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071

第71章 以劣胜优悟精髓(1)

编者导读

珍宝岛事件发生后,中苏边界全线紧张。在优势装备的作战对手面前,我们怎样立足现有装备,打赢反侵略战争,成为部队面临的中心任务。由于“左”的氛围影响,不少人唯恐越雷池一步,引用毛主席关于游击战、运动战的语录,主张把部队拉出去打游击战、运动战;有的提出,作战对手入侵,会在强大空中火力的支援下,以坦克集群突破我防线,必须迅速提升装备水平。丁司令让捷舟等人发表意见,他们回答:西北戈壁山川,无树无草无水,缺乏野外生存条件,把部队拉到这里打游击战、运动战,等于自杀。另外,一辆坦克的造价,是这一带一百多个村一年劳动收入的总和,养一个兵员,也要几十户人家辛勤一年的汗水,提升武器装备和扩大兵员,我们经济负担不起。我军是人民的军队,作战是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不能在战争准备阶段就把人民拖垮。

一番话使听的人为之变色:在“一句顶一万句”的政治气候下,说领袖的话在这里不适用,岂不是反革命言论?丁司令语重心长地说:“打仗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战争胜负和国家安危,要从实战需要出发,不能盲目迎合政治口号!”。

“那我们该怎么打呢?”捷舟等人提出:“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形、气候的优势,地形地貌是我们的特殊装备;用唯物辩证法武装起来的头脑,是我们的利器。在实现国防现代化之前,山头、土头、水头、雾头、风头、人头,是我们制敌的条件。”他们究竟研究出了一套什么样的打法?这些办法的作用又是如何呢?

第四十节冒风险虎帐说战法

捷舟匆忙赶回部队,林部长告诉他,现在“苏修”大兵压境,战云密布。全军准备打仗,立足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你们抓的那个战备训练试点,最近要进行检验性演习,你得赶快去准备准备,可别落在他们后头。

临出门,林部长又拉住捷舟:“遇事少说两句,心里想想可以,别嘴里说出来,惹麻烦!”

林部长指的这个试点,是去年开始抓的。当时,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珍宝岛事件发生,边防局势剑拔弩张。为了做好反侵略准备,军事训练在部队和民兵中迅速展开。司令部直政部科长宫义男在灵威驻军蹲点半年多,创造出了新经验。作训部门分批组织机关、部队干部去观摩学习,参加几个地区工作组的干部,作为第一批去观摩学习,以便更好地抓好试点,捷舟也在其中。

汽车在荒凉的戈壁上行驶,扬起一股黄色的烟尘。到达目的地,灵威地区的军政领导热情欢迎,工作组长宫义男代表驻军和军分区,宣讲了他们的经验,核心内容是当强敌入侵时,认真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苏区的革命军事实践活动,不同敌人打以堡垒对堡垒的阵地战,而是拉出去,同敌人打游击战。根据这一作战思想,他们把高山、戈壁、沙漠作为训练场;苦练悬崖峭壁上的攀岩能力、强风沙暴中的射击能力、戈壁沙漠的越野能力,练出了一项项绝招。

下午,见学人员赴现场观摩。深山里,部队和民兵组成的一支支分队,全副武装,攀悬崖轻如猿猴,越沟壑健似麋鹿,飞峡谷疾如雄鹰,赢得一片喝彩;在戈壁沙漠,一个个骑手,精彩地表演了马上、驼上打靶、蹬里藏身、倒悬射击,以及弥漫风沙中的投弹射击、卧倒潜伏等课目,高超的技艺,过硬的军事技术,引起观摩人员阵阵赞叹。

宫义男兴奋地强调:“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我们的光荣传统,游击战是以劣胜优的法宝。”

捷舟望着前面那一座座怪石嶙峋的高山,巍峨耸立,无树无草无水,光秃秃的一片;山外的戈壁滩,平坦辽阔,风沙滚滚,寸草不生,滴水难寻,缺乏野外生存条件。外敌入侵时,把部队拉到这里打游击,无水、无粮,没有隐蔽物,等于自杀。若各地都这样训练和战备,遇到战事,岂不亡国?想到这些,他觉得心头隐隐作痛。一只手插进口袋,轻轻地摸着那两块砾石,仰望着满天弥漫的黄沙,好像观通老人在问:“怎么办?”他心中一亮,顿时下了决心。

入夜,帐篷里烛光摇曳,捷舟向灵威军分区曾嬴河政委谈了自己的想法,曾政委犹豫地说:“我也有这种感觉,但是,现在强调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只要和毛主席语录沾了边,谁敢说个‘不’字!我们的作训科长因为讲了句‘游击战不适合这一带的地理特点’,被停职反省,我正想办法帮他解脱呢!咱俩私下交谈可以说,有三个人在场,这话是不敢说的。”

“打仗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战争胜负和国家安危,要从实战需要出发,不能盲目迎合政治口号!”捷舟忧虑地说。

“是啊,我何尝不是这样想!但是眼下不敢提呀!”曾政委无奈地表示。

“现在这种政治氛围,压得人不敢说真话,但练是为了战,作为领导,我们还要有基本的觉悟,不能眼看着部队受损失。”捷舟捏着兜里的砾石转来转去,脑子也急速地转着,终于下了决心,“这样吧,我来提。”

“别,别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曾政委拦阻着。

捷舟说:“不怕、不怕,与其拿着几十万军民的鲜活生命开玩笑,还不如把我一个人舍出去。”

捷舟找到军训部组织观摩的王新民副部长,反映了这个问题。王副部长紧张地看了看门外,拉住捷舟的手,小声说:“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光辉指南,谁敢说在这里不适用?那可是反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这话千万不要再说了。”

捷舟恳切地说:“学习毛主席的军事思想,要根据不同的时间、条件灵活运用,不能盲目照搬毛主席在井冈山使用的办法。这个问题应该报告指挥部首长。”

王副部长说服不了他,只好追问了一句:“反映了,你可别后悔?为了慎重,你再考虑一个小时!”

捷舟只好出门散会儿步,觉得这个问题已不用再思考了。他哪里知道,在他散步的村子里,有几个人正在认真讨论和思考,他们是一木和下属。

“盟主,近几天没看到山魂的踪迹,只是他们这种训练方法是不行的,部队能拉到这样的地带打游击?我们向老毛子报告吧?”辛席童说。

“不急,你看到了吗?捷舟来了。”一木摆摆手道。

“他来了能起什么作用?”辛席童问。

“他来了,山魂的踪影就快出现了!你们抓紧去搜索。再说了,捷舟这个人做事实,他不会同意这种练法,说不定会鼓捣出点新名堂来。”一木思索着分析道。

“盟主说得对,甄玉望、宫义男已在这里一个月了,山魂没出现,如果现在出现,肯定是奔捷舟来的,说明他现在正从考察出的三个人中,再选出一个重点。他瞄准的人,可能是捷舟。”牟智兴若有所悟。

“那我赶快带人去探察。”辛席童说。

“去吧!训练的事我们不向老毛子报告了。最近霍克对我们已经很不满意。”牟智兴说。

“是的,他代表西方的利益,西方国家并不希望苏联把中国吃掉,我们也犯不上为几个钱同霍克闹僵。”一木挥挥手,辛席童带人走了出去。

捷舟看看表,已过了一小时,他再次找到王副部长:“我考虑好了,请您汇报去吧!”

“那我可去了?”王新民副部长迟疑着走了出去。

意见很快反映给了丁司令员,正在参加讨论会的丁司令让人把捷舟找来问:“新民同志说,你对灵威的经验有看法?”

“报告首长!灵威军民积极贯彻毛主席军事思想,训练热情很高,应该表扬。但是,他们照搬井冈山打游击的方法,值得商榷。毛主席在论述根据地创建和游击战的条件时,将其归纳为七条,重要的一条是要有野外生存条件,井冈山草木茂密,利于隐蔽;根据地的村庄、群众、粮食、水源,能保证部队的基本生存。灵威一带,干旱缺水,山上没有植被,戈壁沙漠里没生物,光秃秃的山川戈壁,没有隐蔽物,部队的野外行动一目了然,拉出去打游击战,等于自杀!”捷舟笔挺地站在会场,报告了自己的看法。

丁司令向与会人员扫了一眼:“大家看,他说得对不对?”

会场上静静的,没有人回答。

“那你说在这一带应该怎么做?”丁司令反问捷舟。

捷舟鼓起勇气说:“在这一带,贯彻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不能脱离城市、乡镇和村庄,应借鉴地道战的经验,依靠改造和改变地形,创造运动战、游击战条件。可在城市、村庄和居民区,大力挖掘地下工事,在敌人必经的通道和可能的宿营点挖一些散兵坑,小段的坑道和地下工事,存储适量的水和食物。这里的风沙,几乎天天有、时时有,这就是我们的青纱帐,当敌人入侵时,我们可凭借其掩护,跃进到这些预置好的地域,通过地下工事隐蔽接敌,打了就跑,袭扰敌军的宿营地和补给线,而不能照搬南方游击战的经验……”

捷舟说完后,会场上还是静静的,没人反对,也没人呼应,大家沉默着。

丁司令的目光落到甄玉望身上,他低下头,回避了开来。

丁司令忽地站起来说:“捷舟讲得好,学习毛主席军事思想,要领会精神实质,不能生搬硬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条件,灵活运用。现在边界形势这样紧张,容不得我们搞形式主义和政治口号,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抓紧准备。西北边防,戈壁千里,地势平坦,有利于装甲部队长驱直入;西北又有我国核试验、卫星发射基地,核工业厂区,是敌对我实施核打击的首要地区。因此,防原子、打坦克应该成为我们的重点。

我们这次集训的目的,就是怎样从实战需要出发,加强训练和军事斗争准备。”

司令的话,破除了大家的顾虑,纷纷围绕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想法。丁司令和指挥部领导进行了认真归纳,完善了作战方案。各地构筑地下工事,加强针对性训练的热潮迅速兴起。不少城镇、村落的地下工事,主坑道连着分坑道,市区坑道连接野外坑道,山区坑道连接戈壁坑道。不久,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重要指示发表,巷巷挖防空洞,村村挖地道,城乡坑道连接,主坑道与支地道相通,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部队民兵也很快形成了一套新的训法、战法。

随着中苏边防摩擦升级,苏联为了避免两线作战,集中全力与美国争霸,准备对我国进行一次“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消息是真的还是谣言?”机关干部相互询问着。

为此,指挥部专门进行了战前教育。丁司令员在讲话中强调:“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对这些消息,我们要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看来,我们的准备是有针对性的,这些工事,挖得及时,今后,要加强演练。在遭敌核袭击时,保存有生力量,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当外敌入侵时,积极歼灭敌人。”

九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捷舟接到通知,要他列席指挥部领导演练筹备工作会议,指挥部首长刚进会场,秘书追进会议室,递给丁司令一份文件。丁司令看了一遍,递给韩政委说:“近日西方媒体报道,苏联要对中国进行一次核袭击,上级分析认为,这个消息,不像空穴来风,有可能是美国人故意泄露给我们的!”

“美国是怎样得到消息的?”韩政委来不及看文件,急着问。

“当今世界,核袭击是个很高的门槛,苏联要干这样大的事情,会向美国通报。”丁司令答。

“我们中国反对‘苏修’,也反对美帝,美国人为什么还向我们透信?”李副司令显然急于了解情况,探过身子问。

“美苏争霸的战略重点在欧洲,有中国这样一个牵制苏联的强大对手,对美国是有利的!削弱了中国,苏联会更有力量对付美国。”丁司令解释。

“这样打个哑谜,要是被疏忽了怎么办?他们怎么不通过外交官员给我们传个信?”李副司令问。

“现在中美没有外交关系,美国缺乏向中国通报情况的渠道,这可能是美国的政治家苦思冥想出来的办法!”

会议室的战备气氛浓郁起来,讨论演练的小型会议变成了作战部署会议。首长们来到沙盘前,详细询问着每个城镇、村庄的地下工事构筑情况,人员和部队分布情况,要求作战部门修订完善好作战预案,一旦敌对我核袭击时,确保群众能安全转入地下,确保部队、民兵能藏能打,确保卫星、核试验基地和核工业厂区的人有多少,掩护多少,各地按照预案反复进行了演练。

九月下旬,指挥部接到通知,首长机关带部分实兵,在灵威进行防原子弹演习。随着“核袭击”的预警拉响,首长带指挥机关和部队,迅速转入地下。七十多公里的土工坑道,四通八达,指挥所的电话、电台、地图等指挥工具齐全,屯兵坑道的武器弹药、炊灶粮油、医药饮水条件基本具备,群众隐蔽工事内,吃穿住用等需求基本满足。地下存贮了一个月的饮食物品,军民隐蔽两天后,核洗消结束,“敌军”入侵,部队和民兵通过各自的通道迂回到楼房、街道、村庄和敌军的必经之路袭击敌人……

演习结束,部队、地方进行了总结。丁司令高度赞扬了灵威地区防原子弹的准备情况,高兴地说:“真是有备无患,我们完成了一次重大任务。”

“是什么任务啊?”大家纷纷猜测。