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20世纪重庆文学史
9474900000034

第34章 附录(2)

1940年

1月

1日,《新蜀报》副刊《蜀道》创刊,刊姚蓬子的《发刊词》。

2日,《蜀道》发表老舍的《诗二首》、宋之的的《新芽》,《弹花》刊老舍的《诗四首》。

3日,《新华日报》召开欢迎会,欢迎参加慰劳团和作家访问团的老舍、宋之的从前线归来,并征求其对报纸创刊两周年意见。

“全国文协”在中苏文化协会举行第一次诗歌座谈会,老舍、靳以、常任侠等到会。

15日,《文学月报》在渝创刊,罗荪主编,戈宝权等任编委,由读书出版社发行,第1期刊戈宝权的《一九三九年苏联文坛剪影》。

16日,《新华日报》刊臧克家的《我们的笔部队――为欢迎作家访问团诸朋友而作》。

20日,《抗战文艺》第五卷第4、5期合期出版,适夷发表《文艺阵地的一年》,回顾一年来文艺上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以期来年取得更大成就。

《文群》第112―121期,连载萧红的《旷野的呼喊》。

27日,《新蜀报》为响应“文协”发动的“保障作家生活”运动召开座谈会,出席者有老舍、阳翰笙,葛一虹、胡风等26人,讨论提高稿费、保障版税等方面的问题。

29日,《大公报》载“新诗漫谈”座谈会记录,与会者力扬、戈茅,臧云远、老舍、常任侠等,同日发表任钧的诗作《祖国的道路》,《新华日报》发表臧克家的《枷锁与自由――为×战区妇女杂志作》。

2月

3日,老舍、胡风、高兰等22人在中苏文化协会举行诗歌座谈会,胡风主席,方殷报告缘起,讨论如何推行诗歌运动。

10日,《新华日报》从即日起辟《文艺之页》专栏,每两周一刊。

28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第一次戏剧晚会举行。

3月

3日,中苏文化协会举行第三届会议,选出梁寒操、张冲等39人为理事,曹靖华、曹孟君、胡风等21人为候补理事。

12日,《中苏文艺》刊登孙中山先生逝世15周年纪念特刊。

26日,《大公报》发表老舍的诗作《剑北篇》及老舍的《关于这首诗》一文。

4月

3日,中华剧艺社演出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新华日报》出“屈原公演特刊”,登有郭沫若的《屈原与厘雅王》。

6日,《新华日报》在《我们声讨汪逆!》这个总题下发表了桂林文艺界同人的一组文章。编者在按语中指出:“这是文艺界联合讨汪的第一声,我们希望这个运动,能普及到全国整个的文艺界中去吧!”

7日,“文协”在国泰饭店举行成立二周年重庆会员大会,到留渝会员及来宾百余人。老舍报告一年会务,就研究、出版、组织、总务、经费等方面逐一说明。

14日,马雅可夫斯基逝世十周年,“文协”举行纪念会,到会作家与诗人共30余人。主席胡风致辞,臧云远报告生平,郭沫若特别指出马雅可夫斯基诗之政治作用,最后是诗朗诵。

16日,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举行第三届年会,港、沪、蓉等各地代表及渝电影界同人600余人到会。

21日,黄芝冈、叶以群、向林冰、光未然、胡绳、梅林、姚蓬子等人应《文学月报》之请,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行座谈会,罗荪主席,座谈民族形式的问题。

本月,李辉英的《山谷野店》由重庆独立出版社出版,白朗的《老夫妻》长篇小说由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靳以的《火花》由重庆烽火社出版。

5月

5日,《中苏文艺》刊向林冰的《大众化内容与通俗化形式》,郑伯奇的《“五四”运动与文学革命》,常任侠的《“五四”运动与中国新诗的发展》,胡风的《文学史上的“五四”》等一组“五月特辑”文章。

8日,《新华日报》出诗歌讨汪特辑,发表力扬、艾青、王亚平、光未然、厂民、方殷等人诗作。

18日,新中国剧社在中苏文化协会举行成立会,推举周峰等9人为理事。

24日,《新华日报》发布“林语堂昨抵渝,将埋头写作”消息。

6月

8日,《益世报》重庆版开始发行。

9日,《新华日报》在重庆一心花园举行座谈会,邀以群、蓬子、黑丁、戈宝权、臧云远、葛一虹等人参加,潘梓年主席,讨论民族形式问题。

12日,重庆临江门“文协”总会会所被炸。

15日,《文学月报》第1卷第6期发表张天翼的《论“无关抗战的题材”》一文。

17日,为纪念诗人节和高尔基逝世六周年,“文协”举行诗歌晚会,讨论《目前诗歌之创作及技术》。

18日,“文协”、中苏文化协会等11个团体为纪念高尔基逝世四周年在中苏文化协会举行了盛大茶会,参加者300余人。

20日,田汉主持,阳翰笙、葛一虹、光未然、陈白尘等人参加的关于戏剧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在重庆纯阳洞一心饭店举行。

7月

7日,《大公报》出《抗战建国三周年纪念特刊》,发表老舍的《三年来的文艺运动》。

《中苏文化》(抗战三周年纪念特刊)刊行,发表郑伯奇的《略谈三年来的抗战文艺》、罗荪的《抗战三年来的创作活动》。

8日,文化工作委员会,在中苏文化协会举行抗战五周年纪念晚会,渝文化界人士到会百余人。

本月,重庆妇女生活社出版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8月

3日,鲁迅诞生60周年,《新华日报》发表了《我们怎样来纪念鲁迅先生?》的社论,指出要继承鲁迅“创作的光荣传统和他一生所抱的为民族,为人民和为求进步而斗争的精神”;“要学习他坚强不妥协和坚持抗战到底的精神”;“要加强进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文协”在中苏文化协会举行鲁迅60诞辰纪念会,郭沫若、田汉、张西曼、葛一虹等人讲了话,强调向鲁迅学习。

28日,《新华日报》刊登“文协”致全世界作家书,抗议“八?一九”日寇狂炸重庆,表示了“断难动摇我抗战的决心”,“最后胜利必属于我”的信念,望世界作家同予谴责与制裁。

9月

国民党为强化法西斯文化专制,以改组政治部名义撤销郭沫若领导的第三厅。

8日,施蛰存作《文学之贫困》,作者将文学分为“纯文学”与“一般文学”,认为抗战文学数量不少,也还是贫困得可怜。该文发表于《文艺先锋》第1卷第3期。

10月

8日,田汉、黄芝冈、沙汀、罗荪、叶以群、华林、沈西苓、姚蓬子等参加《新蜀报》举行的座谈,题为《从三年来的文艺作品看抗战胜利的前途》。

15日,《文学月报》第2卷第3期出版“鲁迅先生逝世四周年纪念特辑”,光未然、以群、葛一虹撰文纪念。同期发表沙汀的《一件小事》,李广田的《养鸡的县官》及“莱蒙托夫一百二十六周年诞辰纪念特辑”。

19日,“文协”、中苏文化协会、中国文艺社等12个团体在巴蜀小学举行鲁迅逝世四周年纪念大会,周恩来、沈钧儒、郭沫若、老舍、冯玉祥等人出席了会议。

“文协”在一心饭店举行聚餐会,50余人参加。在聚餐会上,周恩来作了重要讲话,指出鲁迅值得我们注意的四大特点:一、律己严;二、认敌清;三、交友厚;四、疾恶如仇。

周建人在《新蜀报》副刊发表《鲁迅逝世四周年纪念特刊――讲关于鲁迅的事情》。

20日,中苏文化协会、“文协”举行鲁迅纪念晚会,出席者50余人。老舍、阳翰笙、姚蓬子、华林等谈了对鲁迅的感想。老舍朗诵了《阿Q正传》第二段,常任侠朗诵了《这样的战士》。

21日,“文协”召开理事会。考虑到重庆已入雾季,作家纷纷返城的情况,理事们讨论了今后之研究及出版工作。理事会对“文协”晋察冀分会的成立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是在敌后建立的一巨大文艺堡垒,特致电庆贺。

27日,“文协”举行诗歌晚会,出席者50余人,胡风主席。老舍及常任侠朗诵了诗歌,艾青就三年来的抗战诗歌运动发表了意见。

11月

1日,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这是在第三厅“改组”后成立的。郭沫若、阳翰笙分别为正副主任委员。

10日,老舍、胡风、章泯、黄芝冈、葛一虹、应云卫、王平陵等60余人举行戏剧晚会,胡风主席,讨论题为《怎样表现主题与怎样创作人物》。讨论甚为热烈、深入。

17日,老舍、沙汀、陈铭枢、张西曼、胡风、黄芝冈、宋之的、以群等70余人举行小说晚会,沙汀主席。欧阳山宣读了论文《抗战三年来的小说》。

24日,“文协”在中苏协会举行诗歌晚会,到会者70余人,艾青主席,讨论诗的语言问题。老舍、徐迟、长虹、任钧、王平陵等人发了言。艾青、光未然、常任侠朗诵了诗歌。

25日,《大公报》报道:“冰心女士全家前日飞抵渝,家庭经相当妥顿后,即可赴妇女指委会办公。”

26日,中国万岁剧团在重庆国泰大戏院公演宋之的的《雾重庆》。

本月,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苏雪林的《屠龙集》,重庆知识出版社出版沙汀的报告文学《随军散记》。

12月

1日,“文协”诗歌朗诵队举行联欢大会,光未然主席,臧云远、方殷、安娥、李嘉等30余人出席。柳倩、任钧、戈宝权等人发了言,徐迟、丘琴、方殷等朗诵了自作之诗歌。

“文协”举行戏剧晚会,田汉、洪深、葛一虹、高长虹、黄芝冈、安娥等50余人参加,胡风主席,讨论题为《怎样发扬戏剧上的现实主义》。

《抗战文艺》出版第6卷第4期,发表郭沫若的《鲁迅先生与翻译》,艾青的《播种者》,沙汀的小说《在其香居茶馆》,艾青的《诗论》。

7日,“文协”在中法比瑞同学会举行茶话会,欢迎茅盾、冰心、巴金、徐迟、安娥、袁水拍等来渝作家。到会者有周恩来、郭沫若、老舍、吴文藻、田汉、张西曼、冯乃超等70余人。大家相互恳谈,表示要为抗战胜利而奋斗。

8日,茅盾、老舍、胡风、以群、沙汀、黄芝冈、胡绳等60余人举行小说晚会,黄芝冈主席,讨论题为《小说中的人物描写》,讨论了典型的创造、作家的主观等问题。

19日,《新华日报》载:“文协”受贵阳《中央日报》、宜昌《武汉日报》之托,征求、评选抗战长篇小说。结果,S.M之《南京》、陈瘦竹的《春雷》得奖。

28日,文化工作委员会在国泰大戏院举行第一届文艺演讲会,作一年来抗战之回顾和前瞻。郭沫若主席,茅盾、老舍、马彦祥、洪深、田汉等担任了报告任务。本月,文若的小说集《割弃》由重庆生活书店出版,罗烽的中短篇小说集《粮食》由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

1941年

1月

1日,《抗战文艺》第7卷第1期出版,该期发表《一九四一年文学趋向的展望》(文协会报座谈会),出席者有郭沫若、田汉、老舍、艾青等14人,该期发表田汉历史歌剧《新儿女英雄传》,老舍的《三年写作自述》,艾青的《为了胜利》,沙汀的报告文学《敌后杂记》及《这三年来我的创作活动》一文。

5日,重庆一部分诗人、音乐家发起组织,陈纪滢、光未然、方殷等负责的“文协”诗歌朗诵队举行首次朗诵会。

8日,《七月》举行座谈会,讨论《作家的主观与艺术的客观性》问题,参加者有茅盾、胡风、戈宝权、以群、罗荪等14人。

10日,《文艺阵地》第6卷第5期出版,发表沙汀的《老烟的故事》,茅盾的《风景谈》,艾青的《玛蒂夫人像》(长诗)、张天翼的《论〈阿Q正传〉》。

26日,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在渝复刊,复刊后由沙汀、宋之的、章泯、以群、艾青、曹靖华、欧阳山等负责编辑。

本月,萧红的长篇小说《马伯乐》由重庆大时代书局出版。

2月

5日,洪深全家服毒自杀,遗书道:“一切都无办法,政治、事业、家庭、经济,如此艰难,不如且归去。”郭沫若等闻讯急与医生前往抢救、脱险。

3月

2、3日,《大公报》发表汪曾祺作品《复仇――给一个孩子讲的故事》。

15日,“文协”通信改选第三届理事开票,选出郭沫若、茅盾、老舍、田汉、冯玉祥、叶楚伧、姚蓬子、王平陵等在渝理事25名,叶圣陶、曹禺、林语堂、邵力子4名各地理事,郑振铎、楼适夷2名上海理事,马宗融、沙汀、黄芝冈、张恨水、潘梓年等15名候补理事。

27日,“文协”举行三周年成立纪念会,出席者有老舍、胡风、巴金、阳翰笙、姚蓬子、华林等50余人,老舍主席。老舍报告本届改选事宜及响应出钱劳军之经过,旋即进行茶会。

4月

24日,《大公报》发表穆旦的《华参先生的疲倦》。

26日,“文协”筹备主持的渝各文化团体联欢晚会,在广东酒家举行,到200余人,老舍主席。老舍朗诵了《阿Q正传》中之一段,冯玉祥也朗诵了新作。

27日,文化工作委员会在抗建堂举行文艺演讲会,总题为《文艺创作方法论》。郭沫若、老舍、孙伏园分别主讲诗歌、小说、散文方面的问题。

5月

15日,《大公报》发表穆旦的《还原的作用》。

16日,《大公报》发表任钧的《后方小唱》,穆旦的《我》。

30日,屈原投江日,诗歌工作者定是日为诗人节。“文协”在中法比瑞同学会首次庆祝此节,到郭沫若、阳翰笙、老舍、姚蓬子、罗荪、周钦岳、潘梓年等200余人。老舍报告了诗人节筹备经过,郭沫若讲了屈原情况,高兰朗诵了诗歌。

6月

14日,《文群》发表穆旦作品《鼠穴》。

18日,中苏文化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协”等10单位为纪念高尔基逝世5周年举办晚会,梁寒操主席。郭沫若等作讲演,曹靖华报告高尔基生平。

本月,路沙编的《阿Q(鲁迅名著评论集)》由重庆新生图书文具公司出版。

7月

11日,《新华日报》刊登郭沫若、沈钧儒、茅盾、郁达夫、曹靖华、陶行知、田汉、胡愈之、老舍等264人写的《中国文化界致苏联科学院会员书》,响应其“一致起来反对文化与科学最恶毒的敌人――法西斯强盗的通电”,表示了“我们要英勇的并肩作战,扑灭人类的公敌”的决心。

14日,《新华日报》刊登延安消息:“文协”延安分会,原系边区文化协会之一团体,同时受重庆总会领导;为工作方便,现由重庆总会直接领导。

25日,《中苏文艺》第9卷第1期出版,设有抗战四年来之新文艺活动运动特辑。

老舍发表《文章入伍,文章下乡》,以群、艾青、卢冀野、葛一虹、史东山、陈烟桥、吴晓邦分别从报告文学、新诗、诗歌、戏剧、电影、漫画运动,舞蹈艺术在抗战以来的发展作结。

8月

2日、3日,《大公报》发表穆旦诗剧体作品《神魔之争――呈董庶兄及续》。

本月,靳以著短篇小说集《遥远的城》由重庆烽火社出版。

9月

14日,郭沫若、阳翰笙、冯乃超、安娥、臧云远、方殷、姚蓬子等30余人举行新诗座谈会。主席冯乃超致辞后,由臧云远报告,接着是安娥、姚蓬子、罗荪、任钧、方殷等相继发表意见。郭沫若关于诗经的语言与楚辞的语言的论证,最为精彩。

26日,在渝诗人举行诗歌座谈会,阳翰笙主席,到会者有黄芝冈、陈白尘、臧云远、安娥、姚蓬子等人。臧云远作关于诗的样式问题的报告,常任侠对中国古代的诗体详加分析,姚蓬子、凌鹤、李嘉、任钧、黄芝冈等也发表了意见。

本月,话剧《雷雨》被国民党中宣部明令禁演。

10月

11日,中华剧艺社在渝成立,应云卫任理事长和社长。

19日,《新华日报》为纪念鲁迅逝世5周年出了专刊。在“鲁迅的方向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通栏标题下,刊登了毛泽东论鲁迅的一段精辟的文字,还发表了芦蕻、郭沫若、廖化、艾云等人的纪念文章。

同日,“文协”邀请中国文艺社、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等团体,在抗建堂纪念鲁迅逝世5周年。冯玉祥主席,到千余人。冯玉祥略述鲁迅一生之艰苦生活,曹靖华讲鲁迅与翻译,孙伏园讲鲁迅的少年时代,郭沫若讲鲁迅与王国维。

27日,《新华日报》刊登了《中国诗歌界致苏联诗人及苏联人民书》。这个文献简述了双方的共同意愿,表示要“手携手地打击人类中的丑类――那东方西方的野兽”。签名者有冯玉祥、郭沫若、田汉、冰心、老舍、冯乃超、长虹、穆木天等150人。

11月

15日,陈纪滢、臧云远、常任侠、马宗融、柳倩、安娥、任钧、高兰、潘孑农等,为郭沫若50寿辰和创作生活25周年举行座谈会,陈纪滢主席。大家座谈郭沫若作品,并朗诵其诗歌。

16日,郭沫若50寿辰和创作生活25周年。周恩来发表《我要说的话》,对郭沫若以高度评价,号召大家学习。《新华日报》还出了《纪念郭沫若先生创作生活二十五周年特刊》,潘梓年、邓颖超、田汉、王亚平、欧阳凡海等写了纪念文章。

重庆文化界为郭沫若举行了盛大茶话会。大家献给郭沫若的礼物是嵌上“以清妖孽”四个字的硕大的毛笔。在茶会上,周恩来、冯玉祥、老舍、张道藩等讲了话。

20日起,留渝剧人为纪念郭沫若50寿辰及创作生涯25周年在“抗建堂”隆重上演郭沫若历史剧《棠棣之花》。

12月

9日,《文群》发表汪曾祺作品《私生活》。

12日,“文协”举行诗歌晚会。郭沫若报告《中国音乐之史的检讨》,安娥、方殷朗诵臧云远的《雾海》,江村、陈天国朗诵方殷所作之诗《平凡的夜话》。

1942年

1月

2日,郭沫若开始写五幕历史剧《屈原》,11日完成。

2月

6日,《戏剧岗位》邀重庆戏剧界开座谈会,讨论戏剧问题,涉及到剧本、演出、剧评等方面,时达4小时之久。史东山、贺孟斧、陈鲤庭、陈白尘、阳翰笙、孔罗荪、黄芝冈、郑伯奇等30余人参加了座谈。

8日,“文协”邀文艺界座谈,到会五六十人,讨论《如何加强文艺界总动员》。本月,郭沫若的《棠棣之花》、陈白尘的《结婚进行曲》由作家书屋出版。

4月

10日,《文艺阵地》第6卷第8期出版,刊有艾青的《论抗战以来的中国新诗》、柳青作品《地雷》及王实味的《文艺民族形式的旧错误与新偏向(上)》。

6月

18日,高尔基逝世6周年,又是第一届诗人节。中苏文化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协”等11个文化团体,在中苏文化协会举行庆祝晚会,到会者300余人。22日,《新华日报》刊登《中国文艺界为苏联抗战周年致斯大林先生及全体苏联战士书》,赞扬其在抗战中的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并祝“早日歼灭纳粹匪军”。郭沫若、茅盾、田汉、欧阳予倩、穆木天、胡风、老舍、马宗融等92人签了名。

本月,巴金的《废园外》由重庆烽火社出版。

7月

14日,田汉在七星岩主持召开座谈会,茅盾、欧阳予倩、柳亚子、于伶、胡风、宋云彬、蔡楚生、周钢鸣、端木蕻良等应邀参加,中心是历史剧问题。

本月,李长之的《星的颂歌》由重庆独立出版社出版。

8月

6日,《新华日报》发表丁玲作品《十八个》。

同日,杨沧白在重庆病逝。

23日,《大公报》发表穆旦诗《阻滞的路》。

9月

23日,《新华日报》发表何其芳的《歌六首》。

本月,靳以的长篇小说《前夕》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穆木天的《新的旅途》由重庆文座出版社出版,张天翼的《谈人物的描写》由重庆作家书屋出版。

10月

1日,《文艺先锋》创刊,文化运动委员会主办,丁伯骝等主编。

17日,夏衍的《法西斯细菌》(又名《第七号风球》)由中华剧艺社在重庆首演。

31日《文艺阵地》第7卷第3期出版鲁迅先生逝世6周年纪念特辑,茅盾撰文《关于研究鲁迅的一点感想》,同期发表臧克家的《泥土的歌》。

本月,方殷诗集《平凡的夜话》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邹荻帆的《青空与林》由重庆建国书店出版,郭沫若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由重庆群益出版社出版。

12月

27日,“文协”与中华全国美术会主办的渝文化界月会,在都邮街广东大酒家举行。老舍与林风眠讲抗日战争后之文学与美术。

30日,洪深50寿辰庆祝大会在百龄餐厅举行,到沈钧儒、郭沫若、茅盾、张西曼、鹿地亘等300余人,老舍主席。

本月,臧克家长诗《古树的花朵》由重庆东方书社出版,茅盾的《文艺论文集》由重庆群益出版社出版。

1943年

1月

25日,吴祖光的五幕话剧《风雪夜归人》由中华剧艺社于重庆国泰大戏院公演。上演期间周恩来曾亲临剧场观看。

本月,张天翼的短篇小说集《速写三篇》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臧克家散文集《我的诗生活》由重庆学习生活社出版。

本月,大型戏剧刊物――《戏剧日报》在重庆创刊出版,该刊编委有郁文载、凌鹤、贺孟斧、陈白尘、曹禺、张骏祥等人。

3月

24日,《新华日报》以“中共中央召开文艺工作会议”为题,在国统区公开报道了毛泽东同志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消息。报道说,毛泽东指示,文艺应为工农兵服务,是此次会议的指针,也是党的整个文艺运动的总方向。

27日,“文协”在文化会堂举行成立5周年纪念会,100余人参加,老舍、郭沫若、茅盾、孙伏园、邵力子、张道藩等人组成主席团。会上,改选了理事,并通过救济贫困作家、筹募文艺基金等提案多项。

30日,27日选举因为时已晚,未曾开票。本日开票,计选出老舍、郭沫若、茅盾、姚蓬子、邵力子、张道藩、巴金、洪深、朱光潜等重庆及外埠理事共26人,选出冯玉祥、叶楚伧、叶林、谢冰心、潘梓年等9人为监事。

4月

1日,“文协”新选出的理事首次开会,推出老舍、徐霞村、王平陵、胡风、姚蓬子五人为常务理事,老舍、徐霞村为总务组正副组长,王平陵、陈纪滢为组织组正副组长,胡风、姚雪垠为研究组正副组长,姚蓬子、叶以群为出版组正副组长,梅林为秘书。

3日,“中华剧艺社”业务主任兼群益出版社经理沈硕甫逝世。

12日,作家万迪鹤在贫病中逝世于巴县赖家桥,终年36岁。杜国彦、冯乃超、蔡仪等人撰文悼念。

5月

沙汀的长篇小说《淘金记》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6月

7日,今日为第三届诗人节。文化运动委员会与“文协”在文化会堂联合举行文艺晚会,到胡风、宋之的、夏衍、张道藩、姚蓬子等60余人。

本月,沈起予的长篇小说《人性的恢复》由重庆文艺奖助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出版,沈从文散文集《云南看云集》由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