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层出不穷的海洋舰船
9232800000021

第21章 现代潜艇鼻祖——霍兰号

在潜艇发展史上,美籍爱尔兰人约翰·霍兰占有重要地位。他于1842年出生于爱尔兰海边的一个渔村,从小向往当一名船员和海军军人,后因眼睛深度近视,不得不改变初衷,成为美国新泽西州帕特森市的中学教师。但他仍是个“海洋科技迷”,在一些著名科学家指导下,致力于当时颇为“热门”的潜艇设计。

1888年,克里夫兰任总统的美国政府公开招标设计潜艇,霍兰一举夺魁,获得美国海军的一笔经费。但在制造过程中,海军方面对这艘称为“潜水者”的潜艇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规定,如要求潜艇在水面航行时像蒸汽战舰一样快,而且航程要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原来水面航行用汽油机、水下航行用蓄电池推进的设计方案,装设大功率蒸汽机,由此会带来一系列技术难题。

霍兰认为,外行对技术问题不应过多地指手画脚,按照海军划定的框框,难以造出满意的潜艇。经过几个月的艰辛劳动,设计上反反复复修改,仍无法克服蒸汽机在潜艇下潜后产生闷热、高温、行驶不稳等缺点。

“海军要什么样的,你就给他们设计什么样的,能赚到钱就行了!”

有人劝霍兰。

“使用大功率蒸汽机的‘潜水者’,水面航速虽然快,但在水下将是一个无用的废物。我虽然需要金钱,但更珍惜我的研究成果。”

霍兰毅然“撕毁”合同,将经费退还给海军,决定用自己的钱,独立自主地设计制造一艘像样的潜艇。

霍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于1897年在潜艇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5月17日,一艘被称作“霍兰号”的全新潜艇,在新泽西州一家船厂的船坞下水了。

“霍兰”艇首创双推进式动力装置:水面巡航时,以45马力的汽油机为动力,航速约八节;水下航行时,则由蓄电池供电的电动机驱动,航速约五节。汽油机工作时,即同时为蓄电池充电。霍兰创立的这种“双推进式”工作原理,被常规动力潜艇一直沿用至今,“霍兰”艇被公认为现代潜艇的鼻祖。

它的战斗力也相当强:艇艏有一座鱼雷发射管,备有三枚“白头”鱼雷,鱼雷可在水中行驶,威力巨大,另外还配置两门火炮,一门炮口向前,另一门向后。“霍兰”艇在近海进行了航行和发射鱼雷等表演,其优良的性能令参观者们拍手叫绝。专家们称赞霍兰发明的潜艇是第一艘真正成功的实用战斗潜艇。

1900年,美国海军订购了六艘“霍兰”六号潜艇,于同年十月正式组建第一支潜艇部队。此型潜艇F潜深度22.8米;排水量:水面64吨,水下76吨;主要武器:一门气动炮,一具457毫米鱼雷发射管;主尺寸:长16.3米,宽3.1米,高3.5米。

后来,英国、日本、德国等国也批量购买或仿制“霍兰”型潜艇。

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海军强国拥有的作战潜艇已达260余艘,潜艇排水量增至数百吨,水瓶航速约十节,水下航速约6节~8节。

1914年8月12日,战争刚开始十来天,霍兰便因患肺炎去世。但他发明的新型潜艇,却成为这次世界大战海上战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