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 演讲篇】
保持“向前,再向前”的精神
宴会,顾名思义,就是以宴请为形式的聚会,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应酬,也是非常实用的搭讪方式。请自己吃饭或跟家人吃饭,那都不算宴会。换言之,宴会,名义上是“吃饭”,内容上则是“搭讪”。
宴会根据排场、宴请对象、目的等,可以分很多种,而作为一般人,我们最常参加的是业界的宴会和朋友圈的宴会。如何把一顿饭变成有效的搭讪,体现的正是一个人的社交能力。
宴会的位次排列是有讲究的,例如让关系较近的人坐一起,或者让地位相近的人坐一起。比较大型的宴会中,桌子上一般都会放桌签,标上一号桌、二号桌、三号桌……有的还会放姓名签,好让大家对号入座。因此,哪儿是上座、哪儿是贵宾席、哪儿是普通席,一目了然。而像我们这种无名小辈,自然只能坐在边边角角、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和那些重量级嘉宾相隔十万八千里。
很多年轻人似乎特别安于躲在会场后面,像赶场子看戏似的,偶尔抬头看一眼台上正在发言的嘉宾,礼节性地鼓个掌,然后继续和身边的人边吃边聊。更甚者,一个人埋头吃饭,谁也不理会,宴会结束了,擦擦嘴就走人。
我不禁感到奇怪:他们纯粹是为了吃饭才来的吗?我问过几个年轻人,他们的回答是:“那些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就算想认识,也没有机会啊。”
这让我想起了明治大学橄榄球部的口号:向前,再向前!
我觉得用在宴会中非常合适。越是被安排在角落,就越要有“向前,再向前”的精神,否则很难结识那些大人物。
我就常常厚着脸皮从后排穿梭到前排的贵宾席中间去,逮着机会就搭话,从而扩大了自己的关系网。而且,因为我站的是会场的中心位置,身边都是不得了的大人物,这无形之中使自己的气场也得到了增强,从而给许多人造成了错觉。他们会以为我也是某位“大人物”,反而主动来和我交换名片。虽然是狐假虎威,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搭讪手段。
有些年轻人比较胆怯,不敢和大人物搭讪,在我看来,实在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其实,只要经历过一次,你就会知道,那些气场强大的人大多还是很和蔼的。他们拥有丰富的社交经验,往往会主动和你打招呼。因此,你要做的,就是勇敢地靠近。
总之,宴会的目的决定了参加宴会的人大都是善于与人沟通的,所以搭讪成功的几率也会提高。如果你和一位大人物进行了愉快的搭讪,那么在初次搭讪结束之后,想要结交这位大人物的人就会主动去找你搭讪,而你就可以从对方那里套出更多的信息。
并不是所有的宴会都要参加,根据宴会等级不同,赴宴的嘉宾也会不同,越是高级的宴会,赴宴的越是一些重量级的大人物。如果一个Party 的主办方、嘉宾都与自己一样默默无闻,那么不参加也罢。宴会的档次决定出席者的档次。如果一场宴会的会费低于5000日元,我基本不会参加,因为参加者大多是奔着便宜才来的闲人。
结识这些人,并不能给自己的发展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脸皮可以再厚一点
经常有人跟我说:“你胆子可真大,见了谁都敢去搭讪。被拒绝了多尴尬啊?光是这样想想,我就不敢开口了。”
我会说:“不过是说说话而已,有什么不敢的呢?”
“话虽如此,但遭到拒绝毕竟是一件丢人的事,还是会有所顾虑的吧?”
这其实是我在前面说过的“超前焦虑”中的一种,其实完全没必要。因为在搭讪这件事上你肯定不会赔本,瞻前顾后只会让你错失搭讪的最佳时机,甚至失去一个有潜力的商机。如果你害怕热脸贴冷屁股,那就事先做好准备;如果只是偶然相遇,完全没有准备,那就干脆什么都别想,厚着脸皮走上去就对了。
搭讪是为了结交一份良缘,并使之成为推动事业的助力。不要怕丢人,要克服丢面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过我也知道,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这是相当困难的,但只要成功尝试过一次,就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如果搭讪成功,你将收获一条关系;如果不成功,你也没有损失什么。
“不对,如果失败,那就是损失了面子!”
或许有人会这么反驳我吧?但是,关系可以为你招揽生意、创造财富,面子能当饭吃吗?所以,抛开一时的面子去验证一种可能性,这桩买卖是值得的。
以前有一位朋友说:“看到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我就本能地感到紧张。我觉得自己分量太轻了,主动去和他们搭讪的话,会被人误解为趋炎附势之徒。”
其实,真正身在高位的人绝对不会因为你是先开口的一方而看轻你,甚至有可能因此欣赏你的勇气。所以,不必为自己主动去搭讪而感到难为情,也不必因为对方的拒绝感到羞耻。想要成为人气达人,就必须拥有坦诚、从容的心态。
如何打理第二张脸——名片
每次收到邀请函,我都会先询问主办方有哪些人到场,事先查好资料,准备好名片,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到了会场以后,我就可以立刻开始搜索“目标”,准备把自己介绍出去,这时就需要名片。
名片直接承载着你的个人信息,是一种身份说明。在大多数场合下,人们通过交换名片进行自我介绍、建立联系。但是,发放名片是有讲究的,见人就给,不仅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行为,也会使自己的身价贬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一个百人宴会上,给在场所有人都发了名片的人,大多是以推销为生计的,他们在结交他人时不问对象,只为推进业务。对于这类人,我一般都会尽量保持距离。因为万一不小心交换了名片,那么从此以后,就会有数不清的推销广告和短信纷至沓来。所以,如果你不想成为被人讨厌的推销者,最好收起“全面扫射,总有人中枪”的想法。
可是,参加宴会不就是为了扩大交际圈吗?不发名片,人家也记不住自己啊!没错,名片要发,但要发得有技巧。下面我就简单说说怎样发名片,才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第一,开场后十分钟内不要和任何人交换名片。这个时间段,你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仔细辨别出那些了不起的人物。一般说来,坐在关键位置上的、面前有座位牌的、能让宴会主办人主动相迎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名片不是传单,一个百人宴会最多准备十张名片,发给最重要的十个人,这就足够了。总之,你得把自己“卖”出个好价钱,要“品牌化”,别人才会对你刮目相看。
第二,锁定目标以后,要把握最佳时机,不能冒进,也不能拖拉。
那些有地位的人就像月亮,被周围的小星星包围着,这时候你不能硬挤进去,那样太不礼貌,但也不能干等着,要伺机而动。
第三,递名片时要注意礼节。这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特别是对于初次来往的人而言,这一张小小的卡片不仅代表着个人形象,在某些场合还代表了企业形象。当你好不容易有机会和自己想要结交的人物近距离接触时,应用双手捏住名片的两个角,使名片上的字体正面朝向对方,便于对方读看。同时,你要面带微笑地说出准备好的台词:“先生,很荣幸能认识您,我是……”注意,手不要盖住自己的名字和企业,语气要不卑不亢。这样,对方才会比较容易记住你,而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四,注意三个“不要”,即不要在吃饭的时候交换名片,不要在谈话过程中过早地交换名片,不要匆匆忙忙换完名片就掉头走人。
准备一个万能的胃
宴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场所,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佳肴美酒是不是常常使你不知不觉就忘了参加宴会的初衷?但是,千万别被宴会表面上和乐融洽的气氛所迷惑!当你一味沉浸于美食时,有心眼儿的竞争对手已经开始朝着目标前进了。因此,一个懂得利用宴会笼络人心的人,必然也是一个懂得妥善管理肠胃的人。
什么叫“妥善管理肠胃”?就是要把肠胃照顾得妥妥的,既不能饿着,也不能撑着,这样才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就个人习惯而言,我通常会在用餐正式开始后的10 分钟内吃完三块寿司和一小碗荞麦面。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吃到新鲜而昂贵的寿司——那些都是我平时舍不得买的;第二,为接下来喝酒做准备,宴会上很难做到滴酒不沾,但空腹饮酒是非常伤胃的,而且容易醉。
你或许会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多吃一点呢?三块寿司和一小碗荞麦面,也就开开胃吧?我的理由主要有两个——第一,只给自己10 分钟用餐。宴会时间有限,多一分钟吃饭就少一分钟交际,而按照我的速度,10 分钟只能吃这么多东西。同时,一般说来,刚开场的10 分钟,大人物之间会相互问候,谁也没有工夫搭理像我这样的小人物。
第二,为二次约会做好准备。宴会上因与某人意气相投,约好散会后一起去小酒馆喝一杯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但我无法预测对方是空腹还是饱腹。所以,我必须准备好一个万能的胃,无论对方是吃得沟满壕平还是肚子咕咕作响,自己都可以奉陪到底。
说到宴会,自然不能不提酒。大部分日本人都爱喝酒,啤酒、清酒、绍兴酒、威士忌等,都是建立关系的媒介之一。不过,宴会上如果借着兴致就喝过头,实在是得不偿失。有些人酒量较小,就算喝得不多,也容易出现醉状,但如果跟你喝酒的是个有威望的人物,或者遇到无论如何都要喝一杯的情况,总不能错过搭讪机会吧?
所以,我建议那些酒量不怎么样的人,一开始不要喝酒,喝点儿自己喜欢的茶或饮料,不过不能太豪爽,权当润口,一来是为了不撑着肚子,二来是免得老上洗手间。
如果旁边喝红酒的人过来说:“你喝的是乌龙茶?”你就可以很坦诚地回答:“是啊。”然后加一句说,“不过,红酒看起来也不错,我也尝尝吧!”这样,对方便会自然而然地对你产生好感,你们的关系也就得到了加强。
喝相同饮品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亲近感。因此,你可以先观察一下目标人物手里拿的是什么饮品,然后换上相同的饮品去套近乎。
我参加了上百场宴会,发现这个方法确实很好用。
立竿见影的“三段式进攻”
参加一个宴会,当然是冲着宴会举办者和同来参加宴会的大人物们去的。要时刻记住,维护和建立关系是参加宴会的唯一目的!
如果偏离了这一目的,不如待在家里看电视!
在宴会开始时,这些大人物可能会站在会场中央这样醒目的位置。但是一旦大家开始走动、交谈,就算你眼睛再好用,也不能追踪到所有人的位置。这时候,就需要你具有雷达一样的扫描能力,搜索到你的目标人物。
但是宴会一般只会持续两个小时左右,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根本不可能将会场中的人一一排查。如何高效而准确地找到目标人物?
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看谁身边有美女!
大部分宴会都没有“请携带女伴”这一要求,但经常出入高级宴会的人已经习惯有女伴相随,他们将这看作体现自己身份的一个要素。因此,宴会上那些貌美如花或气质典雅的女性,往往是在传递这样一个信号:我身旁这位可是了不起的人物哟!而且,携美女出席宴会的人一般都认识主办者。
根据这个逻辑,先瞄准美女,趁机拿下;然后进攻她身边的男性;最后向主办者发起总攻,以获取更多公关资源——这就是我的“三段式进攻”!
有些年轻人经验不足,看到光芒四射的女性就不知所措,好不容易鼓足勇气上前搭讪,却又不知该说什么,踌躇间,美女已经和别人谈上了。
还有更糟糕的,一开始就挑了个对方不感兴趣的话题,没谈两句,就被人家用十分友善的方式打发了。这种时候不能退缩,因为攻克美女只是第一步,如果第一步都迈不出去,第二步、第三步就根本没办法实行。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搞定美女!
和美女搭讪,找对话题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你尚未把握对方的兴趣爱好之前,不要贸然提起某个话题,以免陷入尴尬的境地。
一般说来,以类似于“和您同来的那位先生看起来威望很高”“他的气场很不一样啊”等话开场,对方会很乐意告诉你:“他就是某某公司的社长,您听说过吧?”因为她们也将此视为自己地位的象征,所以很愿意聊这样的话题。如此,你们就可以很自然地进行更多的交流了。
半径2.5 米的关系力
在一场大型宴会中,经过一番“侦查”,你锁定了目标人物,却发现那个人太受欢迎了,已经被众多和你一样的人团团围住了。想要冲破阻碍靠近目标,简直不可能——怎么办?冷静!想要突破困境,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那就是守株待兔!
当然,我所说的“守株待兔”是有策略的,具体说来,就是:
以目标人物为中心,在大脑中画一个半径为2.5 米的圆,在圆周附近找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然后安静地站过去,最少坚持20 分钟。
注意,不要低头玩手机!
当对方抬头、低头、转身时,多多少少都会对你有所注意,甚至会产生好奇:“这家伙在做什么呢?从刚刚开始就一直站在这边……”就这样,他对你这张脸就有了印象,当你得到机会上前寒暄时,对方便会不由自主地对你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你适时地告诉对方:“我在旁边等了很久,就是希望能和您交换名片。”
那么,对方也会相应地放松警惕。
或许你会觉得:在旁边跟个花瓶似的站上20 分钟?这也太无聊了吧!但我要告诉你,这20 分钟对于你收集信息而言非常宝贵,因为在这个距离中,对方说了什么、面部表情怎么变化,你都能了解得很清楚。
每当我和目标人物之间的道路被堵时,我就习惯站在一边听他和别人谈话,从而对他所感兴趣的话题有所了解,并在心里盘算好一会儿要说什么、该怎么说。当然,20 分钟不可能对一个人了解很多,但和其他人相比,显然已经多做了很多功课。借着这些“听墙角”得到的信息,我常常能提出一些迎合对方兴趣的话题,例如“听说您最近去了”“听说您特别喜欢○”等,从而使对话愉快地进行。
有些人因为不知道对方的兴趣点在哪里,只能单方面介绍一下“我是”“我在公司上班”“我是做工作的”,然后匆匆忙忙地交换名片。对方当然也不知道该和你说什么,只能简单回应几句场面话:“啊,很荣幸,承蒙关照!”其实,他根本记不得你叫什么、是做什么的。
宴会上想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能和人说上话,并且是有意义的话,因而话题是非常关键的。就算你事先查过相关与会者的信息,到了会场以后,也仍需要保持侦探的警觉性,随时获取新信息。
还有一个地方,也可以用守株待兔的方法来获取信息,那就是迎宾处或签到处。每当有大人物出现的时候,主办方负责接待的人就会特别热情,甚至亲自相迎。他们之间的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
如何巧用目光获得“预约”
和宴会一样,演讲在现代社会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政治选举、招聘会、产品推介等场合。事实上,在很多宴会中也都有演讲的环节。
有些年轻人没有耐心,最烦听别人演讲,自己坐在下面无所事事、昏昏欲睡,这样不仅不礼貌,也很不明智。一般的观点是,演讲是演讲者向听众单方面传达信息的过程。其实不然,作为听众,你也可以给演讲者传达信息,当然,不是通过手势或者语言,而是眼睛。
为了能和演讲者顺利进行眼神交流,进入会场后,应该坐到离演讲者最近的位置,例如第一排的最中间。你可以不用做笔记,但务必注视着演讲者的眼睛,他讲一小时,你就盯一小时。
假设总共有两百名听众,你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员,但只要你按照我刚刚说的方法去做,就可以在演讲者的潜意识中留下自己的印记,他会产生“虽然说不清怎么回事,不过总觉得有个人一直在看我”的感觉,从而开始留意“不明视线”的来源。这就相当于为自己抢到了一张“预约票”,等演讲结束后,就能和演讲者进行搭讪了。
这个方法看起来有点像在做无用功,但确实为我带来了许多新的关系。几年前,在我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工薪族的时候,就很崇拜一位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特别期待能单独和他说说话。多亏了这个看似白痴的方法,让我和这位创业家搭上了话。
那天,我早早到了那位创业家的演讲现场,在讲台正对着的那个位置上坐下,当然是第一排。演讲开始后,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听得很认真,在互动环节上还问了他几个问题。演讲结束后,我上前去和他交换名片,他说:“很少遇到听得像您这么认真的,非常感谢。”我当时很激动,回到公司,又立马给他发了一封邮件。第二次去听他的演讲时,我仍然坐在第一排讲台正对着的位置上。他自然注意到我了,演讲结束后很友好地问:“你那时也是坐在这个位置吧?”
所以,想要引起演讲者的注意,首先就应该选择一个显眼的位置,这和参加宴会时是一样的。
你要有发掘隐藏关系的能力
参加演讲会的主要目的是和演讲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但同时,也别疏忽了“副产品”,那就是和自己一样的听众。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能够聚在一起听同一个人演讲,就可以判断出你们意气相投的几率会非常高。当然,一个演讲会上可能有几十到几百位听众,你不可能一一认识;为了不招惹麻烦,你也不能随意交换名片。那么,怎样来确定谁是“同道中人”呢?
我的方法是,把注意力放在坐在自己两侧的人和向演讲者提问的人身上。
如果你坐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则坐在你两侧的人,不是具备相当高的公关意识,就是与演讲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千万不要错过这种隐藏的关系。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不难,因为不用绞尽脑汁去寻找话题,只要围绕着演讲者和演讲内容展开搭讪就可以了。这样既可以横向拓展自己的关系网,也能从他们口中获得更多关于演讲者的信息,可谓一举两得。
讲演结束时,一般会有互动环节,你不妨多多观察那些提问的人。听众当中既有滥竽充数者,亦不乏能人异士,而那些积极提出疑问的人,一般都是思维水平较高的。如果你要跟这些提问者结识,最好记住他们提出的问题,然后在演讲结束以后,直接就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他们进行搭讪。这样的交谈既不会显得突兀,又会给对方留下印象,同时还能给下一次的见面造就话题,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当然不能忘记交换名片。结交这样的人不但不会给你带来麻烦,还会为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做最后提问的人
在演讲会的临近尾声,演讲者通常会说:“时间有限,我们再提最后一个问题好吗?”
提问这个环节不仅能加深你留给演讲者的印象,也有助于吸引听众的目光。因此,你一定要在演讲者话音未落之时就迅速而有力地举起手,并极力表现出提问的愿望。由于你坐的位置离演讲者最近、最直接,所以被选为最后一名提问者的可能性很大。
在众目睽睽之下向自己崇拜的人提问,你或许会感到紧张,所以一定要给自己暗示:“我可是压轴的,必须稳住!”提问的时候,务必做到“三要”,即——声音要响亮。虽然提问的对象是演讲者,但你必须要让在场的人都能听清,这样做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的气场,另一方面也是展示自己的才能。如果声音太小,就会给人有气无力的感觉,自然也没有人会留意你,那就等于浪费了一次大好机会。
说话要简洁明了。提问的内容必须经过缜密的思索,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有些人拿到话筒后长篇大论、夹杂不清,说到最后连自己都不记得要问什么;还有些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试图挑战演讲者所说的话。这两种做法不仅会破坏会场气氛,也会给在场者造成困扰,无疑都是减分的。提问是为了给演讲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演讲结束后进行再次交流,因此尽量提取和演讲者产生共鸣的信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仪态和细节要注意。提问之前,先清楚简单地报上自己的姓名、所属公司,并对演讲者表示谢意,这样能给人彬彬有礼的感觉。同时,切莫似坐非坐、似站非站,而是应该挺胸抬头。在演讲者回答了你的提问后,不管是否有所收获,都应该再次表示谢意。这些小细节能为你集聚在场者的目光。
当演讲者宣布结束时,你就可以上前去寒暄,并告诉对方“我是最后一个提问者,就坐在第一排”,这样对方很容易就能想起你,或许还会就你之前的提问进行深入讨论,你们的关系就此开始建立。
你的问题有价值吗?
有人问我,怎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认为,如果是在演讲中,那么一个问题有没有价值,主要看能不能引起演讲者的思考。常识性问题、是非型问题、选择型问题,演讲者张口就能回答,根本不需要思考。我觉得比较聪明的做法是问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问题,或者从演讲内容引申到其他社会现象上去。
另外,一些尖锐、偏僻的问题,虽然能显示一个人的个性,但并不适合在演讲现场提出来。
行动起来,任何时候都不晚
听讲演的目的是“俘获”演讲者。为了达成所愿,必须提前对演讲者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例如事前好好研读演讲者所著的书、翻看杂志上的相关报道,尤其是要对演讲者的主张、策略进行分析。
一般的演讲信息布告上都会写明演讲的主题,那么你就要分析演讲者是基于什么样的观点选定此主题的。带着自己的理解和对演讲者的了解去听演讲,可以更快更好地把握演讲内容,因为演讲者想说什么,其实在其著作中都能找到。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充足的准备,不仅能在演讲中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事后顺利搭讪。
举个例子,我曾经一度想结交一位演艺界的大明星,但苦于找不到突破口。在搜集这位大明星的资料时,我发现他近期写过一本励志方面的书。于是我迅速找到了那本书。通过阅读那本书,我几乎可以猜想到第二天的演讲主题是什么。更重要的一点是,我留意到一条信息——他会下围棋。比起一些官方的专业性质的信息,个人爱好更能帮我们打开局面,博得对方的好感。
另外,搭讪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听完演讲后,如果你产生了约见对方的想法,那就应该立即找上门去。如果因为刚认识,感觉突然造访太唐突,可以先写一封邮件,然后打电话预约。
总之,必须要趁着对方的记忆中还有自己时尽快取得联系,否则很容易被遗忘。那么,之前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记得那天听完那位明星的演讲之后,我就立刻跟他进行了电话联系,一方面阐述我对演讲内容的理解,与对方达成共识,另一方面也向其发出再会邀请:“听说您爱好围棋,正好我也很喜欢,不妨我们切磋切磋?”
有些人很纳闷儿:“你究竟是怎么拿到预约的?”
我只能说:“打了个电话而已。”确实,虽然我在暗中多下了不少功夫,但会面的关键还是那个电话。
有人不死心,继续问道:“你又怎么会有他的电话?”
这就要靠长期的积累了。建立关系、凝聚人气就像滚雪球,只要持之以恒,并注意方法,雪球就会越滚越大。我自参加工作就很注意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十多年来,不敢说交友遍天下,但至少每个行业都有一些熟人。很多时候,我能认识新的人物,其实靠的就是熟人的帮助。
那位明星的联系方式正是一位企业家朋友给我的。这也使得我能够顺利见到那位明星,因为对方得知我认识社长,就算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嘛。
“可是,这几年我只关注自己的工作,现在都三十多了,还没认识什么大人物,更别说得到他们的帮助了……”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那就赶紧用冷水冲一下脑袋吧!交际再广、人气再高,也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过程。记住,积累关系这件事,只要行动起来,任何时候都不会太晚。
没有谁生来就受大家欢迎,就像没有谁生来就被人讨厌一样。
我以前也因“不务正业”而被主管、老板训斥,但现在,他们不仅接纳、认可了我,还请我去为他们的新员工培训。
“胜负服”的魔力
穿着是一个人的身份、素养、品味的外在体现。参加宴会时,穿着得当不仅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也是一种基本的礼节。在日本,用以吸引意中人的目光,或是在关键时刻穿的服装,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即“胜负服”。没错,赴宴就像去打仗,必须做好每个细节,尤其是直接表现你个人魅力的外在形象!
你可能会担心,与会者都是盛装而来的,有的天生丽质,有的精心打扮,而你相貌平平、身材一般,也不懂得时尚元素,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注意下面几点,让你成为不容忽视的“亮点”。
第一,穿得干净整洁。例如,男性一般都会穿比较正统的西装,因此想要通过穿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似乎并不容易。
但是,如果你的衬衣、领带、外套都是崭新的,或者至少是干净的,就会在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信心,从而自然散发出一种光芒。
我去赴宴都会穿上自己最高级的西装,并配上同一品牌的衬衣和领带。穿戴整齐后,我感觉精气神一下子就高涨了,然后暗暗告诉自己:“出发!”穿着皱巴巴的衣服出现在宴会上的特 别 篇人,大多会给人留下一事无成的感觉。
男性穿西装,就要打领带,不然就没味道。有些年轻人图省事,不管什么场合,都用“一拉得”领带,这无疑是减分的。
这种领带是配制服的,在宴会或仪式中,“一拉得”会拉低整个人的档次。所以,还是得勤快点,多准备几条领带,并掌握领带的打法,让自己随时随地都精神抖擞的。
第二,穿出自己的特色与风格。不管你是甜美可爱型的,还是知性成熟型的,都要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的风格。当然,无论哪种风格,都必须把握好度,太过性感、太过休闲或者太过“卖萌”,不仅不能给你加分,还会使有些人,特别是德高望重的人对你避而远之。另外,有些风格不适合出现在正式的商业宴会上,比如“街头嘻哈风格”、“热辣风格”等,请务必注意。
第三,穿的衣服要符合场合、年纪、身份,以及自己的身体条件。选一套最合适的服装,不一定是最贵的或者最时尚的,但必须让自己看起来清爽、大方、懂礼仪。很多衣服穿在别人身上很好看,但穿到自己身上,可能就显得不协调了。所以不要照搬别人,要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和搭配。
我的建议是,每个人最好都定制一两套正式服装,虽然价格上会比买成品高一些,但定制的服装是独一无二逇,因而能穿出与众不同的感觉。
参加宴会是为了结识更多的人、拓展自己的关系网,而不是自我炫耀。因此,没有必要非穿得很昂贵或者很时尚,但必须醒目,让人一眼能够找到你。这就是胜负服的独特魔力。
当两个人相识后,下次见面时,你就可以换一种风格,给对方眼前一亮的感觉——“上次宴会上您真是明艳照人,没想到还有这么清新可人的一面!”这种时候,你适当回应一句“那套衣服可是为了让您能够记住我特地穿的”,能够有效拉紧你们之间的距离。
伟大的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就曾说过:“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的教养、品味、地位的最真实的写照。”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有意识地学一些关于服饰的知识和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