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层出不穷的海洋舰船
9232800000032

第32章 美国最先进的提康德罗加号巡洋舰

“提康德罗加号”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最新最先进的巡洋舰,被称为跨世纪的舰艇。它的最大特色是装有“宙斯盾”作战系统,能垂直发射导弹,是美国防空能力最强的巡洋舰,是为航母编队防空护驾的马前卒。

“宙斯盾”,就名字来说,它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王宙斯的一面宝镜。传说中神王手拿这面宝镜,能力敌百头怪兽。用“宙斯盾”命名作战系统,就是指这个系统具有可同时有效地对付上百个来袭目标的作战能力。美国人用这个名称的系统来保护舰队的安全。它的神秘之处就在这里。美国海军对该系统寄予了很大希望,他们集中了一批专家终于研究成了这一作战系统。

当时,美国海军的主要威力是航空母舰,它的最大威胁来自空中,因此,美国海军担心前苏联“基洛夫”式的战舰,突然对美国航母发起导弹攻击,数十枚甚至数百枚导弹一齐飞来,到那时美国航母的确会难以招架。能不能研究出一个系统,在瞬间能发现并对付这数十或数百枚导弹的攻击呢?“宙斯盾”就是在这种背景中诞生的。

美国人从1963年就开始研究这个系统,但那时还没有一种紧迫感,因为美国航母多,足够对付前苏联。可是到1967年的中东战争时,美国突然焦急了,紧迫感产生了。因为以色列最大的驱逐舰“阿拉特号”被埃及的小型导弹艇的导弹击沉了,创造了小艇打大舰的战例。美国人担心航母完全有可能被小艇上众多的导弹所攻击。因此,美国海军在积极研制反导弹兵器的同时,还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和技术人员,研制“宙斯盾”作战系统。

海军建议“宙斯盾”系统最好装备核动力巡洋舰,并建议先在“长滩号”上试验,但国会审查此方案时没有通过,理由是核动力巡洋舰太昂贵、花钱太多。只批准装在驱逐舰上。后来只好在“诺顿峡号”驱逐舰上试验。1980年1月21日,第一艘“宙斯盾”系统首舰“提康德罗加号”才正式建造。其排水量达9600吨,其作战能力实际上比巡洋舰还要强,因此,海军将其重新定为导弹巡洋舰。

美国航母的防空系统是由三层组成的,第一层由航母舰载机担任,在外围把来袭目标击毁。对突破舰载机的飞机和导弹,就由航母战斗群的护卫舰只上的中程舰空导弹组成的区域防御网来拦截。对连续突破第一、第二防空网的来袭目标,则要由舰上的近程防空导弹和火炮组成的第三层点防御网来摧毁。“宙斯盾”的任务属于第二层防御网范围,它扮演了区域防空的主角。

跟“宙斯盾”匹配的,是相控阵雷达。传统雷达天线是靠旋转来搜索目标,这对今天的快速目标来说很不适应,搜索速度太慢了。而相控阵雷达天线有四个面,在对空方位上能覆盖从水平面到天顶,整个天线能形成以舰体为中心的一个半球形搜索区,前后左右合在一起就能实施全方位监视,没有死角。“提康德罗加号”应用的就是这种雷达。

“宙斯盾”系统可汇总舰上雷达、声呐、电子战系统传来的信息,用四台电子计算机分析判断目标的威胁程度,并决定是否对目标实施攻击。同时它将判断的结果传给武器系统,武器系统立即选定应用何种武器。若目标是舰艇,武器系统就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渔又”反舰导弹;如果临近的目标是反舰导弹,武器系统则启动近程武器系统。可见,“宙斯盾”不是一台简单的仪器,而是由许多系统组成的一个集合性系统,它极大地提高了军舰的快速反应能力。据说“提康德罗加号”巡洋舰,同时能处理18个目标的信息。与没有“宙斯盾”系统的舰艇相比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六倍。这就是“宙斯盾”的神秘之处。

“提康德罗加号”排水量9400吨,舰长172.8米,舰宽16.8米,航速30节以上,用20节速度航行续航力达6000海里,舰员编制358人。它除装有“宙斯盾”之外,其数目极大的导弹也是超群的,而且它有垂直发射系统,计122枚导弹。它还可以混装“战斧”对地或反舰巡航导弹和标准防空导弹;另外舰上还有两座四联装八枚“渔叉”反舰发射装置;两座双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装置。美国海军头目说,“提康德罗加号”要在今后20年内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美国海军对这批巡洋舰,不断地进行改进,现已建成了一级具有高度防空能力和攻击能力的新型巡洋舰。

在海湾战争中,“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发挥了很大作用,成了航母群中作战的多面手。它首先为战斗群舰艇提供了防空保护,发挥了它测距远,容量大,反应速度快的优点,为战斗群提供了情报。它利用标准防空导弹数量多的优势,有效打击来袭目标。在攻击陆上纵深目标时,它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它有122个导弹发射箱,有的舰全部装上“战斧”导弹,成了海上的攻击手。

可见,“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确是最先进的跨世纪巡洋舰。

美国海军所说的“三件宝”,在它身上都配备了,这就是:宙斯盾、“战斧”和导弹垂直发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