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肖凤文集(散文卷)
9650700000028

第28章 客居韩国(10)

三十三、教授之家

在韩国,教授是个非常令人尊敬也非常令人羡慕的职业。

我天天亲眼看见: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和职员们是如何谦恭地向教授们鞠躬致意的。

有一个例子最能说明问题:1992年9月1日我生平第一次抵达汉城机场时,因为我最怕别人检查我的行李(请别误会——我是一个遵守法律的公民,只是作为一个女人,很不喜欢别人翻动自己的箱子,因为其中总有许多不愿意被别人看到的妇女用品,况且打开再捆上,特别麻烦),于是灵机一动,赶紧把韩国大学校方的邀请书拿了出来,交给海关人员过目。他们一看我是“客员教授”,立即放行。这件事使我非常惊奇,也可见教授这一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我也有机会数次被邀请至教授的家里做客。

韩国的大学校园里,没有教授宿舍,教授们都住在各自买来的房子里。有的离学校很近,有的离学校很远,他们都开着自己的小汽车上班。

高丽大学中文系教授许世旭先生的家是一座非常漂亮的三层小楼房。完全是西式设备,地板、地毯,还有许多名画家的画与各种艺术品作装饰。一层楼是客厅(大约有40平方米)、餐厅(大约有20平方米)、卫生间(大约有10平方米),好像还有一间住房(未进去看,所以不知大小)。卫生间里一天24小时都有热水供应。但是作为一个女人,我最喜欢这里的全套现代化厨房设备,实用、雅洁,简直看不出来是厨房。二层楼是全家人的卧室,还有教授的书房、阳台,阳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女儿的卧室里摆着钢琴。除了这座小楼房之外,还有一个小小的院子,院子里种着柿子树、梨树,有假山石,有潺潺的流水,还养着几只可爱的小狗。

汉城大学校中文系教授李炳汉先生的家就在汉城大学附近,是一座建筑在半山腰上的三层小楼房。楼房里也是西式设备,地板、地毯,卫生间里有热水,客厅里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艺术品,其中以来自中国的字画、瓷器、漆器、印章石等最多。楼房外面也有一个小小的院子,种着树,有山石,形成一种韩国庭院特有的景观。

韩国家庭的住房,没有单位分配的,都由私人出钱购买。教授家的房子,当然也不例外。韩国教授的家庭组成一般都是:教授、教授夫人,和一或二或三个孩子。教授夫人都不出来工作,只在家里负责全部家务及教育子女。当然,韩国也有女教授,但是为数很少。教授一人的收入足以购买房产,购买汽车(韩国国产汽车的价格大约相当于一位教授五个月的工资总和),有时一家两辆(教授一辆,夫人一辆),维持全家的生活,和供子女读书(在韩国,教育费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其实教授人们也都受过高等教育,她们自身都具备很高的专业造诣,可是结婚成家之后,为了丈夫,为了孩子,她们就都待在家里,做起家庭主妇来了。况且丈夫一人的收入足以维持全家“小康”以上的生活,还绰绰有余。

看到教授这一职业的收入如此之高,人格又受到如此之尊敬,所以教授已经成为很多人最向往的职业。韩国的大学生们都很用功,大学毕业以后还要考硕士,硕士毕业以后还要考博士,读书不倦。

读书风气之盛,使韩国国民的教育水准不断提高,寻常百姓也都具有很高的“公德”水平,具体事例,另文再叙吧。

三十四、到了“三八线”

我做梦都不曾想过,我会来到“三八线”——真真实实的“三八线”,把美丽的朝鲜半岛分割成为南北两个国家的那条北纬38度线。

第一次听到“三八线”这个名字,是50年代初,做初中学生的时候。有一天,老师告诉我们,刚刚爆发了一场战争,叫做抗美援朝战争,因为“唇亡齿寒”,中国人都要保家卫国。几天以后,就看见高中学生里面,有人胸前带上了大红花,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了。我那时很小,只有十一二岁,除了读书之外,其他一切都糊里糊涂。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关于它,留在记忆中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三八线”这三个字了。

三八线,这是一条普普通通的纬度线,不仅把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民族的朝鲜人,分裂成了至今不能互相往来的两个国家,它还使三八线以南的韩国大众,与大陆的中国人民,互相隔绝了四十多年。

在1993年一个春末夏初的星期日,我的系主任、韩国著名汉学家李东乡教授和他的太太,邀我一起到“望拜阁”去旅行。

望拜阁是一座建筑物的名字,它是韩国普通民众可以到达的最北边的一个地点,也是外国旅游者可以抵达的最北边的一个地点。再往前走大约一百公尺左右,就是铁丝网,这排铁丝网,在地图上称为“南方限界线”。铁丝网北边就是三八线。

在“南方限界线”的南边,有一座大理石石碑,黑色的巨石正面刻着三个白色的中文大字“望拜坛”。在石碑的后面,铁丝网的前面,还矗立着几块长方形的石雕,每块石雕上面,都雕刻着朝鲜半岛的美丽江山。据李东乡教授告诉我:每逢中秋节,都有许多原籍朝鲜的韩国公民来此朝着北方拜望,祈祷祖国的早日和平统一。

望拜阁的南边,是一座小型公园。在这座公园的西侧,竖立着一个很高大的大理石纪念碑。纪念碑上面,用汉字刻着如下的一首诗:

南北平和统一祈愿诗

白衣民族两分裂,

忧国忠心恨满腔。

愿回天地平和运,

统一江山大瑞光。

——一鹏徐京保作诗

在这座诗纪念碑南面的广场上,陈列着一条被截断了的铁路,铁道上停着一辆火车,车头朝北,车尾在南。过去,在未被分裂的年代,这辆火车能够从半岛南端直达北端;可是现在,火车只能在此搁浅,铁路也被截成两段了。

在望拜阁的正南方,还建立了一座展览馆。走进展览馆的大门,迎面矗立着一根柱子,柱子上有个电子计时器,它时时都在向参观者显示着:南方和北方分裂,已经多少年多少个月多少天了。我们去的那天是1993年5月29日,那柱子上的计时器就告诉我们:已经分开47年9个月零13天了。

以上种种,我已痛切地感到:分裂给韩国人民带来了多大的痛苦,韩国人民又是多么热切地盼望着南北能够早日和平统一。中国被历史造成的祖国大陆与台湾的长期互相隔绝,虽然与韩国和朝鲜的情况不一样,但是被分裂后的民族感情,却是彼此能够理解的。我没有去过朝鲜,不了解那里的情况,可是韩国民众渴望统一的感情,我是深有了解的,我的学生们就常常向我倾诉这样的心情。本是同一个民族,过去又是统一的国家,很多家庭都有成员被南北隔绝。不过两边的铁丝网只能暂时隔绝南北的来往,隔绝不了的,是民族的感情和人的亲情。

从汉城到望拜阁,单程火约需要两小时左右。所谓“约”我去旅行,说来惭愧,实际上就是由李东乡教授和太太轮流开车“载”着我去。那一天虽是初夏,但骄阳似火,李先生伉俪来回开车四小时以上,十分辛苦,我很想代替他们劳动,可惜的是,我只会骑自行车,而不懂开汽车的技术。

三十五、大田博览会

我对国际博览会一直很神往,因为那是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尖端的展示总汇,从中可以领略:人类的智慧究竟已经开发到了怎样的境界。可是一直不可能亲临其境,只能间或在电影院里或电视屏幕上,看个大概。

这次在韩国教书,适逢国际博览会在韩国的大田市举行。翻开地图一找,知道大田市是忠清南道的首府,相当于我国一省的省会,位于京(汉城)釜(釜山)高速公路的中间,如果开汽车在这条公路上行驶,单程大约需要两小时左右。我想,这次博览会对于我说来,仍旧只是一个海市蜃楼,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想不到,在1993年的9月上旬,忽然接到了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朴宰雨先生的电话。他在电话中说,要利用星期日和没有课的星期一,用他自己的汽车,载着正在外大教书的北京大学杨贺松教授和我,去大田参观国际博览会。这真是意想不到的喜讯。

9月19日是星期天,上午八点半钟,朴宰雨教授开着他的汽车来接我,然后又到外大的外国人宿舍去接杨教授。我和杨先生早已熟识,因为在汉城执教的中国教授中,只有我们俩是女人。我们坐在朴教授的汽车里,海阔天空地聊天;聚精会神地开车的朴教授,偶尔也会插言。

韩国的高速公路遍布全国,修得很好。更难得的是:当初的设计工程师们,为开车的人想得很周到。每逢行驶一个小时左右,路边就会出现一座很大的休息厅和停车场,休息厅里有餐厅,有咖啡厅,有小卖部,还有十分清洁的公用卫生间。柏油铺就的停车场边,有供行人休息的小小露天庭园,有木桌,有木椅,有遮荫的树木,还有公共电话亭,只需放入几枚硬币或者插入磁卡,就能打到全国的所有地方。

将近中午时,我们进入了大田市的地界之内。只见蜿蜒曲折的公路两旁矗立着一群又一群的公寓大厦,这些楼房都是新落成的,有的施工还在收尾,它们的色彩都很淡雅,有浅绿色的、浅兰色的、浅粉色的,外观十分好看。

博览会的会场,占据了很大的范围。东、西、南、北的各路停车场,简直望不到边,只有用记住场地号码的办法,才能辨认。

离大门很远时,就看见了迎风招展的各国国旗,很有气派,很为壮观。走进大门,是一条好像护城河一样的清澈的河流,水中的船只来来往往。桥上架着几条彩色的铜柱,造型极像弧圆的彩虹。

我们顺着路标一个馆一个馆地看下去,忽然看见一个中国式的红色牌楼,上面书写着“中华门”三个大字,杨教授和我都很高兴。朴教授立刻为我们“咔嚓”、“咔嚓”地拍照留念。再看看身边来参观的韩国民众,正在中国馆的门前排着长队,等候入场,那队伍毫不夸张地说是一条很长的长龙,我们三人也立刻走到队尾,排起队来,等待进馆。韩国民众对中国馆的热情期待令我们非常感动,在整个博览会的外国馆门外,这条队伍大概是最长的了。朴宰雨教授笑眯眯地对我们说:“我们韩国人喜欢看你们的中国馆啊!”

进去之后,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织着长城的大型纯毛地毯;大厅内摆着航天模型和其他科学技术成果;几位工艺师正在现场剌绣,绘制微型工艺画,雕刻图章;一间不小的放映厅里,正在放映中国的美丽江山,可惜观众太多,我们挤不进去。

另外一座给我印象很深的馆是美国馆,它没有任何宣传内容,一进门就看见很多的旧轮胎、旧鞋子、旧手套、废弃易拉罐等等挂在一个大门上和两个架上,原来美国馆的主题就是垃圾处理和垃圾再利用。环境污染与垃圾处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各国的科学家们和政府都在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努力,美国馆要展示的,就是美国正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夜幕降临之后,在会场内最高的建筑物“大光塔”上,巨型电视屏幕上映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同时,激光聚光灯和探照灯也开始表演。大光塔旁边,有一个大型吉祥物,它正在缓缓地旋转,把它甜蜜的微笑送给周围的人群。“护城河”(我们姑且送给这条清澈的河流这个名字吧)里,喷涌起五彩缤纷的音乐喷泉,在白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水柱里面,变换出来美女、舞蹈、龙、吉祥物、米老鼠、唐老鸭等等美轮美奂的形象。我知道这些都是高科技制造出来的幻象,可是,当我坐在岸边草地的椅子上,听着悠扬悦耳的音乐,充满好奇地观赏它们时,那感觉的确是既美妙又神秘的。

离开博览会时已经很晚了。朴宰雨教授安排我们住在他弟弟的家里。他的弟弟毕业于中南大学药学系,现在是一家药房的经理,他的家是一套四室一厅的公寓,就在我们进入大田市内之后看到的那种新建高楼里面,内装修很好,宽敞、清洁、实用,卫生间内有热水淋浴。他们一家三口很热情地招待了我们。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又奔向博览会去了。

这一天我们起得很早。到达博览会的大门口时,还没有开馆。但是会场外面的广场上,已经聚集了许许多多来参观的人,排起了一条又一条的长队。等到放行的大门一打开,人们立刻快速地走进展区,然后就奔跑起来,再去自己喜爱的馆前排队等候。

奇妙的高科技展示,真是目不暇接。我们只能抓紧时间,找寻我们最想看的地方。

宇宙探险馆,是韩国的展览馆,我们在这个馆里走进了一个类似飞机坐舱的展览室,在各自的座位上系好了自己的安全带,然后灯光全熄,就开始了模拟的太空旅行,所以这个馆又名太空馆。飞机的坐舱前后左右剧烈地摇晃着,同时眼前的立体屏幕上就出现了太空中的光、山、河、巨石、怪兽,这些东西仿佛通通快速地向你扑来,由于惊奇,由于惊喜,也由于一点儿恐惧,自己的嘴里,以及前后左右人们的嘴里,不时发出“哎呀”、“哎呀”的惊叫声,那种新奇的感受,真是妙不可言。

电气能源馆,也是韩国自己的馆,它利用大屏幕的立体电影,演出了地球的起源、人类的起源,一直到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向观众介绍了人类经历过的和即将经历的千千万万年的历史和未来。

在也是东道主自己设立的未来航空馆里,我们坐在一间放映厅里观看环幕电影,我的前后左右都是银幕,我必须灵活地转动我的脖颈和头颅才能看全。银幕上映现出来的,是世界上的许多美丽城市和乡村,有巴黎的街市,有瑞士的湖泊和雪山,有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有夏威夷的土风舞。周游世界本来是我此生最大的愿望,看着银幕上那些欢乐的人们,正在对着我唱歌、舞蹈、欢笑,我仿佛就与他们成了要好的朋友,并与他们一起在做环球旅行。

真感谢朴宰雨教授带着我们来大田国际博览会参观,为了不耽误星期二上课,他又及时把我们载回了汉城,还送回了各自的宿舍。杨先生和我都想给他帮忙,可是我们都不会开车,来回只能都由朴教授驾驶,他的劳累可想而知。第二天他本人也有课,当我们很感动地向他致谢时,他只是很憨厚地笑笑说:“没关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