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20世纪重庆文学史
9474900000035

第35章 附录(3)

10月

19日,《新华日报》为纪念鲁迅逝世七周年出了专刊,内有洪深、林曦等人的文章。今年重庆虽因故没有开鲁迅逝世七周年纪念会,但书店鲁迅著作销路很旺。

12月

30日,“文协”与中国文艺社在文化会堂举行辞年恳谈会,到100多人,孙伏园主席,胡风主持会议。常任侠、冯雪峰、阳翰笙等围绕《一年来文艺成果的观感》发表了意见。

本月,雪峰著诗集《真实之歌》由重庆作家书屋出版。

1944年

1月

1日,《新华日报》在《毛泽东同志对文艺问题的意见》这一总题下,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摘录。共三篇:一、《文艺上的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二、《文艺的普及和提高》;三、《文艺和政治》。

3月

19日,郭沫若著名论文《甲申三百年祭》发表于《新华日报》。

24日,“文协”召开理事会,决定4月16日举行成立6周年纪念大会,并推茅盾、胡风、李辰冬、王平陵起草年会论文。

本月,严文井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由重庆当今出版社出版。

15日,“文协”举行座谈会,到胡风、茅盾、老舍、马宗融、姚蓬子、王平陵等数十人,讨论题为《文艺与社会风气》。

16日,“文协”在文化运动委员会举行成立6周年纪念会,到老舍、茅盾、胡风、曹禺、夏衍、张道藩、潘公展等150余人。老舍报告了会务,胡风宣读了论文《文艺工作底发展及其努力方向》。大会还念了成都分会的贺电。

17日,文艺界人士在百龄餐厅举行茶会,纪念老舍创作20周年,座无虚席。郭沫若、沈雁冰、沈钧儒等相继致辞。杨云竹报告《二十年前之老舍》,介绍其在北平师范学堂时的情形。老舍表示:要写下去,写下去。

5月

何其芳、刘白羽从延安来渝宣传、贯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文化界人士在郭沫若家中欢迎二人,何、刘介绍了延安文艺整风情况及解放区文艺的新气象。

6月

25日,胡风、臧克家、王亚平、臧云远、柳倩等50余人在文化工作委员会庆祝诗人节。何其芳报告华北敌后诗歌活动,戈宝权讲苏联的抗战诗歌,柳倩朗诵了新作和蒙西民歌。

7月

《抗战文艺》第9卷3、4期合刊出“文协”成立6周年特辑和老舍先生创作生活20年纪念文选辑。

本月,力扬的诗集《我的竖琴》由诗文学社出版。

10月

10日,《青年文艺》新1卷第3期出版,发表臧克家的《生命的秋天》,陈白尘的《艺术部队》(独幕剧)、穆旦的《潮汐》等。

19日,沈钧儒、茅盾等主持在百龄餐厅举行鲁迅逝世8周年纪念会,到会百余人。沈钧儒、茅盾、胡风、孙伏园、张西曼等讲话。

本月,夏衍的《边鼓集》由重庆美学出版社出版,罗家伦的《暴风暴雨到明霞》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臧云远的诗集《炉边》由重庆群益出版社出版。

11月

13日,“文工会”宴请周恩来、王若飞、张晓梅同志。参加宴会的有艾芜、沙汀、夏衍等100余人。宴后周恩来应郭沫若等部分同人之请,谈了延安情况,时局和国共谈判问题。

20日,毛泽东写信给郭沫若,信中说:“你的史剧、史论大有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决不白费的,希望继续努力。”

10月始至翌年9月2日,老舍的长篇小说《惶惑》(《四世同堂》第一部)连载于《扫荡报》。

1945年

1月

《希望》在重庆创刊,胡风主编,主要作者为路翎、舒芜等人。

2月

15日,“剧协”在“文运会”会堂举行庆祝戏剧节大会。到会戏剧工作者400余人。

22日,重庆文化界郭沫若、茅盾、夏衍、巴金、老舍、柳亚子、徐悲鸿、冯雪峰、郑君里、谢冰心、陶行知、胡绳、马寅初、傅抱石等300余人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对时局进言》。

本月,何其芳诗集《预言》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3月

18日,重庆文化界在“文工会”庆祝王亚平创作15周年,郭沫若、胡风、臧云远等出席。

30日,国民党政府解散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引起强烈反响。郭沫若表示:“死也要从事文化工作。”

4月

1日,“文工会”举行最后一次聚餐会,沈钧儒、翦伯赞等100余人参加。郭沫若表示:今天我们是被解散了,我们恢复了本来面目,我们更自由了。

8日,重庆各党派负责人及文化界人士欢宴郭沫若和“文工会”成员。到会宾主有郭沫若、沈钧儒、柳亚子、黄炎培、董必武、王若飞、谭平山、陶行知、翦伯赞、侯外庐、沙千里、史良、夏衍、阳翰笙、章伯钊等100余人。会上王若飞强调指出,中国人民需要郭先生。郭沫若表示:“文工会”解散了,“我仍要做一个民主、文化、文艺的小兵”。

14日始至10月1日重庆《大公晚报》连载茅盾五幕剧《清明前后》(并非逐日连载),同年10月此剧本由重庆开明书店出版。

本月,沙汀的长篇小说《困兽记》由重庆新地出版社出版,老舍的长篇小说《火葬》由重庆黄河书局出版,茅盾的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由重庆亚洲图书社出版,谢冰莹等著的《女作家自传选集》由重庆耕耘出版社出版。

5月

4日,《文哨》在重庆出版,由叶以群编辑。郭沫若、夏衍等在创刊号上向国统区文艺界提出了“向人民大众学习”,“面向农村”的号召。

“文协”在文化会堂举行“纪念文协成立七周年和第一届文艺节”大会。到邵力子、郭沫若、茅盾、老舍、孙伏园等100余人。

7日,“文协”在五四文艺节开始举行第七届年会,改选理监事,本日开票。邵力子、郭沫若、老舍、茅盾、孙伏园、胡风、巴金、夏衍、冯乃超、曹禺、阳翰笙、洪深、叶以群、马宗融、冯雪峰、靳以、曹靖华、艾芜、梅林、姚蓬子、王平陵等21人当选在渝理事。朱光潜、沙汀为各地(无分会地点者)理事。张天翼、宋之的等13人为候补理事。冯玉祥、柳亚子、张恨水、华林、冰心等9人为监事。陈望道、史东山等4人为候补监事。

10日,“文协”开理监事会,推老舍、孙伏园为总务组正、副主任,胡风、叶以群为研究组正、副主任,王平陵、冯乃超为组织组正、副主任,姚蓬子、巴金为出版组正副主任。冯雪峰负责会刊《抗战文艺》编务,梅林为理事会秘书。

本月,何其芳诗集《夜歌》由重庆诗文社出版。这个诗集是作者有意识地“用文艺去服务民族解放战争”的记录。

本月,臧克家诗集《生命的秋天》由重庆建国书店出版。

6月

8日,中苏文化协会、“文协”等团体在文化沙龙举行欢送大会,欢送郭沫若赴苏参加苏联科学院盛会。200多人到会。茅盾代表“文协”致辞,说郭沫若是代表中国人民,是以人民大使、文化大使的身份赴苏的。他希望郭沫若把中国人民为民主而奋斗的精神传语世界,并带回值得学习的经验。

24日,茅盾50寿辰,也是创作25周年纪念日。王若飞发表《中国文化界的光荣□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以示祝贺。《新华日报》发表题为《中国文艺工作者的路程》的社论,赞茅盾是新文艺运动的光荣旗帜,号召大家要沿着茅盾的道路走下去。

重庆文化界在西南实业大厦集会,为茅盾庆祝。沈钧儒主席,到会者七八百人。沈钧儒对茅盾的创作谈了三点看法:一、有中心思想;二、表现出整个时代的各种关系;三、写老百姓的东西。王若飞、常任侠等多人讲了话。茅盾表示:胜利在望,我要活下去,不看到民主的中国,我是不甘心的。

本月,臧克家诗集《民主的海洋》由重庆世界编译所出版。

7月

巴金的长篇小说《火》第三部于重庆开明书店出版。

8月

3日,《新华日报》载:茅盾文艺奖金已开始征文。该项奖金是在庆祝茅盾50寿辰和创作25周年时开始筹备的。老舍、靳以、杨晦、冯乃超、冯雪峰、邵荃麟、叶以群七人为评选委员。征的稿件,以反映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速写、报告为限。要求征文长5000字左右,不得超过1万字。时间为本年10月底止。《文哨》、《文艺》二杂志代收征文。

14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本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随行的胡乔木曾找胡风、舒芜谈话,批评舒芜《论主观》的观点。

本月,艾芜的短篇小说集《锻炼》由重庆华美书局出版,郭沫若的《巴山蜀水》由重庆读者之友社出版,李长之的诗文合集《梦雨集》(又名《文艺批评与文艺教育》)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

9月

6日,“文协”发布《为庆祝胜利告国人书》,向为抗战胜利出了力的将士、群众致敬。《告国人书》还指出了人民群众的悲惨境地,要求建立一个“团结、民主、和平”的国家。

本月,郭沫若的《波》由重庆群益出版社出版,何其芳的《星火集》由重庆群益出版社出版,艾芜的中篇小说《江上行》由重庆新群出版社出版。

10月

14日,“文协”召开理监事联席会,商讨改名问题。一致议决: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改称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简称仍为“文协”。总会改名后,会报仍以《抗战文艺》之名出版。《抗战文艺》于1946年5月4日出了最后一期。“文协”在该期的《启事》中说:“本会机关杂志《抗战文艺》,自二十七年创刊,迄今已有八年,兹因抗战结束,本期《抗战文艺》即为终刊号,今后易名为《中国作家》,随本会迁沪出版。”

19日,重庆文化界集会纪念鲁迅逝世9周年,周恩来到会讲话,希望文艺界能参与政治革命运动。

本月,陈瘦竹的短篇小说集《奇女行》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夏衍的四幕话剧《芳草天涯》由重庆美学出版社出版。

本月,巴金由重庆赴上海。

本月,路翎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上)由重庆希望社出版,沙鸥的诗集《农村的歌》由重庆春草社出版。

12月

20日,重庆文化界在张家花园召开座谈会,讨论总结过来,展望将来的文艺工作,并研究在政协会议召开之前提出的意见。

本月,王平陵的《祖国的黎明》由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靳以的《沉默的果实》由重庆中华书局出版。

1946年

1月

2日,重庆电影、戏剧界因不堪苛捐杂税之苦,开始停业,提出两项要求:第一,取消一切附加的捐税,只负担正当娱乐捐及印花捐;第二,要求开放票价。

8日,茅盾、胡风、冯雪峰、巴金、老舍等30人联名发表《陪都文艺界致政治协商会议各委员书》,要求“结束一党专政,制订和平建国纲领”。

本月,艾芜的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由重庆自强出版社出版,胡绳的散文《在重庆雾中》由重庆生生出版社出版,罗家伦的诗集《西北行吟》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天翼等的短篇小说集《某夫妇》由重庆建园书店出版。

2月

[JP3]27日,茅盾、力扬、巴金、田汉等100余人联名发表《为校场口血案告国人书》。

本月,老舍、曹禺应美国国务院邀请,离开重庆,赴美讲学。

8月

郭沫若的《历史人物》由重庆人物杂志社出版。

9月

冯雪峰的诗集《灵山歌》由重庆作家书屋出版。

10月

杜运燮的《诗四十首》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47年

2月

19日,默涵作《讽刺的歌颂》,载《新华日报》,讽刺国民党不准讽刺,只准歌颂的做法。

12月

郭沫若的《创作的道路》由重庆文兴书店出版。

1948年

4月

20日,国民党特务逮捕中共《挺进报》特支书记陈然,《挺进报》机关遭到破坏。

7月

沙汀的长篇小说《还乡记》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8月

沙汀的短篇小说集《堪察加小景》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1月

艾芜的长篇小说《山野》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49年

4月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1月

30日,重庆解放。

1951年

4月

22日,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重庆分会(简称市剧协)成立,朱丹南任主席,席明真、张德成等任副主席。

5月

4日,重庆市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组成重庆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市文联),选出任白戈为主席,沙汀、艾芜为副主席。

1952年

6月

4日,重庆市举行第二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明确今后任务是调整市文联机构。

同年,由李庆升、石玺、石曼、田广才、赵锵编剧的《四十年的愿望》正式演出,随后不断修改。

1953年

4月

5日,西南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西南各省、市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界代表142人。西南文联筹委会主任任白戈作关于3年来文艺工作的报告。会议期间,分别成立了西南文学工作者协会、西南音乐工作者协会和西南美术工作者协会。

1954年

1月

4日,《重庆日报》发表消息:市文联组织文艺界学习和宣传总路线。

5月

25日,梁上泉诗歌《星――给507电力厂的建设者》发表于《重庆日报》。

6月

16日,《重庆日报》发表陆?的《尤利斯?伏契克――话剧〈尤利斯?伏契克〉人物介绍之一》。

11月

10日,《重庆日报》发表《本市文艺界集中进行整风――任白戈同志号召文艺工作者痛下决心过好社会主义关》。

17日,方敬的诗歌《红色卫星》发表于《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