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秦相吕不韦
9223900000051

第51章 兵动

出征的一切工作已经准备停当,当日的廷议无非是走一个过场,可万万没有想到,在郑国问题上出现了岔子。

出征日子原已确定,一切仪式都已经进行了安排。就是说,事情不好由于出现了那样的岔子而改变。

吕不韦曾想,秦王会有些主动的表示,但一夜过去,宫内什么消息也没有传出来。

吕不韦按照原定的时辰去了仪式现场。他幻想在仪式前或仪式进行中,秦王会就郑国的事向他讲点什么。

秦王在蒙骜的陪同下到了现场。吕不韦迎了过去。秦王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般,没有讲一句话。

仪式很是隆重。先祭旗,接着,秦王在吕不韦、蒙骜的陪同下,同乘一辆战车检阅了列队整齐的秦军。

无数面旌旗在风中飘扬,上千只号角齐鸣,几千面战鼓一起敲响,形成的兵动交响乐震撼着三秦大地。

将要检阅完毕时,秦王转向吕不韦,道:“相国,寡人要下一道指令,把一切客卿统统逐出秦国……”

尽管鼓声、号角声震耳欲聋,秦王的话吕不韦还是听清楚了。

他受到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等了一夜,这算是等来了秦王的一句话,可这是怎样的一句话呀!:不但把郑国打发了,而且把所有的客卿统统逐出秦国!或许还包括他相国吕不韦呢!

吕不韦没加思索,立即表态:“臣以为不可……”

秦王道:“吾意已决……”

这对吕不韦来说简直是一声霹雳,他整个心身都被震撼了。

吕不韦先是震怒。好一个不听话的孽种!我明明讲了“以为不可”,你那里就来了一个“意已决”!

随后,吕不韦嘲笑了赢政:好哇,好哇,你以王的名义发号施令了,而且号令是拗着你的父亲发出的!可你的这第一号号令是多么蹩脚啊!

接着,吕不韦害怕了。赢政这是怎么啦?左一件,右一件,连续出手,到底想要干什么?

最后,吕不韦迷茫了:儿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十分明显,吕不韦思想上的上述三种变化,反映了他刹那间内心思考的一个过程。

无疑,震怒、嘲笑,他都是在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在内心里责备自己的儿子。害怕、迷茫,说明他开始变得清醒。

我们交代过,吕不韦曾想清楚,今后,朝事处理起来要多加注意,对赢政,做起事来当把他当成君,自己当作臣。我们也交代过,尽管他这样想过了,但是,遇到实际事情时,他又往往会忘记这一层。

眼下,开始时就又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阅兵时,赢政告诉他,要下一道指令,把一切客卿统统逐出秦国。当时,吕不韦立即表态:“臣以为不可……”

那时,或者吕不韦还记着自己要把赢政当成君王的话,或者出于习惯,自己称了一声“臣”。而当赢政讲了“吾意已决”之后,他的表现,肯定是把自己的那些话全部忘掉了。他不能容忍,他震怒、他无情地嘲笑儿子。随后,他害怕了。他先是觉得越来越不认识自己的这个儿子了。那么,儿子要做什么呢?进而思考,儿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要做什么?要逐客,而且“把一切客卿”。那么,背后反映了什么心理?

吕不韦想不清楚。

为什么会这样?

原来,在大殿上,在廷议处理郑国问题时,他讲了“让他继续主持”后,儿子来了一句:“这事容寡人再想一想……”此后吕不韦在想儿子为什么会这样时,他曾想到,是自己讲话的方式不对,在“君”前,没有问赢政一句就做了决定,因此把赢政惹恼了。现在,这还能够解释得通吗?

怕是不能了。可是什么原因呢?

容不得深想了,不管什么原因,还是以想过的那条处理:要把赢政当成君,自己当成臣。既然君讲“吾意已决”,那他就没有什么好讲了。

检阅完毕,秦王回宫去了。

吕不韦立即找到李斯,对他说:“你不要随军了——大王要下逐客令,驱逐一切客卿。你赶紧回去,写一道谏书递上去,事情或许尚有挽回的余地……”

李斯听后也感到甚为惊异,便问:“以相国名义上奏?”

吕不韦想了一想,道:“不,以你的名义……”然后又道,“结果派人告我……”

李斯驾车离队。

大军开拔,吕不韦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上了路。他所担心的,与其说是下逐客令的本身,倒不如说是闹不清楚自己的儿子究竟打算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