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长的革命
1005300000010

第10章 家庭教育的革命,家长的升级 (2)

第三章 家庭教育的革命,家长的升级 (2)

——晚上学到12点多正常,有人熄灯后去食堂看去,或者躲进被窝里看书,我们班都有学到凌晨两三点的同学,还有的同学早上4点多就起来了!我们是普通班,还轻松一点,下课了还能出去一会儿,实验班的同学下课了都不出去,一直学习。

——你们愿意学习吗?

——不知道。

对于孩子的辛苦,家长的说辞是:

“现在的孩子累,我也知道,也心疼,但能怎么办?现在苦一点累一点,将来不就有着落了吗?现在要是不学习,将来就在路边摆个小摊,卖点麻辣烫和烤肉,有什么出息呢?别说我们没面子,就是他自己长大懂事了,也会怪我们做父母的当时没教育好他。”

“别人的孩子学的,我们家孩子也要学,我们又不比他们差!”

“孩子学不好,别人知道了不会怪孩子,只是怪父母教育不好,你说教育能放松吗?”

……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以为孩子好为名义,堂而皇之地要求孩子做这做那,其实很大程度上,我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孩子的快乐不是以家长认为的快乐为标准,所以,不是孩子输不起,而是家长不能输,不能因为孩子而输,不能因为孩子而输了自己的面子。

所以,孩子必须拼命学习,孩子要全能,孩子要优秀,孩子不但要上大学,还要找一份体面的好工作,这是孩子必须交给父母的答卷。

但这样真的是爱孩子吗?如此要求下的孩子是否有自由可言?很多父母并不知道他们的精神世界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影响。孩子压力大,因此是压抑着的,而这样很容易在某一天爆发。孩子不能为自己做主,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这些事情很多是因为无用,是因为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也不能为父母挣得面子,因此坚决不能做……

只因为家长的输不起,对孩子的影响却是一生。

托儿所、重点班、补习班——只砸钱,不用心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我们太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各种知识的主人,越早越好,越快越好,越多越好。于是,孩子的课余生活也被各种补习班、强化班占领,他们的人生似乎就是为了重点班、重点大学奋斗。在这场看似有道理的学习运动中,家长的责任无形中消失了、缺位了。

有老师向我抱怨,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难对付了,孩子在学校打架了是老师的错,孩子成绩不好也是老师的错,孩子受了委屈还是老师的错,真不明白家长们怎么能一点错都没有,理直气壮地来学校告状。

我安慰这样的老师,像这种不明白的家长还是极少数的,大部分家长都是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的。但是,我也想到一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很迫切,后果很严重: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进托儿所、补习班、重点班,仿佛他们只需要出点学费,其他事情都是老师的责任了,这种“花了钱”的心理,正说明现在很多家长缺乏责任心。

教育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组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但这并不是说教育就是社会的责任、国家的责任,因为说到底,教育还是监护人和家长的责任。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老师的教育方法可能需要质疑,但家长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也是需要反思的;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好、喜欢撒娇等,这些还是主要归于家长的责任。因为家长长期和孩子在一起生活,这直接决定了孩子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但是,有的家长责任意识太淡薄,很少配合学校的教育,以至于孩子的学习结果是:5+2=0。

在学校学习了5天,回到家待了2天,结果知识全忘光了。

家长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了什么,也不关心老师对孩子的作业有什么安排,也不问孩子的学习进度怎么样、跟不跟得上等,反正看见孩子上学去了,按时回来了就行了。到了家里,家长也不敦促孩子复习,好像自己只需要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就可以了。这样,知识当然会被迅速地遗忘了,不是孩子的记忆力不好,而是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重复、记忆的过程,一旦这个过程中断了,后面又要花很多精力去重新开始。

有的家长说,我虽然没有帮助孩子复习,但是我请了专门的老师辅导他啊。但这是否能说明家长尽了责任呢?还是不能。

因为学习并不是填鸭,想要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掌握学习的规律,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依照规律来学习。但凡研究过学习方法的人都知道,补习班和课外活动班并不能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要强化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将知识用于实践,也就是说,和孩子一起“检验真理”。比如说,在学校学习了一些物理上的串联、并联,家长可以和孩子在家里研究一些小型的电器;孩子在学校学习了古诗词,家长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安排周末的活动等。可以说,这个配合学校教育的过程是需要动脑筋的,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很多家长不愿意做、不想做,或者说自己没有时间做,把孩子赶到补习班,补习班能做多少呢?质量如何呢?对孩子以后的独立学习帮助有多大呢?这些问题,家长们不去思考。

所以我说,很多家长是不负责任的,哪怕他花了很多钱给孩子报班,也花了很多钱帮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出现问题本身就说明了家长在某些方面没有尽到责任。

孩子怨恨社会、对人冷漠;迷恋网游、不爱学习;自私自利,没有感恩之心;不知羞耻,没有责任心……这些与我们的社会环境有关,但“问题少年”就一定是社会的错?家长们就没有做错什么?这一点是很多家长需要反思的。

可以说,很多家长喜欢和学校“玩太极”,教育孩子的任务总是在两者之间推来推去。学校的大门迎来送往着一批又一批孩子,但是,孩子的一生只有一回,一旦敷衍了,就永远不会再有机会弥补。

话都被你说完了——不是孩子没主见,只是家长太强势

你看看我们吃什么?“随便!”这两件你喜欢哪一件?“随便!”周末李阿姨要把弟弟寄在我们家,你看着点儿他。“随便!”不管说什么,孩子都是一句“随便”,为什么孩子常点“随便”这道菜?

一个身高接近2米、体重240斤的人,别人怎么也不能忽略他的存在吧,但还真有家长,成功忽略了这样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话说这一天,有位热情好客的家长邀请我去某某高级酒店共进晚餐,顺便认识一下她的儿子,解决一些问题。其实,我不太喜欢在饭桌上说什么教育,当时也有其他的事情脱不开身,但这个语气坚决、果断的家长,简直就是以命令和通知的语气说,希望我晚上准时到场,万事俱备,就等我开饭。

见到那个孩子的时候,我真吓一跳,那位家长看起来十分娇小,但她的儿子赶得上姚明了。我在家长的安排下坐到孩子的旁边。

那孩子很沉默,一直都是他的妈妈在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她自己的工作、丈夫的工作,今天怎么怎么忙,实在没有别的时间等。她讲到口渴,停下来喝水,我便问旁边的小伙子:“在哪个学校读书啊?”

“噢,他在市一中。”

“你们几点放学?”

“他们四点半就放了,也是从学校直接过来的。”唉,这妈妈真爱说话。

“爸爸在什么单位?”

“崔老师,我刚不是说了吗,他在建行上班呢。”

“你们老家是哪儿的?”

“他们是延吉那边的,爷爷那辈搬过来的。”

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轻轻地碰了碰那位母亲,结果,这大姐说:“儿子,你往里面去点,挤着崔老师了。”

……

饭后,妈妈说:“崔老师,您看我们家孩子长得不错吧,就是不爱说话,对什么都无所谓,哪像一个十几岁的青年人啊。”

我诚恳地说:“大姐,真不是你家孩子不爱说话,而是你自己说得太多了。你看我问他的问题,都被你说完了,他还说什么呢?”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就说,人与人之间谈话的时候,要留80%的时候倾听,剩下20%的时间,带着启发对方的问题来说。可这位母亲,没有给孩子留下一点说话的空间。

同样,也有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无主见、很软弱,但是家长又给了孩子多少选择的空间呢?当然,家长帮助孩子包办一切,目的是为了给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省得他们走弯路,但人生中有些弯路是一定要走的,孩子自己做出了选择,他才能学习去承担责任、自主思考。

其实,孩子在学校、社会上,他们可能是多元的、多言的,但是回到家里,就变成了单一的形象:寡言少语,对一切都无所谓。这都是因为家长平时说得太多了,或者帮他们做得太多了。

我们回忆一下生活中那些说话有影响力的人,他们往往是语速慢,而且不是整天唠叨不停的人。就说国家领导人,他们在新闻中的讲话也总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因为那样,他们才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话,他们要对自己的每一句话负责任的。还有那些佛学方面的大师,他们说话一定是缓慢低沉的,但就是有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有理不在声高”,只要说到了点子上,就是字字珠玑,说多了反而让自己的话贬值了。

同样,帮孩子做事情,并不是越多越好。在关键时刻能指点迷津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大师。如果家长什么都帮助孩子做,只会让他们觉得,家长就是好管这些事,或者认为家长本来就应该做这些。

多给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自己作选择,而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这样的孩子,才能真正长大。

逼着孩子读书,自己打麻将——到底谁是两面派

学习,这个家教中的老大难,使社会上一大批的辅导班和辅导教材的编著者加入了解决这个难题的队伍,但形势不容乐观。啥时候状元也出在我们家?先看看状元父母们都是怎么做的吧!

“我的孩子就是不爱学习,怎么说都没用。又不是没有给他买书,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我们从来都不耽误地买回家放在他的书房,可他懒得翻,天天把学习机当成游戏机……”这是我最常见到的一种家长,他们脸上的表情似乎在向我解释:该做的他们真的都做了,孩子还是不爱学习,应该不是他们的责任了。

但是当我问:“最近你看书是什么时候?”对方的表情往往像是在回忆上世纪的历史,让我惊讶的是,有的家长身为老师,也说自己已经很久没读书了。读书,不是上学时候干的事情吗?

“崔老师,您一年读多少本书?”

“我每个月读一本是最低标准。”以前时间充裕,我最爱读书,也是因为我“懒”,光是看书,就能和好多有趣的人交流,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去,成为其中的观察者……这真是太省事了!但现在经常要去各地演讲,回到长春也总是有人来咨询,读书的速度就慢了下来,只能坚持一个月一本。不过,我渐渐也攒了2000多本书了。

“我们不比您,是做这个行业的,我们的工作都太忙了,整天都是芝麻绿豆的事,说出来好像没有什么,但根本没那个雅兴读书。再说,现在我们家长看的书孩子也不懂,对他们的学习帮助不大啊。”

“你误会了。我问读书的事情,并不是说要求每一位家长都去给孩子当辅导老师,只是看看家庭中有没有读书的氛围。”孩子爱学习,一个好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说“书香世家”,可见从古至今,书卷气是可以一代一代相互影响和感染的。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读书,他们就会不自觉地也跟着去翻一翻书,孩子有模仿的天性,慢慢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等到养成了习惯,也就能从读书中找到很多乐趣。

著名的童话大王安徒生的父亲是一个鞋匠,他除了做鞋,没有别的长处。但是他喜欢给孩子搜集书本,凡是他能找到的故事书,都整理了放在儿子的小屋——他们的杂货屋里。他爱读书,也爱给儿子讲故事,是安徒生最好的启蒙老师。德国文学家歌德,他是在母亲的故事里长大的,他说自己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健康的体魄,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丰富的故事和流畅的表达。

一个爱读书的家庭中,必定有爱读书的孩子。

很多父母把读书当成苦差事,听了我的话,只好苦着脸表示愿意为孩子“牺牲”,在孩子回家之后,就装装读书看报的样子,这样也不错,只是别把书拿倒了。

其实,人人都需要读书,就算是事业有成的大老板,或者是全职主妇,读书都不会是多余的。华人首富李嘉诚至今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他本身是做学徒出身的,并没有多少文化,就是凭着自学,慢慢成为一个有长远眼光和坚韧意志的人;比尔·盖茨也有读百科全书的爱好,他每年都要给自己安排一个学习的主题,然后围绕着这个主题去读书。像这些著名的企业家们,他们依靠读书的智慧而富有,但是等到自己不再需要金钱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最需要的还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