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谁敢动中国的奶酪
9193100000012

第12章 中国外交:突出包围(4)

如何看待布什访华?

美国总统布什二度访问中国,中美关系攀上新的高度,是两国发展建设性合作进程又一里程碑。布什选择在2月21日抵达北京具有深刻含意,显然经过悉心部署,绝非偶然。由此可见美方对中国态度的重视,更希望借由历史的厚度表现美国有意提升双边关系的诚意。

在似乎已步入正常。布什在踏上亚洲之行前声称,他将努力发展与中国的长期友好关系,就反恐怖斗争和经济贸易等方面与中国领导人进行坦诚的对话。虽然中美关系还不能用“出现重大转折”、“开始升温”等乐观的词语来形容,但双方很快抛开意识形态差异、进入实务外交的速度之快,却是有目共睹。很快结束磨合期而步入务实阶段,是“9.11”事件后新的国际局势所使然。中国对美国反恐怖立场的支持,在缓解印度、巴基斯坦冲突上所表现的“不露声色的斡旋”,对美国驻军中亚、菲律宾的“不吭声”,均显示中国不是也不想成为美国的敌人。同样,美国在经济依然未走出衰退的情况下,把中国市场看作经济复苏的希望之光。

无法掂定两者的分量

没有像克林顿总统一样把访华作为“专项活动”,布什的访华时间短且连带访问日本和韩国,说明布什政府尚未明确中国在美国外交天平上究竟占多少分量。同样,布什不回避“前总统尼克逊访华30周年”这样重大的历史纪念日,则隐含着布什政府倾向与中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期许。

布什政府的这种“迈前脚而不动后脚”的外交姿态,与其外交战略重点转移有关。布什总统曾声称要把外交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把日本当作美国亚洲政策的基石。很显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的日本,在市场购买力方面强于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更接近西方价值观,在外交上比中国更容易驾驭。

不过,在布什政府的反恐怖战争和建立导弹防御体系两大要务中,日本在国际舞台的边缘化,似乎在促使美国重新考虑日本和中国在外交棋盘上的位置。目前日本在经济上的“久靡不振”,也好像在刺激布什“再看一眼中国”,看中国是否会对美国外交和经济复苏有更大帮助。另外,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要远大于日本。如果中国能够帮助美国减轻所谓“邪恶轴心”对美国安全的威胁,美国则可能会提高中国在其亚洲战略中的重要性。

可见,“先日后中”是访问程序,也是外交心态。布什的亚洲之行,从某种角度看,是一称量中日谁重谁轻的“摸底之行”,并不是像有些论者所猜度的那样,是对中国未来领导人的“摸底”。

布什在反恐怖战争中建立了声誉。要想维护他在美国民众中的高支持率,最关键的是能把美国经济从衰退导向复苏。但是,自安然丑闻引爆后,人们对美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复苏的预言不再乐观。因为安然破产案反映出美国经济衰退不仅在于高科技领域的泡沫,也在于经济制度方面的漏洞。

中美双方的“硬”与“软”

中国对美政策有“硬”与“软”之分。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引进美国资金和技术,反对美国干预中国人权、宗教、言论自由,是中国要坚决维护的原则。因为直接关联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中国经济利益。而对美国建立导弹防御体系,扩展在亚洲的势力范围,中东问题上偏袒以色列,进攻伊拉克等问题上,中国则会灵活处理,进退自如,不会与美国针锋相对。

中美双方的“硬”与“软”,大部分正好交错。你硬我软,便不会发生硬碰硬的冲突。一些有可能存在冲突的部位,如台湾问题、武器扩散、导弹防御体系,双方都在作适度调整。中国副总理钱其琛在发表把大多数民进党成员与少数台独分子区别开来的讲话后,赢得国际社会好评,称之为“大国风范”。美国政府接着重申“一个中国”是美国的长期国策,对大陆所倡导的通商、通航、通邮“三通”政策表示赞同。对于布什政府所致力的导弹防御体系,继俄罗斯总统普京采取现实主义立场后,中国也对尚处于设计和实验过程中的防御计划采取旁观加警告的态度。至于在最可能爆发冲突的经济领域,中国很可能会从政治上找到理由,让美国人占点便宜。

始终骨鲠在喉的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一根鱼骨,卡在中美关系的喉咙。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布什在中国学生的紧紧追问下,勉强重申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也表明美国将坚守承诺,协助台湾自卫。布什希望北京和台北能和平解决问题,但在关键字眼上运用“和平解决”而避开“和平统一”似乎意有所指,透露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丝毫不松软的态度和立场。

与此同时,布什的亚洲之行针对台湾问题所释出的信息,极可能被台北当局解读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美国都会保护台湾的错误信息。特别是在民进党当家做主,不时流露按捺不住的台独意识的敏感时刻,布什在北京“坚持”不提中美之间的三个公报,只提《与台湾关系法》,更有可能将台北推往不实际的台独梦想。值得注意的是,布什所谓的和平就是海峡两岸不应该有以武力突破僵局的妄想,任何一方都不应有任何方式的挑衅行动。因此,台北方面还是要务实审慎看待台海局势的发展。

美国人会支持一个中国政策?

美国人会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妄想!看看地图就知道,有了台湾的军事基地,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的军事基地才能形成击首尾呼应,击尾首呼应的有机整体,加上关岛的总预备队,才是一盘活棋。如果台湾被中国控制,韩国美军是死棋,日本美军是危棋,其他基地互相支援不便,中俄海军可联手东进太平洋。对中国,南沙问题不打自解;对俄罗斯,复兴在望,欧盟面临地缘政治的选边问题,最终将倾向反对美国NMD,建立独立的中立的欧洲政府。听听美国的中国威胁论就知道,美国没提中国的共产主义,提的是中国的经济实力,一切都清楚了。那美国在等什么呢?美国等的是中国的乱。中国一乱,共产党四分五裂,各种势力抬头,在中央和地方以民主之名争权夺利,黑社会趁虚而入,军心不稳,经济停滞。台湾当然可以自决,选择政治形态。此时独立,美国派兵保护台湾的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定生活的权利,名正而言顺。所以有尼克松的和平演变说。和平演变失败后,美国人霸王硬上弓,强取豪夺遏制中国是正常反应。这一点,从最近的言论和政策可以看出来,美国反华势力一方面制造“中国威胁论”,赤裸裸的叫嚣导弹防御系统的目标就是中国,一方面对国会说,要给中国贸易,促进中国民主发展。想一边抓住中国市场,一边在政治社会领域引发危机,狼子野心不死。

中美在台海“摊牌”的底线

台湾问题目前被普遍认为是中美之间可能的近期冲突之导火线,如果台湾宣布独立,中国大陆将为维护国家统一而不惜一战。台湾若垂死抵抗,就会冒全岛被彻底打烂的风险;大陆方面,也不能完全排除沿海某些重点城市及重要战略目标遭台湾反击报复的可能。美国若直接介入台海之战,则将激起中国大陆民众更强烈的民族主义反弹,中国大陆政府在空前的内部压力及前任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等从未屈服过外部干涉和威胁的传统效应下,唯一的选择就是与美国血战到底,即使双方相互甩起核弹,中国大陆也必须决胜台海。

有人会问,一旦中美双方为台海危机摊牌,双方在战略上各会有多大的回旋余地?显而易见,美国的回旋余地较大——有限干涉或不干涉台海事务可能都还值得考虑;而中国大陆现政权及整个中华民族在此问题上的回旋余地几乎是零,即没有退路,没商量,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台海若失利将很可能直接导致中国大陆现政权的垮台和一次新的大规模民族危机,中国还没有任何政治势力和个人能承担得起如此重大的历史代价。

在中国大陆方面,一大难言之隐乃是不便向外界全面明了昭示失去台湾的严重后果,以免让人窥探到自己敏感的底线。而对美国的明眼人来讲,保护台湾只宜搞预防性的“阻吓”。不宜真正与中国大陆大规模开战,也将是美国在此问题上的唯一明智选择。

比较起来,中国大陆更担心的是一旦台海危机处理不当后严重的连锁反应,即后危机问题。而对于危机发生前及危机本身应对原则的把握反倒来得相对从容些,归纳成三句话:台湾不独立不打,台湾独立则必打,即使有美国干涉也要打胜。

而美国则明显更关心对台海前危机状态和危机本身的处理把握。本来,维持台海“和而不统”的状态,应是最有利于美国的选择:一方面可以“中国威胁”为名持续置台湾于美国的保护伞控制之下,使之有求于美国。另一方面可以不时打打台湾牌刺激牵制中国大陆,同时为自己商业进军中国大陆的广大市场创造有利条件。所以美国实际上是最不愿意和最怕在台海开战的,比台湾还怕,因为台湾若与大陆开战,还能来个“若为独立故,拼它个鱼死网破”,反正一旦失去了便永远失去了。

这样就迫使中美双方要在台湾独立与否的问题基础上重新寻求利益的交集点,如果再没有了利益交集点,那便意味着离战争交集点的距离不远了。

中美利益交集点

对于中国人来讲,台湾问题本乃中国内政,完全轮不到你美国人来指手画脚。美国仗着自己目前势力强大,硬要进来掺和一把,如有利问题的和平解决,大家也就作罢,但如果它竟敢明火执仗地支持保护台湾“独立”,中国人定会对此不依不饶。对于美国人来讲,台湾的事情不宜弄大,引火烧身总是不明智的选择,在新形势下想方设法寻找各方在此问题上的利益交集点才能真正有助于解决问题。至少,美国应坚持“美国支持在台湾不宣布独立的基础上和平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而美方若在不鼓励支持台湾独立原则上出现任何的含混、摇摆,以至阴谋,都很可能导致台海大战的爆发。

中美:谁能支配亚洲?

美国正使出浑身解数争夺亚洲的支配权,这场外交争霸战可能将亚洲明显划分成中美的两个势力范围。美国与中国目前都一再派员巡回亚洲各国,防止有国家投入敌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名研究员说,美国企图孤立中共,因此中国必须巩固邦谊,瓦解美国的企图。

中美之间的战略竞赛早已存在多年,即使是在外界认为双方应该正在积极强化“战略伙伴”关系的时刻,美国也未打铁趁热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反而转与日本强化军事联盟关系。这让中国大感吃惊,也更视日本为亚洲对手。但眼前的中美外交缠斗,则有产生两个明显的势力范围之虞。

布什政府已挑明双方在亚洲的竞争气氛,称中国是“战略竞争者”。此外,布什政府鼓吹部署全国导弹防御系统(NMD)也让亚洲的支持国家与中国的分歧益形尖锐化。

中美之间的竞争气氛已开始转换成具体的行动。中国一向反对参与国家集团,决定在今年的“上海五国集团”会晤时,带头成立有“东方北约”之称的“上海合作组”,严厉抨击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包括中国、哈萨克、俄罗斯、吉尔吉斯、塔吉克、乌兹别克六国。对北京而言,这项行动有助于中国在中亚取得与美国相当的均势。在“上海合作组织”合力对抗恐怖主义、分离主义、极端主义时,中国同时也在国防安全层面上加深成员国间的关系。

大体而言,中国对东南亚邻国采取的是多方策略。利用邻近的地利之便与邻国建立商业关系、出售武器、提供与展延贷款、派遣官员互访、兴建大陆通往邻国铁路、公路、协助军事现代化、同意合力清理湄公河等。

所有这些都是远在西方的美国鞭长莫及之处,但其手中也有王牌。除了超级强权地位外,美国不是亚洲邻国反倒能让美国扮演亚洲安全保证人的角色。

美国单极统治下的中国对美外交策略

9.11事件后,美国通过建立世界反恐联盟,最后以宣布退出反导条约向世人宣告了美国单极统治时代的来临。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中国的外交如何进行?

(1)避免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和平外交应该继续坚持。美国对世界的单极统治主要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世界进行“军事管制”。中美两国都是核大国,虽然美国在开发导弹防御系统,但是核大国之间互相的核威慑不可能完全排除。军事冲突不仅对中国不利,同时对美国也不利,对世界都不利。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避免中美军事冲突,是中美双方共同的目标。但我们应该警惕美国利用第三国间接对中国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性。

(2)实行依法外交策略。中国应该立刻着手进行各种涉外立法。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们不跟美国进行军事较量,但是可以也只能在法制的范围内与美国进行和平的较量。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搞“民族主义”的喊打喊杀,我们只要进行温和但坚决的法律行动。比如,对今年4月1日美国间谍飞机在中国南海专属经济区撞毁我战机的事件,我们就完全可以按国际法和国内法进行处理。什么民族感情之类东西我们可以不用来解决两国之间的纠纷,实际上也没有作用。讲法制的国家,毕竟还是一个文明的国家。因此,在文明的框架内进行抗争,可以得到美国自身以及其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实际上,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搞的就是依法外交,只不过美国搞的是治外法权,比如对台湾问题进行国内立法,对西藏问题进行国内立法等。我们不搞治外法权,我们只要根据国际法和国内法搞好自己主权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