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谁敢动中国的奶酪
9193100000022

第22章 “台独”=“台毒”(5)

前面已经谈到了,任何武器装备要充分发挥效能,都离不开人的操纵控制。因此,台湾“洋武器”的效能如何,直接地要取决于台湾军队的意志、素质和士气。多年来,特别是蒋氏父子当政的时期,台湾军队接受的是反独教育,反对“台独”的思想观念深入台湾军队。从根本上来说,台湾军队是不认可“台独”的,对“台独”的主张是抱着疑问态度的。“台独”的主张,在台湾军队内是无法产生凝聚力的,更没有什么“号召力”。“台独”势力如果指望台湾军队去为不得人心的“台独”去卖命,只怕是“黄粱”之梦。

资料表明,近年来,台湾军队的士气不高,训练水平较差,训练事故频发。台湾媒体最近就披露,台军规定当气温超过30℃时就要停止,如此训练,其人员素质可见一斑。近年来,台湾当局不断鼓吹其“军力提升”。然而,频繁发生的事故却使台军颜面扫地。如F-16自从1997年10月抵台后就事故不断,在短短的19个月内,已经摔下来4架,摔死了5名飞行员。目前,台湾F-16飞行事故率为每10万架次21.56次。其事故率在全球难有人比肩。

这样一种状态,这样一种素质,要想将“洋武器”摆弄到什么了不起的地步去,恐怕不用细细评说也能看明白。

孤岛也敢称“固若金汤”台湾将成“植物人”?

2001年7月12日陈水扁叫嚣台军要在“止戈为武”的前提下,强化建军备战工作,确保并扩大台军现有“质”的优势,吓阻台海战争。台岛真的固若金汤?透过台湾的军事防御战略,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台湾本身存在无法弥补的先天性致命弱点,必将导致其在推行“台独”伎俩时,只能是白日做梦,终难成真。

战略空间狭小

承受一场战争,需要一定的战场。更需要充足的迂回作战空间,这是作战的最基本条件。而台湾岛南北长394公里,东西最宽为144公里,总面积仅为3.58万平方公里,而且山地、丘陵占据了台岛总面积的34之多,这决定了一旦战争爆发,台湾将缺乏有效的战略回旋余地。同时,台岛内东西走向交通条件较差,南北走向交通虽然发达,但均集中在台湾西部沿海地区,且河流纵横,桥梁众多,山高路险,一旦遭各类导弹以及航空兵的火力打击,极易陷入瘫痪状态。这将严重影响台湾战时兵力兵器的机动,其战略预备队和战役预备队也将无法实施跨区机动支援作战,明显缺乏防御作战所必备的后劲和弹性。

重点目标暴露

台湾现有四大港口:高雄港、基隆港、台中港和花莲港。其中高雄与基隆两港进口货物的装卸量占台港口总装卸量的91%。如果爆发战争,这两个港口和台中港势必遭受首批重点打击而处于瘫痪状态。花莲港受吞吐量小、交通不便的限制,战时将无法担负全岛的补给任务。台湾的指挥控制中心、通信中心、电厂、桥梁和海空军基地均在我导弹和海空军火力的打击范围之内,这些设施一旦遭到摧毁和破坏,台军的CI系统的重要节点将不复存在,其原有的侦察、预警、通信和作战营制能力将受到严重削弱。此外,目前台湾海空军所依托的主要海、空基地大多集中在台岛西部一线。面对大陆,目标暴露,也易遭导弹和海空军的火力打击,战时很难发挥作用,仅靠其东部的机场、港口,远远不能满足海、空军的需要,其海空军的行动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自然资源贫乏

台湾岛内目前虽已发现100多种矿藏资源,但真正具有开发价值的不过十几种,且储量较小,这些有限的资源中可用于发展现代军事工业的更是寥寥无几。长期以来,岛内所需能源的80%以上依靠进口,近年来,许多工农业基本原料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正在逐年加深。台湾是一座孤岛,四面环水,其与外界的物资和信息交流很容易被封锁阻断。台湾各项战略物资主要靠海上运输进口,战争爆发后,要得到战争物资的充足补给极为困难,届时,煤、石油和钢铁等战争必需物资的供应将会出现严重短缺的局面,台湾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也将严重不畅。据有关专家估计,台湾的能源储备只能维持6个月,粮食储备只能维持7个月,油料储备难以维持现代战争所需的高消耗,信息产业将在战争中全面崩溃。自然资源的严重贫乏将严重影响台湾的整体和持续作战能力。

经济命脉脆弱

台湾是典型的海岛型经济,地域狭小,资源匮乏,基础工业薄弱,尖端科技脆弱,发展余地不大,后劲不足。台湾的市场几乎全部在岛外,出口经济与对外贸易是台湾经济的主要特征。一旦战争来临,台岛的经济必将遭致毁灭性的损失,其对外运输遭到封锁,资源不能自给,产品无法外销,金融市场混乱,外资大量逃离,整个经济将因无法承受战争的巨大压力而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届时岛内将出现“空心状态”,成为经济上的“植物人”。而经济上的崩溃,又必然引起台湾战争承受能力的急剧下降,因而台湾当局最终只能落个不战自败的结局。

解铃还须系铃人

近两年来,陈水扁关于两岸关系的谈话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人群,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表述上有相当的差异。不管陈水扁如何柔软身段,百般周旋,他迄今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识”,两岸复谈遥遥无期。近来,陈水扁当局利用选举大做文章,谎称“这是回归本土的主流民意战胜了坚持一个中国的民意”,企图逼迫祖国大陆作出让步。事实上,民进党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的成因十分复杂,反“台独”力量在岛内仍占大多数。国台办发言人明确指出:“两岸对话随时都可以恢复,关键要看台湾当局对待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态度。大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是不可动摇的,推进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的努力是不会改变的。”陈水扁除了回归一个中国,别无选择。

解铃还须系铃人。陈水扁当局只要有一丝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完全应该仔细体会祖国大陆的善意,正视一个中国的现实,为了二千三百万人民的福祉,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方向作出努力,向着国家统一的目标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如此,两岸关系或可拨云见日、柳暗花明。

四、两岸不交流,台湾没有前途

回顾近20年来的两岸经贸交流,虽历经曲折,总体仍迅速发展,对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形成两岸经济利益与共的相互依存关系,促进两岸各自经济的发展均起到了有目共睹的积极作用。其内因乃在基于比较利益原则的经济互补性,以及两岸同文同种的血浓于水的情感使之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障碍,由小积大,形成了不可逆转的发展势头。目前,两岸贸易的年规模已达300多亿美元,台湾已成为大陆第二大进口市场,而祖国大陆也已成为台湾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两岸现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均在对方经贸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台湾工商业者在大陆的投资遍及29个省、市、自治区,投资领域涉及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投资项目累积达50,000多个,投资金额(实际到资)累积约300多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