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电视民生新闻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研究者对这方面的实践成果的归纳、提练与总结还没有系统化,这方面的研究专著较少。陈正荣的《电视第三次浪潮——解析“南京现象”》概括出中国电视新闻传播模式经历了“联播体”、“焦点体”、“晚报体”等三次浪潮。三次浪潮折射出三种不同的电视新闻传播理念。“联播体”是以宣传为主体的说教式传播。“焦点体”是以舆论监督、批评报道以及重大时政新闻为主体的新闻信息传播。“晚报体”是在20世纪90年代都市报业发展基础之上,在电视新闻改革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电视新闻传播模式,也就是标榜“民生视角、民本取向”的民生新闻。
三次浪潮发展演进的轨迹折射出电视新闻自上而下、渐进式的不断回归平民生活的变革路径。朱寿桐主编的《民生新闻概论》(2006年)对于民生新闻的概念、特征,民生新闻的“倾向性”,民生新闻的“中国性”——中国特质,民生新闻的历史性与当代性以及民生新闻的学术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于长洪、白庆祥所著《服务新闻论:民生新闻的原本解读》(2006年)则提出了一个类似于民生新闻的新的概念:“服务新闻”,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服务新闻的专著。另外,胡智锋、张国涛编著的《内容为王:中国电视类型节目解读》(2006年)中有两个章节谈到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实践,中央电视台刘东华编著的《当代电视报道理念与技巧》中有一小节谈到了民生新闻的典范《南京零距离》。朱羽君、高传智主编的《进退之间——中国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态录》,对江苏广电系统几位民生新闻主创人员进行了系列访谈,对其心路历程进行了深入剖析。以上这些专著对于电视民生新闻的研究侧重于实务操作层面的提练分析,较少理论上的深入与研究视野的拓展。
综观近年来学界与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关注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第一,研究方法上比较注重定性分析和个案研究,大多以对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新的新闻传播现象的实践解析为主,以及对民生新闻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就事论事式的总结与评价,缺少适量的定量研究,从受众层面探究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的研究成果更是鲜见。很少有研究者做过深入的受众研究,目前尚未看到关于电视民生新闻的大型观众调查与受众研究报告。
第二,研究内容上,近年来主要停留在对定义的界定、特征的归纳、背景的分析、问题的批评以及前景的展望上,缺少学理层面深层次的探究。前期的很大一部分研究论文中,主要讨论的是民生新闻的定义、特征、背景、问题等等,没有向理论研究的纵深迈进。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这一全新的新闻传播现象的讨论,应当可以置于社会转型期新闻媒介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互作用的生态环境中,在改革开放与新闻传播事业蓬勃发展的现实框架下进行考量。目前的研究对于民生新闻的结构失衡问题、媒介生态问题较少关注。今后对于民生新闻的研究,完全可以也应当引入媒介生态理论及相关观点进行分析。
第三,研究取向上,绝大多数研究者只关注到国内电视民生新闻现象,而没有将视角拓展至国际领域,笔者所检索到的资料中虽然有一些介绍美国“公共新闻”、比较“公共新闻”与“民生新闻”的文章,但真正论及美国“民生新闻”的,微乎其微。随着全球媒体交流的日益频繁,在世界新闻传播事业呈现国际化与地方化并存的时代,考察国外的新闻传播环境,借鉴与吸收国外先进的传播理念,对本土新闻、民生新闻的运作方式进行探索与改进,是值得国内新闻业界与学界共同思考的重大问题。
由此看来,今后一段时间的电视民生新闻研究,至少可以向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一是引入媒介生态理论,从媒介生态环境的角度考察民生新闻的生存根基与发展前景,探讨民生新闻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特别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二是从传播效果研究与受众研究角度对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观众结构、节目评价等方面进行考量,建构一种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三是进一步探讨民生新闻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可能性,为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的转化寻求理论支撑。当然,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的转变是否真正能非常顺畅,现在还很难下结论。这还牵涉到一个媒介功能转变的问题,媒介究竟是新闻报道者还是社会舆论的组织者、评判者。如果是后者,从中国民众的媒介素养与媒介参与意识来看,新闻媒介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另外,这种转变至少存有两种隐忧,一方面公共新闻运动在西方虽然风行一时,但已经成为历史;另一方面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的转变是否又会导致电视新闻的去平民化(或者说再精英化),而失去其本身所拥有的“平民”色彩,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四是拓展研究视野,从西方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中吸取营养,进行中西方比较研究,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方向性的论证。研究方法上,应当借鉴西方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路径,融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种基本方法,更加注重实证研究。
我们应当看到,电视民生新闻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占据地方电视新闻的主流,成为融合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市井新闻等多种新闻体裁的新闻模式,并将成为公共话语的表达与沟通平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良性互动。这是因为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大的现实问题。无论是政府的执政方略,还是社会民众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新闻传播事业的创新源泉,还是媒介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必然趋势,都表明了一个事实: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有利于电视民生新闻不断改进与完善,也将促使研究者向着更加理性与纵深的层面思考电视新闻的未来走向。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假设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在考察电视民生新闻产生根源、发展进程以及传播方式、传播理念的基础上,探讨电视民生新闻与社会政治环境、受众环境、媒介自身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将电视民生新闻这一特定传播现象放在媒介生态的大环境中考量,探究电视民生新闻对社会发展、公众民主意识的推动作用,以及媒介环境、社会体制、公众需求对电视民生新闻完善与发展的反作用。同时,对目前电视民生新闻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以及阶段性的转向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前景与未来趋势做出一定的预测与判断。鉴于国内关于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义没有明确、权威的界定,我们可以在以下框架下审视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首先,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理念和传播模式;其次,从所报道的内容来看,电视民生新闻包含了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等诸多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新闻报道体裁,而不单属某一类,但也并非无所不包;第三,在媒介经营与媒介市场竞争层面的讨论,可以将电视民生新闻看作一种电视新闻节目形态,从而对同类节目进行总结与评价。
基于以上三种角度的考察,本书的研究取向在于,依托媒介生态学理论中关于内外生态环境的划分,从传播内生态和传播外生态两个层面展开,形成两条主要的研究线索:第一条线索即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内生态,主要是指电视新闻改革所带来的电视新闻节目的调整、变化,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生存、发展策略,以及因此而引发的内在结构问题,如同质化、平庸化、娱乐化等等。第二条线索即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外生态,主要是指电视民生新闻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及其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进行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分析;明确一种关系:电视民生新闻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揭示一个问题:电视民生新闻的生态问题。有学者指出:“传播活动不仅受限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环境变量,而且自身相对于个人及广泛的信息接受者来说,也构成了一个复合性的‘拟态环境’。它包融了各种生态要素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电视民生新闻的产生、发展、变革是大众媒介外部生态环境以及媒介内部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这一传播活动的全面考察,必须融合多领域、多学科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因此,本研究拟将民生新闻放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中,在对电视民生新闻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宏观观照的同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1.电视民生新闻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新闻传播媒介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与近年来媒介环境变迁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与民众民主意识的提升,民众参与公共事务、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的培育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电视民生新闻又是新闻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新闻传播理念的重大变革,是新闻媒介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与自身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其在构建和谐社会,倡导人文关怀,彰显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培育一种媒介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市场竞争与媒介传播伦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一些有碍自身发展的不良倾向,对于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一些阻力。这种阻力必须通过不断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品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更加理性的参与以及更加专业化、细分化的受众市场定位等等措施加以化解。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媒介生态学是关于媒介内外生态环境与媒介自身发展进程之间关系的科学,对于电视民生新闻的研究应当放在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的范围内进行综合考察。因此,本书拟融合政治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方面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采用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静态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理论及关系进行描述、阐释、比较、论证。在充分了解国内外与民生新闻相关的历史与现实背景的基础上,联系社会大众的生存环境、媒介素养、民主意识,以及新闻改革过程中媒介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诠释电视民生新闻产生、发展、盛行的原因,揭示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探讨民生新闻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寻求电视民生新闻与社会环境的更加和谐、协调发展的方式与策略。在实证研究环节,采用文献资料调查、个案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中西方比较等方法,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制作理念、创新历程、运行轨迹、发展态势以及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外生态问题,即政治生态、经济生态、人文社会生态。第二部分主要讨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内生态问题,即电视民生新闻自身发展进程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第三部分对目前国内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系统分析的前提下,结合数字新媒体技术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影响,探讨电视民生新闻在多媒体融合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电视民生新闻的目标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