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谁敢动中国的奶酪
9193100000003

第3章 中国军队:铸造钢铁长城(2)

四、中国经济总量的飞速膨胀及对世界资源和市场份额占有的不断扩大让美国感到更深刻的危机,进而刺激起了美国的战争欲望。美国能同苏联维持40年宣而不战的局面,却与同样反共的德日两国打得热火朝天,关键就在于美德日在同一个锅里争粥喝,而美苏分属两个互不交融的经济体系。有不少自由派学者和国家官员幼稚地认为,中美经济存在互补性是中美战略关系的基石,只要中美在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会让中美关系得到稳定和改善,就可以避免中美之间可能的战争。历史已经以铁铮铮的事实证明了他们的天真幼稚,并将以血淋淋的战争证明他们的愚蠢。

美国具有战争的本性和战争的动机,而中国战争意志的薄弱和战略环境的孤立则部分构成了战争的诱因。这是由战争动力学的规律所决定的。战争动力学告诉我们,潜在的战争双方启动战争的意愿和条件,是决定战争的两个要素。战争意志和动机影响战争的意愿,军事实力和战略环境则构成战争的条件。和平是双方的这两个要素在战争爆发前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状态。当双方的战争意愿和条件达到平衡时,未发动的战争便不容易发生,进行中的战争则会异常惨烈;当双方这两个要素不相平衡时,也就是处于所谓的战略不对称的情况下,战争就容易爆发,而进行中的战争则容易结束。60年代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手指都触到了核电钮但终究没有按下去,原因就是双方核大战的能力是对称的,双方应战的意愿也是不容置疑的,预见到结果的惨烈迫使双方都放弃了战争。二战时期,德国之所以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就是因为斯大林当时没有战争的意愿,战争能力的准备根本是不足的,而希特勒无论战争的能力和攻击苏联的意愿都是极强的。于是,战略的不对称和战争动力学要素的不平衡导致了苏德战争的爆发。

战争动力学要素中,战争意愿和战争条件的关系是辩证的,战争意愿是能动的要素,战争意愿的强化对战争条件有正面推动作用,反之则不尽然。很多情况下,战争条件相对较差的一方在面对战争意愿更为低落的对手时,往往被诱发起战争意愿,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驱使。例如上个世纪,战争条件处劣势的洋人只凭借几艘船、几尊炮和几百号人就敢发动对大清的战争,日本敢于面对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北洋水师而挑起甲午海战,原因就是清朝政府完全丧失了战争意愿,结果战争的条件虽不落后却照样要挨打。可见战争的意愿更决定战争动力学的平衡。那么,战争条件具相对优势的美国对战争意愿低落、战争条件处于相对劣势的中国来说就更具战争的主动性了。美国发动一场战争的实力绝对是在中国之上的,美日在亚洲的联合海空军实力强于中国,美国还与中国周边一些国家有着军事联盟的关系,显然中美双方的战争条件对比是不平衡、不对称的,更重要的是,战争意愿低落是战争最大危险之所在。中国的一些专家总认为今天与中国有着密切贸易往来的美国没有理由对中国发动一场战争,这就如同斯大林当年捧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睡大觉一样,捧着PNTR睡觉。一条狗尽管它摆着尾巴,只要它长着牙就有咬人的危险,更何况狗已经冲着我们露出了牙齿。美国向来是根据别国的实力而不是意图来选择潜在敌人的,尽管中国一再向美国表示中国不以美国为敌,绝对没有伤害美国的意图,但美国还是根据中国的实力和发展潜力把中国定性为美国的敌人,并围绕着中国作出了一系列敌对的部署。让我们来听听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狂傲呓语:“如果永远不能动武,美国要一支这样棒的军队干什么?”试问中国有什么理由漠视和否认来自美国的战争威胁呢?

中国的战略形势是相当严峻的。美国对世界资源和市场的垄断欲望、美国的帝国主义本性以及美国强大的战争能力决定了美国强烈的战争意愿。而中国因对经济发展的渴求及国民精神的颓敝致使战争意愿极度低落、中国因台湾的钳制和韩越战略地位的变迁而处于恶劣的地缘环境、以及中国尚且微不足道的远程反击能力,这些都构成了战争的诱发条件。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处境已经是相当危险,只要美国国内经济走向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战争就随时都可能降临到我们的头上,这并不是杞人忧天。但是,这并不意味中美之间的冲突或战争不可避免,如果我们能够在思想上改变对冷战抱取掩耳盗铃的态度,依靠现有的实力,通过卓越的外交,作好充分的战略准备,那么中国就完全可以弥补战略弱点并消除战争爆发的因素。

我们如何调整它的安全策略以解决上述问题将成为影响美中关系、地区安全,乃至政权和国家生存能力的关键因素。

正是这个背景下,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在上周宣布增加30亿美元的军费支出,他告诉全国人大,17.6%的军费增幅是加强国防安全所必需的。

中国的战略决策者正面临来自美国反恐怖战争的新挑战。一方面,华盛顿已经停止叫喊“中国威胁论”,把注意力转移到更加直接的敌人身上。另一方面,一个单极世界——完全由经济、政治和军事大国——美国控制的世界就要形成。

多年来,中国一直在搞军队现代化建设,其中包括缩小军队规模、提高军官教育水平的一系列措施。它的目标是精简膨胀的军队,缩小中国军事技术与美国日益扩大的差距。

军队是中国一切战略计划的基础,目标是确保国家安全与稳定。中国军队承担的任务是保卫中国共产党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和捍卫边境线。它还必须保卫中国的领海并保持足够的战斗力以支持武力收回台湾。

自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决策者感到在近期发生大国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北京得到了就军队结构和军事理论进行争论和实验的时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试验、北朝鲜发射卫星的企图和华盛顿针对伊拉克、科索沃和阿富汗的战争都给中国的战略计划增添了紧迫性,但是大部分努力都集中在加速科技练兵,加强小规模、高素质部队建设和改进装备上。

最近几年,中国的军队现代化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已经着手建设综合快速反应部队,可以进行两栖作战和抢险救灾。

第二,改进和扩充海军成为工作重点,这体现在购买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和提高沿海舰队远洋作战能力上。

第三,提高军备和人员的科技水平。通过集中力量培训一批核心骨干,让他们接受最新技术以加速军事现代化。

据有关消息透露:美国军队已经部署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菲律宾,与长期驻扎在日本和韩国的美军对中国形成合围。俄罗斯正在向华盛顿靠拢,与此同时,印度和美国正在说服其它东南亚国家,如越南和泰国,允许美军使用那里的海空设施。

除突然对中国形成合围外,美军还借反恐怖战争之机在阿拉伯海和波斯湾部署军事力量。在中国看来,华盛顿的行动有可能造成中东的混乱,进而影响到中国的能源供应。

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平息这些安全隐患。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可能是能源供应被切断,同时在该地区的竞争对手可能因美国势力的存在而增强对抗中国的信心。

如果说追击“基地”组织余孽是美国进一步动摇中国,至少遏制中国作掩护,那么中国就要加强在整个地区内部署军队的能力。这可能更多地涉及加强海陆空部队一体化,增加中、远程导弹储备,提高情报和指挥、控制能力等。

中国空军为何不击落入侵者?

2001年4月1日美国侦察飞机在中国南海主动挑衅,撞落中国歼击机。同时在场的另外一架中国歼击机为什么不进行回击,击落该美国飞机?美国飞机随即飞往中国海南岛降落。据中国外交部声明,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并未得到允许。那么中国空军为什么不击落该侵犯我国领空的军用飞机(侦察机也是军用飞机)呢?

美国间谍飞机的侦察目标,一是广东、福建沿海的导弹基地,二是南海的中国潜艇。这两者锋芒所指,不是台湾的军事目标,而是美国的航空母舰。可见,美国人是在为军事介入台湾问题做技术准备。

如果说,1996年以前,美国对台海危机采取“模糊”政策,以恐吓为主要倾向。那么,形势发展到今日,美国的战略决策已发生重大转变,美国国内正在出现一种比较危险的新的共识,它的主要决策者认为,“中国取代俄罗斯成为美国未来最主要的潜在敌人”,中国实力的发展态势,将使她成为2015年后美国霸权的主要挑战者。美国的军事部署重心,已开始从欧洲向亚洲进行具有历史意义的转移。美军演习的假想敌人,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据此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美国国家的军事战略,业已树中国为首敌。

阻止大陆和台湾的统一,并在大陆万一发动对台军事攻击时借机介入战事,通过发挥美军常规高技术兵器的打击力,决定性地削弱中国的海空和导弹部队的作战实力,然后用以美日军事联盟为主力筑成的第一岛链,控制中国海空战略力量的咽喉,当是美国军方近十年的具体操作目标。

期间,假如中国胆敢将中美战争升级为核战争边缘,那么美国当然会知难而停,代之于对中国的全面经济制裁和交流隔离,这对于那时业已成长为完全的开放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中国来说,同样是致命的。

作出上述逻辑推断,并不需要很高的智力。说美国并无与中国为敌的想法,是非常轻率的。这种观念如果占了上风,中国将犯20世纪30年代英法的绥靖错误。对战略对手持盲目的善意,将重蹈戈尔巴乔夫的覆辙。

的确,美国人对中国人,究竟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无法作整体判断,因为,美国是一个分权和多元的社会。历史上经常出现和平力量无法阻止好战势力的局面。尽管民主制度是最不坏的制度,但就在民主的模范国家,也没有解决掌权者误导民众使国家卷入不义战争的难题。越战时期波澜壮阔的反战运动证明的是,只有在自己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时,美国人民的良知才可能被唤醒。而战争的发动者总是在一开始以为自己稳操胜算。

世界上民主的模范国家,它的民主在制度上还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对军事战略力量未能进行根本的制度性的监控。三权分立,解决了军队国家化的问题。对国内冲突,军队基本上保持了中立。

但是,在对外军事和安全事务方面,美国制度只能实施事后调节。并且,实行黑箱作业的情报和军事战略部门,俨然自成体系,自理自治,保持着内在的延续性。虽受议会和总统的一定制约,但并未受到外置机构的实质监控。这些行业的从业者,面对手中基本不受外控的权力,做着世界上其它权力不受监控者所做的同样的事。他们往往是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霸图的最有力的发言人。战争与和平的大计,由行政权力和军方在密室中谋划而定。

上次中国大使馆被炸事件,连美国总统克林顿都无法去作查出真凶和主谋的努力,暴露了美国民主在军事战略领域存在的巨大制度性缺失。

美国的军事强力部门,还处在对外基本不文明的状态。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诸多机缘不佳的民族,为美国的这个“基本不文明”流了大量的血。在美国的军事强力部门走向基本的文明之前,不知道还有哪些民族要为此付出鲜血。

一将功成万骨枯。自古以来的霸权,莫不建立在弱者的鲜血和痛苦之上。继承了大英殖民帝国的血脉的美利坚民族,从来就不相信眼泪。美国霸权,是世界历史上最先进的霸权,是新式霸权。它不需要杀人灭国,不需要占领和兼并别国土地。当墨西哥议会投票决定举国加人美国时,美国的回答是,不要。

它需要的是服从和裹挟,把你纳入它所主导的全球安全秩序和全球贸易秩序。

像日本那样的中等规模的国家,服从了它,它就可以扶植你,让你尝尝做经济大国的滋味。当然,它也不会让你不为此付出一点代价,你得让渡部分主权给它。日本和意大利作为二战战败国自不待言,南韩呢,作为二战受害国,却在主权问题上,一直享受着日本的待遇,由此可见,加入了美国的全球安全秩序,是要付出代价的,至少是主权、尊严受损的代价。

对于那些不服从、不接受裹挟、国家疆域又比中等规模要大一些的国家,美国是不会手软的。如果说,它希望并推动中国走向民主自由是出自于理念上的善意的话,那么,在现实层面,在事关美国的全球霸业这一国家利益上,它希望中国民主自由的同时,将希望并强有力地推动着为中国套上枷锁,当然,在它的意图中,乃是分而治之,促成中国分为几块儿,或者在外部地缘环境中促成中国与几个强国争斗不已,后者就是自基辛格以来的“均势”战略,你“均势”,它不“均势”,它永远处在超然的、主控性的地位。

中美关系的部分实质性因素就在于此。美国对中国,外部在帮忙制造“均势”,把日本扶植为军事强国是迟早的事儿,把印度纳入它的盟友之列,也是迟早的事儿。对中国内部,阻止中国统一台湾,已列入它的基本考虑,因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和战略生命线,都处在台湾和南中国海方向。同时,美国在亚洲实施霸权的主要助手——日本,它的海洋运输线也必经此地。假如内陆的西藏能够谋求到机会“独立”的话,它也会“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