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长的革命
1005300000020

第20章 下猛药,用巧劲,家庭教育难题必有解决之道 (1)

第六章 下猛药,用巧劲,家庭教育难题必有解决之道 (1)

家长需要有一种“惶恐”的心态,因为肩上的责任太重。但也不必灰心丧气,把教育看成“死局”。常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任何时候的努力都是有意义的,找到方法就能解决问题。

没关系,不要紧,我相信你

孩子的心灵,就像初生的果实,上面有一层霜粉,只有温柔相待,才不会伤害它。怎样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呢?我有三句话:没关系,不要紧,我相信你。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做过家教。最大的收获,就是弄清楚了一个谜团:为什么我在的时候孩子学得很好,但我走了以后孩子的成绩又下来了。

那时,我辅导的学生在成绩上提高很快,但后来我发现他不能离开我。如果下学期我不辅导这个孩子了,家长就会打来电话,说孩子成绩又不行了。想来想去,发现这个问题就出在孩子的自信心上。我在他旁边的时候,总是鼓励他多思考、相信自己,他就能慢慢把所有的作业独立做完。但我一走,没有人在身边鼓励了,他的信心就下去了。这种潮起潮落的信心,显然并不真正地发自内心。于是,我决定在以后辅导的过程中,花60%的时间去培养一个孩子的自信,让他内心真正相信自己,这样离开了我,他也能学好。

自信心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里一个很有数学天赋的19岁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前两道题他都很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另一张小纸条上: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十七边形。

他感到非常吃力,但是并不觉得灰心。因为这样的难题他也遇到过,最后总是能够柳暗花明,找到答案。而且他相信,老师布置给他的题一定是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的。结果他思考到了天亮,终于完成了。

第二天,老师接过他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这是你自己做出来的?”老师很激动地问他。青年回答:“是我做的。但是,我花了一个通宵,比我平常的速度要慢很多。”

老师请他当着自己的面按要求再画一个正十七边形,这次青年很快就做到了。老师激动地对他说:“你解开了一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得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原来,老师误把自己正在思考的问题写给了学生,而这个学生也就初生牛犊不怕虎地解了出来。他就是数学家高斯,后来高斯回忆:“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将它解出来。”

信心的力量是难以估计的,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做到,往往最后你就真的能做到。而现在很多孩子的问题,就是觉得自己做不到,从一开始就否定了自己;或者有一种畏难的情绪,无形之中给自己设置了障碍。只要孩子自信了,家长也就能“一劳永逸”。

学习的方法,很多人都会教,但是对信心的培养,却是很少有人教的。如果能培养起孩子的信心,那么当他离开你、面对难题的时候,他都能靠自己去解决,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信心?我常对家长说,你们要懂得用三句话:没关系,不要紧,我相信你。

有一个孩子经常逃学,他的爸爸将他送到我这里。我问他是不是喜欢逃学,他说是的。

“没关系,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也逃过学。那时候,决定不去上课的那一刻特别兴奋,感觉自己是一个英雄。但是真正逃了之后,又觉得没什么意思,不知道干什么好。”

“对,就是这样!” 看来孩子信任了我。

“逃学虽然一时很好玩,但是到后来损失的还是自己。因为我发现,在我无所事事的时候,同学们都在学习知识,我错过了学习的机会。想着想着,我还是决定回去好好学。那时候老师就对我说:‘不要紧,只要决心学习,很快就能赶上来的。越早回头越好。’”

“后来你赶上来了吗?”

“当然,后来我上了大学,所以现在是老师。我相信你也可以把落下的功课补上,而且肯定能比我学得更好,因为我能感觉到,其实你喜欢学习,也很聪明……”后来,这个孩子的爸爸告诉我,说他的儿子没想到崔老师这么宽容,一点也没有批评他的意思。他真的不再逃课了,而且很骄傲地把期末成绩单给我看,前10名!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千万不要急着批评他。因为,一旦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他们自己就会给自己压力,他们会觉得很内疚。如果这时候家长还批评,增加了他的精神负担,他们就会把心思放在为自己辩解上,而不是反思自己的过错。多给他们一点空间,对他们说一声没有关系,这样的效果比批评好。你宽恕了他,还给他力量,这样的孩子对自己才更有信心。

以前批评过孩子也没关系,不要紧,往后多给孩子一些信心。

饥饿、寒冷、劳累——给他点“劣性刺激”

老虎没有在深山野林生活,就没有狂风暴雨的洗礼和林海雪原的磨炼,取而代之的是自幼得来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无形中,老虎就没了锐气、软了筋骨。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

经过一个苹果园,我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每棵苹果树的树枝上都垂着根绳子,绳子的一段系在树枝上,一端牢牢地绑着石块。

我就问果农,这样不怕把树枝压断吗?

果农笑笑说:“现在不压着它,等到了秋天,满树都是苹果,那就真的要被压断了!”

初看,不禁满口赞叹果农的超前意识,细想,这是果农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

孩子就像苹果树,不断地成长着,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着父母源源不断的爱。只是有时,父母的爱就像一张大网铺天盖地张开,为了防治病虫害,为了阻挡风雨侵袭,为了让它尽快成长,结出漂亮的果实,父母甚至剥夺了果树生长的自然环境,违背了它的成长规律,拼命地浇水施肥不说,还拿来了塑料,搭起了大棚,将果树包得严严实实,只为了让它免受伤害。家长认为,这是爱孩子,孩子就可以无忧无虑地茁壮成长了。倘若这时,如果有人试图给果树拴上石头,一定有人会大叫:“你这不是疯了吧?!”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动物园里,铁丝网之内的猛虎们威风凛凛。一只母鸡和一只兔子先后被扔进铁丝网内,老虎三两下就笑纳了。

老虎似乎意犹未尽,于是一头牛被赶进了网内。与前面的兔不同,这只牛毫无怯意,只见它尾靠铁篱,严阵以待。而另一边的老虎们,似乎也气定神闲。

它们慢慢靠近了,周围是一股浓浓的杀气,围观者们也屏住呼吸,等着看好戏。老虎与牛,就像两个武士,用目光开始厮杀。牛眼睛当然比老虎眼睛大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几只老虎突然潇洒地转身,留给观众背影。

驯养人员开始介入其中,显然人们不想看它们“和谈”。可驯养师怎样驱赶都无济于事,有一只老虎被赶急了,竟钻过一根横在地上的粗水泥管子,灰头土脸地躲了开去。

这哪里是兽中之王的本性?

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无形之中也在培养着这样一只只养尊处优的“老虎”?

从来没有忍受过寒冷、饥饿和失败的孩子们,将来会以一种怎样的面目走进社会?

有的家长跟我抱怨他的孩子胆小娇气,有的家长跟我抱怨孩子耐挫能力差,平时说两句就哭鼻子,更不用提批评了,还有的孩子动不动就跟家长怄气,全然不在乎家长对他的爱。

这不是孩子的错,因为自从生下来,他就没有权利选择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他们对饥饿、寒冷、委屈、挫折很少有机会体验,这时又怎能苛求他对这些有巨大的承受能力?

老虎没有在深山野林生活,就没有狂风暴雨的洗礼和林海雪原的磨炼,取而代之的是自幼得来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无形中,老虎就没了锐气、软了筋骨。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

所以,我们在对待孩子成长时,必须改变我们原有的意识和方式,我们必须给孩子一些“劣性刺激”,让孩子在令人不快或不舒服的外界刺激下得到适当的磨炼,以提高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相比较温室教育,这才是孩子成长必需的良药。

下面我就谈谈四种常用的“劣性刺激”。

1.饿饿他。很多孩子偏食、挑食、食欲差,这其实是因为父母的溺爱让孩子从来不缺好吃的,他想吃啥就有啥,自然就感受不到饥饿的滋味,吃饭时也就没胃口。俗话说:“欲求小儿安,应忍三分饥与寒。”知道饿的滋味,“饥不择食”也就理所当然。因此,让孩子适度饥饿,这是改变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最好办法。

2.累累他。孩子懒惰,没有责任心,父母再辛苦他也无动于衷,要想让“白眼狼”有变化,父母就要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喊停,而且不要再上学车接车送,过度的呵护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就是自己的双手和双脚,辛苦也是理所当然。家长不妨鼓励和督促孩子干一定的家务劳动和参加各种有益活动,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长不要什么都包办。

3.难难他。很多孩子意志薄弱,因为父母总是为他安排好了一切,这样就会导致一个结果:孩子有啥事都去找父母,一旦离开父母,他们就会变得“不堪一击”。父母这时应该有意识地为他设置一些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克服的困难和挫折,给他以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的勇气和方法。

4.批评批评他。孩子人虽小,脾气却挺大,这也怪不得他们,如果谁一生下来就听着“甜言蜜语”,谁都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这就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批评。对那些学习拔尖,容易骄傲的孩子,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更应不失时机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让他们体会到失败和受批评的滋味,化阻力为动力。

良药苦口利于病,家长朋友们,多给孩子一些“劣性刺激”吧。

物以稀为贵,疾风骤雨式的夸奖不值钱

夸奖就像盐,在生活中撒一点,很好;撒多了,就不好了。过多过分的夸奖,不仅让这种富有深意的奖励贬值,也给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了困扰。夸奖要适可而止,欣赏、交谈、聆听也是不错的方式。

中国人讲究分寸感,任何事情都要适度,教育也不例外。你不能为了锻炼他的能力让他小小年纪就出去推小车扛大包,你也不能怕他受伤就一辈子看着守着,不让人动半根手指头。你不能因为他犯了点小错就对他又打又骂,你也不能因为他取得了成绩而一阵猛夸。

总之,教育是个精细活儿。

有那么一阵子,赏识教育风起云涌,就像天上掉下块宝,大家纷纷付诸实践。可这一实践不要紧,赏识犹如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向孩子,芝麻大的优点被无限扩大,没优点也要创造优点,明明是错误,还要夸他勇于实践,以后定能知错就改,云云。

这么一阵猛夸,孩子受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