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兵书宝典
9206200000007

第7章 孙子兵法(6)

士卒还未亲近依附时就惩罚他们,他们一定不服,不服就难于使用;士卒已经亲近依附,而仍不执行军纪军法,也不能使用。所以要用博爱、厚赏来感化士卒,用严刑、峻法来约束部队,这样的军队必定取得胜利。平素严格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服从;平素不严格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不服从。命令能一贯严格执行,是由于将帅与士卒互相信任、关系融洽的缘故。

地形篇

孙子曰:地形①有通②者,有挂③者,有支④者,有隘⑤者,有险⑥者,有远⑦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⑧,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⑨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⑩,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陋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率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率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已,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注释】

①地形:地理形势,即以下所列六种作战地形。

②通:通达。指四通八达,敌我均可通行的地形。

③挂:挂碍。指易入难出的地形。

④支:相持、支撑。指敌我双方均可据险对峙的地形。

⑤隘:狭窄。指两山之间的狭窄通道。

⑥险:险要、险恶。指高下悬殊、山川险峻的地形。

⑦远:相距遥远。

⑧先居高阳。率先占据高而向阳的地势。居:占。

⑨利:利诱。

⑩引而去之:伪装撤退。引:带领;去:离开、撤离。

必盈之以待敌:必须用重兵堵塞隘口,以等待来犯之敌。盈:满,充足的意思。

地之道:利用地形的原则。道:规律,原则。

将之至任:将帅的重要责任。至:极、最。任:责任。

兵:指败兵。

走:败逃、逃跑。

弛:废弛、涣散。

陷:陷于失败。指由于士卒怯弱、缺乏训练而导致的失败。

大吏:小将,偏将。

怼(duì对):怨恨,此处为意气用事。

崩:崩溃、溃败。

教道不明:治军缺少法度。教道:对军队的治理、训练。

吏卒无常:下级将领和士卒没有可以遵循的常规法纪,因而上下级关系失调。常:常规、常法、法纪。

陈兵纵横:布兵列阵杂乱无章。“陈”同“阵”。

乱:混乱。

料敌:分析敌情。

选锋:经过挑选,由英勇善战的士兵组成的先锋部队。

北:败北、败走。

兵之助:用兵的辅助条件。

陋(ài爱):险要,通“隘”。

上将:高明、贤能的将领。

战道:作战的规律。

唯人是保:只求民众得到保全。人:民众、百姓;保:保全。

利合于主:符合国君的利益。

深溪:极深的山涧,喻指危难。

厚而不能使:只重厚养而不能使用。厚:厚养、厚待。

爱而不能令:一味溺爱而不施予教育。爱:溺爱;令:使令、教育。

乱而不能治:对违反制度、纪律混乱的现象不能依法治理。

知兵者:懂得用兵作战的人。

动而不迷:行动果断明确,决不迷惑。

举而不穷:应变措施变化无穷。举:措施。

殆(dà代):危险。

【译文】

孙子说:地形有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远形。我军可以去,敌军可以来的地形叫做“通”。在通形地区,应抢先占据高而向阳的地方,保持粮道畅通,这样对作战就十分有利。可以前往,难以返回的地形,叫“挂”。在挂形地区,敌人没有戒备,就可以出击并战胜它;敌人若有戒备,出击不能取胜,难以返回,便不利了。我军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也不利的地形叫“支”。在支形地区,即使敌人以利引诱我,我也不出击,而应该假装率军撤离,等敌军出动一半时再去攻击它,这样才有利。在隘形地区,我先于敌人占领,就必须用重兵扼守隘口以迎击敌人;如果敌人先我占领,并用重兵扼守隘口,就不要去攻打,如果敌人没有用重兵扼守隘口,则可以去打。在险形地区,我军先占领,就一定要占据高而向阳的地方以等待来犯之敌;如果敌人先占领,则应率军撤离而不可与敌接战。在远形地区,敌我势均力敌,难以挑战,若战则会不利。以上六点,是利用地形的原则,是将领的重大责任,不能不认真考察。

败兵不“走”、“弛”、“陷”、“崩”、“乱”、“北”六种情形。这六种情形,不是天造成的灾祸,而是将帅的过错所造成的。敌我势均而以一击十,这叫“走”。士卒强而军吏弱,这叫“弛”。军吏强而士卒弱,这叫“陷”。偏将怨怒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意气用事擅自出战,主将却又不了解他们的能力,这叫“崩”。将帅懦弱而无威严,治军没有章法,官兵无法纪约束,布阵杂乱无章,这叫“乱”。将帅不能正确分析判断敌情,以少击多,以弱击强,军队又无英勇善战的前锋,这叫“北”。以上六种情况,是造成失败的关键,是将帅的重大责任,不能不去认真考察。

地形,是用兵的重要辅助条件。分析判断敌情,夺取胜利,必须考察地形的险易,计算距离的远近,这是高明贤能的将帅所应该掌握的规律。懂得这些并用来指挥作战的,必定胜利;不懂得这些而指挥作战的,肯定会失败。所以,根据作战规律分析,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说不打,也可以坚决地打;根据作战规律分析没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说必须打,也不要打。进不贪求名誉,退不逃避罪责,只求保全民众,符合国君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对待士卒如同对待婴儿一般,士卒就能与之共赴危难;对待士卒如同对待爱子一般,士卒就能与之同生共死。对待士卒厚养而不使用,溺爱不施教育,违法而不惩治,那么就如同骄子一样,是不能用来打仗的。

知道我军可以出击,但不知道敌军不可以的攻击,取胜的可能只有一半;知道敌军可以攻击,但不知道我军不可以出击,取胜的可能只有一半;知道故军可以攻击,知道我军可以出击,但不知道地形不利于作战,取胜的可能也只有一半。所以,懂得用兵的人,行动决不迷茫,作战措施变化无穷。所以说,了解对方了解自己,夺取胜利就不会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会随之而来了。

九地篇

孙子日: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圯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人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衡地。人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圯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①,轻地则无止②,争地则无攻③,交地则无绝④,衢地则合交⑤,重地则掠⑥,圯地则行⑦,围地则谋⑧,死地则战⑨。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⑩,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日:“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土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顾。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衡地,吾将因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圯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注释】

①无战:不宜作战。在本国境内,士卒之心较为涣散时,故不宜作战。

②无止:不宜停留。入敌未深,士卒之心未专,应迅速进兵,不可以作停留。

③无攻:不宜强攻。在双方必争的要害地区,若条件不具备则不宜强行进攻。

④无绝:军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不可断绝,以防遭到敌人的截击。

⑤合交:结交,指结交诸侯。衢地与多国接壤,因此,外交尤为重要。

⑥掠:夺取。深入重地,远离后方,补给困难,因而必须掠取敌国的资源和财富。

⑦行:快速通过。圯地难行,必须迅速通过。

⑧谋:运用计谋。在围地,由于地形凶险,不宜硬拼,必须奇谋突围。

⑨战:奋勇作战,在死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所以,必须拼死一战,以求死里逃生。

⑩及:策应。

恃:依靠。

贵贱:指官与兵。

收:聚集、协调的意思。

离:分、散。

止:停止,指不再作战。

爱:指最关注、最重要的地方。

听:从、听从、听任。

主速:重在迅速,即兵贵神速的意思。

虞(yú余):预料。

客:客军,即进入别国境内作战的军队。

主人:在本土作战的军队。

固:坚、牢。指军心稳定。

拘:拘束。在此处指人心专一而不涣散。

信:信守、服从。

祥:吉凶的征兆。此处指占验吉凶的迷信活动。

偃卧者涕交颐:躺着的,泪流满面。偃(yá燕):仰面倒下;颐(yí宜):面颊。

诸刿:专诸、曹刿。专诸:春秋时吴国的勇士;曹刿(guì贵):又名曹沫,春秋时鲁国的勇士。

率然: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

济:渡。

方马埋轮,未足情也:把马缚在一起,把车轮埋掉,以此表示坚守的决心,是靠不住的。方:并、并列,指系在一起的意思。

道:方法。

理:法则。

帅与之期:主帅与部队约期出战,即主帅赋予部队作战的任务。期:约。

一其志:统一意志。一:统一。

使之属:使军队部署相连接。属(zhu主):接连。

固其结:巩固与诸侯的联盟。结:结交诸侯。

进其涂:迅速通过。涂:同“途”。

塞其阙:堵塞缺口。阙(quē缺):缺口。

过则从:陷入危险就会听从指挥。过:指深陷危险的境地。

四五者:指九地。

霸王:霸主,即诸侯之长。

隳(huī灰):毁灭。隳:通“毁”。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施行超出惯例的奖赏,颁布超出常规的号令。无法:法外、超出惯例;悬:颁布。

犯:使用,引申为指挥的意思。

顺详敌之意:谨慎地审察敌人的意图。顺:假借为“慎”;详:审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