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层领导读本
9204600000038

第38章 掌握灵活多变的领导方法(3)

“它的价值在于培养一颗平常心”,堤义明说,“而许多珍贵的品质都是蕴藏在这颗平常心之中的。”

一个跨国集团总裁不可谓不忙,就业务量来说应是大忙特忙才对;但堤义明仍不忘记时刻培养自己一颗“平常心”,耐性无疑是其中珍贵的品质之一。

由此可见,耐性会使老板增强对下属的吸引力,这种品行会使下属们感到老板胸襟博大、气度不凡、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培养自身良好的耐性应从这样几方面人手:

(1)老板在制定规划时应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只是把目标定的很高;同样也不能只顾眼前而不着眼于未来。当两种利益产生矛盾时,老板自然会慌了手脚,乱了方寸耐性也无从谈起。在工作进程中,则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2)在与下属交往中要以理性为主,感性为辅,不以自己的好恶来对待下属,做到一视同仁。这样也对培养自身耐性有帮助。

(3)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情商,学着控制情绪。

六、学会以退为进的领导策略

我们在谈到成功之道时,更多地强调要有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是,有时候,一味地硬冲硬打未必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以退为进也是一种人生的策略。

的确,疾风知劲草,人须有傲骨,面对险恶的局势,人应当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自应提倡,也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一种精神。但是,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就某个具体的事情来说,也有其“时”、“势”的问题,在某些特定的时间里、环境下,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而并非是消极退让。

美国刚卸任不久的总统克林顿,跟莱温斯基的那场“拉链门”风波仍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我们可以想一想,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事情东窗事发,克林顿死不承认,采取死撑着的态度,这也是一种选择。当着全世界人的面,堂堂的美国总统承认自己的丑事,这是多让人难为情的事情啊!但克林顿聪明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么做,其实是将包袱扔给了所有的美国人:我已经承认了我自己的错误,你们有权利让我下台,你们也有权利让我继续留在总统的位子上;对一个已经承认错误的人,你们就看着办吧!说克林顿死猪不怕开水烫也好,说他狡猾也好,但最终是他胜利了。

同样是美国总统,当年肯尼迪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时候,他的竞选对手在最关键的时候轻易地抓到了他的一个把柄:肯尼迪在学生对代,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退学。这类事件在政治上的威力是巨大的,竞选对手只要充分利用这个证据,就可以使肯尼迪诚实、正直与道德的形象蒙上一层阴影,使他的政治前途黯然无光。一般人面对这类事情的反应不外是极力否认,澄清自己,但肯尼迪很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的确曾犯了一项很严重的错误,他说:“我对于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是错的。我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余地。”肯尼迪这么做,等于说“我已经放弃了所有的抵抗”,而对于一个已经放弃抵抗的人,你还要跟他没完没了吗?如果对手真的继续进攻了,就会显得对手没有一点风度。

所以,我们应记住一个基本原则:一个人既然已经承认错误了,那么你就不能再去攻击他,再去跟他计较。无论是克林顿还是肯尼迪,他们都没有因为有过劣迹而受到丝毫的伤害,相反的是,他们还都将它转变成了一个优点,这从肯尼迪后来当选总统和克林顿的事情完全在互联网上披露支持率反而上升就可以得到证实。他们承认自己有过错误,他们就已经将自己人性化了:我们和平常人一样,也会犯错;同时,承认自己有罪,赢得人们的同情,而别人这时也乐得做顺水人情。

这是在被动的情况下以退为进的策略。在主动的情况下,由于彻底解决某个问题的时机没有完全成熟,也可以采用这种策略。

清朝康熙皇帝继位时年龄很小,功臣鳌拜掌握了朝中大权,并进而想谋取皇位。康熙十分清楚鳌拜的野心,但他觉得自己根基未稳,准备还不充分,于是索性不问政事,整天与一帮哥们儿“游戏”,以造成一种自己昏庸无知的假象。一次,康熙着便服同索额图一起去拜访鳌拜,鳌拜见皇帝突然来访,以为事情败露,伸手到炕上的被褥中摸出一把尖刀,被索额图一把抓住。直到这时,康熙仍装糊涂说:“这没什么,想我满人自古以来就有刀不离身的习惯,有何奇怪!”康熙此举让鳌拜对他彻底放松戒备,最后康熙等时机成熟时一举将其擒获,可以说放出长线约上了大鱼。

政治斗争如此,商界如此,甚至,在我们平时的工作、做人的各方面都是如此。

对于成功者来说,只要人生目标的大方向没变,有时候用以退为进的策略,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七、善于借助外力

关于成事之借,有许多经典说法,例如,荀子说:“借助于车马的人,不必自己跑得快,却能远行千里;借助于舟船的人,不必自己善水性,却能渡江河。君子生性与别人无异,只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和利用外物,所以就不同了。”荀子有“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东方智慧。牛顿有“踩在巨人肩上”的西方智慧。

在成功学中,“借”的意义何在?在关系网中,“借”是核心。关系网又是人际关系的重要部分。把握了“借力”这一核心,就把握了关系网的精髓,就有可能通过借力,完成从没钱。没背景、没经验,向成功的转化。

古之借风腾云,借尸还魂,借腹怀胎,借名钓利,借力打力,借鸡生蛋,无不是讲究一个借字,讲究借助外部力量而求得发展。帆船出海,风筝上天,无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人的成功,也需要借力。香港,作为东亚四小龙之一,这颗最璀璨的明珠,就是凭借与外国的大公司合营,借别人的知名品牌,借用外国原材料,借用外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从事加工制造,从事转口贸易、凭借“借风腾云”的思维,迅速地使香港走向了繁荣。

台湾巨富陈永泰说得好:“聪明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一个人大部分的成就总是承蒙他人之赐;他人常在无形之中将希望、鼓励、辅助,投入我们的生命中,从而激活了精神世界,使我们的各种能力趋于锐利。

生命的生长,都依靠心灵从四处吸收营养,而这种营养,官能的感觉是不能觉察和测量的。从耳目中吸收进“力量”,而这种力量的吸收不是取道于官能的视觉。听觉神经的。一个成功人士,肯定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成功人士背后,肯定有着发达的关系网。

所以,一个人力量有多大,不在于他能举起多重的石头,而在于他能获得多少人的帮助。一幅名画中最伟大的东西,不在于画布上的色彩、影子或格式上,而是在这一切背后的画家的人格中,——那黏着在他的生命中,那为他所传袭、所经验的一切的总和所构成的一种伟大的力量!

任何人一跨入社会都应该学会待人接物、结交朋友的方法,以便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尊重,否则,单枪匹马绝对难以发展到成功的地步。

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亲自预先写好自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事业过程中启用比他自己更优秀的人。”

大部分美国人都有一种特长,就是善于观察别人,并能够吸引一批才识过人的良朋好友来合作,激发共同的力量。这是美国成功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宝贵的借力经验。

任何人如果想成为一个企业的领袖,或者在某项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种鉴别人才的眼光,能够识别出他人的优点,并在自己的事业道路上利用他们的这些优点。

一位商界着名人物、也是银行界的领袖曾说:他的成功得益于鉴别人才的眼力。这种眼力使得他能把每一个职员都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并且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不仅如此,他还努力使员工们知道他们所担任的位置对于整个事业的重大意义,这样一来,这些员工无需监督,就能把事情办得有条有理、十分妥当。

但是,鉴别人才的眼力并非人人都有。许多经营大事业失败的人都是因为他们缺乏识人才的眼力,他们常常把工作分派给不恰当的人去做。他们本身尽管工作非常努力,但他们常常对能力平庸的人委以重任,却反而冷落了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使他们埋没在角落里。

其实,他们一点都不明白,一个所谓的干才,并不是能把每件事情干得很好、样样精通的人,而是能在某一方面做得特别出色的人。比如说,对于一个会写文章的人,他们便认为是一个干才,认为他管理起人也一定不差。但其实,一个人能否做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与他是否会写文章是毫无关系的。他必须在分配资源、制定计划、安排工作、组织控制等方面有专门的技能,但这些技能并不是一个善写文章的人就一定具备的。

世上成千上万的经商失败者,都坏在他们把许多不适宜的工作加在雇员的肩上去,再也不去管他们是否能够胜任,是否感到愉快。

一个善于用人、善于安排工作的人就会在管理上少出许多麻烦。他对于每个雇员的特长都了解得很清楚,也尽力做到把他们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但那些不善于管理的人竟然往往忽视这重要的方面,而总是考虑管理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样的人当然要失败。

很多精明能干的总经理、大主管在办公室的时间很少,常常在外旅行或出去打球。但他们公司的营业丝毫未受不利的影响,公司的业务仍然像时钟的发条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他们如何能做到这样省心呢?他们有什么管理秘诀呢?——没有别的秘诀、只有一条:他们善于把恰当的工作分配给最恰当的人。

如果你所挑选的人才与你的才能相当,那么你就好像用了两个人一样。如果你所挑选的人才,尽管职位在你之下,但才能却要超过你,那么你用人的水平真可算得上高人一等。

这不是什么特别稀罕的事情,有许多雇员的办事能力往往要在雇主之上,这些人只要机会一到,就可以立即自创事业。有很多本可以大建功业的人都是因为没有把握好机会,以致一生默默无闻。不少青年人刚开始工作就显示出惊人的才干和做事的能力,但后来因为有了家庭、拖儿带女,便不敢拿出全部的勇气,去像他们的老板那样搏击一番,打出一片新的天空——虽然他们也常常想:如果自己独立奋斗,成就决不会在自己的老板之下。

这种推测是合乎情理的,有许多人之所以有惊人的发展,成就伟大的事业,往往是因为他们受了重大的压迫。比如,当美国的政治发生重大变故、国内大乱、人民居无定所的时候,像林肯、格兰特、法拉格特、谢尔曼、李将军等人便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间,担起了国家的重任。

一个人唱不了大合唱的,必须借人而成。由此可见,借人成事是至关重要的,你忽略这一点,只能演独角戏。

作为一名中层领导如何对待批评,如何运用批评,如何开展自我批评,时刻体现着中层领导的水平和能力,也包括领导经验和领导智慧。可以说,一个不能正确对待批评,不善于接受批评的中层领导,就是一个不太合格的中层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