,几乎涉及人的心理的每一个方面,包括性格、气质、情感状况、认知模式、行为,等等,相应的量表也成百上千。很多量表是国际通用的,国外的量表被翻译成中文在国内使用之前,需要经过复杂的校正程序,以便适合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些校正程序完成之后,量表就可以被我们直接使用了。

相对于心理医生的判断而言,心理测量有客观的、量化的特点,它可以把某些心理问题以精确的数字显示出来。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尽管数字很精确,但并不意味着精确地反映了被测量者的状况,因为量表是死的,它也可能出差错。

如果说心理测量是反映心理状况的一面镜子,那它只能算是一面模糊的镜子,反映的是不清晰、不精确的心理状况。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取代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医生的作用。想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就需要跟心理医生好好地谈一谈。

在心理门诊中,很多人会对心理测量测出来的问题忧心忡忡。其实,这是不必要的。正确的做法是,让心理医生给你解释一下那些问题的意义和程度。粗略地说,在那些担心自己有心理问题并主动要求看医生、做测量的人中间,有99%的人是不会有严重问题(如重症精神病,也就是一般人说的“疯子”)的,因为这种担心本身,就是排除这类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对任何心理测量结果,不管是当事人还是心理医生,应该采取的基本态度是:心理测量永远只是诊断的辅助工具,只有参考价值,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正确的诊断只能在心理医生跟病人谈话之后做出,如果医生的判断与心理测量的结果不一致,应该以医生的判断为准。

实验法

心理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者创造一定条件来引起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产生,以进行测量的一种科学方法。

实验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自然实验法,一种叫实验室实验法。

1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对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适当控制条件所引起的某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自然实验法是普通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个别心理差异的有效方法,也是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法成功的关键是搞好实验设计。首先,明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课题,掌握解决课题的条件、途径和进程,对实验结果有初步的估计和预见。其次,要选好研究对象,正确选择实验组和控制组。再次,选定的实验的单位和数量、指导语、测查题目和评分标准都要统一,按指标做好记录。

2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专门的实验室内,运用一定的仪器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多用于对心理过程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如注意的范围、知觉的速度、思维过程的脑电变化、情感状态的心脑血管活动的变化,等等。

心理学是一门实证性很强的科学。有关被试心理的特点和规律,只能从收集到的实际材料中分析、综合,而不能凭研究者想当然地发挥。因此,每一个学习心理学的人都要学会正确使用研究方法。心理现象是复杂的,运用哪一种方法,要根据研究对象、研究条件、研究目的来确定,有时要综合好几种方法才能收集到多方面的资料。

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是收集感性材料的直接手段,目的是要从中分析、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因此,每一个学习心理学的人还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对感性材料做出全面的、深刻的、相互联系的理性分析,防止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研究心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