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
9657100000055

第55章 窗外/康白情

窗外的闲月,

紧恋着窗内蜜也似的相思。

相思都恼了,

他还涎着脸儿在墙上相窥。

回头月也恼了,

一抽身儿就没了。

月倒没了,

相思倒觉着舍不得了。

(原载1919年4月1日《新潮》第1卷第4号)

作品导读

康白情(1895—1959),“五四”期间北大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新潮社和少年中国学会的骨干。自1918年起,在《新潮》、《新青年》、《少年中国》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白话诗歌,并于1922年由亚东图书馆出版了诗集《草儿》。

《窗外》是康白情写得较早的作品。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的导言中,曾将这首诗与胡适的《应该》、湖畔诗人的创作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而中国的诗歌传统向来缺少真正的情诗,“有的只是‘怀内’、‘寄内’,或曲喻隐指之作;坦白的告白恋爱者绝少,为爱情而歌咏爱情的更是没有”。不过,与浅显直白的《应该》相比,《窗外》尽管笔致上有些相似,但在诗歌的内蕴与表现手法等方面则要略胜一筹。诗人将爱情与月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借着月色的若隐若现,细腻地传达出一种欲罢不能、缠绵悠长的相思之情。胡适认为《草儿》能够在技术层面上证明,白话新诗也能达到“漂亮的境界”,(胡适《评新诗集》)《窗外》正可以称得上是“漂亮”的代表。

康白情在《草儿》的自序中曾说过,这部诗集中大多数作品都是“五四”的产物,“我不过是剪裁时代的东西,表个人的冲动罢了”,废名也认为“没有新诗运动一定没有康白情的这些诗”。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草儿》集中那些或圆熟或粗率的作品,也许比《尝试集》更能体现出“五四”新诗曲折向前的发展线索。

拓展阅读

康白情:《和平的春里》、《送客黄埔》、《江南》

(颜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