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谁敢动中国的奶酪
9193100000018

第18章 “台独”=“台毒”(1)

一、吕秀莲缘何如此张狂

吕秀莲的“台独”挑衅即使在岛内也引起极大争议,但却得到极端“台独”组织“建国党”的声援,称“吕秀莲为台独的防线和堡垒”,欲借吕秀莲来扛“台独”大旗。人们还可以看到,“台独”分子的所有本钱和靠山就是某些国际反华势力。吕秀莲一再哀求“国际社会要尽早干预”、“国际社会要出面”如此等等,充分暴露了一个卖国求荣者的虚弱本质和肮脏内心:甘当国际反华势力的“猎犬”,乞求一个“儿皇帝”的走狗地位。

认贼作父的吕秀莲

“台独”分子吕秀莲最近因恶劣的“台独”言行而遭到海内外中国人民的谴责,但她却没有丝毫悔改之意,反而变本加厉地为“台独”谬论加码升级。2001年3月21日、23日,吕秀莲再次借外国传媒采访之口,放言说:如果坚持一个中国,“我们当然不是中国人”,“用领土主权来解决台湾问题已是过时”,“台湾已经独立”,“国际社会应该出面,让中国不要轻举妄动”等等。

吕秀莲之类的“台独”分子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这并不奇怪。因为按她的“台独”观念已经把自己划在中国人之外。但是,事实是她既生活在中国领土台湾,又未入外国籍。尽管她炮制什么“不是中国人”、“两个华人国家”、“台湾已经独立”之类的谬论,甚至以所谓“国际社会出面”来恐吓中国政府和人民,其本质都是妄图实现其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美梦。但无论她跳得多高,“台独”言论叫得多响,都无法改变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吕秀莲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众所周知,两岸关系正面临一个关键时刻。和平、安定与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通过和平谈判、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只有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才能确保台湾海峡两岸人民生活的安全与安定,确保两岸的发展。要实现两岸和平谈判,就必须确定谈判的基本准则,那就是一个中国的原则。一个中国是海峡两岸的现实,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确保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确保两岸谈判不偏离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不论是发展两岸关系也好,还是两岸接触谈判也好,一个中国的原则都是基础与前提,不容回避。因此,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尚未就任,就面临了如何抉择的强大压力,因为两岸民意希望改善并发展两岸关系,因为世界民意希望稳定台湾海峡局势,不要制造紧张对立甚至战争。而要实现这一切,就必须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当前,对于台湾当局领导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是否要选择站在最广大的民意一边,承认通过和平谈判,共谋确保两岸人民生活的安全、安定与发展。但就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对这样一个严肃而关键的问题,吕秀莲却一再地跳出来,代表“台独”分子鼓吹“台独”主张。

透过吕秀莲猖獗的“台独”言行,人们可以看到,“台独”分子正在因为台湾领导权位到手而得意忘形,以为上了台就可以放手搞“台独”,疯狂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把台湾当作“台独”分子的囊中物。但是,“台独”分子其实是色厉内荏。搞“台独”不得人心,吕秀莲的“台独”挑衅即使在岛内也引起极大争议,但却得到极端“台独”组织“建国党”的声援,称“吕秀莲成为台独的防线和堡垒”,欲借吕秀莲来扛“台独”大旗。人们还可以看到,“台独”分子的所有本钱和靠山就是某些国际反华势力。吕秀莲一再哀求“国际社会要尽早干预”、“国际社会要出面”如此等等,充分暴露了一个卖国求荣者的虚弱本质和肮脏内心:甘当国际反华势力的猎犬,乞求一个“儿皇帝”的走狗地位。

透过吕秀莲猖獗的“台独”言行,人们还可以得出结论,反“台独”、促统一仍是中国人民的重要任务。不管“台独”分子如何表演,反对一个中国原则就只能暴露其“台独”的丑恶嘴脸。李登辉的“两国论”彻底暴露了他反对一个中国原则的面目,终于被台湾民众赶下了台。吕秀莲以种种“台独”谬论妄图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也不过是以卵击石,到头来也不会有比李登辉更好的下场。

重拾“台湾地位未定论”包藏祸心

“台独”分子吕秀莲近日公然鼓噪什么“台湾的国际法律地位未定是存在的事实”,“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引来两岸和国际社会的一片声讨。吕秀莲的论调,再一次暴露出这个不思改悔的“台独”分子妄图分裂祖国的丑恶面目。

“台湾地位未定论”并不是吕秀莲的发明,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主张“台独”的人奉为圭臬的“金字招牌”。吕秀莲还有个“法学硕士”的头衔,可她全然不把法放在眼里,完全置国际法文件《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关于台湾归还中国的事实于不顾,却拿出没有法律约束力的“旧金山和约”作依据,重弹“台湾地位未定”的老调。

所谓“台湾地位未定”的说法,完全是美国当年凭借其霸权推行强权政治的产物。在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爆发后,美国出于围堵中国的目的,也为了避免因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而受到“干预中国内政”的指控,刻意于1951年炮制出了“旧金山和约”,并由此产生了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论”。

吕秀莲在援引该条约时,全然不顾历史事实,即美国的行为违背“领土主权不受意识形态约束”的国际法原则,背弃了美国在此之前的《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中对台澎归还中国所作的承诺;“和约”拒绝海峡两岸参加旧金山会议,因此其对台湾地位的“决定”与“未定”都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和约”也是在蛮横地无视国际社会的反对(苏联、波兰、捷克三国拒绝签字)下强行通过的。美国虽然在“旧金山和约”中给“台湾地位未定论”埋下了伏笔,但在很长一个时期并没有公开利用与宣传该“和约”条款,而1972年美国在《上海公报》中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领土”之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成为历届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承诺。对于“台湾地位未定论”,美国政府早已不再重谈旧调。

对这样一个早已成为历史垃圾的东西,吕秀莲为什么又拣起来呢?众所周知,今年台湾地区选举的结果,民进党上台,台岛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动荡。“台独”死硬分子吕秀莲感觉时机已到,便从历史的垃圾箱中拣出“台湾地位未定论”鼓噪起来,其政治用心是极其险恶的。

一是企图在国际法上混淆视听,向一个中国原则公然发出挑战。《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法文件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已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此时吕秀莲搬出这个非法的、毫无法律效力的所谓“和约”作为依据,目的是通过散布“台湾地位未定论”,来否认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法律地位和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的事实,企图“借尸还魂”兜售“台独”理论,以为这样就可以为其“台独”主张争取到国际支持。

二是企图以割断历史的手法来影响岛内民心和舆论的走向。台湾选举的结果表明,“台独”在岛内并没有多少市场,即使投台湾新领导人票的人也并非都支持“台独”,人心向“和”是不争的潮流。万般无奈之下,吕秀莲一方面搬出一套荒唐的逻辑来大造舆论,说什么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随着国民党的下台而两党的恩怨告一段落,台湾与大陆再无关系;一方面又极力鼓噪“台湾地位未定论”,企图以此来误导台湾人民相信其“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梦话。岂不知正常人都会明白,权力的转移永远改变不了主权的归属。

三是企图利用权力斗争的表象来影响和左右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基调。自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当选之日起,就不断传出吕秀莲不耐“深宫”寂寞的声音。从两岸是“远亲近邻关系”到“台湾地位未定论”,都是企图在海峡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两岸关系能够改善和缓和之际,左右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走向,同时担心自己被抛到决策的边缘,从而使她的“台独”梦想成为“昨日黄花”。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这既是历史,也是事实。任何人把“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和“台湾地位未定论”当作政策主张,都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恶意挑衅,对中国主权地位的严重挑战,也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利益的公然背叛。这种言论带来的唯一后果,只能是破坏两岸的缓和与稳定,给台海制造新的危机。

剖析吕秀莲的“远亲近邻说”

民进党上台后,“台独”分子杜撰了一些新的谬论,吕秀莲鼓吹的“远亲近邻说”就是其中之一。吕秀莲把台湾与祖国大陆歪曲成远亲近邻的关系,说什么两岸在血缘方面,在历史上是远亲,在地理上是近邻,企图用这个荒谬的说法为“台独”制造新的理论依据。吕秀莲的“远亲近邻说”荒谬在什么地方呢?

“远亲近邻说”的谬误之处在那?

所谓“远亲”,重音是“远”,吕秀莲把两岸的血统说成是远的、松散的,没有整体的关系。这种界定实际上是违背了历史的事实。台湾民众98%都是汉民族,其中大多数是明清时候从大陆福建沿海迁到台湾去的移民的后代。有关统计数字表明,近两三百年来从福建、漳州、泉州等地迁移去的闽南人的后裔占台湾总人口的71.1%,将近1450万人。从广东梅县等地方移民台湾的客家人,占台湾总人口的14.3%,大概也有290万人左右。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1949年前后,从大陆各省随国民党政府到台湾去的人以及后代,大约有270万人,占台湾总人口的13.5%,总共加起来是98%,占了台湾总人口的绝大部分。如此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怎么是远亲呢?两岸应该是直系的、非常紧密的关系,无论从血缘、文化、风俗习惯各方面来看,两岸都是一体的。

所谓“近邻”,重音在“邻”。她所谓的“近邻”不是一般地理概念上的近邻关系,而是一种“邻邦”的关系,就是邻近的“两个邦”、“两个政治实体”之间的关系。说穿了就是企图将台湾和大陆定位于“两个华人国家”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分裂国家的谬论。

从自然条件看,通过科学考证,过去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福建是连成一体的,是一块陆地,后来因为自然地理的运动,造成海水的侵入,在台湾和大陆之间慢慢地形成一道海峡。今天台湾的山脉走向就是从东北到西南,我们大陆的山也是从东北到西南的走向。在地源上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来就没有以邻居的主体地位与大陆共存过。据台湾史学家考证,台湾与大陆的土地,本是同一结构,台湾初为半岛,后因地层变动,局部下陷,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便成了四面环水的海岛。战国初期成书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地理书《尚书·属贡》,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厥长篚织贝”。岛夷就是指台湾。同时,两岸古地质学和考古学者也认为,台湾本与大陆连成一体,在第三纪因为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才形成台湾岛。到第四纪,地球高纬度地区广泛发生了冰川作用,在距今200万年(或160万年)至一万年前,冰河期和间冰期以十数万年到数十万年的间隔轮替。在4次冰河期和间冰期的作用下,台湾海峡的海平面曾大幅度升降,台湾与大陆也随之4次相连,4次分离。地球最近一个冰河期的结束发生在距今一万八千年至一万年前,当时气温逐渐上升,使海平面也跟着上升,到距今六、七千年左右时,其高度已与现在相等,台湾岛遂以当今的面貌出现在祖国大陆的东南沿海,成为我国大陆架的一部分。

台湾岛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E,与中国大陆有着密不可分的自然地理上的联系。依据国际法院1969年欧洲北海大陆架划定案例,“大陆的主权界限之划定,应符合沿海国家陆地领土自然延伸的原则”。因此,从国际法上讲,台湾无疑属于中国领土。从领土主权归属上讲,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更是不容否定,只要对台湾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在历史上对台湾长期实行有效的管辖权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