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秦相吕不韦
9223900000052

第52章 书谏

李斯意识到自己接受了相国一项极为重要的托付。他回去之后立即写就了一篇奏折,递了上去。

从昨天的廷议,到当日的出征仪式,赵高一直在秦王的身边。

秦王与相国之间发生的摩擦,引起了赵高的注意。秦王曾找来几名本土的大臣,一起议论了逐客的事。当时,赵高在场。最后秦王决定下令逐客,赵高曾询问秦王,这事要不要告知相国?对赵高的劝谏,秦王没有理睬。赵高很是紧张。故而,李斯的奏折一到,赵高就把它摆在了秦王几上,并有意把几上其他的简统统收起了。

秦王是一个效率很高的人。他见几上有一扎新的简,便看了一下题目:《谏逐客瓜》。秦王一震,立即翻看内容。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秦王合上了简,道:“不是什么‘吏议逐客’,而是寡人决定逐客……”

但随后,秦王又打开了那简,心想,看看奏者谏逐客,会讲些什么理由。他继续往下看:“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秦王再次把简合上,心里道:“老生常谈……毫无新意!”

合上后,秦王又把简打开了,心里道:“耐心看看,他究竟能讲些什么……”秦王继续看简。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读到这里,秦王想:讲得倒还有些道理。他继续读下去:“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

秦王一直读下去,随后出现了这样的句子:“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读到这里,秦王心中连连道:“有道理,有道理!”他接着读:“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读到这里,秦王已经站了起来。他思索了片刻,把简拿在手里,站着读下去:“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够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简读完了,秦王的一身汗也冒了出来。他读出了声来:“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够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兴奋了起来,大叫:“赵高,快些召这个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