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在科技馆听讲座
9473600000006

第6章 晋祠的庙会文化

陈亚平

晋祠原为祭祀晋国的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位于太原市西南25千米的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它是山西人共同的祖庙,是三晋政治、历史与人文精神的象征。两千多年来,这里培育发展了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祭祀、建筑、庙会等复合文化事象,成为三晋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代表。

晋祠的庙宇及相关建筑

晋祠的历史早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就有记载:悬瓮山麓,晋水之源,“枕山际水,有唐叔虞祠”。从郦道元那个时候算起,晋祠已经有超过1500年的历史。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晋国的始封国君。按照《史记》的说法,周成王平定了唐国的叛乱后,一天,他和弟弟姬虞戏耍,用桐叶剪了一个玉圭对姬虞说:“我赐给你这个玉圭,封你做唐国侯吧。”史官史佚听到这句话就要成王履行承诺,选择吉日立叔虞为唐国侯。成王说:“我只是开个玩笑啊。”史佚说:“天子无戏言。天子说了史官就要记下来,就得举行典礼成全他,音乐歌颂祝贺他才是。”成王于是就把姬虞封到唐国去做诸侯。初封时候的唐国在今天的翼城一带,后来,叔虞的后代将都城迁到晋水之滨的晋阳,唐国也改称晋国了。

然而今天,人们看到的晋祠主体建筑是圣母殿而不是唐叔虞祠。

圣母殿的历史也有将近1000年了。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在晋水水源之西建有“女郎祠”,这是后来圣母殿的源头。后来,遇到天旱的时候,官员到此祈雨献祭,每有灵应,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加封号为“显灵昭济圣母”,并赐庙额为“惠远”。此后历代不断加封号,添建对越坊、鱼沼飞梁、金人台、献殿、钟楼、鼓楼等,到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创建了水镜台,专供演剧酬神使用,正式形成了晋祠以圣母殿为主轴的主要建筑群。原来作为这里主要的祭祀建筑唐叔虞祠反而成为晋祠的次要附属部分了。除了圣母殿、唐叔虞祠之外,明清时代在晋祠建造的庙宇还有苗裔堂(供子孙娘娘)、台骀庙(供汾河神)、公输子祠(供鲁班神)、水母楼(供敷化水母)、昊天神祠(供玉皇大帝,俗称这里为关帝祠)、东岳祠(供天齐仁寿大帝也即东岳大帝)、文昌宫(供文昌帝君、魁星、禄星)、三圣祠(供药王、仓王、龙王)等。

晋祠庙会及演剧酬神的活动

古代祭祀的时候常常要举行乐舞活动以娱神,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以特定庙宇为中心、民众广泛参加的民间庙会活动。庙会也称赛会、祭赛,宋代以后,随着山西地区民间宗教的发展,演戏酬神,举行盛大的社火游行,成为晋祠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上晋祠一带民众参与程度最深的宗教文化活动。晋祠建筑群中有若干专门用于戏剧表演的场所,满足了晋祠大庙群此起彼伏的赛社演剧活动的需要,适应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戏曲以及戏曲演出规模越来越大的具体需求。在这里除了对唐叔虞、圣母举办春祈秋报的专门祭祀外,其他各庙主神的“圣诞”也多有隆重的庆典,每逢祭期,省城附近的著名戏班都要争取来此逢场作戏,剧场的文化内涵、品位和利用率,是省内其他神庙望尘莫及的。

晋祠每年举行的祭祀活动非常密集,一年中有长达九个月时间祭祀活动连续不断,近人刘大鹏的《晋祠志》为此专门置“祭赛”篇,用长达两卷的篇幅描述晋祠的各种祭赛盛事。“每当演剧,则笙簧丝竹之音,短唱高歌之调,洋洋乎无不铿锵而和谐”,为祭祀赛会增色添彩。他说:“晋阳胜景,全在晋祠,更兼四时景色,及其鲜妍,非但公子王孙、五陵年少赏心乐事,必于此而放浪其形骸,即诸贫穷亦多解质借兑,扶老携幼,竟日嬉游,从古而然,至今不改也。”

历史上,晋祠的庙会祭赛活动并不像今天这样仅仅是农历七月初二前后几天的时间。按照《晋祠志》的记载,晋祠每年重要的庙会活动从农历正月到九月,月月不断,其中重要的有:正月初八祭祀关帝,这是晋祠镇商人组织的祭祀活动。山西商人以关帝为财神,民间传说关帝喜欢看戏,因此祭祀关帝的时候要演剧三日,开市贸易。庙会从正月初七日到初九日连续三天,日夜演戏。“初八日五更,关帝庙内烛炬辉煌,鼓乐喧阗。全镇绅商士庶均整肃衣冠,跻殿拜祝。”二月初三祀文昌帝君,临近各乡村的文人学士都来赴会,祭祀演戏。二月十九日祀白衣大士(观音菩萨),兼祭关帝,“演剧赛会凡三日”。三月二十日祀苗裔神,“演剧赛会凡三日”。三月二十八日祀东岳大帝,“演剧三日”。四月十四日在吕祖阁祭祀吕洞宾,“演剧赛会凡三日”。五月五日,“祭祀玉皇上帝并关圣帝君于昊天祠,演剧凡三日”。五月十三日祀关帝。五月十八日在北门外关帝庙昭格楼再祭关帝,“演剧赛会三天”。六月初一至七月五日祭祀水母,要举行长达一个多月的系列庙会演剧。特别是七月二日圣母诞辰,晋祠以及临近城乡要举办圣母出行的社火游行和盛大庙会,“演剧赛会凡三日”。七月初四至十四日圣母出行,是太原全城举行的大规模社火活动。九月祭送黑龙王,临近村庄演剧报赛。九月六日祭叔虞,这才是每一年度的末赛,“本镇绅耆演剧至祭唐叔虞于本祠,赛会凡六日。百货辐辏,商贾云集,岁之末一赛也,遂为之盛”。这次赛会时间长,农商士绅都要参加,大戏就要演出十多场,成为晋祠一年中连绵不断的宗教文化活动的最后乐章。

晋祠赛会演剧最热闹的盛典是农历六、七月的水母、圣母祭祀演剧活动。《晋祠志》说:“六月朔起至七月初五日止,晋祠总渠甲暨四河各村渠甲,致祭敷化水母于晋水之源。凡祭水神必兼祭圣母。祭之日,水镜台必演剧酬神。”各村社的祭祀日期依次排开,六月初一日,南河上河索村渠甲祭祀;初二日,南河上河枣园头村渠甲祭祀;初八日,北河下河小站营、小站村、马圈屯、五府营及北河上河金胜村祭祀;初十日,古城营渠甲演剧致祭;初八、初九、初十等日所演之剧,都要由华塔村的都渠长写定戏单,发知单转达古城、小站、罗城、董茹村、五府营等村。这些祭司都在晋祠圣母殿前举行。每届祭期,各村渠甲携带戏价祭资会集一起,按用水股份摊派祭司和演戏的费用。农历六月十五日,总河晋祠镇、纸房村、赤桥村渠甲,合祭水母于晋水之源,演剧凡三日;二十八日,南河下河王郭村、南张村渠甲祭祀;七月初一日,陆堡河北大寺村渠甲致祭;初五日,中河长巷村、南大寺村、东庄营、三家村、万花堡、东庄村、西堡村等村渠甲,合祭水母于晋水之源。“献戏三期,也按三股摊费,祭品一股,戏价二股。”到了七月二日,为圣母诞辰,太原地方官要专门指派人员到晋祠圣母殿祭祀,演剧赛会三天。七月初四日至十四日圣母出行,太原全城绅耆都要各备抬阁(铁棍)参加盛大游行赛会。他们到晋祠迎出圣母出行的神像,将它抬到南关龙王庙举行祭祀典礼。城镇乡村的百姓预先备好鼓乐、旗伞、神楼,合起抬阁数十台,终日赛会。入夜更是张灯结彩,组成“灯铁棍”继续游行,最后将圣母神像抬到龙王庙安放起来。初五日,继续举行抬阁社火游行,抬着神楼游遍城镇街道。十一日古城营民众演剧赛会。十四日,由古城营民众恭送圣母神像回归晋祠,整个圣母出行的大游行才算结束。

对晋祠庙会文化的分析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具有极大的实用主义色彩,这种色彩在晋祠的祭祀和赛会活动中具有突出的表现。晋祠供奉的主神本来是唐叔虞,但是晋祠赛会的主要活动却不以唐叔虞为中心,除了官方参加举办的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五和九月初六对唐叔虞的祭祀以外,晋祠赛会是以祭祀水母神为中心展开的。这显示了民间对晋水水神的信仰实际上超越了对唐叔虞的纪念。尽管从唐代以来,官方一直强调唐叔虞在晋祠的中心地位,以各种说教阐述唐叔虞与圣母的关系,将圣母解释成唐叔虞的母亲邑姜,然而,人们心目中圣母乃晋源水神地位一直没有能够改变。

与唐叔虞作为贵族家神的地位不同,晋祠圣母在太原人民生活中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当地重要的灌溉水源,早在东汉安帝元初三年(116年),就有“修理太原旧沟渠,溉灌官私田”的记载。《晋祠志》认为:“晋水发源于悬瓮山前,环祠数十里而遥,均沾润泽。或灌田亩,或旋转碾磨,或淘洗纸料。取用不同而所以沐圣母恩惠,一方之人,万世之远,依之以为生,固无异也。”晋祠附近的城乡居民享受着晋水带来的福惠,他们发自内心地对水母神抱有虔敬信仰。这才有每年长达数月,排列有序的祭祀活动。包括晋祠庙宇群的建筑工程、庙会时期的祭祀典礼费用、演戏酬神的戏价、圣母神像出行的游行社火,都由本地绅士居民或捐款、或按照灌溉田亩的亩数摊派支付。并且凡是来这里祭祀水神的必定同时也祭祀圣母,圣母成为团结附近村民的信仰中心。这种由民间习惯构成的祭祀圈,实际上构成了当时社会基本的村社组织结构,祭祀、游行,分水、用水,把家家户户与水神圣母联系到一起,对人民生活发挥着组织影响。

庙会既是表达民间虔敬信仰的形式,也是沟通联络彼此感情、增加社会和谐共生意识的重要途径。受晋水灌溉的地方居民被一个庞大的祭祀赛会组织连接在了一起;商人们在关帝祭祀中重申信义;祭祀文昌帝君联络沟通地方上的读书人;公输子祭祀的参加者是晋祠一带的工匠;每到农历三月二十日,士人纷纷去苗裔堂致祭子孙圣母,这里要连续三天演戏赛会,远近居民无子嗣者“献膳、献羊、献花烛匾额”,“老少奔驰,男女混杂于神前”。凡此种种,人们将自己的生活盛衰、职业发展、身体康健等和特定的神信仰联系起来,参加祭祀活动对自己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说,共同的处境把他们融合一体,增加了彼此之间的感情、理解和体谅。

一般民众参加晋祠赛会的动机并不仅仅为其真信仰,也是为了得到娱乐。中国传统的迎神赛会活动与其说是一种宗教仪式,还不如说是一种大众参与的集体庆典和节日狂欢。通过这样的群众性狂欢,搬演种种戏曲传说,表达他们对人间世道的看法和想象,这种集体庆典有助于和谐人们共同生活的社区的联系,增加民众对自己生活的社区的文化和精神认同,向人民传达了传统的伦理精神。晋祠水镜台的楹联就表达了庙会活动丰富的社会与思想内涵:“临回望之广场,飘轻裾曳舞长袖,虽云优孟衣冠,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大伦理都从丝竹管弦中抑扬出;呈角抵之妙戏,著假面拗真腰标,只属侏儒伎俩,则文文武武、鬼鬼神神、是是非非、奇奇怪怪,众情形竟自清词丽曲内婉转来。”突出了赛会演戏在传递中国人传统价值观方面的积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