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金匮要略》导读
9145700000017

第17章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1)

本章论述百合、狐惑、阴阳毒三种病的病证与辨证治疗。此三种疾病虽然各有特点,但都与热病密切相关,其症状表现亦有类似之处,如百合病的“常默默,欲卧不能卧”与狐惑病的“默默但欲卧”,狐惑病的“蚀于喉”与阴阳毒的“咽喉痛”等,所以合为一章讨论,以利于辨证论治。

百合病,多因为伤寒热病后,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郁而化火,导致心肺阴虚内热,临床以神志恍惚不定,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特征,仲景以百合作为治疗该病的专药。

狐惑病,多是感受湿热或虫毒所致,以咽喉及前后二阴的蚀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治疗上以清热化湿解毒为治疗大法。

阴阳毒是与感染疫毒有关的一类疾病,有阳毒与阴毒之分,临床上以发斑,咽喉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上以清热解毒,行血散瘀为基本的治法。

一、原著精读

【原文1】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①,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②,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③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④时头不痛,淅然者⑤,四十日愈;若溺快然⑥,但头眩者,二十日愈。

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词解】

①百脉一宗:百脉,泛指全身的血脉;宗,本也。句意谓人体百脉,同出一源。

②常默默:默,静也,寂也。句意谓病人精神不振,寂然不语。

③臭(xiu绣):气味也。

④溺(niao尿):同尿,即小便。

⑤淅(xi息)然者:怕风,寒栗之状。

⑥快然:意为排尿通利,无任何不适。

【释义】 本条论述了百合病的病因、症状、预后和治则。

百合病的病因本章没有明确的说明,据其证治当是外感热病余热未清或情志抑郁化火伤阴而引起心肺阴虚内热。病机与心肺有关,由于心主血脉,肺主治节而朝百脉,故心肺正常,则气血调和而百脉皆得其养,若心肺阴血被伤,则百脉俱受其累,证候百出,故云“百脉一宗,悉致其病。”

百合病即是心肺阴虚为主的病变,所以它的临床表现可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阴血不足,影响神明而出现神志恍惚不定,语言、行动、饮食和感觉失调等精神症状,症状具体表现为:常默默无言,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想进饮食,但不能食,有时胃纳甚佳,有时又厌恶饮食,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用各种药品治疗,效果都不显著,甚至服药后常见呕吐或下利,但从形体上观察一如常人,并没有显著的病态。二是由于阴虚生内热,出现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等客观症状,这些则是常见症状非百合病所独有,但上述两方面的共同出现,即可诊断为百合病。其治疗原则,应着眼于心肺阴虚内热,以养阴清热为法,切不可妄用汗、吐、下,以免更伤阴液。

条文第二段以小便时的伴随症状来说明百合病的预后。肺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而膀胱又外应皮毛,其脉上行至头,入络脑,故小便时有头痛或恶风或头眩的症状产生。在临诊时,可作为判断疾病轻重或痊愈时间的参考。其所记载的六十日,四十日,二十日,可作为诊断病情的轻重浅深,并非定数,不可拘泥。

本病多发生于热病之后余热未尽,为心肺阴液被耗损,或为情志不遂,日久郁结化火,消铄阴液而成。应根据具体情况,审证求因,随证而治。

【原文2】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七枚(掰)知母三两(切)上先以水洗百合,渍①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词解】 ①渍:将药浸入水中。

【释义】 本条论述百合病误汗后的治法。

百合病的基本病机就是心肺阴虚内热,是不宜使用汗法的,若医者将个别表面现象,如“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误认为表实证而用汗法,汗后阴液更伤,燥热尤甚,则出现心烦、口燥等症。宜补虚清热、养阴润燥,用百合知母汤。以百合润肺清心,益气安神;以知母养阴清热,除烦润燥;以泉水煎药清其内热。三者共起补虚、清热、养阴、润燥作用。

【辨治要点】

主证:百合病发汗后,出现心烦、口燥等。

成因:汗后阴液损伤,燥热内盛。

治法:补虚清热、养阴润燥。

方药:百合知母汤(百合、知母)。

【原文3】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掰)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释义】 本条论述百合病误下后的治法。

百合病本为心肺阴虚内热,不能使用下法。若误认为“欲饮食,复不能食”,“口苦,小便赤”是邪热入里之里实证,而用攻下法,下后必然产生两种变证:一是下后津液耗伤,则内热加重,一部分阴液从大便泄出,所以小便反而减少,表现为小便短赤而涩;二是因泻下之药每为苦寒之品,服后损伤胃气,则出现胃气上逆,呕吐、呃逆诸症。法当养阴清热,和胃降逆。用滑石代赭汤。方中百合清润心肺,滑石、泉水,养阴清热,代赭石降逆和胃。使心肺得以清养,胃气得以和降,诸症自除。

【辨治要点】

主证:百合病下之后,小便短赤而涩,呕吐呃逆。

成因:百合病误下后,津伤内热,胃气上逆。

治法:养阴清热,和胃降逆。

方药:滑石代赭汤(百合、滑石、代赭石)。

【原文4】 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①主之。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掰) 鸡子黄一枚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词解】 ①后方此处即指百合鸡子汤。

【释义】 本条论述百合病误吐后的治法。

百合病是阴虚内热之证,是不能使用吐法的。若误认为“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是痰涎壅滞而用吐法,犯“虚虚”之戒,吐后更伤及脾胃之阴,致阴液化源不足。阴愈损,则燥热愈增,引起虚烦不安,胃中不和,干呕等证。法当清养肺胃,以百合养阴清热;鸡子黄养阴润燥以滋胃阴,共奏养阴除烦之功,则阴复胃和,虚烦之证自愈。

【辨治要点】

主证:百合病,吐之后,虚烦不安,干呕等。

成因:百合病,误吐后伤阴,胃中不和。

治法:清养肺胃,益阴除烦。

方药:百合鸡子汤(百合、鸡子黄)。

【原文5】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①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掰)生地黄汁一升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常如漆。

【词解】 ①如初:如刚开始发病时的情形。

【释义】 本条论述百合病的正治法。

本条指出若百合病未经吐、下、发汗等错误治法,日虽久而病情如初,即如条所述症状,应该用百合地黄汤治疗。百合病的病机,是心肺阴虚内热,故治疗上当养阴清热安神为主。百合功能润肺清心,益气安神;生地黄益心营,清血热;泉水下热气,利小便,用以煎百合,共成润养心肺、凉血清热之剂,阴复热退,百脉调和,病自可愈。

因生地黄性寒而润,多服可致泻利,且方中用量较大,取效后当避免用量过度。

故曰“中病勿更服”。若服药后大便呈黑色,为生地黄本色,停药后即可消失。

【辨治要点】

主证:神志恍惚不定(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口苦,便赤,脉微数。

成因:心肺阴虚内热。

治法:滋养心肺,凉血清热。

方药:百合地黄汤(百合、生地黄汁)。

【原文6】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①者,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洗方

上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词解】 ①渴:伤津口渴症。

【释义】 本条论述百合病经久变渴的外治法。

百合病本无口渴之症,但经一月之久而不愈,出现口渴的变症,说明阴虚内热较甚,肺津不布,胃津已伤,故而口渴。“一月”当是约词,意指病久缠绵不愈。在这种情况下,仅单纯内服百合地黄汤则药力不够,难以收到满意效果,应当内服、外洗并用。必须再配合百合洗方,渍水洗身。因肺合皮毛,其气相通,所以用百合渍水外洗皮肤,“洗其外,亦可通其内”,可以收到清热养阴润燥的效果。煮饼是小麦粉制成,能益气养阴,说明调其饮食,亦可帮助除热止渴。勿以“盐豉”,因咸味能耗津增渴,故当禁用。条文未言内服方药,当是省文。

【辨治要点】

主证:百合病一个月不解,出现口渴变症。

成因:百合病日久,肺胃津伤。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润燥。

方药:百合渍洗,进食煮饼(可用小麦粉)。

【原文7】 百合病,渴不差①者,用后方主之。

栝蒌牡蛎散方

栝蒌根牡蛎熬等分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词解】 ①不差:不解。

【释义】 本条论述百合病渴不差的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