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军事思想的概念、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和基本规律,了解我国历代领导人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与作用。
军事思想是人们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也影响和作用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军事思想的基本研究对象是战争,而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军事思想就是要揭示战争的本质和规律,研究战争的基本力量,从总体上反映研究军事问题的理论成果。由于军事思想对军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普遍受到不同阶级、国家或政治集团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场战争表明,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不仅需要大力推进军队体制编制和武器装备等方面的现代化,更需要更新军事理念,建立和发展现代的军事思想,把积极发展军事思想作为争夺21世纪军事斗争制高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军事思想是人们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是研究和指导战争,加强和促进武装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军事思想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的方法论、战争的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是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随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战争和军事实践给予理论上的指导,又在新的战争和军事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鲜明的阶级性,还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不断地创新性。
军事思想的内容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哲学层次,即认识论、方法论层次,解决战争和军事问题的认识论、方法论;二是军事实践基本指导方针层次,即具体规定战争指导、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实践活动遵循的方针原则。
军事思想按时代区分,可划分为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思想;按阶级性质区分,可划分为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等;按地域和国家区分,可划分为外国军事思想和中国军事思想;按人物区分,可划分为孙子军事思想、拿破仑军事思想、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等;按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区分,可划分为冷兵器、热兵器、热核兵器、机械化、信息化时代军事思想等。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按照军事思想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阐述,将其分成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思想三个阶段。
(一)古代军事思想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即夏朝至清朝后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4000余年间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是我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经验的总结。
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我国先后建立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这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奴隶社会时期的中国已组建了数量不多的军队,战争经常发生。战争实践催生了军事思想的萌芽并逐步形成专门的学科。这一期间出现的《易经》、《尚书》、《诗经》这些文献,简单概括了当时的军事思想,此外还出现了《军志》、《军政》两部兵书。但此时的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还处于低级阶段,军事思想还属于经验性的,缺乏系统论证和理论概括。同时,此时的军事思想受迷信的影响很大,“天命观”盛行。
约从公元前8世纪初到公元前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趋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阶级矛盾激化,战事频繁,人们对战争有了深刻的认识,形成了系统的建军治军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战争指导原则和充满朴素辩证法的军事哲学思想,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体系基本形成。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军事思想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兵书,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七部兵书中有五部(《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都问世于这个时期。
约从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840年,即我国历史上的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王朝统一战争、民族战争和农民起义战争、争夺中央统治权的战争频繁发生。随着政治、经济、战争的发展,军队组织和兵器装备有了较大变化,战略战术和指挥艺术得到了高度发展。这一时期比较有价值的兵书有《李卫公问对》、《三略》、《武经总要》、《三十六计》等。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并力争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2.西方古代军事思想
西方古代军事思想是在西方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奴隶制时期的军事理论主要蕴含在军事历史著作中。如古希腊希罗多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罗马恺撒的《高卢战记》、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等记述了一些战争的情况,反映出古代欧洲一些国家的军事思想。
至公元1世纪,西方开始出现带有较强理论色彩的军事著作。如古罗马S·J·弗龙蒂努斯的《谋略》以及后来韦格蒂乌斯的《论军事》等。中世纪的欧洲,军事理论著作屈指可数,拜占庭帝国佚名作者的《将略》,主要论述的是战术问题,稍后有利欧的《战术》等少量著作。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马基雅维利的《战争艺术》则强调会战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主张征募民军代替雇佣军,建立步兵和炮兵相结合的国家军队,在欧洲军事思想发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西方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成就在于建立兵役制度和军队的组织编制,就兵役、边防和军队的组织、训练、管理及作战,提出若干指导原则,形成了古代的战争艺术,并且出现了以军事历史为主的军事著作,对军事思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近代军事思想
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一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得到确立,二是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宣告诞生。它是资本主义形成与上升和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时代的时候形成的,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的发展而发展。
15世纪和16世纪之交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军事思想领域出现了近代化的萌芽,主要代表著作是意大利马基雅维利的《战争艺术》等。近代欧洲军事思想变革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期的拿破仑战争艺术,以及克劳塞维茨所著的《战争论》和A·H·若米尼所著的《战争艺术概论》这两部军事理论名著之中。这两部著作均在总结拿破仑战争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标志着欧洲和世界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的基本确立。
1848年至1849年,无产阶级以一种特殊的身份参加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作为一种崭新的军事思想体系,也就在此确立了。19世纪中后期,为适应当时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和迎接即将到来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次正确揭示了战争和军队同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军事领域的若干基本规律,确立了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科学原则,创立了关于城市工人武装起义、无产阶级军队和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原则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集中反映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皮蒙特军队的失败》、《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德国农民战争》、《1852年神圣同盟对法战争的可能性与展望》、《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革命的西班牙》、《法兰西内战》等一系列著作中,也反映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为《美国新百科全书》撰写的军事条目及关于军事问题的书信中。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诞生,是人类军事思想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伟大革命,为人们研究、解决军事领域的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受到西方的严重冲击。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标志着变革传统军事思想的开端。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在“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的思想指导下,开始兴办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引进、仿造西式的枪炮、战舰,编练军队。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虽最后失败,但国防建设思想、作战指导思想和作战方式却向近代化迈进了一步。在资产阶级革命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提出以党治军、军队与国民相结合进而成为群众的武力的建军方针,并在军队中建立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在建军思想上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三)现代军事思想
1.现代外国军事思想
从19世纪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也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丰富和发展的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新型的科学技术被应用于军事领域。新型技术的运用必然导致作战理论和作战原则的重大变革。与此同时,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战争对经济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卷入战争的人员越来越多,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的斗争也日益复杂。这些重大的变化推动了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致使一时期出现许多军事理论,如了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理论、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还有“机械化战争”理论、“坦克制胜”理论等。其中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理论为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军事理论基础。
20世纪,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也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人类文明跨入现代史时期,也孕育着世界现代军事思想。在战争中列宁创立了战争与革命、武装起义和建设工农红军、实行全民战争等无产阶级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斯大林在反法西斯侵略,捍卫无产阶级政权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继承了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建立了苏联军事思想体系。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本国人民的革命武装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的原理与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也创立了各具特色的军事思想。
2.现代中国军事思想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经历了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建立新中国的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若干次战争的洗礼,中国无产阶级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和国防建设探索中,汲取了古今中外的军事思想精华,结合自身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现代化的军事思想。其重要的理论成果有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以及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讲话。
三、几部军事名著介绍
(一)《孙子兵法》简介
国防教育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颠覆威胁的建设斗争、防御外来侵略,而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一种社会活动。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为增进全民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能力的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
《孙子兵法》为孙武所著。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另一说为惠民县)人。今存《孙子兵法》约5900余字,计13篇。
第一篇——《计篇》,论述怎样在开战之前和战争中实行谋划的问题,并论述谋划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军事原则。
第二篇——《作战篇》,论述速战速胜的重要性。出兵打仗要耗损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拖久了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财货枯竭,别的诸侯国会乘机进攻。提出“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
第三篇——《谋攻篇》,论述用计谋征服敌人的问题。孙武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善中之善者”,“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地强迫敌人屈服投降是最理想的作战方案,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光辉思想。
第四篇——《形篇》,论述用兵作战要先为自己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以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孙武认为,要在作战中取胜,必须善于对待攻和守的问题。兵力不足就防守,兵力有余就进攻。防守时要十分严密地隐蔽自己,进攻时要打得敌人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