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谁敢动中国的奶酪
9193100000016

第16章 中国外交:突出包围(8)

一步高招:中国与东盟定设自由贸易区

当2001年11月6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领导人一致同意用十年时间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后,台湾报章认为:十年内难设立,而朱镕基总理在“10+1”会议后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也许用不了十年,可能是五至十年。这一充满信心的回答是对今后五年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呈加速融合的发展趋势的判断。当然,要实现五至十年设区的目标,我还需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

直面现实增加共识

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政局、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与华政经关系等方面情况各异,对此,我们在设区中既要有共同政策,也要有一定的区别政策,同时还要实施积极的辅助政策和行动,来推动设区“势”的形成,来使设区成为东南亚各国长期的内在需要。

就目前而言,一是要减轻东南亚对中国人世的普遍压力,使其在短期利益上得到较多的好处;二是根据东南亚各国对设区的不同态度和发展与我经贸合作迫切性的不同,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1.对设区最积极的新加坡。新加坡经济增长速度由去年的9.9%骤降至今年的负增长,这一大幅度下滑对新加坡政府、企业、广大民众可谓是措手不及。在此情况下,新加坡将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作为其经济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此,我应积极响应,而不可无动于衷或行动迟缓。新加坡虽然国小人少,但该国是我国在东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新贸易额占中国与东南亚贸易额近三分之一。我积极响应,有利于保持新加坡政府和企业对密切与我经贸关系包括设区的积极性。

2.对设区较为积极的泰国、菲律宾、印尼、文莱等国。其中前三国的国家领导人刚刚上任,有许多问题需要理顺,尤其是印尼国内有极端伊斯兰教组织问题、菲律宾国内有绑架问题等棘手问题。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迅速能使其经济得以复苏则是这些国家政府特别需要的。对此,我应主动出击,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强化合作深度,密切经济融合,来进一步提高其设区的积极性。

3.对于马来西亚。马最近报章称,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就是当时马哈蒂尔提出东亚经济合作论坛概念的一部分,言下之意是对现由中国提出设区并得以实现,有种不平衡心态。马有将未来的东亚自由贸易区总部设在吉隆坡的想法。马哈蒂尔近来还多次提醒东南亚国家不要被外来势力趁火打劫(这虽不是直指中国,但可以此了解马的心态)。前不久,美国加州大学日籍教授大前研一提出了“中国经济黑洞论”,认为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将成为黑洞,将吞噬东盟、台湾、韩国,他的论据之一是:“东南亚外资向中国转移,包括东南亚国家及华人向中国的投资,其结果是造成东南亚经济的负增长,这将引发第二次亚洲经济危机。”中马贸易额在中国与东南亚贸易额中居第二位。对马我应放低姿态,切不可给它形成一个概念:“中国要用经济增长势头形成经济扩张来左右周边东南亚经济或马经济”。我应进一步增进中马高层往来和增强马对华的信任。建议利用明年3月在博鳌召开的亚洲论坛机会,使马感受到设区利大于弊。

4.对于越、缅、柬、老。这是东盟四个新成员国,经济水平较低,与我国贸易额在东盟较少。我在设区中对四国相对优惠的同时,应积极推动在越、老边境设边贸区,对缅边境的姐告边贸区要重视解决现存问题;应将湄公河流域开发与我云南等西南地区开放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利于西部开放开发,而且可有力促进双边贸易。

5.对于韩、日共同参与设立东亚自由贸易区问题,我对策建议是:不拒绝、不积极,重研讨、轻行动,尊重东盟意见。

6.美国等国对设区不会袖手旁观,我要抓紧对策研究,一方面以消除戒心为主,使其感到设区有利于美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合作(尤其是经贸合作)向广度和深度融合,使应运而生的设区不断强化成东盟的内在需要,从而减少受外界所左右。

渐替台湾一步重棋

在2001年11月6日前后尤其是这些天,东南亚国家和台湾的媒体均发表大量文章报道,关注设区这一重要新闻。据悉,台湾原“经济部长”赵耀东听到这一消息后哭了,担心未来的台湾边缘化。可以肯定地说,设区对于实现祖国统一具有积极的促动作用。

“10+1”会议结束隔天,台湾宣布放弃“戒急用忍”政策。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执行长江丙坤11月13日表示:“目前最忧虑的是日前东盟各国与中国大陆开会决定加强合作,未来极可能形成重要的区域型经济体,届时台湾有被边缘化的疑虑,我国朝野应正视其后续发展以及可能构成的严重威胁。”

近月来,台“国安局”与“经济部”、“财政部”、“警政署”持续密商,认为设区是大陆“经济统战”的一部分。为防止大陆与东盟达成设区协议后台湾受冷落,11月17日,台“外交部部长”田弘茂前往东南亚秘密访问,目的是加强台湾与东南亚的关系。日前,台驻马来西亚经济文化办事处撰文称:“在去年中国大陆提出设区设想之前,东盟为之提出建立东盟与中、日、韩的东亚自由贸易区,但中共刻意排除日、韩,显示中共有意在新的自由贸易区中居于领导地位,同时也可以结合东盟,扩大发挥其本身的政经影响力,与美、日、欧等政经体系分庭抗礼。”该处进一步挑拨大陆与东南亚关系道:“中国大陆经济已崛起,不仅大量取代出口到欧美市场的东盟国家农工产品,而且更吸走了超过三分之二进入亚洲新兴市场的外来投资,使得东盟国家经济备受威胁,并导致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东盟国家选择以区域合作代替相互竞争,自是不得已的选择”。

台湾这一驻马机构的研究报告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章分析道:“在亚洲诸国纷纷进行经济整合之际,台湾因政治因素,始终被排除在外。我国必须留心的是,现阶段在若干关键产业上,我国虽仍享有相对优势,但我国若一直未能参与这个西太平洋国家经济整合的架构与进程,这种相对优势很可能在短期内就会消失。我国的出口有很大部分也是依存这个区域,如果这个区域逐步形成自由贸易区,为降低区域内的流通成本,加上市场规模扩大,势必形成区内自主性的产业垂直与水平分工,造成对我国产品的排挤效应,届时恐将会加速国内厂商外移。我国面对此一趋势,允宜未雨绸缪,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政府部门应加速研究如何以适当的名义参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运作,或透过各种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洽签,以避免我国在亚洲经济整合的过程中被边缘化。”

台湾与东南亚的进出口关系甚为密切,台湾在东南亚的投资额远超大陆。东南亚少数国家担心目前热衷设区而与台湾贸易额下降或吸引台资减少。这是目前牵制设区的主要因素。

在投资东南亚方面,台湾在越南、柬埔寨均居越、柬吸引外资的第2位,在马来西亚、泰国投资均居第3位,在印尼和菲律宾均居第5位,远远高于大陆。

就台湾而言,目前,一方面不甘被边缘化,不甘被大陆挤出东南亚;另一方面又难以阻挡设区的趋势,就连台自己的企业都不听话,“政府”要其“南向”而企业却蜂拥“北上”。

就东南亚而言,一方面从趋势上来看,东南亚与大陆的贸易增长速度将快于台湾,大陆在东南亚的投资也正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从现实来看,两岸与东南亚的经济融合程度台湾较大陆更为密切。东南亚由于目前经济复苏受阻,故看好快速增长的中国,愿增进经济关系,但它们也不得不顾及与台湾经济利益密切的现实。

政府造势企业取利

如果说12月11日中国正式人世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广阔的合作空间的话,那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则无疑是其具体体现和在本区域内的重大举措。中国与东南亚的地域优势和经济互补性,将为相互间企业进入对方市场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新的贸易机制,将使得相互问企业在区内17亿人口大市场选择新的经营发展方向,开展新的经营合作,实现新的跨国投资和国际营销,来共同分享区域一体化带来的机会和利益。这种新的发展空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总是担心相互间的恶性竞争,担心你抢我的国际投资、我抢你的国际市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政府这种高瞻远瞩、新机制新合作新发展的新思维,不失为明智之举。

虽然较短时间内达成设区共识是顺利的,但还仅仅才是开始,下一步除了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部长及高官具体磋商外,在我国国内,则需政府正确引导、非政府组织有效协助、企业积极行动,三者互动,协力发展与东南亚的经贸合作。

一、政府积极地指导和引导

在市场经济和企业自主经营中,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它可避免资源的浪费或闲置而有效促进企业开发资源、利用资源,它可减少企业决策失误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而提高决策的成功率,它可为企业调整经营导向提供信息参考。对此建议:

1.政府定期公布东南亚市场主要商品供求信息,发布商情分析报告。

2.政府有关部门经常与有代表性企业家们交流,听取意见,向企业介绍东南亚投资环境和可合作项目。

3.加快我与东南亚在人力资源、金融、通讯、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我商业银行更多进入东南亚,并起到协助我企业进入东南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