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秦相吕不韦
9223900000064

第64章 风波

太王太后曾有话,大殿上庆典完后,要来看看那些鼎。

秦王和吕不韦陪太王太后来到了大殿。太后、泾阳太后也来了。嫪毐、赵高在一旁伺候。

太王太后很是兴奋,九尊大鼎一一看过,惊叹道:“诸侯们觊觎这些宝贝已经有些年头了……”她忽然想起什么,便转向秦王,问,“政儿,我考考你,这鼎有什么来历?”

秦王道:“回太王太后:虞夏之时,国力强盛,四方的诸侯都来朝贡,虞夏便用进贡之金铸鼎九口,象征九州之形。这就是这些鼎的来历了。”

对孙子的回答太王太后很是满意,她兴致不减,又问:“那么,你可晓得楚王问鼎是怎么一回事吗?”

秦王道:“回太王太后:楚庄王称霸,觊觎周鼎,他兵过洛阳,周定王派王孙满劳师,庄王向王孙满问鼎小大轻重。这就是楚王问鼎的事了。”

太王太后问:“王孙满是怎么回答的呢?”

秦王道:“王孙满对日:在德不在鼎……说夏桀乱德,鼎迁于殷。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借此,王孙满对楚王说:德之休明,虽小必重;荒暴昏乱,虽大必轻。”

太王太后道:“是啊,这王孙满对得好,不是一个等闲之辈秦王道:“太王太后,方:才,这里庆典中出了点乱子……正好和这鼎有关……”

太王太后遂问:“嗬!出了什么事?”

秦王道:“一看到这些鼎,说到灭了周,博士馆博士、齐人淳于越便当场大哭起来,问他,他说为周灭而悲哀……”

太王太后道:“出这种人不足怪的。”

秦王道:“他质问相国,灭周卜过没有……”

太王太后道:“这就未免迂腐了……”

秦王道:“相国说未卜。他问:天命允否?相国说:天命必允。那淳于越说:未卜先知,闻所未闻……”

太王太后道:“腐儒一个!”

秦王道:“相国也这样骂了他,并把他轰出了大殿……”

太王太后笑了起来,道:“对!轰他走!离得我们远远儿的……”

秦王道:“儿臣以为他何止迂腐,简直就是借古非今!王孙满跟楚庄王讲,成王定鼎,卜周朝三十世,七百年,天所命也。王孙满讲那话时,周朝经历了五百多年,大限未到,王孙满吓住了楚王。而可叹的是,王孙满的话,也吓住了后人——让周历经了四十三世,八百年。这使儿臣想到,实情是周朝的延续违了天命。按理说,我们灭周,是在替天行命。可这个齐人淳于越还是指责我们违了天命。由此可见,古言古训这个东西是多么可怕!”

这时,吕不韦插进来道:“大王,依臣之见,古言古训并非一律都是坏的……”

秦王道:“相国说的是,寡人此处特指王孙满吓人的那一套,还有圣人留下来的有关忠孝节义的一套……”

吕不韦一听越发吃惊了’,在太王太后面前,如何能讲这样的话?吕不韦要尽一个父亲的职责,匡正儿子的无理,于是道:“大王!忠孝节义如何可以指责?”

秦王道:“讲是要讲的,且看怎么个讲法。以寡人看来,有一些连孔圣人自己也并没有闹清楚。就拿这‘忠’来讲,孔圣人讲究的是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臣要忠君。当年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以下不得犯上为由,阻拦武王的车驾。武王不听,灭掉了商朝,域中成了周朝的天下。伯夷、叔齐为了表示贞节便不食周粟,饿死在了首阳山。结果,孔圣人对伯夷、叔齐大大赞扬了一番。可孔圣人又把武王尊崇为圣君,还竭力维护周朝的礼仪制度,申明‘郁郁乎,我从周’。这我们就糊涂了:到底哪一方是对的呢?武王作为商纣的臣子,他应该起兵讨纣吗?按照伯夷、叔齐的意思,武王是不应该的。而且伯夷、叔齐还受到了孔圣人的称赞。可与此同时,孔圣人又赞扬武王,对周朝崇拜得五体投地。我不清楚,孔夫子本人如何解释这些矛盾。我倒想把夫子请出来,让他给讲讲,如今,我们灭了周朝,人们应该像伯夷、叔齐那样,骂我们‘犯上’作乱呢,还是……”

吕不韦又要教训儿子了,道:“商纣无道,武王顺天命而伐之,孔圣人自然赞扬他……”

秦王道:“那样伯夷、叔齐就违了天命,因而应当受到谴责。

可孔圣人却赞扬了他们。这就表明,孔圣人自己在打自己的嘴巴……还有——也是关于忠孝节义的,仲父,寡人讨教……”

吕不韦心中有了气,道:“臣不敢……”

秦王道:“一个老人偷了人家一只羊,他的儿子知道后向官府报告了,请问仲父?这事该如何处理?”

吕不韦道:“给这个儿子治罪——因为他伤害了自己的父亲,违背了孝道。”

秦王道:“还有一事请教仲父:一个士兵,跟国君去打仗,多次逃离疆场。最后他被抓起来,问他脱逃的原因,他说家里有一个老父亲需要他的照顾,要是不脱逃,战死,父亲就没人照顾了。请问,遇到这样的事应该如何处理?”

吕不韦道:“放掉他,褒奖他。”

秦王道:“这就是了。寡人近来读了韩非先生的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说:‘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日:杀之。

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是以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日: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社稷之福,必不几矣。’读了这段话,对照孔圣人有关忠孝的教诲,寡人就感到两难了……”

秦王与吕不韦的争论引起了太王太后的惊异,也引起了太后的惊异。

这是她们第一次看到这种情景。

怎么啦?今天政儿这是怎么啦?

在她们眼里,出现眼前这种争辩局面,自然是赢政变了。

那么,她们如何看待赢政的这种变化呢?

太王太后第一个说话了,她对赢政道:“政儿,你应该听从相国的教诲……”

太王太后的话令赢政听后一愣:我可是王呀,太王太后!赢政回道:“我们讲的是治国之道……”

太王太后道:“这我明白——我也高兴,政儿,你有了自己的见解,好样的。可你要记住:在这方面你还是一个雏儿,要好好听仲父的……”

听了这话赢政还能争辩吗?至少是当面不能了。于是,秦王道:“孩儿听太王太后教诲……”

太王太后道:“政儿,刚才你讲的不要叫某些古言古训把自己的手脚绑起来,这话很对。相国的手脚就没有被绑住——像灭周,按照王孙满的那一套,周是动不得的,可相国不是动了它?可你不能一股脑地把古言古训全给否定了——这相国讲过了。总而言之,你是一个好样的!好好干,就像相国所讲的,咱们也用不着卜,我秦国定然是传万世、经万年的。对,万年,万世,就从你这里开始!”

吕不韦、太后和赢政都深思不语。

太王太后道:“瞧,今儿巧了,你们留神没有?除了我,你们都是邯郸过来的……好了,你们当像往日一样,大家抱一个团儿,尽心尽力,为了秦国,为了秦国的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