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
9208100000064

第64章 盗墓惊天奇闻(2)

由于防腐技术可以使死者如生,盗墓发生的二连三地在官方文献和稗官野史中出现了。“活见鬼”现象便接二连三地在官方文献和稗(bài)官野史中出现了。

当年被刘邦封为“长沙王”的吴芮之墓,被掘开后的情形,也让人惊诧不已。吴芮秦时被封为番阳令,楚王项羽封之为衡山王。刘邦即位,将临江改长沙,加封他为长沙王。史载,吴芮为官一方,深得民心,刘邦称帝后第二年(公元前201年)病死,被厚葬在长沙城北。

吴芮的墓很高大,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湘水注》记载,“县北有吴芮墓,广逾六十八丈,登临写目,为廛郭及佳憩也”,墓旁还建有祀庙。

《太平御览》中说:“魏黄初末,吴人发吴芮冢取木,于县立孙坚庙。见芮尸,容貌衣服并如故。吴平后,预发冢人,于寿春,见南蛮校尉吴纲,曰:“君形貌何类长沙王吴芮乎?但君微短耳。”纲瞿然曰:“是先祖也。”班固在《后汉书》中同样也记载了这个故事:孙权大破长沙,派人挖毁吴芮墓,取棺木用来给其父孙坚建庙,当时负责掘墓的人开棺一看,吴芮衣服容貌鲜艳如新。那个负责掘墓的后来在寿春见到南蛮校卫吴纲,令他感到不解的是,吴纲竟然与吴芮长得一模一样,只是个头号稍矮了一些。一问才知道吴纲竟然是吴芮的第16代子孙。这两个记录都向我们证明:孙权的父亲孙坚的庙所用的木材,来自于吴芮的陵墓。

吴芮后被“更葬”,被迁葬家乡瑶里(今天安徽省休宁、江西景德镇一带),遗迹尚存。吴芮墓被掘一事,正书、野史、地方志、族谱等史书多有记载,实是中国古代盗墓史上的一大离奇之事。

尸体变异长指甲

死了多年的人,手指甲居然长到了背上,如此之长,实在罕见。但这确实发生在东晋人卞壶的棺材里,委实让盗墓贼大吃一惊。

卞壶(公元281~公元328年)字望之,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为东晋初年著名武将。辅佐东晋成帝司马衍有功,官至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48岁时为国而死,死后被厚葬于现在的南京朝天宫一带,并修建有卞公祠,竖御赐忠节坊,牌坊前的水井被称为忠孝泉井。

据史书记载:晋义熙九年,盗发故骠骑将军卞壶墓,剖棺掠之,壶尸面如生,两手悉拳,爪生达背。卞壶是战死在东晋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坟墓被掘则是在东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期间相距85年。在这样不算太长的时间内,如果防腐处理得好,“尸面如生”当是可信的。比如,刘表就因为有大量香料陪葬而像活人一样气色很好。但后面的记载“爪生达背”,也就是说入葬之后,指甲还在像树根一样不断地生长,以至到达于背,就显然有些离奇了。但是,或许是某种不可知的神秘原因导致卞壶的手指甲还在不断生长,以至长到了背上,也有可能是盗墓者看错了,或许真的是长得像爪子似的树根。然而,由于没有实物,这一切都成了不解之谜。

尸体上的指甲能长出来,迷信的说法是葬到了“养尸地”。“地书谓纯阴不化之地,年久尸不化,名曰养尸,主凶。”葬此地尸体不腐,毛发、牙齿、指甲等还会继续生长。过去风水先生认为,此地不宜葬。

还有一说,是人死后尸体没有及时下葬的原因。《子不语》中“秦中墓道”称:“秦中土地极厚,有掘三五丈而未及泉者。凤翔以西,其俗:人死不即葬,多暴露之,俟其血肉化尽,然后葬埋,否则有发凶之说。尸未消化而葬者,一得地气,三月之后,遍体生毛,白者号白凶,黑者号黑凶,便入人家为孽。”

但这些说法在今天看来,均一点道理也没有。

盗掘陵墓遇诈尸

在众多的“活见鬼”现象中,盗墓者发现的“女鬼”数量远远超过“男鬼”,在已经被盗掘的清室皇陵中,那些高高在上的“龙”全都变成了一堆枯骨,而盘旋在“龙”之下的“凤”却有两“只”在死后经年依然栩栩如生。

在孙殿英率领着他的部下对慈禧的定东陵大肆劫掠时,使用了威力巨大的炸药,结果大部分帝后的棺椁被炸药爆炸后产生的巨大震动损毁了,而唯独慈禧的棺椁安然无恙,以至于当孙殿英的十多名前去盗取慈禧棺椁中的宝贝时,居然是用刀劈了半天才得逞。为什么慈禧的棺椁如此坚固呢?原来,慈禧棺木是用一种极为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它们产自西南原始密林,质地细腻、清香馥郁,可历时百年而不朽烂。棺椁表面漆有四十九道金漆,漆完后,还用藏文书写四天王经咒,以佑护亡灵。这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椁,竟被匪徒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徒们将碎椁木搬开,现出一具红漆滇金的内棺。匪官怕用刀斧劈砍损伤棺内宝物,严令匪兵小心谨慎地用刀撬开内棺。慈禧的内棺,也采用红漆滇金的方式制作。如此里三层外三层地制作这个棺椁,自然能够确保其右足够的抗震动的能力,也许再发生比爆炸更大的震动,慈禧的棺椁也会安然无恙的。

棺椁能够在爆炸声中安然无恙固然奇怪,但肯定不会引起盗墓的匪兵们的好奇心,因为他们的心思全都集中在慈禧棺内的宝贝上。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实实在在把盗墓的士兵吓得半死,为什么会这样呢?孙殿英的士兵在劈开慈禧的棺椁后,到底碰到了什么事情?

原来,当孙殿英的士兵撬开慈禧的棺盖时,棺内刷地射出无数道光芒,这光芒呈宝蓝、微紫、嫣红、嫩绿等各种颜色交替混合着射向地宫。整个地宫波光闪烁,如同秋后西天瑰丽的彩虹,耀眼夺目,灿烂辉煌。整个地宫后室如同白昼般光亮起来。只见一个面容鲜活的女人,身穿华丽富贵的寿衣,头戴九龙戏珠的凤冠,凤冠之上顶着一株翡翠青梗肋大荷叶,足下踩着翠玉碧玺大莲花,静静地仰躺在五光十色的奇珍异宝之中。那长约二尺的玉枕放着绿色彩光,金丝九龙凤冠上一颗重约四两有余的宝珠,金光闪烁,流耀含英。整个棺内如同在金光烁动的海洋之上,青丝如墨,颧额隆耸,双目微合,面庞如生。可是,这种景象瞬间就消失了,只见棺中慈禧那看似鲜活的身体又如同冷水没于沙滩一样,忽然之间收缩塌陷下去,粉红色的脸庞由红变白,由白变紫,由紫变黑,微合的双目渐渐张开,颧骨突现而出,那双由于霉变而生有一寸多长白毛的手,随着整个尸体的塌陷猛地收缩起来,紧闭的嘴唇在荡动中分裂开来,两排牙齿突然露出……

“诈尸啦!”一个士兵在神经极度紧张的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恍惚觉得慈禧已蹦跳起来,抓住了他的头发,掐住了他的脖颈。他在情不自禁地大喊之后,先是一蹦老高猛地向后一仰,整个身子“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昏厥过去。其他士兵闻听这突然的一声叫喊,一股冷气自下而上窜入头顶,头发炸竖而起,“哗”地一下向地宫出口蹿蹦而去。极大的紧张使所有的人只顾向外奔逃,虽然后来被孙殿英给制止住了,但慈禧入葬近20年而尸体不腐,确实让人感到惊奇。那其中有怎样的奥秘呢?

原来,慈禧尸体20年保持不腐烂,完全得益于遍布她全身以及她身体周边的各种珠宝玉器。首先,慈禧的口中便含有一颗很大的夜明珠―这颗珠分开是两块,合拢起来则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在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根据古书上的记载,夜明珠除了会发光,还能解百毒、趋吉避凶,能防腐,更是吉祥富贵的象征,所以古代的君王都以拥有夜明珠为傲。慈禧不仅口中含有一颗夜明珠,其身边不同地方还放置有8颗夜明珠,看来,这个东西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慈禧尸身的新鲜不腐。其次,慈禧的棺椁下面有一口“井”,这口“井”并不是盛水的井,而是风水“穴”位,慈禧生前曾亲自来这儿点“穴”,把她最宝贵的18颗珍珠投置“井”内,以示息壤(即传说中一种能自己生长,永不耗减的土壤)。后来考古勘探表明,慈禧棺木下方确实有一股地下水脉,富含汞等重金属,正是因为下面有重金属,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霉菌的滋生,才能够保证慈禧尸体20年不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