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秦相吕不韦
9223900000063

第63章 争辩

吕不韦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要跟赢政谈一谈。正在犹豫之际,赢政却有话了,赢政道:“相国,泾阳太后为寡人的两个弟弟请封的事,寡人回绝了她……”

这时的吕不韦,意识上,站在自己面前的,并不是秦王,而是自己的儿子。秦王所说“回绝了她”,吕不韦已经知道,对赢政的处理,他有自己的看法,这也是他准备向儿子谈的话题之一。于是,听后他道:“这臣知道了,回绝的理由臣也已经晓得。只是,臣以为,这事可回绝,也可从她。这是一。二,既然回绝了,就应该让她待在宫里……”

赢政听后问:“相国以为寡人举措有失?”

吕不韦意识上依然把眼前的赢政看成自己的儿子,道:“说可以回绝,是说,两个小小的孩子就给个什么君,什么侯,未免轻忽;说可以从她,是说求得和谐,免生怨怒。说既不从她,就应该让她待在宫里,是说,他们如生怨怒,可以有所约束。大王放他们离开咸阳,一个去了甘泉宫,一个去了封地,就给了他们天地,可以让他们无拘无束发泄怨怒……”

赢政听后立即道:“对此寡人有一辩……”

吕不韦心中一震,但他思想上依然没有转过弯来,依旧把眼前的秦王看成自己的儿子,道:“讲……”

这可真是一个父亲对一个不听话的儿子讲话的口气。

这种口气连赢政都觉得吃惊了。他稍稍停了一下,道:“从她是树兵,却她而生怨,两者相比,寡人宁取后者。放他们去甘泉宫,去封地,是寡人不负人——他们得不到封赏,离开咸阳,自在些,寡人便从了他们。至于在那里无拘无束发泄怨怒,那由他们,只是他们只能以怨怒为限。寡人有秦国,为不负人,可以送上半壁河山,可有人如若掠取——虽动毫发,必不容也!”

赢政最后这两句话出口令吕不韦一震,他问自己:儿子的这种厉害劲儿是哪里来的?但对此他来不及多想,随后道:“说是树兵,未免偏颇……”

这分明是在教训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在跟一位王讲话。秦王又是一震,道:“愿听教训……”

这话出口,吕不韦似有所悟,立即改变了口气,缓缓道:“大王须知,周朝衰落、灭亡,分封的原因十分清楚,可夏亡,殷亡,却并不是由于有了分封……”

秦王驳他道:“有了一个周朝还不够吗?”

吕不韦变得清醒了些,依然用缓缓的口气道:“大王,从另一个角度看,周朝衰落、灭亡,原因也并不只是分封……”

秦王道:“可没有分封,就没有春秋,也就更没有战国了……”

吕不韦这时已经开始觉得,今天赢政的情绪大大不同于昔日,而且,与前一段联系起来看,赢政的“不驯服”是越发地变本加厉了。

最初,在大殿上,赢政只讲了一句“这事容寡人再想一想”,内含着对抗的成分,但话语本身并没有表露对抗的意思。在出征前阅兵时,赢政讲了两句话,已经开始了对抗。现在,则是一连串的对抗。

这促使吕不韦思考。

出征回来的路上,他的内心就惴惴不安,但,他依然有一种幻想,幻想儿子是一时冲动,有了不同寻常的举动,碰了钉子,经过思考,会“回心转意”。现在看,自己是大错而特错了。

可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吕不韦没有再接赢政的话茬,自己思索着。

这时,秦王和吕不韦已经出了大殿,到了殿前院内,赵高在后面跟着。

几个扫地的远远见秦王和吕不韦走来,早早地回避了。可其中一个没有动地方,一直到秦王和吕不韦走近,他依然低着头扫他的地。

秦王和吕不韦并没注意到那人。而等那人一抬头看见是秦王时,便显得手足无措,一下子跪在了地上。

这下倒引起了秦王和吕不韦的注意。

在跪下去的那一刹那,那人的脸在秦王眼前闪了一下。

那人低着头跪着。

秦王对那人道:“抬起头来!”

那人一动不动。秦王又大声重复了一句:“抬起头来!”

这时,退到远处的几个扫地的也跪下来,大声道:“启禀大王,他是个聋哑人,名叫哑扫……”

秦王听了这话,俯下身去。赵高走上来,伸出手去,扳着那哑扫的头,使那人仰起了脸来。

啊!不光身躯高矮、胖瘦,就是长相、眉眼儿,也完全像吕不韦——只是黑了些,苍老了些。

吕不韦也注意到了,便和秦王一起笑了起来。

二人转回,赵高跟随。

秦王道:“该去请太王太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