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层出不穷的海洋舰船
9232800000022

第22章 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鹅螺号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潜艇在海战场都有过相当精彩的表演,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潜艇独具的优点是能够潜入水下,以茫茫大海的海水作屏障。但是,普通潜艇并不能长时间以蓄电池作动力潜航,常需浮起在水面航行,以柴油机为动力,并为蓄电池充电,补充消耗的电能。能不能造出一种连续数月、数年在水下航行的潜艇呢?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凡尔纳于1867年写了一本惊世之作《海底两万里》,书中主人公乘坐一艘叫“鹦鹉螺”的潜艇,从靠近日本的海域出发,进行了一次在海底环绕世界的航行。凡尔纳的小说读起来很精彩,但却留下了一个技术空白,那就是“鹦鹉螺号”的神秘动力。

到了20世纪中期,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终于把小说家和预言家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其关键便是寻找到了一个神秘的动力——核动力。

最先想到用核能推进潜艇的人,是一位拥有物理学博士头衔的美国海军军官,他就是美国海军实验室的技术顾问罗斯·冈恩。1938年底,德国恺撒·威廉研究所的奥托·哈恩博士和他的助手,在实验室成功地分裂了铀原子核。消息传开后,各国物理学家争相进一步探讨原子能王国的奥秘。十几年来,罗斯·冈恩一直在研究使潜艇具有无限续航力的动力,哈恩的成果使他眼界大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冈恩等人为核潜艇多方奔走呼吁,引起格罗夫斯将军主持的战后原子能应用委员会的高度重视。1946年初,美国海军派遣一个由五名优秀军官和工程师组成的小组,前往著名的核研究中心——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学习核技术,为首的是一位名叫海曼·里科弗的海军上校,他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核潜艇之父”。

里科弗1900年1月出生于波兰一个贫寒的犹太人家庭,六岁时随父母迁居美国,上小学、中学时始终半工半读,曾当过邮递员和送货员。

家里无力供他上大学,经一位众议员提名,保送进入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深造。

1945年,里科弗已晋升为上校,担任海军部航行局电力部门领导。在美国海军军官中,他以知识渊博、善于解决技术难题而小有名气。在橡树岭的日子里,里科弗不仅是位称职的领导者,而且对核技术着了迷,成为核工程研究专家,并毕生与核动力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8年5月1日,美国最高决策当局作出建造核潜艇的决定,里科弗被任命为国家原子能委员会和海军船舶局两个核动力机构的主管,兼任核潜艇工程的总工程师。他为核潜艇确定了设计方向:按潜艇的有限空间设计核反应堆,核装置小型化一步到位,核裂变产生大量的热能,用带有一定压力的水或其他解热剂把热能“载”出,驱动蒸汽轮机发电,使潜艇获得取之不尽的巨大动力。

理论是简捷的,但实际研究过程却充满了难题。承揽此工程的西屋电气公司在研制水冷式核动力装置时,为解决从反应堆内流出的热水有放射性问题绞尽了脑汁。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采用第一回路、第二回路两个系统,把传载热能的水,与产生蒸汽、推动蒸汽轮机的水分隔开来。第一回路的压力水吸收核裂变释放出的热量,流出反应堆后进入蒸汽发生器,通过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把热量传给蒸汽发生器中二回路给水,不具有放射性的二回路给水变成高温蒸汽后进入汽轮机,将热能转换为电能。

在里科弗高效、严密的组织领导下,整个工程进展比人们原来预料的快得多。1952年6月14日,在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的格罗顿造船厂,举行了美国第一艘核潜艇一一“鹦鹉螺号”铺设龙骨仪式,杜鲁门总统和五角大楼的高级将领们从华盛顿乘专车赶来参加。

1月21日清晨,凛冽的寒风拍打着岸边的浪花,成千上万对核潜艇有兴趣的人们,一大早便簇拥在格罗顿船厂宽阔的船台下。晨雾为“鹦鹉螺号”罩上了一层薄纱,格外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在人群潮涌般的欢呼声中,衣着华贵的美国第一夫人曼梅叶·艾森豪威尔按照传统礼仪,拿起一瓶特备的金黄色香槟酒,非常熟练地向静静躺在船台上的“鹦鹉螺号”艇艏投去。伴随着清脆的声响和四溢的酒香,披红挂彩的“鹦鹉螺号”缓缓向水中滑去。

“鹦鹉螺号”长97.4米,宽8.4米,高6.7米,水上排水量3530吨,水下排水量4040吨。下潜深度200米,最大航速25节。配有六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用鱼雷18枚。定员105人。

1955年1月中旬,已晋升为海军少将的里科弗来到格罗顿(也称新伦敦港)。这里是美国海军在大西洋西岸最大的潜艇基地,也是“鹦鹉螺号”的母港。他要亲自率领已编人大西洋舰队的“鹦鹉螺号”,进行一系列实用试验。

1月17日上午11时,里科弗对身边的一位中校、“鹦鹉螺号”第一任艇长威尔金森说:“艇长,下达起航命令吧!”

舰桥上的信号灯闪烁发光,向护航船只发出了“本艇以核动力航行”的信号。“鹦鹉螺号”缓缓驶向大海,潜入水下,以约20节的航速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远行。

多次试验都获得了成功。

“持续潜航138l海里,仅用84小时,比以往潜艇航程长十倍!”美国各大报刊都在显著位置争相报道“鹦鹉螺号”一次又一次创纪录的航行,称它是一项“伟大的杰作”。

1957年4月,“鹦鹉螺号”进行了第一次堆芯(即核燃料)更换。到此时为止,它仅仅消耗了几千克重的浓缩铀,而航程却达62562海里,其中大部分处于潜航状态,平均每年航行31000海里。核潜艇的燃料几年才更换一次,它在水下的续航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极大地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和机动性。而当时美国海军的常规动力潜艇,平均每年航程只有18000海里,需消耗800万千克燃油,潜航航程仅占25%。

军事专家们有这样的评说:以往的潜艇只能称作“可潜艇”,只有在“鹦鹉螺”诞生后,才有了真正的潜水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